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8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Lonesome

教案是可以让教师更加合理发挥教学水平的文件,老师应该都会在教学前制定好教案吧,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8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初次探究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产生共鸣

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播放足球比赛录像片断)

2.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初次探究

刚才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的一名队员罚球球进了,你看到了吗?高兴吗?是啊,真是太高兴了,不光你们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

今天,我正好有一个关于罚球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投影表格)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2

10号

18

13号

43

是这样的,某校足球队,在一次十分重要争夺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计划从这三位罚点球成绩较好的队员中挑选一人去罚这个点球。如果你就是主教练的话,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为什么?

罚中次数多,他罚球的质量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如果学生说出应知道罚球总数,就出示下表。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5

22

10号

20

18

13号

50

43

现在有了罚球总数,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怎么办?动手算算?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

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学生尝试写。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再次探究

1.自主学习 合作研究 探究新知

看来罚点球的问题,我们用上百分数就可以解决了。那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39页,看你能获得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全班讨论。

2.展示交流 解决疑难 再次探究

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已经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通过自学、讨论所获取到的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等,教师及时点评、鼓励,相机板书、讲解,适时追问、引导,组织讨论、释疑,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a 尝试解释

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了,那你能根据这个意义(指板书)来说说88%表示的意义吗?

你能说一说另外两个百分数90%和86%表示的意义吗?

b 再次解释(课件出示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36%。

20__年,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18%。

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及格率为100%。

山西名酒汾酒中酒精占一瓶酒总量的53%。

伊利牛奶的包装上写着:含蛋白质2.5%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也可以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c 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带有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你们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小组推荐代表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展示交流,师随机引伸拓展。

d 百分数为什么又叫百分率呢?课件出示下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为什么第一、二题中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而第三题不能呢?

前面我们学过分数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表示分率,二表示具体的数值,而百分数呢,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值。所以说后面带单位的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特别强调它只能表示分率。

百分数还叫什么?百分比强调它主要是两个数的比较。

(2)百分数的读写

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读、写法)强调: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师示范写出88%,重点强调%的写法。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分,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这种带有百分号的形式。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个百分数,写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了他们写的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那我们现在都来写百分数。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

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九十二

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零点三

百分之三十八点五 百分之四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一点零二 百分之六十八

我这里提供了10个百分数,你如果写完了呢,还可以自己出题目再写,这样算超额完成任务。

用刚学到的百分数,每人说一句话,让别人来猜一猜你写了几个。

四、回归生活 应用提高 拓展延伸

1、出示一张格子图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蓝色的占整个图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课件出示)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

我们上数学课把语文中的有些成语也巩固了一番,用我们刚才说到的成语就是?(一举两得)

五、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结束本课

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3

线与角。〔教材第89~91页及第91页第1、2(1)题〕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并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会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相交流合作的意识。

重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认识角并会画角。

难点:理解线与角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量角器、尺子、课件。

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几种线?认识哪些角?

生1:我们学过直线、射线、线段。

生2:我们认识直角、锐角、平角、钝角、周角。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线与角”。(板书课题:线与角)

1.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课件出示:

师:你能说出上面的图形各是什么吗?

生:直线、射线、线段。

师:你能找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先请学生汇报结果,再给出下表,让学生完成。

端点个数 能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联系?(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的边是直线还是线段?(线段)

师:角的边是直线吗?

生:不是,角的边是射线。

2.角的整理与分析。

(1)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画的角说一说,关于角,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板书:角)

教师画出一个角。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师: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怎样画角?

师:按角的度数,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1:由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生2: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生3: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师:锐角是怎样的角?(教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

师: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吗?

生:锐角是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

3.垂线和平行线。

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生:相交(互相垂直与不垂直)和平行。

师:小组内互相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平行线。

教师分别画出一组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直线。

生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作互相垂直,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生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师:平行线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生:处处相等。

师: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生2: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线与角

1.线

顶点个数 能否度量

线段 2 能

射线 1 不能

直线 无 不能

a 类

1.填空。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

(2)两条直线相交组成4个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那么其他三个角是()角,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3)6时整,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是()。

(4)()决定了角的大小。

(5)135度角比平角小()度,比直角大()度。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估算。(教材第77~78页)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作用。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叙述估算的过程。

难点: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第2个主题图。

师:根据你估算的结果判断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

生:应去星华影院。

师: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生:大约有270人。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估算”。(板书课题:估算)

师: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

生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够买几件商品。

生2:计算前可以进行估算。

生3:计算后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刚才那道题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请你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生1: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40,40×6是24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

生2: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50,50×6是30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

生3: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45,45×6是27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

师:大家都很棒,说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希望大家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进一步理解了估算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a 类

1.估一估下面各题的结果,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4200-500=3600891+208=1100404÷4=1139×49=20__

2.解决问题。

(1)电影院有31排座位,每排36个,育英小学980名同学去看电影,座位够吗?

(2)一本故事书有268页,小明每天看35页,一周能看完吗?

(3)师徒两人共同加工458个零件,师傅每天加工35个,徒弟每天加工30个,8天能完成任务吗?

(考查知识点:估算的意义;能力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b 类

某校组织学生春游,若租用45座客车,则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余一辆空车,其余刚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租金为220元,60座客车租金为300元。

(1)这个学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2)怎样租车最划算?

(考查知识点: 估算的应用;能力要求:利用估算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略

2.(1)够(2)不能(3)能

b 类:

(1)240人

(2)租4辆45座客车和1辆60座客车最划算。

教材第77页“巩固与应用”

1.够不够

2.略

3.49≈5050×30=1500(字)15001528不能

4.略

5.小女孩儿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大,小男孩儿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小。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巩固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 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不写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堂活动: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2.练习二十五:1、3题。

独立练习,反馈交流。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 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7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做了实验感受一下吧!请大家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品,让它动一动,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1、 点动成线 如果把这个小球看成是一点,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曲线)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吗?板书:点动成线

2、 线动成面 如果把这枝笔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面)概括起来就是:线动成面

3、 面动成体 如果把这本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 ?(旋转)板书。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体,也就是说:面动成体。

大家能举出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

小结: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

二、 新课

1、 以前我们学习过那么平面图形?(学生回答老师贴图)

2、 这些平面图形旋转后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呢?请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并和同桌说一说。

3、 大家刚才说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每组的黑袋子里有一些平面图形,请大家选择好以哪条线动轴旋转后贴在圆棒的双面胶处,然后旋转,最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汇报单上。

4、 小组活动,操作记录

5、 同学们,我们就做到这,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老师贴图。

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根据刚才这些同学的汇报,你又想说些什么 ?

a、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

b、不同的平面图形,也能旋转出同样的立体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和半圆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c、同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不用的边为轴,旋转出的立体图形也是不一样的。

6、小结:看!同一个长方形以不同的轴旋转可以形成圆柱体。象三角形和梯形以不同的边为轴可以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课件)

7、在这些立体图形里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现

在请大家打开书进一步来了解它们。谁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底面,不同点圆柱体上面也是一个底面,而圆锥体上面是一个顶点。圆柱体有无数条高,而圆锥体只有一条。)

8、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哪些物品是圆锥体呢?学生举例,相机指出各部分名称。

三、 练习

看来同学们对圆柱体和圆锥体已经很熟悉了,那接下来薛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

1、 实物判断:是不是圆柱体?说明理由.

2、 教材四页习题。

3、开放题。

a、下列图形旋转后会形成哪个立体图性?

b、下列哪个塞子既能塞住甲盒又能塞住乙盒呢?

四、 总结

同学们,看!我们的数学世界多么丰富多彩啊!简单的动就将这些平面图象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今后让我们继续多观察、多操作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