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中班教案最新5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Iraqis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得主要依据,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学会制定教案,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活动中班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活动中班教案最新5篇

音乐活动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音乐活动中班教案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熟悉歌曲内容及曲调,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学习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节奏型,并能按节拍做拍手、跺脚的动作。

3.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学习踏点步、跑跳步、横跨步。

4.在音乐的伴奏下能合拍、自如地表演动作,并巩固节奏感。

准备:

课前带幼儿练习踏点步、跑跳步、横跨步。

活动与指导:

1.听音乐《多愉快》用“手腕花”“跳跳步”等组合合拍的步入音乐室,要求动作优美,脚步轻快。

2.节奏练习,四分、八分、十六分混合节奏。

Х Х Х︱Х Х Х︱ Х Х Х Х Х︱Х Х Х Х Х︱} 拍手

Х Х Х︱Х Х︱Х Х Х︱Х Х︱Х Х Х︱

鼓 掌 跺 脚 拍 肘 两 侧 拍

3.歌曲:《多愉快》

(1)学唱歌曲《多愉快》。

“我们在幼儿园里生活非常的快乐,高高兴兴的唱起来,欢欢乐乐跳起来,在这明媚的阳光下我们多愉快。

(2)幼儿欣赏:老师充满感情演唱。

(3)按歌曲的内容练习,节奏说白:重点拍打旋律。

Х Х Х Х︱Х Х Х︱Х Х Х︱

高 高 兴 兴 唱 起 来 鼓 掌

Х Х Х Х︱Х Х Х︱Х Х Х︱

欢 欢 乐 乐 跳 起 来 跺 脚

Х Х Х Х Х︱Х Х Х︱

在 这 明 媚 的 阳 光 下

重点练习十六分音符Х Х Х︱

(4)幼儿跟老师用“啦”唱旋律同时拍手打节奏。

(5)学唱全曲,利用整体跟唱的方法。

重点是歌曲中Х Х Х Х Х︱Х Х Х︱十六分音符和一字两音的地方,要把歌词唱清楚,音要唱准。

4.《快乐舞》

“看你们唱的,跳的多愉快呀!咱们快来跳个快乐舞吧!”

(1)在音乐伴奏下,先分解动作,练习难点动作,如:跑跳步、踏点步、横跨步、手腕花等。

(2)在舞蹈动作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辅导,动作要协调,舞姿优美。促进身体协调发展。

(3)待幼儿完全能按音乐合拍做准确后,进行完整的学习舞蹈的组合。

(4)开始音乐的速度适当的慢些,以便幼儿能将动作做准确。待幼儿基本掌握后将音乐恢复正常的速度。提示幼儿时表情要愉快,表达愉快的心情。

5.结束部分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做着轻松、自如、优美的动作出教室。

附:

多愉快

1=e 2/4 佚名 词曲

5 1 2 3 5

︱4 3 2︱Х Х Х︱5 1 2 3 5︱4 3 2︱Х Х Х︱

高高兴兴 唱起来,(鼓掌) 欢欢乐乐 跳起来,(跺脚)

放开喉咙 唱起来,(鼓掌) 拉起手儿 跳起来,(跺脚)

6 6 6 4 4︱5 5 5 3︱4 4 3 2︱5 -︱Х Х︱Х Х Х︱

在这明媚的 阳光下, 我们多愉 快, (自拍)(两侧拍)

长在祖国的 怀抱里, 我们多愉 快, (自拍)(两侧拍)

6 6 6 4 4︱5 5 5 3︱4 4 3 2︱1 -︱Х Х︱Х Х Х‖

在这明媚的 阳光下, 我们多愉 快, (跺脚)

长在祖国的 怀抱里, 我们多愉 快, (跺脚)

音乐活动中班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幸福猪小弟》是由一首流行音乐改编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前半段节奏欢快,后半段节奏连贯,根据歌曲改编的歌词内容充满了亲情,体现着家的温暖,给人以幸福的感觉。为此想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到家的温暖。我班幼儿乐于参与歌唱活动,部分幼儿音准较好,节奏感强并能够跟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但还有部分幼儿歌唱的能力稍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倾听,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2、幼儿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手语及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活动难点:

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点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进入活动室,体验家的温馨。

提问: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

小结:听到这首歌小朋友很开心,感觉幸福,愿望实现了就是幸福;经过努力收到了收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乐很高兴,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二、通过故事的方式、摆图谱的方式,初步学唱歌曲过渡语:今天有一只猪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来听故事。

1。教师利用课件讲故事,幼儿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提问:猪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词内容进行小结。(用完整语言说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过渡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歌曲,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谁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结:听到这首歌很感动、幸福、舒服、优美。边引导幼儿边出示图谱3。结合图谱加伴奏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1。带领幼儿看图谱,分句演唱歌曲。结合图谱异步跟唱

2。师幼同步演唱3。带幼儿加动作分句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猪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妈妈)

四、升华情感。

提问;猪小弟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很爱他,我们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小结: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那我们怎么爱爸爸妈妈呢?

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结束语:让我们像猪小弟一样,把这首幸福的歌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们更加幸福吧!

活动反思:

总体看,《幸福的猪小弟》这个内容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还是在两个块面,一对于幸福的深入理解,二休止符的演唱。如果放在大班学习可能会好一点。所以,一切的学习都要基于幼儿的经验和能力。

音乐活动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打电话的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地学唱歌曲《母鸭带小鸭》。

2、愿意一边学唱歌曲一边大胆地模仿小鸭子的动作。

3、通过活动对生活中会唱歌的电话铃声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部玩具手机。

2、制作幻灯片。

3、歌曲《母鸭带小鸭》。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唱歌曲,难点是边唱歌边做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吴老师要带宝宝们去美丽的森林里做客啊!森林真美呀!可是怎么没看到小动物呀?怎么办?”(不如打个电话给它们吧。)

二、在情景中感受、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查查小动物们的电话号码吧!(播放幻灯片)你想给哪个小动物打电话?”(根据幼儿的回答,来选择。)

1、给小狗打电话(123),初步欣赏歌曲。

(1)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幼儿认读)

(2)师生一起拨打电话号码,欣赏歌曲《母鸭带小鸭》。

(3)师:“小狗的电话铃声可真好听。它和我们平时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一样?”(音乐铃声,会唱歌的铃声……)

2、给小兔打电话(132),熟悉歌词内容。

师:“小狗不在家,别急,宝宝们还想给谁打电话?”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

3、给小鸭打电话(213),感受歌曲旋律节奏。

幼儿看通讯录读电话号码,师生共同拨打电话,教师跟着音乐唱歌曲《母鸭带小鸭》。

4、给大象打电话(321),幼儿跟唱歌曲。

师:“我们再找找大象吧?”

(看通讯录,师生拨打手机号码,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边学唱歌曲边做模仿动作。)

三、介绍歌曲名称,边唱边做动作离开活动室。

师:“你们看现在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知道我们要来做客真高兴啊!今天我们听到了小动物们好听的电话铃声《母鸭带小鸭》,我们一起来一边唱歌一边来表演给小动物们看吧!

1、集体唱歌曲表演。

2、回家后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打一下电话,听听还有其它有趣的电话铃声。

音乐活动中班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第一段主要讲小花鸭迷路了,所以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花鸭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回了家,变勇敢了,鸭妈妈很高兴,这段音乐欢快跳跃。两段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的共鸣。中班幼儿音乐理解能力逐渐提升,更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忧伤与欢乐、胆小与勇敢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歌唱和表演中,潜移默化的学会预防迷路和迷路后的解决办法。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演唱技巧表现情绪。

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适宜的动作。

3、知道预防迷路及迷路后的解决办法,学习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两幅,歌曲节奏图谱谱,歌曲《迷路的小花鸭》音乐磁带

2、幼儿用书第3册第20-21页。

活动建议

1、出示图片,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兴趣。

图片内容:一只小花鸭在大树下伤心地啼哭,不断地叫喊:呷呷呷、呷呷呷;一位小朋友跑了过来,抱起小花鸭把它送回了家。

提问:小花鸭为什么哭叫?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2、完整范唱歌曲,幼儿学习歌曲节奏。

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听听歌里是怎样唱的。出示节奏谱,引导幼儿用拍手的形式打节奏、念歌词。

(可配合歌曲旋律进行。)

3、学习歌曲,尝试根据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

(1)幼儿随音乐轻声跟唱,老师提醒幼儿注意两段歌曲所表现的不同心情。提问: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随音乐边打节奏边演唱,学着用缓慢的速度、忧伤的情绪演唱第一段歌曲,用欢快的情绪演唱第二段歌曲。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及时表扬有创意、敢于表现的幼儿。

4、阅读幼儿用书第3册第20-21页,展开话题。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引导幼儿提高防范意识。

提问:迷路了是件很可怕的事,如果你迷路了,你会怎样做?怎样做可以不容易迷路呢?

小结:记住标志;不要离开大人和集体;不要到陌生的地方玩;自己想出去玩要告诉老师或家里人等都可以防止迷路。如果迷路了,可以告诉警察叔叔;可在原地等着;可找个电话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可打110报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