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同时,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一篇打动读者的心得体会,那一定是富有真情实感的哦,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合学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合学教育心得体会篇1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
合学教育心得体会篇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体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表现。而学前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期,由于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它的情感渗透性与学前儿童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性质相吻合,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的人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审美境界。他们能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懂得利用平凡的东西创造美,对人生有积极快乐的态度。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启蒙教育较高的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下面我简单谈谈组织与开展艺术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
艺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音乐艺术、美术艺术和文学艺术。无论哪一方面的活动,都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的视、听觉形象,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体验,使幼儿获得情感上愉悦,能更好地进入艺术作品的情境。以往开展艺术活动,常常忽视了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整体的主动的感知,幼儿几乎都是被动的记忆、理解和表达。这样的活动难以培养一双双审美的眼睛、一个个审美的大脑。如在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强调审美感知,则可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的能力。例如:中班新歌《我听见》,这是一首优美柔和的三拍子歌曲,表现了幼儿热爱大自然及在大自然中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欣赏那蓝天、绿水、小草、鲜花……再请幼儿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投入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柔和的旋律,理解它与我们身边的自然是那么和谐,于是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歌曲的意境,纷纷动情地唱起来。创编的歌词也非常巧妙,融入了幼儿的真实情感:我听见大树在沙沙响;我听见花儿在微微笑;我听见蚂蚁在轻轻说……在文学活动中,我也同样如此,注重选用精美的诗歌、散文和童话,配上适宜的音乐,强调欣赏感受在先,理解表达创造在后。
二、以情感为激活因素。
艺术表现实质上是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它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在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时,我注意挖掘艺术作品情感因素,帮助幼儿把握情感基调,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中班童话《金色的房子》,在欣赏时,用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加以突出,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心情:好奇、渴望、友好、宽容,对生活的热爱,当遇到小姑娘拒绝时,毫无埋怨责怪,而小姑娘从孤傲到孤独,再到融入集体的欢乐,这个情感脉络幼儿不能作理性的分析,但内心完全能感受到,通过朗诵、表演达到情感的自然表露,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调节自己的行动。
三、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音乐、美术、文学三种艺术类型虽然都有着各自的物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显然,对三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审美要素进行抽象和迁移,能培养幼儿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智慧,一种整体的反应能力。因此,在开展各种形式艺术活动同时,我还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发展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按同构的原理加以沟通,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幼儿获得美的熏陶。
幼儿的作品真是千姿百态,有△○—等,想象非常丰富。总之,只要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以情感为激活因素,坚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能让幼儿的心灵在艺术的空间自由驰骋,必将为培养“审美型”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学教育心得体会篇3
每年假期溺水事件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严防因游泳戏水带来的意外事故的发生,我园学生和家长相互配合, 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提高幼儿防溺水的知识,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
1、从网络,书籍、图片、光碟等收集“溺水”事件的案例,震撼孩子的心灵,增强孩子的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
2、教育孩子不独自一人外出,更不能到池塘、水库、水沟边等地方嬉戏,不独子结伴私自去河边游泳,当同伴发生溺水险情时,及时向附近的大人求救,不得自行救助。
3、节假日、双休日期间,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随意离开孩子,教育孩子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4、孩子游泳时,要有家长或成人陪同,否则禁止外出游泳。
5、教育孩子在游泳时不要贸然跳水,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发生呛水或溺水事件;不带孩子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嬉戏、游玩。
二、教孩子学会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抽筋又无法靠岸,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现场抢救溺水者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角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者去医院;
4、在施救时预防眼外伤。
安全工作无小事,千忙万忙,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忘,我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孩子的安全多一份关注,为孩子筑一道安全的防线,让孩子们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合学教育心得体会篇4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但有时水也会吞没人类的生命;水,她温柔平静,但有时也会变得肆无忌惮;水,她清澈见底,但有时也会变得杀人如麻。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无非是完整无缺的温馨家庭,然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常常会被无情的河水毁于一旦。同学们,生命是非常的脆弱的,它需要你的精心呵护。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地做到防溺水。
我曾经听外婆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真真实实的故事:在我外婆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家里没有电风扇更别提什么空调了,呆在家里又嫌热。有一天中午,我外婆就和小伙伴们一起趁家人午休的时间偷偷溜到仁川镇好溪边玩耍,小朋友们看到清清的溪水很高兴,就开始玩起了打水仗,玩了一会儿,一个个小朋友就想去溪里游泳了。此时此刻,有个十一二岁的大哥哥带头先下了水,于是别的小朋友也跟着一个个下去游泳了,在水里你追我赶,玩的可开心了。可是有几个小朋友根本就不会游泳,快天黑了,小朋友尽兴的回家了,到了吃晚饭的时间,隔壁邻居家的阿姨找不到自己家的女儿了,我的外婆心想坏了,是不是刚才在水塘游泳还没回来。于是我的外婆和他们一起去找,刚到好溪边就看到了他的衣服还在岸边,可是左找右找就是看不到人影,此时此刻,大家都慌了,连忙找来各种工具进行打捞,几个小时过去了,最后终于在一处水流湍急的石缝边找到了,可是她已经停止了呼吸,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外婆讲完了故事已泪流满面,外婆告诉我水有时是很无情的。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防溺水。
20xx年的5月20日,在仁川镇的好溪又发生了一起学生溺水事件,6名小学生结伴到老银滩游玩,其中1名五年级女生在溪边洗手时,不小心踩空滑落水中,其他同伴伸手去救落水学生,结果这6名同学相继坠入水中,溺水身亡。6条鲜活的生命就在一瞬间消失了,不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巨大悲痛,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们的生命就如初开的蓓蕾,前程无限,然而却被无情的好溪水所吞噬,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她不像财富能失而复得,也不像离离原上草周而复始。人失去了生命,不仅仅是自己失去了一切,还要给活着的亲人留下心灵的悲伤。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自己,为祖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让我们行动起来,让防溺水时时刻刻地扎根在我心中。
合学教育心得体会篇5
前几天,进修校组织我们听了方方教授和两位县优秀班主任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讲座,我获益匪浅!下面就自己的感受和查阅的资料谈谈体会: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我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有以下益处。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