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猫》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8-20 作者:Mute

通过教案,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引导,教案不仅指导教学,还能激发创意和互动,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语文《猫》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习。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大榕树的美,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提高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4、学习“静动”结合的方法。

5、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感受大榕树的美,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鸟的天堂》这课文,并分了段,老师检查一下,上节课大家学得怎么样?出示黑板:填空:记叙了作者和朋友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的不同景象。

2、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出示句子“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面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引用别人的说法)指什么?(大榕树)后面一个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鸟儿生活的乐园)

3、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二)带问题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是与它本身特点有关的,自由读第一部分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大、茂盛、生机勃勃)从哪里看出来?边读边用笔画。

a、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原本宽阔的河面,被大榕树变窄了,其树之大可想而知)

b、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其实只有一棵大榕树,但由于支干太多,使人产生错觉)

c、真是一颗大树……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解释“气生根”,看榕树图片)

2、这棵榕树到底有多大呢?(资料:在广东新会市城南部的天马河中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高15米,相当于5层楼,树冠面积1.15公顷相当于100间教室)

3、树很大,一棵树简直成了一片树林,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独木成林)

4、大榕树不光大而且生机勃勃,从哪看出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就有生命在颤动)哪些词看出茂盛?哪些句子是者怎么到?哪时作者想联想的?你仿佛看到什么?(体会生命力和色彩的'美丽)难怪作者由衷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你是不是也和巴金爷爷一样喜欢这棵树呢?齐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读出榕树的大、美、生机。

6、作者为什么能把大榕树写得那么美?(观察仔细、喜欢)

7、为什么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1树大、茂盛,为鸟儿广阔的生存环境;

2树密,充满生机,为鸟搭窝繁衍条件;

3大榕树四周是宽敞的清澈的天马河,无污染,良好生存环境;

4水中鱼、树上的虫为它食物;

5幽静的环境适合生存;

6人们爱护小鸟,小鸟自由生活。

8、: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只有好好保护才能永远拥有他。

(三)带问题研读第二部分

1、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a、鸟多、鸟乐,找出句子,从哪看鸟多?从哪看出鸟乐?理解“应接不暇”,为什么作者写得这么好?(爱鸟、细观察)

b、“鸟的天堂”中到底有多少鸟?交流资料(在这棵树上大约生活着10万只鸟,光鹤类就达7.8万只……)

2、播放鸟的叫声,想像这一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

3、这些鸟儿在这儿自由自在地生活,多么快乐!读一读这段话,读出热闹、壮观(赛读、齐读)

4、看课件,感受鸟多。说话:“鸟的天堂”中的鸟真多啊!有的,有的,有的,它们生活得真快乐!

5、看到鸟儿这么多,生活得这么快乐,你想说什么?(保护鸟,爱护鸟)

6、:“鸟的天堂,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宽阔清澈的天马河,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这一切组成一幅多么赏心悦目的画面,让愉陶醉,令人向住”,难怪作者说: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呵护这种美,一起来创造这种美,让我们永远做小鸟的朋友,让爱心永驻人间!

7、继续填空:作者向我们讲述所看到的情景时,还告诉我们他的情感,填空:表达。

8、写法指导:作者不光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生命。他爱鸟、喜欢自然,还展示他特别的方法,你发现了吗?(第一部分描写大榕树的大、茂密、美的静态描写,第二部分写树上的鸟活跃,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课文生动而有趣)

9、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同一个地方,为什么第一次去没看到鸟?第二次去却看到许多鸟?

板书:

18、鸟的天堂

大榕树:大、茂密、美(生机勃勃)(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鸟多:热闹、到处……到处……应接不暇(动态描写)

鸟乐:叫、飞、扑、兴奋地唱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篇3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教后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用一两句话文中的哈默,从中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忍受痛苦的坚强意志,学习他的聪明、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和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正直、善良和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面对偷东西的人,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偷了东西,人们不仅不痛恨他,反而视他为“人类的大恩人”,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同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概括。

2、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三、精读感悟

1、出示阅读提示;

a、默读课文,先画出能体现出鲁罗米修斯美好品质的语句,然后和同桌互相读读自己画的句子,最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b、想一想,是什么让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忍受着残酷的折磨,为人类从天上偷来火种呢?(这也是书上文前提示中的问题)

2、生自学后反馈。

预设:学生可能从聪明、善良、勇敢几方面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a、当学生说觉得他是个善良的人时,引导体会在没偷来火种时,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痛苦生活。

b、当学生说觉得他是个勇敢的人时,通过指名读、结合提示语再读、注意反问语气、齐读等方式指导朗读普罗米修斯所说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但是我的意志是不能动摇的。”

c、当学生说觉得他是个聪明的人时,不做讲解;

d、当学生说觉得他是个坚强的人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这个刑罚中最可怕的是什么?

指导看插图,结合文中的描写,想像当时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但是我的意志是不能动摇的。”

猜想:许多年来究竟是多少年呢?师补充:据神话资料记载是整整三万年。三万年来……;三万年来……;三万年来……(引读13到15段)

痛苦是如此漫长而又残酷,但是咱们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着的是他依旧坚定的声音。出示:“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但是我的意志是不能动摇的。”

(投影阅读提示)看问题2,现在你们知道到底是什么让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忍受着残酷的折磨,为人类从天上偷来火种了吗?板书:为人类造福

四、识记生字。

1、看屏幕来回顾一下全文内容。先默读,再指一生读。

2、红色的词语中包含了本课中要求认的9个生字,再指一生领读一下这些词语。

五、升华主题

1、介绍奥运“圣火”的由来和意义。

2、指生介绍收集的各天神的资料

3、欣赏诗歌:《普罗米修斯赞歌》

六、拓展阅读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的形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被我们敬呼为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布鲁诺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手中的阅读材料,边默读边画画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是写写自己的感受。

指生反馈。

七、拓展作业

1、收集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为了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无私奉献的人物的故事,写一写自己的感想,互相交流;

2、收集交流语文七色光四的知识窗中推荐的有关为人类造福的神话故事。

3、推荐班级同学藏书:《希腊神话》。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篇6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有趣

札记:

?白鹅》作者:丰子恺

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也是文章的过渡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不安宁的样子,课文指鸭子的不太急速,很不自然。

大模大样:形容骄傲、满不在乎的样子。

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课文指鹅的吃法固定,从不改变。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课文里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从容不迫: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架子十足:形容鹅自高自大的样子。

3)写鹅的步态的一段话中,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1是步调从容,大模大样2是傲然地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