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工作总结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有很有大帮助的,必须要认真对待,工作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1
在这个学期里,我针对本班实际开展了诸多工作,其中包含对我班中存在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系列的帮扶工作,经过不断的帮扶,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观,现结合这些成绩以及我总结出来的缺点,我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一、情况分析:
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家长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也没有时间来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个别家长即使在家,也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辅导孩子的学习,不把孩子的学习当成一回事。学生本人由于无人管教,语文基础很差,课堂上管不住自己,思维过于局限,个人卫生很不理想,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面对老师的提问毫无反应。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对于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不清楚,课后不及时预习和复习功课,作业完成很不理想,做错的地方特别多。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在开学初就逐一摸清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学生及优生名单,再让一个优生和一个留守儿童学生坐在一起,让这些学生结成“一帮一”的互帮对子,让优生在课上及课后不断对留守儿童学生进行提醒和注意,并对留守儿童学生不懂的作业进行辅导,争取让留守儿童学生取得进步。课堂上随时提醒这些学生注意听讲,并多抽这些学生回答问题。在课后,我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抽出时间来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我不断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数,并对孩子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教育。通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个别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能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去完成作业,哪怕做得不好,学习成绩有了一定改观,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教学程序,小动作也较以前少了,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敢大胆地问老师了,作业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及时地交作业,尽管作业有时不太理想。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工作是既繁忙而又有乐趣,虽然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旧不理想,书写还有待于加强,语文基础依旧很差等等。我将在下个学期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把留守儿童学生的工作放在首位,争取把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工作搞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地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来,为使我们班的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努力。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2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帮扶活动”。现将今年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帮扶阵地
帮扶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校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帮扶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我校成立以金延春校长为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帮扶网络。学校定期让留守儿童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定期开展“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工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缓解留守儿童的求学压力。
(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我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五)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六)建立帮扶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我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七)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我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总之,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建立以学校为主阵地,教职工为主力军,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各村组广泛参与的帮扶留守儿童的工作网络,把每一名留守儿童都纳入帮扶范围,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才能真正让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3
为进一步贯彻我校关于留守儿童帮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班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本班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本学期开始并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基本工作情况
1、掌握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其父母的联系电话和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做到一个学期至少与他们联系三次以上;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二、抓住时机,做好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割舍的`爱。“留守儿童”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自然就十分疼爱。尤其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疼爱有加,各方面都给予优惠的“政策”,对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问题往往是一笑而过,严重的也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孩子慢慢地养成了娇气、任性的毛病,习惯以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难、怕挫折。我及与监护人共同探讨教育“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力争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三、倾入真情,换回童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于是我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充分发挥班级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做学生的朋友,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由于家教的缺乏,留守儿童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我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每天轮流安排几个在教室里做作业,让他们在我的监督、辅导下,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亲密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态度。渐渐的,他们有了进步,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主动告诉我,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4
21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打工浪潮似潮水一样涌来,人们纷纷远走他乡,造成农村“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孩子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缺少家庭教育的环境,从此,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们,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肩负着让每一个儿童都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理所当然地让这些儿童健康成长、享受温暖。那么,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些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使他们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将合理调整其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关爱,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才能让学生信任,让孩子亲切。于是,我给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无论棵内外,我用自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我们班__父母去广州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她的卫生习惯很差,班上有些同学不愿意和她坐同桌,在一年级时她经常尿裤子,她特别胆小,又不善言谈。我把她叫到房子,给她洗了头发,她当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幸福的笑容。因为爷爷奶奶也不识字,给她没法辅导,再加之她的速度慢,我就利用吃过午饭这段时间,辅导她的作业,讲她没听懂的知识,渐渐的她在黑板上做题能做对了,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也改变了,也愿意和她玩耍了,愿意和她交流了,她的性格也渐渐开朗了。看到她的进步,我笑了!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他们在学校时尽情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陶醉在快乐和幸福之中,渐渐便对同学、老师、学校产生向往和依赖感,谈化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
二、构建新的家庭教育环境
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有的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有的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的和亲戚朋友住在一起,导致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儿童十分溺爱,造成儿童放荡不羁,亲戚朋友,面对他人的儿童,管也难,不管也难,造成教育空档,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儿童能养成良好习惯,得到健康发展,只要能做到不出大的问题就已经不错了。因此,我便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
我班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演讲比赛、优秀家长评选等。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过儿童节时,让留守儿童通过作画,做手工,演讲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坚毅。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我教育他们利用电话,架设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并把它转化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载体,我做到定期和儿童父母联系,向他们直接反映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他们虽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与他们协商务必每月和儿童通一次电话,向儿童直接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让儿童亲耳听到远方父母教诲,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让他们知道不再孤独,产生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预防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利用我校开展“感恩”这项活动时,教育儿童坚持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介绍学校中愉快的事情以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让儿童给父母写信,不仅能锻炼儿童的写作能力,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总之,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帮扶活动”。现将今年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帮扶阵地
帮扶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校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帮扶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我校成立以金延春校长为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帮扶网络。学校定期让留守儿童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定期开展“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工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缓解留守儿童的求学压力。
(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我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五)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六)建立帮扶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我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七)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我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总之,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建立以学校为主阵地,教职工为主力军,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各村组广泛参与的帮扶留守儿童的工作网络,把每一名留守儿童都纳入帮扶范围,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才能真正让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6
一学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下,所帮扶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每个留守儿童的家中,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为六位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
其中五位儿童是由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隔代看护,没有文化。另有一位虽跟父亲生活,但平时很少关心照顾孩子。六位孩子中,有三名孩子学习成绩较好,一名孩子成绩一般,两名孩子学习成绩差,没有上进心,常常感到自卑、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
二、多措并举,实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1、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无人辅导,学习成绩差的情况,我每周至少三次定期为他们补课,对完成家庭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尽量让他们在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家庭作业。平时还让三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对一”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每周找他们谈心一次,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要求,做好谈话记录。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像包寅初等同学赠送了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3、给孩子们提供条件,让他们每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尽量满足孩子心灵的渴望。作为帮扶教师也至少一个月与他们监护人通一次话,通报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4、为了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关爱,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我对每位孩子都进行了家访,对于有问题的孩子重点家访多次。并做好了家访记录和追踪调查表。
5、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为表达对孩子们的关心,我给孩子们赠送了衣服和学习用品,使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温馨快乐的节日。
本学年中,经过老师的帮助和孩子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县统考中,有二名孩子的成绩名列前三十名。
随着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做好帮扶工作,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在成长。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7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班对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在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内、班级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监护人(学生的爷爷奶奶)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篇8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必然要求。根据《黔西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版少年家庭教育活动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一番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为了切实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少先大队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基本要求》《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档案
要求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留守儿童开展了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了再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我校按照"五个一"的帮扶方式,深入开展了关爱帮扶活动。
1、要求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助一"结对帮扶,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做好记录。
2、认真做好每月与留守儿童一次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