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8篇

时间:2023-08-05 作者:Fallinlove

教案的内容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8篇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1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诗人郭小川的资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级师范及工学院补习班读书,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开始诗歌创作。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的诗歌,被誉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富于性,感情真挚,豪放自由,语句铿锵,所写的诗歌样式以“新辞赋体”著称。他的著名诗作有《团泊洼的秋天》、《边塞新歌》、《乡村大道》、《三门峡》、《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步曲》等。他的诗歌创作在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

2、通过教学,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本诗,读透字面背后的内容:经历风雪,生活才有意义,才会美好。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及内在联系,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你们都走过什么样的路,能说一说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走过很多不同的路,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畅通无阻,有的曲曲折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踏着这样的路,走出家门走向小学,走向中学,走向广阔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关于路的诗歌:《乡村大道》。(板书课题)

4、学生交流本诗作者郭小川的个人资料,弄清诗人写诗的背景。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

[点评:此环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课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展示劳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醒学生读好生字。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认清字形。重点指导“簸”、“匍匐”的写法。

(3)学生独立书写,师巡视。同位互检。

(4)同位检查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

(5)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乡村大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点评:让学生独立读书,扫清生字障碍,通过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导难写的生字;学生相互检查读课文,生生互动,初步感悟诗歌。]

3、交流汇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理解重点语句。诗人都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乡村大道有哪些特点?(全班交流。)

2、自己读课文,小组内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解决问题。理解:无始无终、遥远、天地之交等词语。

3、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把乡村大道比作什么?(桥和丝绦)

4、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指名读,想一想。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又是什么样的丝绦。

乡村大道在作者眼中不是普通的一条路,它很长很远,通向天边,它美丽壮观,贯穿了我们的.祖国。然而,乡村大道总是这样美好的吗?

5、自己读诗歌,说说作者又把乡村大道比做什么?(一条条险峻的黄河、一道道干涸的沟壑)

6、指导朗读,说说自己体会出了什么?(作者认为,既长远又险峻,这就是乡村大道。)

7、理解词语“颠簸、干涸、沟壑”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匍匐”、“侏儒”。

8、朗读诗歌,谈谈对诗歌的体会。(乡村大道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9、你能从中了解作者对乡村大道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理解“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会开拓!”“如果只会在花砖地上旋舞,那还算什么伟大的生活!”

10、指导朗读,采取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11、最后一小节与前三小节有什么联系?

(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诗歌进行概括和,是照应关系。)

12、你懂得了什么?(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13、有感情朗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熟读成诵。

四、感受内容,拓展延伸

1、作者写“乡村大道”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乡村大道”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植根人民,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2、:学完了这课文,老师想起了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人生路不光是平坦的大道,还有艰险的小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遇到坎坷的时候,鼓起勇气,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3、推荐文章,课外阅读。

(1)《甘蔗林――青纱帐》;

(2)《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

[点评: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明确提出加大阅读量,此环节体现了落实课程标准,以教一带多甚至一本,一方面素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蝴、蚯”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 3个生字,《识字4》教案。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蚂、蚁、前、空、房、网“6个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 使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先一起看看 小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吧?

二、认识动物,看图说话,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4》教案》。

1、出示动物园(课件或挂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动物?生活中看到过这 些些动物吗?

2、动物们在干什么?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儿歌,用”——“划出藏在儿歌里的这些小动物,并大声多读 几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

自由读儿歌 开火车读儿歌 读词

重点指导:蜻(q ng) 蜓(t ng)

2、(出示词:蜻蜓、蚂蚁、蝴蝶、蝌蚪、蜘蛛、蚯蚓)它们又从儿歌里 跑出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再认一认。

3、游戏:找朋友”(图与词配对)

4、观察特点,认记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识记这些虫字旁的生字。

(3)检查。

四、读儿歌,继续识字。

1、自由读儿歌。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一行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情和小动物的 快快乐。

3、齐读儿歌。

4、继续识记“网、运、展”。

(1)(出示3个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

(2)指名认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画一画、猜一猜、做一做等)。

五、指导书写“蚂、蚁、网“。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湿”、“搬”;书写“得”、“很”。

教学方法:卡片 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现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5、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

b、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场景的挂图。

学生看图后再自由读课文里的相关内容,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的话。)

d、指名读,并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e、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第4—7自然段。

a、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b、学生自由合作读。

c、小组练说: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答的?

d、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说。

e、小组分角色朗读。

f、出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场景的挂图。

g、指名分角色读。

h、齐读,表演读。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识记生字。

a、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b、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c、学生口头扩词。

d、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习第8、9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a、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b、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8、9自然段。(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检查反馈: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拓展延伸

1、学生谈谈自己还知道动物下雨前的活动。

2、学生交流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

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字。

2、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得、很”。

3、学生描红、书写,作业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

蚂蚁:搬东西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下雨天,人们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赶路,在慌乱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部分内容使你最受感动?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1.孩子们帮姑娘捡苹果。“跑、捡、说、解、挥、站、喊”写出了孩子们捡苹果的动作。

2.过路人帮姑娘捡苹果。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司机,有白发的老爷爷。“伸、笑、跳、捡”写出了他们捡苹果的动作。

教师引导:急匆匆冒雨赶路的过路人,他们为什么也和孩子们一起帮姑娘检苹果?

(因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他们被孩子们的行动所感染。)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着急、发愁——担心、焦虑——高兴、感动。)

4.出示文中插图,观察描述捡苹果时马路上热闹的情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五、小组自学,应重点完成以下问题

(l)“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一句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解决疑点

结合全文想一想,本文重点写雨中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开头两段要写景呢?

引导学生弄清:

前二段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②突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文姑娘撒苹果和孩子们捡苹果作了铺垫。③美丽的雨景和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

相机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七、理清顺序,练习复述

八、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内容、写法、思想)

九、布置作业

1.把《雨中》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2.积累一些描写雨景的语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等形式理解词句。通过反复朗读,看课文插图、录像、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意境之美和心情的快乐。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要爱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

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

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3)、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图?指名读读第一段,现在老师把着段话修改以下,你觉得好不好。补足人称,让学生明确人称要用的恰当不要罗嗦。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早晨,秋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于是他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2段

(1)出示第二段插图,提问:秋生在干什么?(拉牛绳)

(2)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写这幅图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比较句子:

秋生赶紧跑过去,拉去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秋生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话好?为什么?“赶紧”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赶紧)

(4)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5)再看图,说说秋生是怎样把牛拉出稻田的?(低着头,伸着双手,把绳子捏的紧紧的,撑着脚,脸也涨红了,说明很用力。)

(6)、指名读第2句话,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会跟他说写什么?请你好好好想一想,同桌一人当秋生一人当放牛的人说一说。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后,为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着有说明什么?(秋生担心上学迟到了。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板书:马上)

(8)集体读这一节。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秋生是个怎样的好孩子?(板书:爱护庄稼遵守纪律)

五、作业。

1、课堂作业(1)

2、练习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3、4小节,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结合口头扩词、和难点字形分析。

2、填空:(),秋生去上学。他路过(),看见一头牛在()吃(),()跑过去,()牛绳,把牛牵到(),交给(),马上向()跑去。

二、学习第3、4段。

1、教师读第3段。(漏掉“奇怪地、小声地”。)

2、刚才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去掉这两个词,句子通顺吗?既然去掉这两个词句子仍旧通顺那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呢?

3、四人小组讨论“奇怪地、小声地”的作用?(奇怪地:说明秋生从来都不迟到,爱学习;小声地:说明秋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对自己迟到感到惭愧,做了好事不夸耀自己。)

4、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5、如果你是秋生,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课文为什么没有把秋生的话写出来呢?

6、秋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是怎样对待秋生的,一起读读第4段。思考:老师为什么反而表扬了他?先学生自由说,后出示练习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先自由说----再给出帮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一个()()的好孩子。

2、但是,我们生活在城市,见不到庄稼,那么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做起呢?

(保护绿化,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3、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根据提示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3、听写生字词。

二、句式训练。

1、出示例句:

(1)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秋生赶紧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2)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胡小春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思考: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根据颜色的相同来进行归纳。

2、比较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

3、看课堂作业6的三幅图,按句式说话。(自己准备,互说、指名说)

4、完成造句的表格。

发生什么事,谁赶紧怎么样。

三、复述课文。

1、按板书复述课文。先准备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2、看图想象复述。准备优生情景表演,学生评议;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四、完成作业。

提示:(1)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怎么想?怎么做?把牛牵到路边,交给放牛人时会怎么说?放牛人接过牛绳会怎么说?

(2)老师见秋生上课迟到会怎么想?怎么问?秋生怎样告诉老师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老师听了秋生的又会怎样表扬他的?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6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是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夏天就要来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挂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由在干什么呢?

(蜘蛛在忙着结网,蚯蚓在土里造宫殿….)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见过)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小动物,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先自己读读?(愿意)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借助拼音,问问同桌….)

师:你们说得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就先读读,读准字音,这首儿歌就在书第97页。

2、请生读课文:

师:请你先把书放好,谁能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听?(请一小组的学生,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他们字音读准了吗?开始吧!

三、再读课文:

师:第一遍读,就能把字音读这么准,真棒!这回,我们再读读儿歌,拿起笔来,用括号在儿歌中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边读边画)

师:现在请你大声地告诉我们,你画出了哪些词来?(生回答所画出的名字)一样的举手。

四、认读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你们真棒!现在小动物们被你们从儿歌中叫出来了,那你们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快把书放好!看,小动物们都从儿歌中跑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打乱顺序)

qingting

蜻蜓kedou

蝌蚪

zhizhumayi

蜘蛛蚂蚁

qiuyinhudie

蚯蚓蝴蝶

教师点生词,学生朗读。请生带读,全班跟读。

2、认读不带拼音生词: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那你还认识他们吗?再仔细看看,发现什么了?(拼音没有了。)

男女生比赛读不带拼音生词。

3、认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师:真了不起!这回,小动物们站好了整齐的队伍,你们看,还认识他们吗?(认识)真的呀?谁认识?认识的同学请你起立!你们可真是自信的孩子啊!(齐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蜻蜓蚂蚁

蝴蝶蝌蚪

蚯蚓蜘蛛

4、交流难认的词:

师:在这些词中,有哪个词你还有一点点不认识呢?你就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帮你吧!

(生说认为较难的词,另一学生帮忙读音)

师: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现在请你问问你的同桌,当经过你们两个人的努力,全都认识了,那就请你们坐端正吧!

5、图文结合认字: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名片(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名片)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照(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彩色图片)

做“动物找朋友”的游戏。把动物的名字与图片相对应贴在黑板上。

6、认读形声字:

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名字,准备好了吗?

师:这回请你睁大小眼睛仔细看看了,你发现了什么吗?

(都有“虫”字旁。)从一个形声字分析入手:“蜻”,左边表示意思,右边表示读音。

师:这个“虫”字旁与这些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昆虫)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了。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写“蚂”“蚁”

2、出示三个书写不很规范的“蚂”字,请学生评论。

3、范写,书空、描红、书写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7

一、课题:

桂林山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 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四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四节。

2.出示自学要求。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五)、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 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小学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8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了解内容,教育学生要学习佳子孝敬老人,关心家人,心中充满爱。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通过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阳光的可爱。学习佳子孝敬老人。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奶奶的话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一、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

(1)导入。教师板书课题,问学生:“你们喜欢阳光吗?为什么。这篇课文中所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阳光?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小声读1———3自然段,体会佳子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第三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大自然的?请同学再读课文。

3、看本课插图,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1)请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大家看图听读。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看图真空。

(1)练想象练语言。

说说图上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4、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佳子是怎么想到要把阳光送给奶奶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4、5、6自然段,用线画出来。

(2)再请一个同学读第5、6自然段。

5、总结全文。

6、拓展延伸。

7、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