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作用,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1
2020年的开年,真的很难。澳大利亚山火,西班牙大暴雪,菲律宾火山喷发,东非蝗灾,中国新型肺炎,接连发生。当这一连串的灾难接连发生,我们突然觉得人类真的很渺小,面对它们,我们无可奈何。
?流浪地球》中有这样一段话: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个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中国人,新型肺炎与我们息息相关。而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却是野生动物。这就不得不说起人和动物乃至大自然的关系了。
人类,本是动物。只是因为人的智慧高于动物,便将人从动物中脱离出来,化为一类。而如今,竟有人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还肆无忌惮地吃掉它们,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吃呢?这源于中国人的特色——爱面子。对一部分中国人来说,吃别人吃不到的东西,就是有面子。所以,一些人为了博人眼球,竟生撕蝙蝠,当了著名的主播。
而如今,大自然发威了,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型肺炎,人类陷入了大自然的报复。有人说,这是天灾,我们都无可奈何。事实上,这只是我们自作自受罢了。人类无尽的贪欲,使大自然变得满目疮痍。终于,人类引起了大自然的愤怒,这“天灾”就降临到了人类的身上。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人类咎由自取,应被视为“人祸”才对。
中国有句老话:“人定胜天”,而人类却误解了这句话。这本是荀子的思想:无论天命如何,只要一个人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他提出,在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意即不能将罪过推到老天爷的身上,而应该自我反省。2003年的非典平息后,钟南山院士预言:“非典会卷土重来的。”他的预言是正确的。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来了。
对于这次的疫情,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不久之后便会平息,但我们人类应该进行自我反省,钟南山院士的预言为什么会实现,为什么多年后灾难再次来临?我们要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也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否则,大自然的攻势会更加猛烈!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2
“做为一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最迫切的愿望,我希望党组织能在最紧要的关头考验我,我一定会向党组织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场生死时速的“疫情大考”中,__十八站公安分局十八站林业派出所辅警、入党积极分子__从容应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了党组织的考验,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精神风貌。
“辅警也是警,在灾难面前我不上谁上!”铿锵的话语是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定。疫情到来的时候,__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警务辅助人员而退缩,相反,他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再次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第一批集结到派出所领受任务,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击队。此时,他的妻子身怀六甲,由于上一次怀孕的时候流产了,这次妻子可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正需要他的精心照顾和陪伴,危难之际,他做出了抉择,舍小家保大家,于是他怀着愧疚把怀孕的妻子交给母亲照顾,就匆匆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从大年初三开始,他不计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外来返乡人员核查和科学防控疫情蔓延第一线。排查外来人员、摸清底数是阻击疫情的关键环节,面对全局4000多户居民的工作量,难度可想而知。但__的心里没有困难,只有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目标。在防护装备紧缺的'情况下,他仅凭一只口罩,深入居民区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排查。他和战友们先后入户排查1320户、3319人、外出返乡人员308人、上级推送人员116人,排查来自武汉周边等疫区人员6人,无确诊病例报告。排查工作做到了无一遗漏、无一差错。__凭着一股子拼劲,成为所里第一个完成居民区入户排查登记的外勤。这个第一的背后是他走坏了两双鞋。
排查工作面对的不光是苦与累,还要面对职工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是刁难。但在__的心中,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没有放在心上。在走访铁路平房区时,有户张姓居民有子女从外地回来,十分反感不配合入户排查工作,不给他开门。当时室外温度零下二十几度,__就站在门外,耐心的向群众讲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在他四十多分钟苦口婆心反复劝说下,最终得到了张大妈的理解和认可,打开房门把冻得发抖的他让到屋里,不解地说“你这孩子,咋真犟啊!”__真诚的说:“大妈,我的工作是为了你们一家的健康,也是为了全局一万多人的安全,我不能马虎啊!”。有时在排查中,住户家没有人门锁着,但他观察到房屋的前后有脚印,为了不遗漏一人,他采用错时工作的方法,一大早赶到头天没见到人的群众家走访登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驿站的清晨7点,天刚朦朦亮,他便开始了工作。每天入户结束回到所里,时间早还能回家吃口饭,如果走访回来晚了就吃一碗泡面,连夜还要将全所的走访情况统计汇总形成台账材料,及时上报。经常加班到后半夜就在值班室凑合睡一会儿,天亮又出发了。几天下来,原来的“王胖子”明显瘦了许多,领导同事叮嘱他注意休息,他一笑而过:“没事,就当减肥了”。
警察的担当就是哪里是一线哪里有我。做为“资深”辅警,__主动向所领导请战带领年轻同志去最繁忙、情况最复杂的火车站配合社区防疫部门对每天上下火车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和体温检测,由于本地车站没有候车室,__只能在站台上工作,天气寒冷戴着口罩还要不停地询问讲解,一个车次忙碌下来,他的口罩、帽子早已被雾气浸透,白色的冰霜挂了一脸。回到家里,妻子又心疼又责怪,__却笑着问:“像不像圣诞老人?”除了每天的入户宣传、电话排查,走访场所,追踪重点疫区往来接触人员,他还要走街串巷向居民们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号召大家遵守政府号令,减少外出和聚会,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保持镇定,提高防护意识。尽最大努力安抚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回到所里他说:“一天忙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腿疼天天如此,吃不吃饭都不要紧,要能美美睡一觉才最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__,这个90后的年轻辅警以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的勇气和干劲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上的铮铮誓言,也向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3
“小朋友,等一下,你认识我不?不认识我就不准从这里过去哦。”
“晓得嘞,你是徐支书嘛,你天天在村里窜来窜去,我咋个会不晓得呢。”
在某某镇茅草村的疫情防控卡点上,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正在询问一名小男孩,他叫某某,是贵州省清镇市某某镇茅草村党支部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肩上责任更是重大,在抗疫“集结号”吹响后,某某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精心组织,靠前指挥,群策群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严防死守阻断疫情
“现在全村只有我一个人能够自由进出村子,这是大家给我的‘特权’,也是我的责任。”某某开着玩笑却又认真地说。
某某镇茅草村与平坝区齐佰镇相邻,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为减少人员流动,在交界路段,茅草村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个一律”轮流值守,即:凡不是本村人,一律不准进入;凡本村车辆外出采购生活物资,三天内一律只能进出一次;凡外出购买物资群众,一户一律只能一人外出。值守人员在值守过程中必须对进出村的车辆及人员进行详细登记,须经仔细核实方可放行,为落实好这“三个一律”,村支“两委”商定除某某外的两委成员率先带头,均不出村,村支“两委”工作对接、群众所需物资采购均由某某统筹负责。
物资代购温暖到家
“这是卢启勇、陈杰家要买的洗衣粉,这是老张家需要的纸……”某某对着采购单,一一点数。
“这是你家鸡蛋,小票在上面,你看一下。”某某对委托他买鸡蛋的周安有说。
为避免人员聚集,取消赶乡场后,有的群众因出行不便而在购买生活物资上有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某某摇身一变成了不收取一分跑腿费的代购员。群众可通过微信、电话或直接告知等方式将需要购买的生活物资告诉某某,由他到集镇采买后再逐一送到群众手中或放在集中的地点,由群众自取。“村代购”既减少了人员流动又温暖了村民的心。
“有的群众要得急,有时候每天要跑3、4次,至少每天是要跑一次的。”某某说。
疫情不灭喇叭不停
“广大村民不要到处逛,能在家中就是骄傲,没事刷刷抖音,累了就睡觉,既给国家省口罩,又能给自己省钞票……”走进某某镇茅草村,便听见这一趣味疫情防控宣传。
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后,茅草村就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并长期坚持,村第一书记、村支“两委”成员、联系站(所)干部逐户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外来人员排查登记。茅草村委会主任杨畑、副主任陈古德还用私家车装上了“小喇叭”,每天走村串寨滚动播放。此外,各村民小组长手持“小喇叭”以简单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时时进行宣传,提醒并督促村民多居家、不聚会,还将宣传内容录制成视频通过抖音进行宣传,让疫情防控知识入脑入心并能落在行动上。
“疫‘情’不灭,我们的喇叭不会停。”杨畑坚定地说。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4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扬芬港镇二街优秀青年李洪亮时刻不忘自己员和政协委员的双重责任,关心群众、情系疫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镇村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李洪亮积极参加村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肩负起村街繁重走访排查、疫情检查站执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诺言,充分发挥一名基层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口罩、体温计等防护用品成了防疫最难得、最需要的物资,也是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以及志愿者们最不可缺少的装备,在一线执勤的李洪亮心里想,疫情检查点工作人员经常与外来人员接触,他们的工作潜在风险比起群众危险多了,他们是村街群众最后一道防线,一定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和问题。于是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得保护好志愿者兄弟们!于是李洪亮竭尽所能,找遍了所有生意伙伴和朋友,多次向镇村防疫一线捐献防疫物资。截至目前,他捐献n95口罩500个、一次性口罩10000个、护目镜40个、电子体温计2个等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为家乡抗击疫情志愿者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作为优秀的企业家李洪亮还热心公益,常年坚持远赴偏远山区扶贫助教,帮助许多贫困家庭渡过难关,多次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爱心志愿者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6
南京市建邺区委组织部深入领会全省组织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抗疫十条”,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协调作用,抓实激励关怀举措,夯实基层保障基础,汇聚党员干部人才抗疫合力。
抓关心关爱
针对党员干部长期坚守防疫一线,存在心理疲惫、身体预警等情况,积极帮助减轻压力。“暖心谈”了解需求。成立8个工作组,集中走访83个防疫关键点位,与点位长、抽调下沉干部、街道社区干部等开展谈心谈话300余人次,及时了解干部思想状况和家庭困难,传递组织温暖。“定期休”保障健康。在社会面清零的基础上,强化人力统筹,对15个隔离点实行轮班,督促街道落实社工调休制度,分批安排党员干部休整。“及时奖”激发热情。对抗疫一线干部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防疫指挥部和隔离点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升5%。年度“十佳”社区书记奖励金额适当增加,年度优秀社区工作者名额从60名增加到100名。
抓考察识别
将疫情防控作为党员干部和人才考察的“校验场”,作为使用、发现和培养的重要依据。一线考察干部。实地走访“看”表现、谈话调研“听”情况、多种渠道“问”口碑,近距离掌握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形成正负面考察档案。对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专门建档,做好背书,加强跟踪培养和使用。一线识别党员。将党员在抗疫一线表现纳入党员记实管理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注重在抗疫一线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0余名入党申请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74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列为年度发展对象。一线推荐人才。对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评省、市人才计划,优先纳入区级人才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推荐省、市高层次人才计划8人。
抓人才支撑
积极引领人才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对于抗疫产品大力推广应用,调动抗疫人才力量。科技赋能助力消杀。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连续攻关,完成新型消杀除味剂自主研发,并向全市捐赠1800余升。南京艾萨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防疫消杀机器人,帮助实现公共场所大规模自动化消杀。数据赋能做好排查。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宁博疫”平台,支持南京市民实现前端扫码、后端研判、凭码通行的自动化健康通行。南京汉卫公共卫生研究院参与研发江苏高网综合防疫系统,为15万余人次在防疫信息核验、健康信息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志愿赋能筑牢防线。动员人才企业千余人次参与抗疫志愿活动,承担核酸检测、政策解答等相关任务,共服务57个点位,服务时长超过4800小时。
抓政策扶持
针对企业、基层单位和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等保障力度,帮助解决困难。聚焦企业发展。向人才企业及时拨付项目资助资金470万元,通过“金鱼嘴每日路演”牵线金融机构,为4家人才企业协调贷款2100万元。会同区律师行业党委成立15个“红色律政服务团”,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聚焦基层一线。做到抗疫经费应拨尽拨、第一时间拨付,明确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不少于3万元用于疫情防控,拨付专项党费82万元用于社区、隔离点和交通卡口抗疫需求。聚焦重点群体。走访零浩网络科技、福佑卡车等物流重点企业,了解疫情期间经营情况和现实诉求,帮助协调贷款资金,指导出台货运司机关爱激励举措,切实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确保50%以上党内关爱资金用于定向帮扶抗疫一线困难党员。
抓示范引领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典型引路为抓手,激发抗疫强大合力。突出党员骨干带领。在关键点位建立行动党支部86个,设置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先锋岗428个,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服务比奉献比成效“三亮三比”活动。聚焦抗疫一线党员先进典型,组织行动党支部采取“线上”等灵活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守牢疫情防控阵地。突出先进事迹带动。制作社工抗疫微视频《我们是一家人》,在“建邺先锋”微信公众号设立“同心战‘疫’,建邺有我”专栏,编选发布推文30余篇、微视频8个,累计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00余篇,激励党员干部持续奋战抗疫一线。突出组工干部带头。部机关干部全员下沉防控一线,主动承担信息核查、核酸检测、物资转运、小区值守等工作,直接参与一线防控工作近300人次,累计为群众提供核酸检测等服务超10万人次。1名副部长主动请缨担任区交通卡口组组长,创新方式实现工作全程线上纪实,安全引导近200人进入隔离酒店(点)隔离。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7
书记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有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书记多次强调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工作者,体现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切浓厚的关爱,也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他们是拯救生命的天使,也是生活中的人妻人母、人夫人父。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攻坚时期,保护好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学习贯彻书记重要指示,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病疫无情,人间有爱。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医务人员们承受着极大的心理负荷,同时又面临着治愈患者、打败疫魔的焦灼与重压。前方要加强人文关怀,配备心理疏导力量,为医务人员提供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心灵小站”;要润物细无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加强对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的关爱……着力从细节处、微小处给予医务人员关怀和尊重,努力做好各项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战斗还在继续,英雄仍在阵前。广大医务人员为遏制疫情蔓延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全社会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题中之义。让我们向白衣天使们致敬,共同祝愿他们春暖花开日、平安归来时!
防控疫情做的事迹材料篇8
管文璇,健康管理学院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二班学生。早在2021年寒假时,她就已经加入了大同市云冈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在了解到家乡疫情防控人员不足的情况后,她主动请缨,积极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勇敢做战“疫”先锋,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在村委会值守,进行返乡人员的登记报备。在确保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她不忘社区交给她的任务,按时到岗,逐户排查与疫区有联系的住户和返乡人员;坚守岗位,严格对进出人员进行防疫检验登记,认真检查进出人员的出入证、身份证(工作证),张贴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劝阻村民聚集,以免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威胁,确保每一位居民都戴口罩出门,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2022年3月我国各地出现本土病例,为了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执行国家“动态清零”政策,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预案,全面提高学生应对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应急处置具体过程,健康管理学院于2022年4月1日进行开学返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模拟学生返校报道情况。管文璇同学全面策划组织此次疫情防控演练,并全程监督指导志愿者们的工作,同时对返校人员信息核验、测温验码、异常情况处置等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演练。在同学们的配合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此次防疫演练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大家携手为学校的防疫工作做出了贡献。
2022年4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出现本土病例,为积极响应小店区防疫政策,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管文璇同学作为健康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她汲取之前做社区防疫志愿者的经验,义不容辞地参与到此次学校抗疫工作中,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有序组织学生,服务学生,全力以赴保障本次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完成。直至4月4日凌晨一点,组织全院600余名师生全部完成本次核酸采集工作。她第一批来,并坚守到最后一刻,全程没有停下脚步,发扬青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老师们在一起,圆满完成了此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