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的,只有将教案制定完善,我们才能提升课堂效率,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有理数乘法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a·b=b·a;
(a·b)·c=a·(b·c);
(a+b)·c=a·c+b·c。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
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
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情形2:小虫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
发现:当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同理,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设疑:
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
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
(1)(2)
三、巩固训练:
p52.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
p57.1、2,3
六、每日预题:
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
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要熟记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掌握求有理数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出一个给定的有理数的倒数。
3、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体会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时的应有
学习重点: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难点: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地选择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过程:
一前置复习: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
举例说明。
2、多个有理数乘法:(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时积为正;当时积为负。
(2)几个有理数相乘,,积就为零。
二探究新知:(教师寄语: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数学上加与减,乘与除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学课本58页至59页例4之前的内容,并且认真体会在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用到的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一定要熟记:
(1)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法则:除以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前学过的倒数的概念一样,___________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3与____互为倒数,-6与_____互为倒数,2.25是____的倒数,___是的倒数。
三新知应用:
例1、独立完成课本58页例4,然后对比课本上的解答,思考交流:在两个_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1),在两个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2)
学以致用计算:
(1)(42)7(2)()()
例2、计算(1)()()()(2)()()
(温馨提示: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把除以一个数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统一成乘法来进行计算。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学一样。)
四课堂练习:独立完成课本p59练习2,3题。(将完整的计算过程写在下面空白处)
五达标测试:(独立完成)
1填空:(1)2的倒数与的相反数的积是_______。
(2)(1)(3)()=______。
(3)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计算:(1)(2)
(3)、(4)(+)
六总结反思: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2、:评一评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七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60页习题a组3,4题。(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课本60页习题b组1,2题。(要求: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明天课堂上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②-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③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④(-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2)学生归纳法则
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3)学生做练习,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另一种运算形式,它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归纳,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归纳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能力。
3.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及化归思想。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发言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探究出确定两个负数相乘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符号规律。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
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186(2)
2)11+(22)3(11)
3)(0.1)(100)
四。课堂小结: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计算器的使用。
五、作业
p39第7题(4、5、7、8)、第8题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归纳、猜测等能力;
2、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降5元,售出60件,问与降价前比,销售额减少了多少?
(2) 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5元,售出60件,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
(3)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a元,售出60件,问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
〖探索2
(1)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下降6℃,登高3km后,气温下降多少?
(2)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上升多少?
(3)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探索3
(1)2(2)-2(3)2(-3)=___;(4)(-2)(-3)=____;
(5)30=_____;(6)-30=_____.
〖法则归纳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
〖旧课复习
1、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2的倒数是多少?7.29的倒数呢? 的倒数呢?
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2的相反数是多少? 呢?
〖探索4
在有理数范围内,我们仍然规定: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2的倒数是多少?-7.29的倒数呢? - 的倒数呢?
〖练习
p38.练习
?作业 p45习题1,2,3.
?补充练习】
1、 -1的倒数是1还是-1?为什么?
2、 的倒数是______;0的倒数________.
3、 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若a+b=0,则a、b互为_____数,若ab=1,则 a、b互为_____数。
4、计算:(1)(-6)4=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
5、在数-5,1,-3,5,-2中任取3个相乘,哪3个数相乘的积最大? 哪3个数相乘的积最小?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教学目标】
1、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对话探索设计】
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
(1)-2345
(2)2(-3)4(-5)6789(-10)。
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
(1)(-2)(-3)456
(2)-2345(-6)78(-9)(-10)。
有理数乘法的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②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③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4天后,甲、乙水库各自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4=12㎝
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4=-12㎝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设蜗牛现在的位置为点o,若它一直都是沿直线爬行,而且每分钟爬行2cm,问:
(1)向右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2)向左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3)向右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4)向左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回答)要确定蜗牛的位置需要知道:距离和方向。
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的时间前为负,现在的时间后为正。
(1)情形一: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2)情形二: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3)情形三: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4)情形四: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仔细观察上面得到的四个式子:
(1)(+2)(+3)=+6
(2)(-2)3=-6
(3)(+2)(-3)=-6
(4)(-2)(-3)=+6
根据你对乘法的思考,你得到什么规律?
(三)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四)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五)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例1.计算:(1)(-5)(2)(-7)(3)(-3)(4)(-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见课本p30页
(六)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口答):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四。课题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五。作业布置
课本p30页练习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