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树教案6篇

时间:2023-01-23 作者:Monody

教师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都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课程的教案的,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两棵树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两棵树教案6篇

两棵树教案篇1

诵读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诵读设计

一、简介作者

李瑛(1926— ),当代诗人。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

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正音 矢志shǐ 磅礴pángbó 赋予fùyǔ 香醇chún 瀚海hàn 黝黑yǒu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树”),原藉(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

第二节则告诉读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长起来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铸就,大气和风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

第三节是这部份的总结拓展,从与日俱增广阔的深层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体的“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和美是一个整体”,“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小结: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四、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诗人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四节是这部分的总领,写“我”的生活态度,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十节是从各个方面具体写“我”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第五、六节是写如何去关心、爱护各种各样的人;第七、八节从树的特点出发,写如何竭尽自己之所能去为人类造福;第九、十节则是借助幻想来表现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之美,但无论是要“流出”“开出”,还是“生长”在各处,都未脱离开树的特点。

第十一节是写“我”的理想,第十二节是再次强调“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小结: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五、总结课文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写作特色:

1、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的语言。

作者善于把许多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凝聚在比较简练的语言中加以表现,如“我能讲许多许多的故事.我能唱许多许多支歌”。只两句便说明了“我”具有较深的阅历,已不是一棵出生不久的小树苗.而是比较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战士了。再如“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或黑色的土壤,我都将顽强的、热情的生活”,这里各色土壤既是写实,也概括了世界上的所有土地。正是由于诗的这一语言特点,诗人才能用十几节不长的诗,便塑造出了一个比较完整丰满的”—棵树”的艺术形象来。

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

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外,还使用了象征手法。诗中运用借代之处也不少,如“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是借代了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粗糙的手,黝黑的背,闪光的汗珠”,也是借代劳动群众。“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是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民。诗中所描写的”一棵树”,就是用来象征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形象的,虽然处处是根据树的特点来进行想像和描写,但处处都是用来表现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和情怀,表现他们的思想和品格,因此也可以说全诗都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3、谐调的韵律和节奏。

这首诗在用韵上比较宽,以押“歌”部韵为主,如:歌、活、格、合、割、果、乐、火、朵、漠、作、膊、落、说、热等。中间有换韵,第六节换押“花”部韵:霞、帕,并用了一个“山”部的通韵“环”。另外,诗中不是每行诗都押韵,也不是隔行押韵,而是隔几行押一韵,有的甚至一个诗段只押一韵,这样既保持了诗歌语言的那种声音回环和谐的特点。更有利于诗中形象的塑造和“我”的心灵世界的展示。诗中用韵不多,但在诗句上经常采用往返复沓的“诗经式”,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一棵树,我是长在长城脚下的一棵树”,“山教育我昂首屹立,我便矢志坚强不移;海教育我坦荡磅礴,我便永远正直生活”,“我为他们抗击风沙,我为他们抵御雷火”,”那是我对泥土的礼赞,那是我对大地的感谢”等等,都是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反复,带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了诗歌的语言特点。

六、问题探究

1、诗人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

“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①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灵;③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

2、诗人将一棵树拟人化,充分展开想像来写,不少语段内部对称谨严。试以下面一段为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作闪光的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

“我愿……我要……”,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挽住轻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首后对称整齐,节奏谨严。这样写,意象夸张生动,富于浪漫色彩,便于表现美好心灵,形式上琅琅上口,好读好记。

3、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提示:写诗不容易,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要勤于模仿,从仿名家入手,多写,常写。最后,摆脱别人的束缚,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中学生练着写写诗,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水平大有益处。完成这一道练习,要善于把握所写事物的特点,明确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借鉴课文的方法展开。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诗节,用行楷字体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七、布置作业

两棵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诵读学习“一棵树”的形象

2、能结合具体语句品味诗歌优美的语??

3、能模仿课文写小诗。

重点与难点

1、能结合具体语句品味诗歌优美的语??

2、能借鉴诗歌象征写法仿写诗歌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疏通生字词;自读文本,做必要的圈点勾画。

一、导入解题。

高尔基说,我骄傲,我是一只海燕,因为我渴盼暴风雨的来临;茅盾说,我骄傲,我是一棵白杨树,因为我枝枝叶叶力求上进;郭沫若说,我骄傲,我是一朵石榴花,因为我毫不避易五月炎阳的直射。当代诗人李瑛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看诗题,它的关键词是什么?

1、学生回忆

2、快速浏览题目,理解题目内容。

目标:复习旧知,引发思考

达成:

生a:诗眼“骄傲”,是文章内容

生b:不是内容,是情感

师:还有吗?

生c:关键词是树

师:没错,抒发的感情是骄傲,抒情的对象是“一棵树”

过渡:在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百废俱兴,正准备迈开大步奔小康,李瑛为什么在这时为自己是“一棵树”而“骄傲”呢?

二、找出“骄傲”

提问: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每一段中找出这棵树骄傲的原因。

1、快速阅读

2、独立思考。

3、小组相互提示

4,大组交流。

目标:

课文内容的具体分解。

结构本文的线索。

3、找出“这棵树”的具体形象的句子。

达成:

生a:籍贯“黄河岸边”“长城脚下”。

生b:阅历丰富“能讲许多许多的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

生c:成长经历“山海的教育”“光线、露珠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锻造”

生d:崇高品德:为人民服务

师总结:是啊,这棵树既有树的形象,又有树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以它骄傲。

过渡:听了同学们找到的答案,我们发现这是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值得骄傲。

三、读出“骄傲”

师:

我们能否站在这棵树的角度大声朗读出骄傲呢!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轻重缓急,读出骄傲之情。

1、学生大声朗读

2、听第一部分的录音

3、选读第二部分

4、自评,互评

目标:

1、通过朗读加深对上一环节找骄傲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个人和整班朗读能力。

达成:

因为录音有问题,所以请学生自己读第一节,并说一下这么读的原因。

生a:这是一棵树,具有树的特点。籍贯是“黄河岸边”“长城脚下”。

师追问:为什么要强调 “黄河岸边”“长城脚下”。我们在《我的中国心》里也强调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两者同样都是?

生a:是借代,用中国有代表性的建筑代表中华民族。

师:你能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再读一遍吗?

生a:再读

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生bcdefg朗读自己最拿手的部分。

生h进行评价并选出最佳朗读者

过渡:从我们的朗读中,老师发现,我们已经和这棵树融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我们是这棵树的一部分,美的一部分。当我们用心灵去感受这棵树的时候,我们发现,诗歌字里行间充满着骄傲之情。

四、品味“骄傲”

老师尤其喜欢这两句,也把喜欢的原因打在上面了,你们能否仿照老师的示例,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并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呢

示例:

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作闪光的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

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挽住轻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奏谨严。这样写,意象夸张生动,富于浪漫色彩,便于表现美好心灵;形式上琅琅上口,好读好记。

小结:是啊,这是一棵普通的树,但又绝不是一棵平凡的树,他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他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他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并坚定地相信未来!他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快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1、倾听

2、认真阅读示例

3、分析示例

4、模仿示例赏析语??

5、任选一节做旁批

(5分钟时间)

6、5分钟小组交流

7、择优全班交流

8、认真倾听并思考

目标:

1、能抓住具体语句品味语言。

2、能从多角度赏析句子。

达成:

1、从修辞、词语、想像、句式等多角度赏析语??

2、抓住了树的特点展开联想

3、生abcde:选取诗歌章节,结合诗歌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

4、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答案

5、教师适时追问

6、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

赏析之后一定要再次朗读,以加深感受。

借用《白杨礼赞》中的句子对这棵树的形象进行总结,可以促进对这两篇课文的理解。

五、仿写“骄傲”

在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中,我们感受到骄傲之情在胸中喷薄而出,请将我们满腔的热情化为诗的语言,抒写我们对于世界美好事物的骄傲之情吧。

小结:如果说诗人是一棵骄傲的能流出奶、流出蜜,甚至流出香醇的酒的树的话,那你们每一个人就是一棵棵正在接受山和海的教育、光线和露珠的赐予,炎阳和风雪的锻造的树苗,是一棵棵正在尽情地享受诗歌的优美,文学的博大精深的小树苗。希望你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用你们柔嫩的枝条抚慰需要帮助的人民。明天的你们就是我们的骄傲!

1、倾听

2、创作时间:5分钟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1、倾听

2、感悟

目标:诗意的表达。

达成:

1、可借机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象征之美

2、仿写诗歌

两棵树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用身体模仿树的形状,表达自己对树朋友的特征的认识。

2、丰富肢体语言,学习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原认领树朋友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想念树朋友。

——请幼儿想想自己的树朋友,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漂浮。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抖。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

二、模仿树朋友。

——教师模仿其中一个幼儿的树朋友,提供一些线索,请幼儿猜猜教师模仿的是哪棵树,并说说为什么?

——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模仿树干、树枝、树叶。

——请幼儿边观察自己的树朋友,边模仿。

——请幼儿互相看看自己的模仿与树朋友原形是否接近。

三、合作表演扮树。

——幼儿分组,商量如何合作。

——教师适当的加入语音提示,如“小鸟飞来了,停在树枝上”等等,启发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请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树木雕塑”,观察每颗“树”的特征。

两棵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朗读诗歌,理解“一棵树”的艺术形象。

2、情感目标:品味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学习“一棵树”的崇高精神。

3、技能目标:学习并借鉴文中所运用到的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学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理解“一棵树”的艺术形象。

2、品味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学习“一棵树”的崇高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

二、检查预习

交流收获与疑难。

三、感受一棵树(醉心地听)

用心聆听,用心感受。

过渡:老师先为大家配乐范读全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走进诗歌的意境里,去理解诗中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

1、听读: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自由朗读:有感情朗读全诗,选出你喜欢的诗节读给大家听,看谁能把“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3、提问:树是如此的平凡,可它为何而感到骄傲呢?

(思考,展开想象描述出“一棵树”的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

四、认识一棵树(理性地说)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棵 的树。

(原籍、本领、品质、教育背景、归属……)

(如:品德高尚,热爱人民、献身人民,矢志不渝等)

五、欣赏一棵树(热情地品)

用心触碰,用心体悟。

1、思考:哪些诗句最能触动你的心灵?为什么?

2、交流古代诗歌中“树”的意象。

3、请你说说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明确: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六、成为一棵树(深情地读)

同学们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不仅读懂得了一棵树,更读懂得了一颗自豪、伟大的心。设想一下我们自己就是这一棵树,如何通过朗诵来充分表现出我们自己内心的自豪之情?(看谁能把诗中“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作业:诗歌仿写(诗意地写)

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锤炼词语,恰当使用修辞)

两棵树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

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演示生长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树,让学生展开想像,进而引入课文。

作者简介 李瑛(1926—),现代诗人。河北丰润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

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学生齐读。

三、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表现了“我”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诗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峰。

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像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

明确:这部分包括三节诗,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树”),原藉(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

第二节则告诉读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长起来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铸就,大气和风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

第三节是这部份的总结拓展,从与日俱增广阔的深层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体的“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和美是一个整体”,“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朗读第二部分 思考:诗人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这部分共包括第四~十二节,第四节是这部分的总领,写“我”的生活态度,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热爱。第五~十节是从各个方面具体写“我”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第五、六节是写如何去关心、爱护各种各样的人;第七、八节从树的特点出发,写如何竭尽自己之所能去为人类造福;第九、十节则是借助幻想来表现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之美,但无论是要“流出”“开出”,还是“生长”在各处,都未脱离开树的特点。第十一节是写“我”的理想,第十二节是再次强调“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五、小结

诗人通过想像把“树”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诗节。

二、分析诗歌率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思考:诗人把激情引向高峰,表现了怎样的崇高精神。

明确:

第十三节用假设的方式对“我”的一生加以总结和回顾,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了“我”的丰富而又微妙的内心世界。第十四节是结尾,表现了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浸透到了“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因此“我”所献给人间的不是一般的光和热,而是“纯洁的”“炽热的”。这样就使得“我”——“一棵树”,这样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完整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了。

三、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诗言志”,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

本诗通过“我”——“一棵树”的自述,抒发了诗人热爱人民、为人民献身的强烈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民之情,表现的是人民之志,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通过想像把“一棵树”塑造成一个新风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四、探究活动

1、诗人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①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灵;③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

2、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外,还使用了象征手法。

如:“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作闪光的耳环;/我要挽住软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我愿……”“我要……”,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

“挽住软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奏严谨。

诗中运用借代之处也不少,如“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是借代了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粗糙的手,黝黑的背,闪光的汗珠”,也是借代劳动群众。“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是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民。

诗中所描写的:“一棵树”,是用来象征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形象的,虽然处处是根据树的特点来进行想像和描写,但处处都用来表现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和情怀,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品格,因此也可以说全诗都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3、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要善于把握所写事物的特点,明确自己所要抒发的热情,然后借鉴课文的方法展开。

五、再次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加深理解

六、小结

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七、布置作业

两棵树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树”的艺术形象,感悟诗人爱的情怀,体味诗歌的内涵。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3)学会鉴赏现代诗,运用意象、比喻和象征创作现代诗。

2.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读会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

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2)注重整体把握,强调词句推敲,强调读、写、议相结合,强调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爱,培养新一代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2.难点

学会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学会写诗。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看到这首诗的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说明】学生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可能是:我是一棵树,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此时老师顺势请学生说说树的品质。

2.激情导语:深深地扎根于土地,用柔弱而坚韧的枝条,抵御着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即便沉积地下也要变成煤炭奉献着光和热,这就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矢志shǐ 磅礴pánɡ bó 赋予fùyǔ 铸就zhù 粗糙cāo 抵御yù 香醇chún

戈壁ɡē 呻吟shēnyín 黝黑yǒu 背脊jǐ 刹那chà 枯萎wěi 淙淙cónɡ

矢志:发誓立志。矢:发誓。

坦荡: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不毛:不长庄稼。毛:地面上所生的植物,多指农作物。

2.走近诗人李瑛

3.引导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诵读诗歌第一部分,教师提问:“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我”为什么而骄傲?

?讨论交流】(1)“我”是一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我”融合了自然的精华,属于人民,属于历史。(2)“我骄傲”是因为“我”是“中国树”,“我”的“见识多”、“有美的心灵”,还有“斗争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坦荡的胸怀以及热爱自由的天性。

2.合作探究第二部分。

教师提问:这棵树来自人民,他就时刻想着人民,对儿童、老人、新娘、母亲都充满了无限的爱,请表情朗读5—12节,并用以下字眼点评相应诗句。

“安慰 ,(诗句)”“祝福 ”“爱护 ”“我幻想 ”“热爱 ”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思考,点评,讨论。

?点拨】5节“安慰孩子和老人,拥抱他们,给他们红艳艳的苹果;拉着他们的手,给他们温暖,使他们快乐。”;6节“祝福新娘安慰母亲,摘下星星给新娘作闪光的耳环;挽住云霞给母亲作擦汗的手帕。”;7节“安慰每个人的梦,为他们遮挡雨雪,为他们歌唱,为他们抗击风沙,抵御雷火。”8节“爱护小蜜蜂、小螳螂、小鸟,为他们做巢。”;9、10节“我幻想尽量多做奉献,流出奶,流出蜜,流出香醇的酒,开出各种花朵,为全世界的劳动者服务。”11、12节“热爱人民,一旦忘却了人民,心便将枯萎。”

3.以写促读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熟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假如你是这棵树,在即将死去的时候,会对自己的孩子小树说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熟读,写作,小组交流。

(四)课内小结

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加点字。

矢志(shǐ ) 赋予( yǔ ) 抵御( yù ) 香醇( chún ) 黝黑( yǒu )

pánɡbó(磅礴 ) shēnyín(呻吟 ) cūcāo(粗糙 ) kūwěi(枯萎)cónɡcónɡ(淙淙 )

2.解释下列词语。

矢志: 发誓立志。 坦荡: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香醇:(气味、滋味)香而纯正。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

能力提升

3.运用以下词语,充分展开想像,写一段优美的话。(答案略)

炎阳 田野 礼赞

4.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扩写下面的句子。

雨雪纷飞,大树覆盖人们的小屋。

采用比喻手法:示例:雨雪纷飞,巨伞似的大树覆盖人们低矮的小屋。

采用拟人手法:示例:雨雪纷飞,大树伸展开手臂覆盖人们低矮的小屋。

开放探究

5.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

例: 一棵树, 示例 : 一本书

是一艘大地的船。 是一把智慧的钥匙。

大地的船, 智慧的钥匙,

为春风升起绿帆。 为成功打开大门。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要求: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诗人把树拟人化,充分展开想像。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点拨】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例如: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2.运用单一意象写诗

?点拨】诗是意象的伊甸园,意象就是表意的象,能表达出心意、情意、意念。徜徉在诗歌殿堂,可以发现一类诗以意象单一、内涵丰富取胜。如本文诗人以敏锐的感官捕捉到“树”这一独特而新颖的点架构全诗进行深度挖掘。运用单一意象写诗要注意意象突出、有力,要由自己独特的思想营造出有价值的意象;还要使用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细节使意象表达得更突出、更鲜明。

借鉴实例:

手杖

那天,我告别家乡,/送给母亲一根手杖,/它支撑起母亲的生活,/寄托着我无限希望。

它弯着头向母亲鞠躬致敬,/哦,那是我留给母亲的形象;/它直着身子“笃笃”地走路,/哦,那声音立刻传到我耳旁。

?学生活动】选取一个鲜明有力的意象,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3.运用比喻、象征写诗

?点拨】比喻和象征都是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是广义意义上的比喻。运用它们能使诗变得更含蓄,能够传达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给读者提供想像的天地,从而获得题外之旨、韵外之趣。

借鉴实例:

悬崖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去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学生活动】说说我国古代诗歌中梅花、菊花、杜鹃、鹧鸪往往会象征什么?请你运用象征手法,以“我是街边的一朵花(石缝间的一棵草、花丛中的一只蜂)”为题,写一首短诗。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无限的内容,能够借助形象传达不可捉摸的感情,它的语言高度凝练,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具有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学生学习写诗,既可以磨砺语言的运用,又可以培养艺术想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