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篇1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的作用已被科学家充分证明,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消除噪音、为人类提供木材等多种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护好森林,合理利用好森林,让森林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打造“生态xx”品牌,目前xx森林覆盖率为73.9%,有4000多种生物种类,有多种国家级、省级保护动植物,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还有大面积的天然林,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河流、湿地。整体上xx生态保持得较好,空气比较干净,但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态xx”正面临着诸多不利的`挑战,特别是在森林的保护方面面临着较大挑战。主要是部分国有天然林、集体天然林通过人为造林形式变成人工林或变成果林地、农作地,至使天然林面积有逐年缩小的趋势;国有林和集体林被滥砍滥伐,致使森林遭受破坏,森林质量下降;偷伐盗伐现象比较严重,致使一些森林被砍成“空心山”,使森林的各种功能严重受损。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特建议:
一、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保护森林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全县人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二、进一步加大森林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已划入天然林保护的林区、国有林等林区林地巡查保护力度,加大对集体林的管控力度,严格按指标采伐。
三、严励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滥砍滥伐,偷伐盗伐等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要严惩,要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在全社会形成滥砍滥伐、偷伐盗伐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的高压打击态势,从而有效遏制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森森资源。
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篇2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空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果空气被污染,人体会吸收大量其他物质。前两年的空气质量很差。有一种仪器可以测试空气中的颗粒物,然后从收集口取出超细玻璃纤维膜。从颜色来看,颜色越深,空气质量越差。前两年空气质量越差,纤维膜越黑。通过改善空气质量,纤维纸颜色为浅灰色,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碧水蓝天工程——努力营造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生态宜居环境。今年,石家庄计划完成造林1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6%。可见绿化有多重要。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每年植树节都会组织员工植树,这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补偿。最近我家周围的草地上种了各种各样的树,草地上铺了一条小路。环境优美,走过小路有一种清爽的感觉。今天去了岔河,那里水很清,天很蓝。有人在草地上野餐。保护环境的人不时来告诉野餐者不要在草地上扔垃圾。正是这位保护环境的祖先,让岔河变得美丽。我们也需要维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节能环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少开一天车,少抽一支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篇3
阅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深感这是对当前干部培训很有用的一本教材。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这样一个重要任务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经验,每个国家干部都应该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从认识过程看,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生态文明理念产生的逻辑起点和主线;从实践内容看,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又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广大领导干部是这项事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篇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篇5
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这样,就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经济发展优势,不能因为在经济发展上遇到一点困难,就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不管经济发展得再好,失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经济好的现状也只是镜花水月。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
回顾2018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同比下降9.3%,全国地表水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3.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同比减少46.5%……一个个具体的数据展现了我们一年来奋斗的成果,也坚定了我们的防污治理的决心。我们必须要紧牙关,翻过这高耸的山峰,趟过这湍急的河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口,不开口子。
保护青山绿水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将更加艰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找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向导的高品质道路。生态系统保护是一项复杂浩大的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其本来的机理,合理地辅助地开展工作,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战略方针。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巩固并扩大三大保卫战的成果,对大气污染严重区域展开重点攻坚工作,对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加强治理并加大对新能源的研究力度,对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进行综合整治,强化对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制定更完善的制度对各个企业依法依规监管,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我们要贯彻盯重点、抓落实、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加大工作力度,抓准工作重点,抓好工作细节,解决好这些人民群众强烈反应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防污治理,保护环境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坚持打好这场硬仗,一定会迎来中国人民真正的金山银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篇6
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书,书名是叫《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书上主要是写了关于地球是如何被污染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环境的一些小常识。
说到地球环境污染主要是有空气污染:具体的是汽车排放尾气,有毒烟囱。水污染:是指由很多污水排放到谁里。垃圾污染:是指由很多垃圾占土地,堵住江河。噪音污染:是指不需要的声音一直发出来。土壤污染:是指由一些污水排放到土壤里。食品污染:是指在里面乱放农药,食品添加剂。电磁辐射污染:是指由电磁波形成的,如电视,广播通讯,射频加热设备微波中续站,高压输电,雷达等。
环境污染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要想办法保护环境。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玩游戏,玩的是捉迷藏。同学来找我,我躲到大石头后面,这时候我看见有个同学把纸飞机扔到了地上,我跑过去说:“你快把纸飞机扔到垃圾桶里吧。”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就对他说:“因为会污染环境呀,垃圾污染。”我把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事和他说了,他听后也很快的把纸扔到了垃圾桶里去了。
记得前几天在报纸上还看到一篇文章,一只北极熊被活活饿死。正是因为地球环境被污染全球升温冰融加剧,北极熊无法再在海冰上捕猎食物,被饿死尸体瘦成了‘毛毯’。以后这些动物都将承受相似的命运。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
建设生态文明要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觉得要养成生态文明的好习惯,比如说:
1:要节约用水:可以将淘米水洗第一遍菜,然后再浇花草树木等。也可以把洗衣服的水收集起来用于拖地等。
2: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或是步行,少开私家车。
3:减少生活垃圾,学会垃圾分类,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来分类。对于环境保护可以多栽树,不毁绿,减少噪声污染,减少水源污染等等,对于这些我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很多。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生态兴则文明兴心得体会篇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 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