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记作文参考7篇

时间:2023-04-16 作者:Animai

想要写好作文,平时就要多阅读,多观察,如何写好一篇另老师们满意的作文呢,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养蚕记作文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养蚕记作文参考7篇

养蚕记作文篇1

我喜欢养蚕。回忆起第一次养蚕的经历,我还领悟到了一个大自然的启示呢!

那是个阴雨连绵,空气潮湿的春季。我一大早起来喂蚕,却发现有几条蚕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暴毙。我赶紧把死蚕清理掉,把盒子用酒精消毒,再铺上桑叶,把蚕宝宝放进盒子,最后把盒子封死。我看了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下细菌就进不来了。

不料悲剧却发生了。不久,蚕全体遭了殃。盒子里的情况惨不忍睹。蚕的尸体到处都是,有的是岁数3~4周的成年蚕,有的只不过是才出生1~2周的幼蚕。桑叶上到处是蚕黄色的呕吐物。空气中弥漫着蚕尸腐烂后的臭味。我的蚕全军覆没。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查资料和询问长辈,我知道原来是我异想天开的想法给蚕宝宝带来了灭顶之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细菌看起来是靠空气传播的,但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更加容易传播。因为蚕要呼吸新空气,变得健康,所以保持透气孔通风透气是最重要的。空气中的气流和风会带走一部分细菌,所以在通风透气的情况下,蚕被细菌感染的几率几乎为零。

我把盒子封死了,把透气孔堵上了。盒子里的空气就变得污浊。没有流动的空气,细菌就开始变得猖狂。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蚕进攻。没有流动的空气带走细菌,导致蚕们生活在这个肮脏污浊的环境里,最后整个蚕群都死了。

由此我发现,原来老师让我们开窗通风透气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啊!

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养蚕虽然酿成了惨祸,但还是挺有收获的。

养蚕记作文篇2

一天,同学送给我1只蚕,我小心地把它们放进一个纸盒里,欢喜地捧回了家。

回到家,我拿出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我发现蚕的身体分为九节,头和尾巴稍小,中间的`七节略大。身体黄黄的,瘦瘦的。

妈妈和我一块儿去采桑叶。我大声地说:“妈妈,谢谢您!”妈妈转向我笑了笑,没说话。回到家里,我将叶子洒进盒子里,看到蚕吃起来,声音像小雨点的声音。吃得可香啦!“妈妈,蚕蜕的皮会不会被它吃掉?”我问,“这个吗?我也不是很清楚,过几天等它蜕皮后再看吧。”妈妈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好期待哦。

第二天早晨一看,5只蚕蜕下了一个个黄色的皮,变得又白又胖了,哇,好神奇呀,昨天还是黄黄的呢!我又拿来好多好多的叶子,它们很快活地昂着头吃起来。

5月1日我放假在家,可以亲自照顾它们了,发现它们好能吃呀,刚放的叶子,两小时之后就吃完了,妈妈说它们可能是要结茧了,所以特别能吃,外婆说这是因为蚕要装身子了,打老眠食呢!我盼望着它快点结茧,盼望着,盼望着,可它们仍旧是吃个不停,吃得真香啊!

晚上写完作业后,外婆拿了一只蚕,放在食指上,迎着灯光对我说:“来,你来看看,它的肚子里只有一粒砂了,它的身子也是透明的了,就可以让它上山了。”听了外婆的话,我明白了怎么样挑选可以上山的蚕了,外婆说完要将它放在我手上,开始我很害怕,不敢拿,喂时我都是提着叶子给它们换盒子的,所以我不敢,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哆嗦着伸出食指,当蚕到我手上时,觉得痒痒的,很好玩,一会胆子大了些,于是学着外婆的样子,将它放在食指上仔细地看,果然像她说的那样,发现它从头到尾变得亮亮的了,只能看到最后一粒大便,也就是外婆说的砂了,现在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山上,所谓的“山”就是妈妈为它准备的一把扫帚,只见它并没有立马吐丝,而是在上面爬来爬去,我问:“它怎么还不吐丝呢,它在干什么呢?”外婆说它在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直到它选好址才会安定下来,先吐框丝,打好框后它才会在框中结出一个我们平时看到的图片上的椭圆形的茧子来呢!哦,怎么那么慢哦,它不急我都急了,好想亲眼看一看它结茧啊,可惜已经9点了,太晚了,我要睡觉了,明天还要上学呢。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惊喜地喊:“快,宝贝,起来看哪,它已经结成了!”来不及穿衣服的我就赤着脚下床察看了,果然,已经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茧了,好像给自己做了一顶纱账子,而且山上又多了2只,原来是外婆半夜里起来将它俩放上去的,而且平时外婆还在夜里起来为它们添加桑叶,所以它们才会吃得好,长得快。我让妈妈把它盖房子的过程录下来,等我放学了慢慢欣赏,才放心地吃早餐然后去上学了。

终于等到放学的时候了,我一路飞奔,到家后,发现5只蚕全在山上了,原来它们已经都要吐丝了,而且其中还有一只吐的是黄颜色的丝呢,我很喜欢它,它们有的还在织,有在侦察地形,有的已经结成了厚厚的茧,估计在里面呼呼大睡了。外婆说蚕丝吐尽后,它会在里面变成一动也不会动的蛹了,再过一段时间后,它会变成会飞的蛾子,将茧咬破后飞出来产卵,产完卵后就死去了,“啊,它会死掉,我不想让它死,好可怜哦。”妈妈搂紧了我,拍着我头说:“这就是诗人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最真实的写照啊!”我还知道它的下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是用来形容老师的高尚品质的。

通过这次养蚕,我收获的不仅仅是5只茧,还想到了养蚕人的辛苦和蚕的一生无私的奉献!

养蚕记作文篇3

我看着盒子里洁白的纸上,铺着粒粒黄里透亮的卵(也就是蚕仔),多么像几块镶嵌在白水晶里的黄宝石。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多月的养蚕经历。

每次,等蚕蛾死后,盒子上总会有一层黄色或黑色的小圆点,这就是蚕仔。蚕仔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点,不用放大镜是看不见的,小点上面有粘液,是用来扒住东西的。你们一定觉得蚕仔没有用吧,其实不能伤害它,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小生命。

蚕从卵里出来后,身体是黑色的,叫蚁蚕。每过3天,它就要蜕一次皮,先是黑色,然后是黄色,再是淡黄色,最后就是白色了。蚕吃食时像镰刀,吃出的桑叶形状像月牙,也像英语字母的“c”。蚕有野养和家养两种类型,还分虎蚕和普通蚕。蚕的头部像马,胸部有小脚,腹部有大脚,上面还有毛,尾部像个贝壳。它爬行时一节一节地向前移动,背上的小黑点是它将来长翅膀的地方。

蚕宝宝吃足了桑叶,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 ,身体慢慢地变得透明了,一个个坐在盒子里一动不动,不多久,可以看见他的头一边摇一边吐丝,原来它们正在织一个小房子,把自己包起来,这个东西就是茧。茧有白、乳白、银白、淡黄、金黄,还有红、蓝、橙等颜色。你可别小瞧了这些茧,从它里面抽出的丝可以织布,也就是丝绸,这可是我国古代几大发明之一。

蚕在茧里变成了蛹,又变成蛾,就像小鸡破壳一样往外钻,当茧破了之后,蛾就钻了出来。他们扇动着翅膀,扭动着肥胖的身子,找别的蛾对尾,就要生仔了。它找了个茧趴在上面,尾巴一点一点地,蚕仔就生了出来。然后蛾爸爸和蛾妈妈就趴在纸上一动不动地慢慢死去。

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告诉我,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都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听了,不太懂,但我知道爸爸、妈妈真的很爱我。我想蛾爸爸和蛾妈妈也一定很爱它们的孩子。

养蚕记作文篇4

我们班最近流行养宠物蚕,养蚕就像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需要耐心和坚持才行,更需要精心照顾,才使蚕渐渐成长成蛾。

养蚕并不是一件孤独的旅程,当你静心地观察它们,你会觉得它们十分可爱。我第一次接手养蚕时十分高兴,天天看着它们,就连做作业我都不专心,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一举一动,其实是好奇而产生的兴趣,我只是想把蚕的成长过程看完。那时的我对蚕还不熟悉,只知道它们就吃桑叶,还是新鲜的。

有一天,尹靖源同学给了我一张蚕的知识简介,我看了看,原来蚕的一生要经历四个不同的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蚕以卵越冬,春天桑树萌发时孵化成幼虫,幼虫以食桑叶生长。我的蚕现在应该是二龄蚕,什么是二龄蚕?我现在跟大家讲一下吧!蚕的幼虫期以眠为准,蚕就眠时不吃不动,表面像睡觉,实际是在蜕皮,也就是脱皮,把旧皮退掉换上新皮,以便继续生长。刚蜕皮的蚕叫起蚕,即睡后起来的意思。也就因为蜕皮,蚕被分为五个龄期。

刚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幼虫称为一龄蚕,大约吃三天桑叶后开始一眠,约眠1天。一眠后为二龄蚕,也就是我现在养的蚕,二龄约两天半,开始二眠,约眠1天。二眠之后肯定就是在三龄,三龄约经三天半,开始三眠,约眠1天。一至三龄蚕叫小蚕。

四、五龄蚕叫大蚕。三眠后的四龄蚕,四龄约经4天,开始四眠,但并不是约眠1天了,而是2天。四眠后为五龄蚕,五龄大约68天,结茧前停止吃桑,蚕体收缩半透明称为熟蚕。

养蚕正如一次漫长的等待,蚕就眠时,因为不吃不动,许多人会认为蚕死掉了,其实没有啊!别把活着的蚕给扔了。

养蚕十分有趣,我还看过蚕脱皮的过程,真是吸引人啊!

养蚕记作文篇5

前段时间,科学老师发给我们一些蚕卵,让我们回家自己动手孵化。这些蚕卵比芝麻还小,圆圆的,灰不溜秋的,我有些将信将疑,这些小不点儿真能孵化出蚕宝宝吗?

回到家后,我把蚕卵放在棉花里,因为科学老师讲过,蚕卵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孵化。接下来的几天,我一放学去看我的蚕宝宝孵化了没有。盼星星盼月亮,直到第五天,我照例打开棉花,惊喜地发现白色的棉花上有几个极细小的,黑黑的小毛毛虫在蠕动,我高兴地叫起来:“我的蚕宝宝孵化出来了!我的蚕宝宝孵化出来了!”我赶紧找来一个小纸盒,又拿了一片桑叶,用一根牙签小心翼翼地把棉花上的蚕宝宝拨弄到桑叶上,再放进纸盒里,我不禁又担心了起来:这么小的蚕宝宝,它们会吃桑叶吗?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纸盒,发现嫩绿的桑叶上多了几个小小的洞洞,还有一粒粒黑黑的大便,蚕宝宝呢则正躺在桑叶上伸着懒腰呢。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些小东西能吃会拉,健康得很哦!

在我的悉心照料下,我的蚕宝宝一天天地在长大,我发现它们原本黑黑的身体渐渐变成了深灰色,棕褐色的头部也依稀可分辨了,它们吃桑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身体也变越来越长越来越胖了,有时候我发现它们吃饱了就昂着头,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每天给我们吃这么嫩的桑叶。”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养蚕宝宝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呀!

养蚕记作文篇6

为了更好地学习“蚕”这个章节的科学课的内容,上个月3号,科学杨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些蚕卵。放学后,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宝贝蚕卵回家了。一回到家里,我就给这些蚕卵造了一个“家”:先找来一个纸盒子,钻几个通风孔,往里面垫上一张纸,放几片桑叶,再把蚕卵刷上去。这样,一个舒适的“家”就完成了。我每天都去看一看蚕卵,期待着小蚕的出生。可是,连续观察了一周都没有发现蚕卵有任何变化……

到了第八天,我去看蚕房的时候,惊喜的发现了桑叶上有了两条蚁蚕!这两条蚁蚕可比我再幼儿园时养的一龄蚕小多了。黑乎乎的,极细极小,和白胖的蚕宝宝完全联系不起来。几天后它们就蜕一次皮,蜕完皮后又长大一些。其余的小蚕们陆续孵化出来,我每天采来桑叶为它们更换食物。到了五龄末期,这些青白色的、胖乎乎的蚕开始吐死了。白白的.,透亮的丝,真好看!这是我第三次养蚕了,这一次我想看看一个茧的丝到底有多长。于是,我按照书上的内容:先把蚕茧放到煮沸的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蚕茧,本以为丝头不那么好找,没想到,一会儿功夫丝头就挑出来了。我把蚕丝缠绕在一根筷子上,开始是手工转的。可没转上五分钟,我的手就开始发酸了。于是,我算了一下时间:照这个速度,绕完这个蚕茧可能要十多个小时呢。我要绕到猴年马月去啊?我心里想着。突然,我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模型课不是发给我几个小电机吗?我用小电机带动棍子一转,蚕丝肯定马上就绕完了。于是,我拿出一个小电机,接上筷子,一台“简易小型缫丝机”出炉了!一转,“呜,呜,呜……”蚕茧滚来滚去,不到20分钟,一根几百米长的蚕丝就绕在了筷子上,用手一摸,滑极了!

这次养蚕的过程真有趣,不仅让我得到了快乐,还让我亲眼看到了蛹和蚕丝。科学真好玩!

养蚕记作文篇7

上星期六早上,我早早做完作业,和妈妈一起上鸿山采桑叶。采完桑叶回到家,我赶快把桑叶放进冰箱里,因为这星期该我养蚕了!

星期一,陈诗琳把蚕交给了我。那时,一个个蚕宝宝都黑黑的,小小的,像一只只小蚂蚁似的。在蚕旁边还有一张白纸,上面都是蚕卵,那些透明、白白的卵都是蚕宝宝已经出来的卵;而那些深灰色的卵是蚕宝宝还在里面睡觉呢!我把它放在一片桑叶上,为的是让那些刚出来的蚕宝宝快快长大。

蚕宝宝到我家后,每天早上都不用姥姥叫了,我自己早早就起来给它们换桑叶。

星期三早上,我给蚕换桑叶时,发现有两只黑“蚂蚁”死了,我差一点儿哭了,妈妈赶快对我说:“你想一想,去年你养蚕时,蚕会怎样才能长大?”哦!我灵光一闪,脱口而出:“脱皮。”回头再看,原来黑“蚂蚁”是蚕脱下的皮,哈哈!脱过皮的蚕变成了深灰色,眼睛像小芝麻粒镶在头上,一对锐利的牙,象两把小刀,不一会儿,桑叶就东一个洞,西一个洞……

蚕也有勤劳和懒惰之分,勤劳的蚕不停地吃桑叶,而懒惰的蚕在那蠕动着身子半天不吃一口。没过几天,那勤劳的蚕比懒惰的蚕足足长了一倍!这时我想起上次和亚斌一起吃饭,我刚拿个包子在手上,亚斌的'包子已经到肚子里了,所以亚斌又高又壮。看来,我也要和勤劳的蚕一样多吃点儿东西,才能长高、长壮。

今天早上,我发现所有的蚕都不动了,妈妈说可能是倒春寒,蚕受不了寒冷。我赶快把装蚕宝宝的盒子用棉被包起来。

在我快写完作文的时候,又去看了一眼,蚕宝宝们又开始欢快地吃桑叶了。下星期就要把它们交到别的同学手里了,我有点伤心。但我知道,其他同学也会和我一样好好照顾它们的,希望它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