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4-06 作者:Mute

你知道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吗?真情实感的经历是最重要的,心得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读书或实践后的感受,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5篇

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篇1

北京动物园,好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北京动物园。都说北京动物园里的动物多,我去看个究竟。

我们先来到了两栖爬行动物馆。我左拍右照,忙得不可开交。看!浑身金鳞的黄金蟒、根据环境不同改变自身颜色的变色龙、似睡非睡的玻璃蛙……还有鳄鱼,我第一次看见鳄鱼是多么凶猛:一位饲养鳄鱼的工作人员进入鳄鱼活动区给鳄鱼喂食,鳄鱼张开大嘴,身子不停地蠕动着,还发出一声声咆哮,当工作人员举起一条鱼,鳄鱼竟然迅速的爬了过来!把周围的观众吓了个半死。工作人员迅速的把一桶鱼倒在鳄鱼身边,就机敏的跳开,跑到门口,锁好了大门。这一幕惊心动魄,让我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我们又来到鹰山。金雕在空中盘旋着,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鸣叫,金雕的速度非常快:它看见一只奔跑的小兔,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下去,捉住了小兔,回到窝里,和它的孩子们共进美餐。令围观的人叹为观止。

如果你没有来到熊猫馆,那才叫遗憾呢。大熊猫长了两个“黑眼圈”,身子黑白相间,圆滚滚的,很是可爱。看他坐在那儿,悠然自得,憨稚之态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在高兴的同时,我也有些不安:在动物园里看到了许多濒危动物,凶猛的老虎、文质彬彬的大象、温顺的小熊猫、美丽的蓝孔雀、引吭高歌的红腹锦鸡……由于环境污染、森林被破坏,致使很多动物丧失了它们安居的家园。真希望人类能够和动物友好相处,亡羊补牢也许还为时不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动物园的动物太多了,说也说不完,还是你们去看看吧!

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篇2

花了一天半时间吧,把《活着》看完了。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么道理。联想到有些轻生的人十分不该,就在前些天,新车站楼顶还有人嚷嚷着要跳楼,我虽不清楚原因,但相信与福贵一比,定相差甚远。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余华在书的一开始就点明主旨,也为之后的记叙作铺垫。

作品采用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福贵生动的日常语调及其对命运的屈服,向人们展示了将苟活作为唯一生活目标的状况,使作品更深刻。其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去,一次次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但他却有着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在他发现害死他儿子的凶手之一是春生时,他深明大义,也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春生面临绝境时,福贵也依旧尽了朋友的职责,劝他要坚强地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

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想想福贵的经历,我们就一定会鼓起勇气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有人只能与福贵一样劳累一生。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劳,我们可能需要学习福贵身上随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给予我们太多无奈与困惑,像福贵那样经历了许多仍然顽强生存下去,他对生存其实并无明确认识,只是以一种动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续生命。但他在暮年却能以一种洞察人生的乐观来对待生命,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的启迪。

平凡、琐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激情被淡薄,过往云烟的经历和磨练所体现出的是一丝木讷。

在读了《活着》以后,才真正思考了活着的意义,也释然了。现在的生活与福贵相比要好许多,但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在不停抱怨生活对我们的不公,其实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坏。只是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篇3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这是学生的向师性,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篇4

10月20日,幼儿园内彩旗飘飘,处处整洁光亮,摆放齐整,放眼望去,一切都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让人舒心,悦目。因为,今天我们要迎接xx区教育局和50多间姐妹园园长和老师们的检阅,前来观摩学习。这么大的阵容,真让我们心里又惊又喜。前些日子,全园上下无不对这个活动尽心尽力的做好准备工作。

时间滴答滴答的走,孩子们也和往常一样陆陆续续的在家人的陪同下,高高兴兴的参加晨练和早操,园内每处走道都摆放了鲜亮绿意怏然的植物,我们所有员工都穿上新的工作服,精神抖擞的倍加细致,小心的站好自己的岗位。迎面碰头,大家都微笑打招呼,今天的天气也似乎格外的宜人,阳光也格外的明媚,各个姐妹园的老师们,在我们早操后就三三两两的来到了。

领导们把今天的日程安排的非常精彩丰富,先是到音乐室听一二节优秀老师的教学课程观摩,之后是各班井然有序,内容丰富各异的户外活动,据听课后的老师说,课程的演示非常成功,真的很可惜,由于工作关系,错失了一次学习的良机,惋惜的很。我在早先就早早的准备好今天上课的相应教具,和儿歌动作编设,小动物的头饰等等,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这场面,毕竟是新的工作环境,心中还是有些紧张,来听课的有50多家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小唐老师说放了好多凳子,还是不够坐,又去拿多了一次的凳子。不管怎么说,要是不小心碰到某个老师正好到我们班上参观,那才可以对付过去啊。孩子们今天的表现也格外的乖,朗读的声音是那么的响亮,自信。一个个穿着园服端坐的笔直笔直的,小手小脚也都听话的放放好,就连平时比较好动的曜全、新来还依恋家人的云龙,今天也表现良好,还会主动站起来跟随老师一起边读儿歌,一边学着做动作,值得表扬。一个上午的时间转眼就快要过去了,徐老师说我们的户外临时更改为电脑操作,呵呵~~~真好,一路带领孩子们走向电脑房,孩子和我一样,都被各个班的户外活动吸引了,有的班级在小池边玩水,有的跳圈,有的玩呼啦圈,有的拍球,有的。。。。。。好好玩,好热闹的场面。在孩子们那艳羡的目光里,我猜,他们一定想说:老师,要是天天都这样就好了!

记得在某个老师的博客看到这么一句:给我一粒种子,还你一个春天!在孩子们热热闹闹随心所欲,高高兴兴嬉戏的那一刻,真的就像是一幅春天的画卷,那么的赏心悦目!

读书分享日心得体会篇5

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从出生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

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书里特别强调儿童的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儿童心理学》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儿童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在拜读之后,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总的来说,《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书中有许多理论如果能与自己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能使自己的工作上升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