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是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要注意有的,每一篇教案都融入了很多的情感,将自己的精力全都投注于其中吧,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教案模板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练习匍匐前进的动作,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2、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3、体验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简单的地图示意图若干;口哨一个;奖状一张。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口令训练: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等
2、动作训练:匍匐前进
①教师示范,幼儿练习(个别与集体)
②小游戏:我是一个小小兵。
游戏规则:教师吹口哨,幼儿听见一下哨声,可以前进;听见两下哨声,马上停。中途有违规者,出局;反之,能顺利到达终点的为胜利者。
二、游戏:军事演习-哨兵和侦察员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当哨兵回头看的时候,侦察员立即原地不动,否则出局。
2、进行游戏:
①游戏第一遍:配班老师扮演哨兵,幼儿扮演侦察兵。
②游戏第二遍:第一次游戏中第一到达终点的幼儿,扮演哨兵,一边观察情况,一边画地图。
③游戏第三遍:请两名幼儿做哨兵,一边观察情况,一边画地图。(在侦察兵还没到达终点前,两幼儿完成地图,哨兵取胜;反之,侦察兵获胜。)
三、演习完毕:
1、集合、点评。
2、颁发奖状。
音乐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中秋节是盼望合家团圆的日子,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二、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三、过中秋节的风俗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课本图片结合)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两个环节穿插、进行)
四、向八月十五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1.欣赏图片,了解有许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团圆,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与亲人的分离赢得了更多人的快乐和幸福。
2.激发学生对这些劳动者的敬佩和感激。
五、课堂小结(机动)
1.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教学反思
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认识事物时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制作了视频、图片、歌曲等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受到尊重、热爱劳动者的教育。
2.课堂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生活化的特点,时时处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时有话说,新知识的接受和内化也迅速。一上课,我就播放了一首大家可能在婴儿时期坐摇摇车就到处能听到的旋律《爷爷为我打月饼》,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我让学生回忆刚过完的中秋节自己家里是怎样过的,自然过渡到中秋节的习俗;我让中秋节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休息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自己的心情,进而让小朋友们知道许多劳动者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放弃了休息,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要感谢他们------
3.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又不会写字,为了让课堂内容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把教学内容编写成两句两句朗朗上口的童谣,先教师领读,再让学生读,这样的内容反复出现;出示节日劳动者坚守岗位的图片以后,也是每出示一个图片就让学生跟着老师道声感谢,这样,整节课回环往复,课堂既有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4.上课时,兼顾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形成。一年级学生正是对课堂纪律初步认识感知、初步形成习惯的时期,我在课堂上很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示意举手回答时,有的学生总是争先恐后乱回答,这时,我总是要指出“你看------同学真守纪律、举手发言,让他来说吧”,这样,整整一节课秩序井然,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
5.对教学内容、文本内容的处理做到了详略得当。对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看看就可以,对学生看了说了也不懂的内容,就重点讲解重点突破。比如,学生对课本图片上出现的“粮仓”就比较陌生,我就找了一些特写图,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就明白了。
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
1.课堂上注重了严谨、有序,但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虽说学生整节课秩序都很好,但如果再加上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学生学的会更轻松,例如,课中就可以加个活动,让学生站起来,拍手读儿歌,既活动身体,又活跃气氛。
2.由于是一年级学生,我感觉他们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要差一些,所以课堂上预设的环节要多一些,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不够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后要尽量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营造宽松的氛围。
3.教师上课时的激情不够充沛,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后要在上课时要融入更多的热情,打造精彩课堂。
音乐教案模板篇3
一: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歌曲:春天》
二: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简单的歌曲,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歌曲中将春天的现象进行了拟人化,很有童趣。通过前2周活动中的学习,幼儿对春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活动中,会较快的理解歌词内容,教师则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三: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会用甜美、连贯和活泼跳跃的唱法歌唱。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解决方法:教师引导、示范。
难点: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恰当的动作进行表演。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启发。
四: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符合歌词内容的挂图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朗诵诗歌《春风》,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的天气怎么样?春天来了,植物和动物都有哪些变化?”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让我们来找找图片上的春天吧!”(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2:教师范唱: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请幼儿按节奏回答)
3: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集体演唱
(2)分组演唱
4: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花都开了?(杨柳弯腰、蝴蝶飞、蜜蜂叫、小兔跳)”
5: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歌曲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分组表演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声音、动作进行评价。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为爸爸妈妈表演歌曲《春天》。
音乐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做相应动作.
2.鼓励幼儿结伴舞蹈,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乐曲简谱。
一、 谈谈我的好朋友。
1、教师:“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是你的好朋友?“
2、教师:“怎样让别人知道你们是好朋友呢?”(引导幼儿之间用体态语言表达和好朋友的友爱之情)。
二、欣赏歌曲《找朋友》。
1、教师弹奏音乐:“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知道叫什么名字?”
2、幼儿跟唱歌曲:“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唱给好朋友听吧!”
3、幼儿边拍手边演唱。
三、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1、教师:“我们怎样和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呢?”
2、教师:“你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可以怎么表示?”
3、引导幼儿边拍手边找好朋友,在两句唱完后要找到。
四、歌表演《找朋友》
1、教师和一幼儿表演《找朋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表演。
3、教师连续弹奏音乐,提醒幼儿交换舞伴表演。
老师在音乐伴奏下完整地示范一遍,让幼儿掌握动作。
“今天我门就来学习跳这个舞蹈,看看这个舞蹈是怎么跳的?老师问:“找朋友先做什么动作?”(边走边拍手)“找到朋友说了什么?”(说找到了!找到了!我叫××)“介绍好名字做什么?”(敬个礼握握手)“他们说了什么?”(你是我的好朋友)幼儿说出教师做出。
老师师示范第二遍。老师问:“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放慢速度试跳一遍。老师在找到一个好朋友处,提示幼儿用高兴的动作边跳边告诉别人是否找到了,并介绍自己的名字。
在音乐的伴奏下全班学跳。老师找一个朋友跳 找四个朋友跳 找八个朋友跳逐渐扩大到全班。
全班练习跳两遍,老师用语言提示二遍,帮助哟额掌握舞蹈动作。
音乐教案模板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图片、音乐、与幼儿数量相当的铃鼓、已熟知使用铃鼓的技巧
活动流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快跟我们的老师打个招呼吧!
师:小朋友们快来看,这些小客人是谁呀?(铃鼓)
师:真厉害一眼就认出来了, 快来一人拿一个铃鼓,看看我们的小铃鼓长的什么样子呀?(铁片、小孔……)
师:孩子们拿着你的小铃鼓到老师这边来。“咚咚咚 咚咚咚”
二、音乐游戏
师:一起来跟我们的小铃鼓跳个舞吧!(好吃的食物)
音乐完毕
师:喝豆浆喽!喝豆浆喽!干杯!干杯!喝饱了?喝饱了就把我们的小碗轻轻的去放下吧!请找到我们的小椅子,看看谁又快又安静的坐好了?(对个别孩子提出鼓励表扬)
师:小朋友,你们还喝过什么呀?(各抒己见:水果粥、西红柿汤、酸奶、可乐……教师进行总结:如西红柿含有丰富的vc……),你是怎么喝的?(有针对的请个别孩子到前面表演,大家一起学一学。例如:(教师可边说边表演)奥,你是一勺一勺的喝的,真不错。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有一个叫大狼的小朋友非常喜欢喝甜粥,猜猜它会怎么喝?(个别孩子回答)
师:那大狼到底是怎么喝粥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三、分段讲故事
第一段:(教师边讲边表演)
师:大狼在姥姥家是怎么喝粥的。(端起碗啊唔啊唔大口的喝)
师:奥!端起碗啊唔啊唔大口大口地喝,这样喝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弄洒了,倒在身上,弄脏衣服,呛着……)对,你们说的真不错!
第二段:
师:大狼在自己家是怎么喝粥的,来,一起学一学!(舀一勺喝三口)《教师舀一勺放到孩子的嘴边同孩子一起表演喝三口引起孩子的兴趣》(可重复三次)
第三段;
师:在幼儿园是怎么喝的?(舀一勺喝一口)《同第二段与孩子共同表演》
四、找图谱
师:老师这里有三幅图,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大狼在姥姥家、自己家、幼儿园喝粥的图片。
大狼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端起碗啊唔啊唔地喝)对,(教师边表演边重复)谁来找一找大狼在姥姥家喝粥的样子?(找对了就说:“你找的真不错”。找错了就说:“奥,你认为是这样的,对不对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师: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的?(边说边表演)谁来找一找
师:剩下的这一副图片是大狼在哪喝粥的样子呀?(幼儿园)它在幼儿园是怎样喝粥的?
五、引导幼儿徒手表演喝粥的节奏
师:今天我们就用铃鼓做大狼喝粥的碗,学一学大狼是怎么喝粥的。
师:在姥姥家是怎么喝粥的?(端起碗啊唔啊唔地喝)(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做示范)
师:在自己家是怎么喝粥的?(舀一勺喝三口)(难点,重点练习,可利用身体的不同位置来增进孩子的节奏感)
师:在幼儿园是怎么喝粥的?(舀一勺喝一口)
六、鼓励幼儿的大胆地进行节奏表演
老师今天也为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铃鼓,不过在取铃鼓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当你拿到小铃鼓时,请你保管好他,当老师需要你的`铃鼓唱歌时,你就让他唱,不让他唱歌时,请你不要让他发出声音好吗?好了,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挑选你各自的铃鼓吧!
师:孩子们都到老师这边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狼是怎么喝粥的!
a:端起碗哗啦啦(声音高低不一,引起孩子兴趣)
b:舀一勺喝三口
c:舀一勺喝一口(最后一声是小声的)
补:教师可以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请我们的小朋友拿着你的小铃鼓轻轻的坐到你的小椅子上!看看谁的小铃鼓最安静(这时要针对个别孩子进行正面的鼓励,以使铃鼓不要发出声音)
七、用铃鼓表现出大狼喝粥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演奏大狼喝粥吧!听!故事开始了!
八、音乐游戏结束
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跟我们的小铃鼓一起做游戏吧!
音乐教案模板篇6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
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总结:
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音乐教案模板篇7
活动目标:
1、在学唱歌曲《建筑之歌》的基础上,尝试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建造房屋的情景,激发幼儿学做小小建筑师的愿望。
2、在“大家一起造房子”的游戏中,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培养相互合作创编奏乐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乐器若干、中音琴、木琴、音乐《加油干》。
活动过程:
一、卡侬游戏:小小建筑师 师:上个星期我们逛街,看见有很多房屋都围了起来,为什么呢? 幼:建筑工人叔叔要把房子整修一下,让房子变得更牢固。 师:工人叔叔请小朋友学做小小建筑师。
(1)请幼儿编一句节奏语。
(2)幼儿集体用此句节奏语玩卡侬游戏:从两组到六组。
二、复习歌曲《建筑之歌》
1、集体演唱歌曲一遍。 师:我们能帮建筑工人叔叔什么忙呢?让我们用歌声来唱一唱,学做小小建筑师。
2、重点指导。 铲土:嘴唇放松,把土铲起来不要洒了。 轰隆隆:注意换口气,别累坏了。
3、幼儿集体演唱歌曲第二遍。
4、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三、乐器游戏“建筑回旋曲”
1、集体演唱《大家一起造房子》。 师:造房子的时候,又要搬砖头,又要搅拌水泥,要用很多力气。我们一起来做啦啦队,为小小建筑师加油鼓劲。
2、教师引导幼儿边做节奏动作,边演唱歌曲。
3、请一名幼儿用木琴伴奏,教师插奏,其他幼儿边唱歌边做节奏动作。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用乐器表现建造房子时的场景。 (例如:让幼儿分组讨论,在建造房子时会有哪些声音?选用什么乐器?运用什么节奏?并让他们尝试操作。)
5、集体表现:建筑回旋曲。 听着《建筑之歌》的歌曲,敲击小乐器。
音乐教案模板篇8
活动目标:
1、 熟悉歌词,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发现歌曲中相同的部分,帮助自己记忆歌词。
3、 创编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的动作加入演唱,提高演唱的兴趣。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画面。
2、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律动练声
1、《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合拢放开》
3、《这是小兵》
4、《小鸟醒来了》
5、《不再麻烦好妈妈》
二、美丽的星星
1、你看到夏天的晴朗的夜晚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星星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鼓励幼儿尽量和同伴表达得不一样。
3、教师出示幼儿星空画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小星星在天空中是什么样子的?(一闪一闪亮晶晶)天上有多少小星星?(满天都是小星星)小星星在天上干什么?(挂在天空放光明)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像什么?(好像许多小眼睛)
4、教师在幼儿回答后,轻轻念出歌词:刘老师把小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美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5、刚才老师念的儿歌的时候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吗?
6、幼儿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哪些地方相同。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进行范唱,在范唱个过程中注意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老师还会用美妙的声音把小星星的儿歌唱出来。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1—2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动听的歌曲。
四、创编动作
1、小星星是怎样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你们能来学一学吗?
2、请小朋友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演唱歌曲:我们一边按照歌曲的节奏表演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动作,一边演唱歌曲。
3、我们来接唱歌曲:一二三组唱一句,四五六组唱一句,然后又是一二三组唱一句,四五六组唱一句。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