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制定一份教案,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分析回顾好以往的教学情况后,才能制定出更优质的教案,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小班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不同的味道
2、趣味练习-观察调味颜料
3、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辣椒粉、麻油、醋、酒、糖浆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
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二、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教师: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那些气味?
2、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三、趣味练习
观察调味颜料
四、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
教师: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教师: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
幼儿讨论交流。
五、师幼总结。
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怎样保护鼻子呢?(不挖鼻子、流鼻涕用手)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喜欢闻与不喜欢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根据我们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鼻子感知不同物体的不同气味,难点是能够正确分辨及表达物体的气味。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把话题引到:“小瓶子装有东西,不能打开盖子,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是什么?”因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时老师引导是非常关键的,老师要及时鼓励或肯定幼儿的回答,并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小结。根据幼儿回答,我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形容词来形容各种气味,如:香香的、酸酸的。这样既增强了这个环节的趣味性也潜意识的丰富幼儿的词汇。老师注意观察幼儿活动,并及时给幼儿提供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各种气味,嗅觉经验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幼儿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2、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活动难点:
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素描纸,油画棒,勾线笔,邀请每位幼儿妈妈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本次活动,欢迎家长和小朋友。
"今天邀请妈妈们跟我们的小朋友来参与美术活动,让我们一起欢迎我们的妈妈们吧。"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来感受在生活中妈妈的幸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比如:大声的对妈妈说我爱你;夸夸我们的妈妈;
2、教师引导幼儿用特殊的方式(画画妈妈)来表达我们浓浓的爱。
(1)请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头像是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师请幼儿来仔细描述。(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转过身面对妈妈进行画妈妈,强调幼儿先用勾线笔将自己妈妈的头像勾画出来,再用鲜艳的颜色画笔来帮我们的妈妈画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进行互动,力求把妈妈头像画得端正,教师并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画中对妈妈的爱。
4、让幼儿将自己画的画亲手送给妈妈们,并跟妈妈说说想说的话。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幼儿小班教案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穿衣服是幼儿很熟悉的一项生活内容,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分享阅读读本《今天穿什么》激发了孩子关注“穿什么衣服”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幼儿社会性知识发展需求。
本次教育活动是在“大书阅读”和“小书阅读”的环节之后,幼儿初步掌握相应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拓展活动——运动穿什么。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阅读读本来认识常见的衣服,在掌握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之后,强化理解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并尝试帮助幼儿获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真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大书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2、启发幼儿通过观察图画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判断,并愿意表达。
活动准备:
1、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穿不同衣服的生活经验,通过阅读大书《今天穿什么》,了解一些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掌握简单句式“……时候,穿上……带上微笑”。
2.《今天穿什么》大书一本、画架、画板、黑板各一个;小公主、小王子、小青蛙、小巫婆、小白兔等装饰物品若干个;图画两幅;《歌声与微笑》音乐一曲。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
难点:通过观察画面进行简单的线索推理和判断,得出不同场合、不同天气穿不同衣服的结论。
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阅读大书。
(1)教师出示几件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衣服,引导幼儿一起看看说说(个别幼儿可以穿一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请一名幼儿引领小朋友一起复习阅读一遍大书《今天穿什么》。(教师强调“带上微笑”,把握这个线索很重要)
教师:为什么他们都带着微笑?(穿上合适的衣服感到很舒服)
2、阅读图画部分。
(1)出示一幅图画:一位阿姨穿了一双高跟鞋正在打球。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画面,并根据简单线索找到一处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幼儿在一幅图画中根据简单线索进行判断)
教师:小朋友在画上看见了什么?她在做什么?穿了什么?什么的图画时,教师扮演了一个倾听者,认真倾听幼儿每一次的勇敢表达,同时还扮演了一位极尽赞美之词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不断为幼儿的表现鼓掌,竖起大拇指,带领幼儿一起共同完善语言表达,分享大家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享阅读《今天穿什么》,教师、家长和幼儿受益匪浅,不仅使彼此得到互相理解和信任,而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爱,引导幼儿喜欢阅读,分享不同经验,不是灌输式学习,而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效果很好。分享阅读其实就是在分享快乐!
2、活动中的不足:
在引导幼儿表达的时候,要思考引导语怎样能启发幼儿,怎样最有效;对于读本要进一步深人研究体会、挖掘读本中教育价值,从而使幼儿通过阅读活动在社会性、语言、想象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主要内容:
1、教师能从幼儿的生活人手引导幼儿。
(1)本活动重点是语言的运用,老师本次活动的切入点很好,能够从幼儿身边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在开始部分展示幼儿常见的不同季节不同质地衣服,引导幼儿认识和试穿,把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能够把握读本的切人点——运动穿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推理、判断,符合读本要求,环节清楚,有一定的联系性,把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本次拓展活动设计巧妙。运用认知图画的冲突,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观察、分析、判断,两幅图画由一个错误到两个错误(由浅到深)来调动幼儿不断思考。
(3)教师设计“你觉得……”式的提问,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教师肯定赞赏每个幼儿不同的想法,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时鼓励幼儿通过线索发现分析,这一环节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让幼儿感受图片奇特荒诞的同时,加深了幼儿对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的`感受和理解。
2、幼儿的相关经验没被充分调动。
教师还可以从“服装、尺码、标签”等方面,引导幼儿从身边谈起,当谈到园服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要穿园服上幼儿园”,而且通过幼儿身边常见的羽绒服、雨衣,对衣服的材质、式样及穿着的感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可以提供衣服实物,最好每人手里都有一件,进行选衣服,扮演角色。
综合评析:
1、分享阅读已成为幼儿从从伴随阅读到独立阅读的最佳开展方式,是幼儿园实施的一种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旨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本次语言活动的主题贴近幼儿生活,语言幽默,形、音、义高度结合,提供的图画色彩丰富、极富创意,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活动目标设计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充分满足幼儿发展不同阶段的阅读需要。教师通过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细节,思考画面与结果的关系,调动和丰富幼儿体验,让幼儿在各种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美,以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经验的主题故事,深化其的情感体验。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的领域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综合能力,其丰富的拓展活动也为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个人反思中,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大胆表现,教师对幼儿的支持进行深入反思,认识到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支持者时,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教师创造的宽松学习环境有较好的理解和实际行动。
小组反思中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对于教师出示两幅图画的顺序:“一个错误到两个错误,由浅到深地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具体点评,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加清晰,对于教师如何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但在小组研讨中对教师的指导过程中什么地方、哪句话不到位,应该怎样说,没有充分体现。
附:内容介绍 《今天穿什么》
这本书通过简单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儿童的穿着、表情,从而使幼儿理解在不同季节、做不同事情时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幼儿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认知桔子,明白桔子的显然特点。
2、学习独立地剥桔子皮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音乐:小熊请客,桔子 ,篮框,布,盘子,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去小熊家做客。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小熊家里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啊?
2、教师交待做客礼仪:
(1)待会儿去小熊家时,见到小熊要说什么?对了,要有礼貌的打招呼:”小熊,你好!”
(2)小熊待会儿请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别忘了说”谢谢”
3、在《小熊请客》音乐声中,来到小熊的家
(1)(出示小熊家门口的图片)师:小熊家到啦,我们一起来敲门吧。”咚咚咚,小熊在家吗?”
(2)(出示小熊图片)小熊说:”欢迎,欢迎,请进”师:”小熊课真有礼貌啊,我们一起跟小熊打个招呼吧”鼓励幼儿说:”小熊,你好!”
(3)小熊请幼儿进屋,并用桔子招待幼儿(出示小熊拿出桔子的照片)
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
1、让幼儿摸摸篮子里的桔子(隔着布)引导幼儿说出桔子的主要特征:圆圆的,软软的。
2、取出看,颜色、形状。
3、闻:桔子的香味小结:原来小熊今天用桔子来招待我们,桔子是圆圆的,它的颜色是桔红色的,摸上去疙疙瘩瘩的。
三、学习剥桔子的方法。
1、师:那这个桔子应该怎么吃呢?
引导幼儿剥桔子的时候会从凹进去的地方开始剥,勉励幼儿自个儿动手剥桔子,叮嘱幼儿将剥下来的果皮放入盘中。
2、品尝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一说品尝后的感觉。(充实词:又酸又甜)
3、启发幼儿一同分享,品尝其他人的桔子。
幼儿小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四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地孕育着新的生命,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体验、享受这个美好的季节呢?
我们在美工活动中让孩子拓印蝴蝶从而感受蝴蝶的美。在学习活动中让孩子观察乌龟,和小乌龟一起爬一爬,玩一玩,和乌龟做朋友。在运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装扮小兔,在春天的草地上又蹦又跳,强健体魄。
小鸡时孩子们最熟悉的小动物之一,正巧我们又有孩子在家中养了一窝小鸡,于是在谈话过程中关于小鸡的话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由于卫生原因不宜将小动物带来饲养,那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宣泄,兴趣得到满足呢?我想让孩子伴着音乐用动作来尽情的表达表现是比较适宜的。
“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活泼、旋律简单、充满活力,十分适合托班孩子欣赏。在游戏中我创设了小鸡出壳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扮演小鸡,在游戏中融入情景,使小鸡出壳成为他们表达表现的动力。伴随着小鸡出壳的情景自然地产生了方法的讨论、动作的练习、情感的宣泄,当小鸡出壳时孩子们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音乐游戏,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2、尝试在音乐背景下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小鸡出壳。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角色扮演:
演示ppt----鸡蛋。
师:这是什么?(鸡蛋)鸡蛋里住着谁呀?小鸡说:我不想呆在蛋壳里,我要出来玩啦!
师:小鸡们,你们也想出来吗?
二、情景激发,肢体表现:
1、引发幼儿思考,用不同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2、在音乐背景下激发幼儿用动作体现小鸡出壳。
3、整体感受,肢体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
三、情景延伸: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市教研室王菁老师点评:
1、课程设置很贴近托班幼儿特点,可以让孩子在这一活动得到动作、语言、情操上的体验和满足;
2、开始的过程有点长,可以简化过程,比方说针对小鸡出壳的情景,教师就可以****妈妈,让幼儿来扮演小鸡,这样很快幼儿就可以进入情境,可以把音乐游戏的特色加进去,环节分配上,就可以很方便的以情为主线贯穿。
3、进一步关注孩子年龄特点,用更积极的语言来表现,通过教师的梳理,可以让语言更规范、更简练,用更生动的地语言进一步关注孩子。
幼儿小班教案篇6
活动设计
1、中班上学期对幼儿数学图形发展的要求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特点,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幼儿经过小班对图形的初步学习后,中班逐渐对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游戏中,孩子们喜欢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拼凑出新的图形和造型。本节课着重于用同样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试一试、拼一拼。怎样让它变得有趣呢?于是便以孩子最喜爱的动画故事为情境,设计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由集中到发散的闯关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闯关,激发兴趣。通过获得小红旗作为奖励,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更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和梯形。
2、通过试一试、拼一拼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在闯关活动中体验成就感,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具:磁性三角形若干,闯关图一份,同样大小的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小旗若干(上有牙签),每人一块底板。
经验准备:
1、了解闯关游戏的含义,玩过闯关游戏。
2、认识并了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的特点。
3、在区域及其他游戏活动中尝试用两个三角形拼出另一种图形或用三个及以上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造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美羊羊又被灰太狼抓走了,她感到特别伤心。
喜洋洋: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一起闯关救出美羊羊吗?”
二、层层深入,拼图闯关
1、师:灰太狼到底给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障碍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请看第一关!(出示第一关闯关图)
①观察第一关闯关图,了解拼图要求。
这是什么图形?有几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原来灰太狼要小朋友用三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你们能完成任务吗?
②根据图示闯关拼图。
③交流拼图方法:先用两个三角形一样长的边放在一起靠靠拢,拼成一个正方形,边上再加上一个小梯子,就拼成了梯形。
2、第二关灰太狼又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呢?(出示第二关闯关图)
①了解第三关闯关要求。是什么图形?有几个三角形?灰太狼要让小朋友用4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每个小朋友要完成三种不同的拼法才算闯关成功哦!开始吧!
②自主完成闯关拼图。
③交流: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是怎么拼的?:四个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④没有完成三种拼法的小朋友再试一试哦!
3、第三关是不是更难了呢?为自己加加油吧!(出示闯关图)
①这是什么图形?是由几个小三角形拼成的?数一数呢?灰太狼要小朋友用8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②尝试闯关拼图。
③交流展示:你拼成了什么图形?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可真巧!用三角形拼成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顺利打败了灰太狼,救出了美洋洋,灰太狼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为自己鼓鼓掌吧!
幼儿小班教案篇7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z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烂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四、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五、 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幼儿小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认识柳树的主要外形特征,知道春天来到时柳树发芽变绿。
活动准备:
选择好有柳树的地方。
活动重点难点:
认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知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变绿。
活动地点:
户外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院子里柳树边,请幼儿围拢在柳树边,说:“小朋友,你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树?”
2、观察柳树。
①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柳树的树干,说一说柳树的树干摸上去是怎样的?
②请幼儿观察柳树的颜色,提问:“柳树的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树枝是什么颜色的?
③请幼儿观察柳树枝上有什么?(柳树发芽了,有嫩绿的小芽孢)请幼儿想一想,小芽会变成什么?(柳树叶)。
④请幼儿想象长长的柳枝在风中飘动像什么?学学柳树枝飘动的样子。
⑤让幼儿抱抱柳树,和柳树做个朋友。
3、讨论柳树什么时候发芽,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总结:柳树是在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变绿的。柳树变绿长出绿芽就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