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

时间:2023-09-01 作者:loser

通过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教案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线上教学和远程教育,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

中班数学教案模板篇1

一.情况分析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

根据大一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案-认识年月日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年月日,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小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个?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 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中班数学教案模板篇2

筹备质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别离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分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必然纪律分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暗示分列偏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标:实验用三种差异种类的食物按必然数量举办有纪律地分列。

间接目标:

1、调查本领的造就

2、逻辑思维本领的造就

3、迁移本领的造就

勾当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答复:“箭头暗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暗示一个偏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持续反复分列三组,西席用牙签将形式图分别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调查并引导幼儿接头: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分列完全沟通吗?

5、请幼儿随着老师将形式分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留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搁浅。勉励幼儿记着图形分列纪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纪律继承分列。

7、分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分列功效,如发明错误要实时调解。

8、别离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分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纵。

9、教具归位时要留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分列卡及暗示分列偏向的箭头。

2、西席的引导及辅佐。

延伸变革:

1、进修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纪律反复分列。

2、进修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纪律反复分列。

3、进修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纪律同时分列。

中班数学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规律排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用动作表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男一女间隔排队的图片,蘑菇房(小兔的家),大树、小树、红花、黄花小图片若干,魔术棒一根(里面藏着三条蜡光纸做的彩练,一条是红、黄间隔排列,一条是红、蓝间隔排列,一条是红、黄、蓝间隔排列),《开汽车》音乐。

2.幼儿操作材料:珠子、雪花片各若干,画有12支小蜡烛的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师:今天是小兔的生日,我们坐汽车去庆祝小兔的生日,好吗?司机叔叔说“小朋友按要求排好队才能上车”,怎么排队呢?

教师出示“一男一女间隔排队”的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排队的?

师:小朋友也按这样的规律排队,好吗?

幼儿一男一女排好队,听《开汽车》的音乐去小兔家。

二、观察发现,探索规律

1.出示小兔的家。

师:小兔家到了,瞧,这儿长了一排树呢!仔细看看,这排树是按照什么规律栽的?(一棵大树两棵小树间隔)

师:再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这么多花呀,这些花有什么规律?(两朵红的两朵黄的间隔),接下去是什么颜色的花?为什么?(请幼儿先说,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接着往下排)

2.变魔术。

师:小兔家周围的环境好美啊,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礼物要送给小兔,是什么礼物呢?请看魔术棒变变变。

(1)教师拉出第一条彩练的一部分,让幼儿猜一猜后面拉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说一说为什么。教师验证幼儿的猜测,慢慢拉出彩练,将它挂在小兔家门的左边。

教师小结: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黄圈一个红圈一个黄圈的规律连起来的。

(2)教师拉出第二条彩练的一部分,让幼儿猜一猜后面拉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说一说为什么。教师验证幼儿的猜测后,将彩练挂在小兔家门的右边。

教师小结:这条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蓝圈一个红圈一个蓝圈的规律连起来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条彩练,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请幼儿猜一猜第三条彩练可能是怎样排列的,然后再验证,将彩练横着挂在门的上方,请幼儿先说说彩练排列的规律,然后教师小结:这条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黄圈一个蓝圈间隔排列起来的。

三、分组操作,学习运用

师:小朋友们想送礼物给小兔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动手做一做。材料可以自己选择,但一定要有规律地排列。

1.分组操作。

(1)涂生日蜡烛(作业纸上有涂色标记,幼儿按照标记涂蜡烛)。(2)串珠子(提供几种串珠的图样,幼儿选择图样串珠)。(3)摆花儿(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有规律地排序)。

2.展示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小兔家门前,请幼儿看看都有哪些规律,及时纠正不按规律排列的作品。

四、肢体动作,表现规律

师:小兔收到大家的'礼物非常开心,我们来庆祝小兔的生日吧!请小朋友用动作表演我们刚才做的礼物,看谁表演得精彩。(如看作业纸,看到红蜡烛拍手、看到黄蜡烛点头)

师:生日会结束了,我们排队乘车回家喽,司机叔叔又提出要求,我们排的队伍要和来的时候不一样,怎么排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选中一种规律,如按照两男两女排队,听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也是在做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提高的。本次活动以“小兔过生日”为线索,将规律渗透在生活情境之中,设计的排队上车、欣赏美景、猜礼物、做礼物、表演等活动,为幼儿搭建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主动学习的平台,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规律、理解规律,主动建构相关的数学经验。排队上车、欣赏美景是前奏,激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礼物、做礼物是活动的主体部分,礼物中隐藏的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动手做加深了幼儿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动作表现是升华,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形式(有规律地动作)。

中班数学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行颜色的分类并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一步感知数量,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中班数学教案模板篇5

学习:

=、≠,知道它们的意义。

准备:

1.贴绒图片6幅:

1)4个圆,平均排成两行,上下对齐。

2)4个圆,一行1个,另1行3个。

3)3个圆,排成“品”字形,注意:以上3幅图中的圆一样大。

4)金鱼3条。

5)金鱼2条,排成一行。

6)金鱼2条,排成一列。注意:以上3幅图中的金鱼一样大。

2.数卡1―6,=、≠号每个幼儿2套。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图片1和2,让幼儿说出图上各有几个圆?(4个)它们一样多吗?(一样多)告诉幼儿,我们把一样多叫相等。让幼儿跟着说:它们相等。怎样表示相等呢?把等号放在两幅图之间。教幼儿认识等号:两条线一样长,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一样宽。

2.把图2和等号拿掉,换上图3。让幼儿说出两张图上的'圆数,它们相等吗? (不相等)我们用不等号表示两边不一样,教师边说边放上不等号,教幼儿认识不等号:等号上画一条斜杠。

3.用同样的方法演示讲解图4、5、6。

4.发给幼儿数卡和符号。教师报数字,幼儿举符号。

5.教师报一数字和符号(并出示)让幼儿举出另一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