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写心得体会通用7篇

时间:2023-04-07 作者:pUssy

写好一篇体会我们都能得到很大的进步,心得体会是一份分析内心情感的工具,对于它的写作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理解,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阅读后写心得体会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通用7篇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我正在大声读《弟子规》一书,感悟里面的精华所在。

?弟子规》是一本写道德礼仪崇孝上进的书。在这本书中,每一段话都配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道理,而这些道理就是这本书的精华。

我最记忆深刻的就是“对饮食,勿拣择,食可适,勿过则。”

这句话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否则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还要适可而止,不要暴饮暴食,吃饭过量就会损伤身体。我身边正好有一对例子:我有两个朋友,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爱挑食,假设有一盘带有葱的菜给她吃,她能用筷子一个一个把葱挑出来再吃;另一个特别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气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饮暴食。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做人与孝敬父母的道理:“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有爱心,与有道德的人亲近,多学习;“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教育我们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让他们担心;“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是说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还,别人向你借东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气……

?弟子规》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简练。此书把内容容纳概括为三字,读起来流畅而压韵,真实精妙绝伦啊!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篇2

我喜欢叫醒世界的太阳,重复着光明。

午后,一缕风吹来,带来了远方田野的味道,带来了梦中阳光的明媚,坐下来,静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赞歌》,感人至深……

“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是啊,那个时代,中国农村亘古的阴郁与农民无休止的劳顿,让他怎能不对未来美好生活有着执着的信念,又怎能不对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杨花飞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争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满园”秋天,看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天……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光明的存在是伟大的,是威严的,它坦荡的照射人间的一切,任何贪婪无厌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会原形毕露。光明也是无私的,世间万物在它的滋润下,蓬勃生长,它带领着我们从愚昧走向智慧,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迷茫走向希望。不只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将从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曾经数次不经意间用手遮挡住了太阳,因为它刺痛了我的双眼,让我无法看清远方的道路;我也曾试着直视它,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并不单单指太阳,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湾的灯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灵的善良。我们的心灵因为具有光明而闪亮,因为具有光明而睿智,因为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丝黑暗,让天空映红了笑脸,让我们照亮了世界。

因为《艾青诗选》,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篇3

这一天的午时,我读完了这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使我的知识更加充沛。

这个书讲的是一岁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神秘的出此刻姨父姨妈家的门前。哈利在姨父家饱受欺凌,度过十年极其痛苦的日子。姨父和姨妈好似凶神恶煞,他们那混世魔王儿子达力———一个肥胖娇惯、欺负人的大块头,更是经常对哈利拳脚相加。哈利的“房间”是位于楼梯口的一个又暗又小的储物间。十年来,从没有人为他过过生日。可是在他十一岁生日那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信使猫头鹰送来了一封神秘的信:邀请哈利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上学。

书中的哈利十分勇敢,与伏地魔周旋,既表现出了哈利不畏强敌,又衬出伏地魔的凶狠、无情、冷酷。伏地魔如此张狂,却没有人去阻止他,可是哈利做到了,我为他自豪。

对于哈利波特这种不畏的精神,我们有没有做到呢我们有没有对强大的人说的话言听技从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有一次,我当值周班长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犯了错,但这个同学有班中算是小霸王,一般人都不敢惹他,他问我有没有记他,如果记了,把他的名字擦掉,我却明确告诉他,不能擦。然后,我告诉教师这件事,教师就对我说:“徐浩越,做得好!”

自从这件事之后,我就更喜欢看《哈里波特》系列了。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篇4

正所谓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刘备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官,可他靠的是爱民之心是仁义之心。就从这一点便可看出刘备强。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压百姓,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每一个人,让人见了他就觉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复返了。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点,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最终还是曹操赢得了胜利,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奸诈,帮助了他夺得权位。因为他曾在几年的奋战中攻下过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许多的人都信他,这就为今后的魏国打下了创建的基础,之后,他又用计谋操控了当时的皇帝,这更有助于他与其他两国对抗,。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20xx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获得了许多勇士,形成猛将如云的气势。

再说说那大家都认为非常聪明的诸葛亮。大家都认为他有勇有谋,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我认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明智的。例如,蜀吴联合火烧赤壁的时候,曹操败走华容道。诸葛亮知道关羽欠了曹操一个人情,但却把关羽放在最后一关。以我来看,诸葛亮可以让关羽在第一关,由关羽把曹操放走,再由赵云等歼灭曹操的残兵败将,这样连关羽欠的人情,和曹操都解决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也许诸葛亮当时真有什么客观因素吧。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篇5

在即将升入九年级的这个假期,我饶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兰河传》细细来读。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里的冯歪嘴子令我尤为难忘。

冯歪嘴子日日夜夜打着梆子,有阳光的日子,那丝蔓的长势就疯狂起来,形成两个世界,冯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园以外,偶尔租父或老厨子去找他聊聊,提前离开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语直到重新去干活。

从秋天来了以后,冯歪嘴子就又和园子重逢,说来他的为人也并不差,时不时还会偷偷给作者家里不让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为,让作者无意知道了冯歪嘴子成家的秘密,也使得呼兰河人民继小团圆媳妇之死后倍受访传的重大事件。人们四处传着王大姑娘的不好,却也没有激起冯歪嘴子一家什么行为,他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好:搬进草屋、等待小儿子出生……

然而上天又给了冯歪嘴子重重的一击,他的女人产后死去,留给他一个看似活不久的小儿子。冯歪嘴子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们用绝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处绝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虽然他也时常悲哀,但仍以一个男人的臂膀支撑这个家。

冯歪嘴子在“看笑话”的环境中,顽强的战胜了这一切,隐藏自己的痛,带给孩子们和邻居们一如既往的乐观。这也真正倾注了作者萧红的愿望和祝福。

近来,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让人产生对生命脆弱的深深忧虑。天津大爆炸,陕西山体滑坡,贵州地质灾害……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啸,汶川地震,马航失联,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我们的地球怎么啦,我们人类怎么啦……

若干年前,中华民族处于最苦难的境地,自然条件差,生产力发展滞后。然而,如冯歪嘴子一样的国民,他们依然乐观,依然坚强。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这样的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巨变,她百折不挠,她充满希望。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篇6

合上《论语》,手依然依依不舍的紧紧抓住它,目光随着手锁定《论语》,我不禁陷入沉思。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面对《论语》,我不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而是用一颗渴望去了解的心去认真阅读,去品味书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直到了解透彻才读去下一段落。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虽然它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看得我内心澎湃,脑子里充满了感悟。

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说过的话记录下来,写下了《论语》。小时候看来枯燥,现在却觉得很有哲理。它在生活上,交友上,学习中,为人处世和孝顺父母等,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指示。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半部论语秀自身”,说明了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和《论语》充满了智慧。

我最喜欢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是千古名句,代代相传。意思是: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样的主张思想在《论语》中多处可见,本章提出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从而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儒家的话就是这样,一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知识,但是它又不给出太多条框,要靠自己去理解意思,就显出悟性的重要了。

除了学习,时间也很重要。“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圣人之言,含有多义。虽然书中的注释已解释清楚意思,但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要还要理解言外之意。这提醒着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让时间像一滩水一样,接在手掌心,不一会儿就漏光了。

打开《论语》去读,去看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是如何产生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是如何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又是为何尊称他为“圣人”。我们要学习《论语》中的精神,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行动。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篇7

在国庆小长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讲述奇花异草、女子考取功名的鬼神小说。本文作者都在“炫耀”自己丰富的才学,着实有点令人“生厌”,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时,不禁会想这个作者也太“妄自尊大”了吧。直到我深入了解作者李汝珍写这本书时的背景,我才明白这是作者郁郁不得志时,对希望的寄托。他是何许人?李汝珍这个名字大家都很陌生,通过阅读此书,我对作者本人有了一些了解,并开始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他一生穷困潦倒,没有考取功名,晚年更是饭无温饱,他终究无法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就是为何清朝时期所写的小说,大多为“炫耀”自己的才能,有才能却不得志者,往往通过写小说的形式来寄托自己放弃功名,不为金钱利益所动摇,而与“恶人”为伍的清高性格。本书亦是如此,讲述了百花仙子因自傲的性格,而被贬下凡间,托身于秀才唐敖的女儿身上。唐敖便是李汝珍的寄托,话说这唐敖,表字以亭,考取功名,本中了探花,不料因宫廷之黑暗被降为秀才,从此看淡功名与妻舅林之洋乘船云游四海,这便是作者所向往的生活。表明自己已经看淡功名,不为人间世事所干扰。

在旅行途中,他们到过许多奇奇怪怪的国家,其中不免有些神话,而作者所写的这些国家都是大有用意,所有的这些国家都象征着一类人。诸如君子国、黑齿国象征着忠义、诚信、礼让的正人君子,而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穿胸国、豕喙国、结胸国、智佳国则都是小人之辈。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何其相似,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女儿国和两面国了。先前曾经提到过,本文是作者想表达自己理想的境界,他的理想是什么呢?是男女平等,是让女人不再受压迫。

自古以来,女子都是柔弱无能的代表,孟子曾对公孙洐、张仪的思想进行批判,说的便是“妾妇之道”。不难看出这位亚圣对女流之辈也存在偏见。在当时的封建主义社会,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而李汝珍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为什么将背景定在武则天当权的时期,他就是为了说明女子并不比男子差,包括后面的才女选拔,那一位女子对诗文名著的赏析能力并不比男子差,在当时背景的烘托下,作者别有用心的写下了途中一个传奇国度的“女儿国”。女儿国里是女人当政,女子上阵杀敌,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而男子则待在家里做饭带孩子,甚至还要裹足,这一点是与其他国度不同,角色互换是男变女,女变男,林之洋因为被国王看上而当上了王妃,被裹足的痛苦,让他明白了女人的不易。作者这一社会思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了人们想摆脱压迫,人人平等的共同期望,但这也只是幻想,难以实现,他寄托的不仅仅是男女平等,更是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思想。

自古以来都没有绝对平等的待遇,更没有朝堂之上无利益之争,一切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人也是一样有着善恶之分。在旅行中,就有一个神奇的“小人”国,他们拥有两面不同的脸,这便是见利忘义一类人。

看上去他似乎对你非常好,当你落魄了,他翻脸不认人,当衣着光鲜的唐敖站在他们面前,他们笑脸相迎,当衣着破烂的林之洋站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冷眼相看,这就是趋炎附势之辈,在他们眼里没有才能优劣,只要你有钱,人们便拥护你,你没钱,人们就对你冷嘲热讽。正因为如此,作者看破了红尘,孤身一人走自己的路而贫困一生。像淑士一类的国家,虽嘴上说的是深明大义,其实也是贪得无厌之辈,你并不知道哪种人是真正的君子?你也不知道官场的水有多深。你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所了解的,你是不是一个正人君子?这一切都是由你来决定。

在书中唐敖最终修成正果,百花仙子取得功名。虽然当时的朝政腐败不堪,或许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的愿望无法实现,李汝珍却仍然对未来的前景怀揣着希望,让我们明白无论人性怎样黑暗,不忘初心,洁身自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