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文化作文8篇

时间:2023-01-26 作者:betray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排比或者是照应的手法,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平时就要做好积累,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走进传统文化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8篇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1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期盼已久的“走进民俗传统文化”的活动,终于在我们明镜小学的操场上热热闹闹的举行了。

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拉白糖”的地方。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个糖是怎么拉出来的呢?同时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叔叔。只见:叔叔把一大团糖(像面粉一样的)套在一根木棍上,绕过来粘在一起,然后,向后面拉长。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着。

越拉越白,越拉越长。在我们焦急的等待中终于拉好了,可以吃到垂涎欲滴的拔丝糖了。这时,张老师说:“吃的时候,一定要拔出丝来。”我听了,一次次的尝试,哇!真的好好玩哎,即可以吃又可以玩。真的哎,真的可以拔出丝的!好神奇啊。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可没过多久,我觉得这样一小口一小口吃不过瘾,干脆全部塞进嘴里,一个字“甜”!

接着,张老师又带领我们来到了小广场上的“爆米花“制作点。映入眼帘的并不是爆米花机器,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穿过人群,来到了机器旁。只见大爷坐在小板凳上,右边一个木头做的风箱,右手不停地在拉动着。左边一个黑黑的机器,里面装有米或玉米。时间到了,只见大爷用一个大麻袋盖在机器上。然后手握住一根木棒,一只脚踩在机器上,用力将木棒往前一推,“砰”地一声响,一股白色的烟雾冒了上来。我们兴奋的往前挤,用手抓了一大把,迫不及待的放进进嘴里,咦,怎么是淡的呢?没有加糖啊!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随后,我们这群快乐的小吃货们又吃了甜甜的冻米糖,糯糯的麻糍,美味的豆腐脑……今天可是当了一回美食家了。

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到了教室。张老师教我们如何剪窗花。我们跟着视频,先画画,再沿着画好的剪下来,感觉剪的不错,栩栩如生。

今天的“走进民俗传统文化”真是太有趣了!既有好吃的美食,又有好玩的剪窗花。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2

按照云南的传统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制作腊肠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腊肠在其他时候也可以做,但是如果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做,寒风会将腊肠很快的吹干,从而提升腊肠的香味。

在腊月初旬制作腊肠,不仅是件麻烦事,也是件辛苦的事,制作腊肠的人首先要将猪肚子里的肠子拿出来晾干,晾干以后,再准备大量的肉馅,接着在肠子大约每25厘米的位置用竹条打上小结,最后就小心翼翼的往肠子里塞肉,因为猪的肠子很薄,所以在塞肉馅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猪肠子裂开。我曾经小时候也制作过腊肠,不过,每次都会把猪肠子塞破,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叹道:这真是一项技术活啊!

除此以外,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下山去赶集,赶集顾名思义也就是去买菜的意思,到了赶集的地点,我拿一袋米花糖,你买一筐大白菜,他挑一篮小玉米,那场景好不热闹!

腊月二十三是小朋友们最欢喜的日子,在这天里,小朋友们都结伴着欢欢喜喜的去赶集市场买各种小玩意,什么风筝阿,什么口琴阿当然,孩子们最喜欢买的莫属爆竹了,每当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赶集市场上卖爆竹的小贩摊上的爆竹总会被一抢而光,而在我准备下山去洗澡的时候,总会看到孩子们在夕阳照耀下灿烂纯真的笑容,那笑容,美得令人陶醉。

在除夕的这一天,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在清早就要爬起来杀猪,一杀完猪,我就和表姐去外公那里抢劫猪身上最嫩的地方拿来烤,烤的配料有酱油,麻油还有一点微辣,把猪身上最嫩的肉放在烧烤板上烤,那香味,十里外都能闻得到啊!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响彻云霄,孩子们也在这时候拿出自己心爱的宝贝——爆竹,一个一个的在布满星云的天空上放着。除夕这天还有个习俗,守岁。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过完新年之后,家家户户恢复正常的秩序,大人工作的工作,小孩学习的学习。虽然新年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还能浮现出过新年时那般红红火火热闹的场景。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3

春节,传递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它早已在我们身上烙下了印记,每当春节来临,无论隔了千山万水,心灵已经踏上了归家的旅程。 一年的在外奔波,劳累,早已使人们的精神疲倦不已,唯有在家中,在一家人温暖的问候中,才能真正的放松自己。家家张灯结彩,打扫好卫生,买好年货,大人们忙碌着,小孩们也不能闲着,空时便搭把手,过年可是件大事,有时内心充满了神圣感。

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会感慨事时间变化之快,老人们又老了一岁,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与此同时肩上所背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在这一年又一年,时光倒流,顺着年味的记忆,能够找到中华民族重家,重视对礼的规范,这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他让还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一同过着春节。

儿时的记忆总是温暖又美好的,房子不大,却刚好能坐下一家人,围着火炉,有聊不完的家常,那时的鞭炮声还很响,自己也总是撑不到十二点的那一刻。除夕夜三十晚过后便开始了正月,来往于亲戚之间,开始了拜年,有拜不完的亲戚有些亲人或许一年只能见到一面,所以互相之间格外亲切。

过年的形式也随着时间慢慢的变化,年味或许不再那么浓,但是只要心还在,心系家乡,终会感受到家带来的温暖,要记住的是,过年可能又是一种形式,他让家人们重新团聚起来,感受温暖。但我们只有每年春节才想到要回家,也并不是手机群发的祝福和领不完的红包,情应放在首要的位置,有情才有人,才有家,才有国家,才有民族。

春晚越来越隆重,想告诉我们走得再远,根不能忘。 我生在一座小镇上,那有古庙,有孕育一代代人的江河,我的记忆从这里开始,年让我感受到家的魅力,我会记住这种感觉,小镇是我的起点,我会登上火车,去往下一站,沿途的风景会很美,繁华的都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灯红酒绿的生活或许会麻木了我,但当除夕来临,心中的那片土地会召唤着我,让我再次回忆起家人团聚的温暖,这或许便是年的意义与价值。

过年的回忆就像一壶烈酒,一腔热血在心底慢慢扩张,让人回味,我爱上了这样的春节,我喜欢这样的年味。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4

我的家乡——孝义,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被称为“孝义三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皮影、木偶、碗碗腔。今天,我们将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关于孝义皮影的知识。

最初的皮影是由孔子的得意门生卜夏子因“影乐”而制作。最初,制作皮影的原料——牛皮只能从各自家养的牛身上扒下,把手剃掉,用推杆把光秃秃的牛皮压平,就可以开始制作皮影了。但是,现在科技进步了。完美无瑕的牛皮可以用机器制造出来了。

制作皮影的步骤:

一、 制定样子

古人一般家里都很穷,为了节省材料,经常先确定好皮影的形状,再制作皮影。

二、 刻形状

用刻刀把皮影的轮廓、面貌在牛皮上刻出来。牛皮动,手不动。工具是刻刀,有十多种之多。

三、 染色

用颜料染在刻好的牛皮上适合的地方。

四、 固定。

把皮影的身体、头、四肢、手、脚通过上面的小洞相互连接在一起,再将木棍插到小洞中,这样一来,皮影就制作完毕了。

我们267班的皮影实践小组去了孝义市博物馆胡师傅那里了解和参观了皮影的制作过程,又去天福广场皮影艺术研究会观看了皮影戏和了解皮影的操作方法。进入会场之后,我们各自做到自己挑选的椅子上。和蔼可亲的候会长便亲自给我们讲解演皮影戏的需求,将麻油灯发出的光照在麻纸上,使麻纸发亮,就可以演戏了。引人注目的皮影戏开始了,今天表演的节目是《西游记大变化》。我们全神贯注的观看着,果然是“大变化”呀!孙悟空和白骨精争斗不止,变化多端。台上的师父在认真地操作,正因这熟练的手艺,皮影戏才会变得如此栩栩如生。台下的观众,有的会心一笑,有的爽朗地大笑……皮影戏表演结束了,师傅们允许我们到后台自己操作皮影,能亲自操纵木偶,别提有多过瘾了!皮影参观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皮影研究会。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孝义的皮影艺术并且爱上了皮影。但是,我们也了解到,孝义皮影现在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危险。我们要将皮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5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在十七大中说过:“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了,有谁不开心,有谁不高兴?我们欢聚一堂,迎接新的一年,开始我们新的旅程。

快到春节了,我们一家要大扫除,贴春联,在家门口贴上“福”字。终于等到大年三十了,爸爸拿上一把椅子,放在家门口,站在上面贴春联,挂“福”字,还不时地对我们说:“有没有歪掉呀?”我们还会把去年的春联撕下来,贴上新的春联。

盼到夜晚时,厨房里热闹非凡,像炸开了锅一样。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爸爸妈妈……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有的拿着菜刀,准备着晚上的美食;有的拿着饺子皮,在手中翻飞,马上就包出了一个漂亮饱满的饺子;有的拿着叉子在尝鲜,嘴里还不时的说着:“真香呀。”满桌的美食,看着我们这些小孩子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

终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还会“敲锣打鼓”,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耶,终于可以大饱口福啦!”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分享着幸福的喜悦。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团圆时光,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微笑。

八点了,奶奶打开电视,电视中正在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坐在电视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看,看到小品的时候,大家笑的前仰后合。

“砰砰砰……”当我听到这个声音之后,孩子们兴奋地趴在窗户上看着外面炫丽的烟花。我和表弟按耐不住,也拿着烟花和堂弟急忙跑出去放烟花。我们在小区里找了一块空旷的地方,准备放烟花。我手里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燃烟花,引线被我点燃了,我立马撒腿就跑,紧紧地闭着眼睛,心里忐忑不安,担心烟火被砸在自己身上,只听“砰”的一声,烟花飞向了天空,好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在黑暗的天空中绽放着,照亮了整个天空。我们兴奋了起来,只见烟火又像流星一样坠落了下来。这时,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并且一浪高过一浪,热闹无比。

第二天早上,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向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奶奶听后,笑眯眯地给了我一个压岁钱。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要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努力用功的读书,刻苦钻研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让家里人开心。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7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

我的家乡在徐州,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到了除夕,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到了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乡春节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春节时家家常吃饺子,因为“饺子”和“交子”谐音,意即交在子时,正是一年的开端。春节时,人们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春节人们都吃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走进传统文化作文篇8

当微风轻柔地托起一丝丝柳絮的时候;当太阳把金色的光辉悄然披在一棵棵俊俏的樱花树上的时候;当美丽的花瓣在空中悠悠地打几个卷儿,再轻轻落地的时候,我们正惬意地享受着快乐的幸福年。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用自家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你看,小区大门口挂着大红灯笼,隔壁对门张贴着鲜红的对联,我自家则贴上了美丽的窗花,真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今晚是个特别的日子——大年夜,我们全家3口再加爷爷奶奶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餐桌上摆满了美味可口的菜肴,凑近闻一闻,香味扑鼻而来不禁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每碗菜里都是热腾腾的冒着热气,吃的我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餐桌上,祝酒词,欢笑声,声声入耳,汇成了祥和的家族大联欢!

大年夜的夜晚是最迷人的。走出房间,来到小区平地,只见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发出爆响,直指天空。远处,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 “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 “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

除夕之夜,春节联欢晚会大餐总是要“享受”的。晚会中那动听的歌曲配上记忆的相片——《时间都去哪儿了》最让我记忆深刻,也最让我倍感温情,看着看着我扭头对一旁的家人暖暖地说:我爱你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培养……最让我“得意”的还是收到了父母的压岁钱,寓意着: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这可真是“礼轻情意重”啊!

春节,是一个让人感到快乐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喜欢的节日,是一个全家团圆的节日。我最喜欢春节了,真希望每天都是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