道识字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3-01-22 作者:lcbkmm

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考虑逻辑思路清晰,通过写教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创新化,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道识字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道识字教案优质5篇

道识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 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教学时间 :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揭题

导入一: 看图导入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课文讲了两只鸟蛋的什么故事呢?

导入二:组词揭题

教师板书:蛋。用蛋字组词。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 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小节,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捧 连 忙

(1) 读第三小节。

(2) 用动作表示捧。

(3) 用连忙说一句话。

定、向: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取、凉:练习 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两种短语形式。

4. 除了课文,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5. 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报纸、杂志、商标等,念给小组的成员听。

6. 全班交流: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别粘在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7.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8. 指名分节读课文。

道识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

课前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及相关的录像、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人,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3)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

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

(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

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

5.配乐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提醒纠正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舒缓轻柔的乐曲。

道识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12个词语都与木字旁有关,并利用这一特点识记这些词语。

2.在读词中认识“柳、榆”等5个字,学写“树”“松”等7个生字。引导学生积累带有木字旁的字。

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了解木字旁在不同位置书写时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了解字义。

2.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初步懂得偏旁表义的作用。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有什么树木呢?(指名答)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树为我们挡风遮荫,美化环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种树。(板书课题《识字一(2)》)

二、认读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想想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树。(自由认读、同桌互读。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相应的图片,观察树的特点,指名说树的名称,师板书。

3.再读书中的词语,找一找带有木字旁的字。去掉拼音读一读,并想一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木字旁?

4.读词语,想想生字的写法,指名说说记住生字的方法。可提示学生采用“以熟带生”的方法识记“杨、柏、松、树、梨、枝、材”。

5.: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木字旁,说明它们都与树木有关系。所以木字旁表义,另一部分表音,这种字叫形声字。)

6.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识记效果。

三、指导写字

1.探究发现。

本课中带木字旁的字按照“木”字所在的位置怎样分类?(按木字旁在左边和在下边分为两类。)

2.交流发现。

“木”字旁所在的位置不同写法有什么不同?(木字旁在左边的要写窄一点,最后一笔捺变成点;木字旁在下边的要写宽一点,托住上面的部件。)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树、梨、松、杨”。“树”字左中右3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又”字最后一笔变成点,左右高低要对齐。

4.每字写3~5个。

四、巩固拓展

1.齐读12个词语。打乱图片位置,指名贴出相应的词语。

2.拓展训练。

(1)我知道树木的种类很多,有……,还有……

(2)我还认识很多带“木”字旁的字,有……

道识字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俺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身,教育自身。

学习目标

1、认知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同学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同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同学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干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同学,使同学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同学喜爱的卡通,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俺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俺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考虑。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同学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同学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身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 ,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同学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同学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身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身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身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交叉写字。

1、俺会读,读出生字。

2、俺会记,记住自身用什么方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俺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俺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方,“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俺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身,教育自身。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 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道识字教案篇5

教学内容:

竹字头及相关生字

教学目标:

1、认知:理解竹字头表示的意思,认读7个生字,掌握5个生字的书写。

2、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使学生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8个,理解木字旁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

白菜

草药

萝卜

芬芳

苹果

茶花

2、开火车检查

3、说说这些字为什么带草字头和木字旁

二、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仪出示竹子和古代汉字竹的图片

2、谈话:看到这幅图片就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汉字与什么有关?与竹有关的偏旁是什么?(差生)

三、教学生字

1、以前我们学的生字中有哪些字带有竹字头?(优等生)

2、课件出示:

竹子

竹笋

竹竿

毛笔

竹筐

筷子

箱子

篮子

笛子

3、请同学试着读一读(优等生)

4、红色的字为什么都带有竹子头?这些字表示的意思和竹子有关吗?(差生)

5、小组同学互相教学不认识的字

6、集体读

7、指名读(差生)

8、点击你学会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

9、仔细观察笔字,结合实物想一想,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10、笔的构成方式与前面学过的那个字相同?

四、读一读

1、学生自己读

2、小组读一读,记一记算、筒

3、集体读,想一想这些带竹子头的字是不是都与竹子有关系?

五、比一比

1、观察每组字有什么异同

2、集体交流

3、为什么偏旁不同(中等生)

4、小组同学组词、读一读、记一记

六、生字书写

1、观察生字是由竹子头和哪些字组成的

2、讨论笔画笔顺,观察竹最后一笔的写法。

3、生独立写

七、交流活动

把你在生活中找到的带有木字旁和草字头的生字介绍给大家认识。

八、小结

作业:

看看我们学过的生字中还有哪些字有相同的偏旁,想一想为什么?

板书:

|

|

|

课后札记:

学生通过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已经初步体会到汉字的构成方法,理解了偏旁表示的意思,并且提高了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从本节课的交流活动中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在用心的观察身边的生活,从生活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