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loser

教案在制订的时候,你们需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养成在教学之前提前写好教案的习惯,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 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4

复习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