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相信大家在过往的学习中,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吧,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背影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1
又是一个周末,我一如既往坐上了开往老家的公交车。
长龙般的公路蜿蜒曲折,川流不息的车辆飞奔在公路上。没过一会儿,公交车便挤满了人,我漫无边际地望着窗外的风景,心早已麻木。
这时,又上来一个人。他披着一件军大衣,戴着一双厚实的手套,头上顶着一个落满灰尘的帽子,脚踏一双沾满泥的布鞋,看样子是一个刚刚干完活的农民工。他身上的汗味致使周围的人不愿接近他,他也就自觉地蜷缩在车厢的角落里。
几分钟后,“谁见到我的钱包了?明明刚才还在口袋里。”一位中年妇女既着急又慌张地喊道,原来刚才车子摇晃了一下,许多人没扶好把手,那妇女的钱包就在这时候不见了。
只见一言不发的农民工忽然问:“这是谁的钱包?”顺着众人的目光,一个华丽的钱包变得格外显眼。那个中年妇女见了立即说:“是我的,那个是我的钱包!”
中年妇女刚准备拿走钱包时,农民工却说:“这可不行,我见这里面有许多钱,如果不是我,你也许就找不到钱包了,你说,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些酬劳呢?”
中年妇女立刻领会到了农民工的意思,不耐烦地从钱包中掏出一张二十元钱,说道:“怎么公交车上也有这种人?”
农民工并不回答。这时候,车到站了,一位大爷准备下车,农民工突然叫住了他,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将二十元递给了大爷。
看着大爷惊讶的表情,农民工忙解释道:“刚刚那位女士悄悄捡起了您掉在脚下的二十元钱,您清点一下,看是不是少了二十元钱。”答案是肯定的,在众赞扬的目光中,农民工也下了车,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时隔多年,他渐行渐远的背影,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2
读了《背影》让我深深的体会了父爱。
虽然父亲给孩子买橘子很平常,但是那段时间,外祖母的去世,父亲的失业,正是家境衰败的时候,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时候,父亲为孩子去买橘子,何况父亲肥胖的身躯走个路都感觉左摇右摆的,还要去穿过铁道、爬过月台,身子倾斜了,只是为了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给即将离别的孩子去买橘子。从这件事中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浓浓爱意呢?或许在这之间有许多的爱真的微不足道,但是他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没有一丁点儿的后悔,没有一丁点儿埋怨,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就值千斤重了呢?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说得好,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有我们的存在,他们常常会为我们而着想,因为他们的期望全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成就,不用再走父母曾经走过的那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而不求半点儿回报,这对于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从我们开始咿呀学语,直到我们开始蹒跚学步,再到我们跨入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我们伟大的父母无时不刻的在我们身边给我们鼓励,给我们加油,给我们关怀。我们在他们的臂弯里快乐而又健康的成长着,所以到了现在我们都还是离不开他们对我们的悉心呵护。
读了《背影》之后,我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们的爱并不一定要真真切切的表达出来,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传递着他们对我们的爱。
或许在多少年后的今天,我离开了他们,独自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去生活,但是我都不会忘记我的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句话说受了别人一滴水这样小的恩惠就应当以涌泉一样的恩情去还给别人,我们对待这份恩情就像是寸草春晖,更何况父母对我们的爱无法去衡量,其实在那个时候。
我们已经欠了他们一生的债,只是那债他们不需要我们去偿还罢了,而且他们赐予了我们生命,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这有限的生命当中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3
晚上,他和母亲坐在书桌旁,桌上放着亮了无数次红灯的试卷。“对不起,我太粗心了。”他低着头,不想让母亲看见他眼里闪闪的东西——泪。“粗心?要是妈妈粗心,那就挣不到钱了!”屋外静静的,风轻轻的吹拂着树叶,可是就在她冲出家门那一刻,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席卷而来。
街上除了她,一个人也没有。可是她感不到一丝恐惧,心中只有对母亲的不满。母亲说的那句话一直浮现在她的眼前,赶也赶不走。
不知过了多久,天黑了,她也走累了,在一家大排档门前坐了下来。大排档的屋檐正好可以挡住她,让她淋不到雨。可是她觉得地好冰,和她的心一样,冰得她动不了。
大排档的烤肉味真香,她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哪受得了这般诱惑。可是她摸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到一分钱。正在她准备干瞪眼时,大排档的门开了,一位穿着西装的叔叔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面给她,她二话没说,接过鸡汤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大排档的灯把她全身照的雪白。“谢谢叔叔。”吃完面后,她将碗递给叔叔,“你比我妈好多了!”听完这句话,叔叔微笑着的脸立即变得严肃起来,说:“就凭你这句话,我这碗面就不该给你!”一滴雨落在了她脸上,不,好像是泪水,“你想过你妈妈为了给你缝衣服而近视的双眼吗?你想过你妈妈冬天为了给你洗衣服而冻红的双手吗?你想过你妈妈为了照顾你而弯下去的背吗?”没错,她妈妈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可她却不理解妈妈的苦,“我母亲也对我特别好,虽然也经常说我,可是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我没能来得及报答她,她就……就走了。”叔叔的眼角在闪光,是他那晶莹的眼泪在闪光。
这时,她看见了一个佝偻的背影,是妈妈,一定是妈妈!她向叔叔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跑向了她最爱的妈妈!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4
那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印象中的太阳,格外的明晃而毒辣。
那天我正在教室里上自习,门口有人叫我出去,“有人找你。”
我跑出去,看见母亲背对着我站在太阳下,瘦小的身影与周围空旷的环境不大相称。头上的那几根白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母亲的身体本就不好,怎么能站在太阳下呢?我赶紧把她扶到树下。“您怎么来了,来了也不知道在树下等着。”“我怕你看不见。过来给你送点东西,这几天蚊子多了起来,给你带了一瓶花露水,还有一些零食,都是你喜欢的,在学校里要多吃点,你看看,又瘦了。”母亲理了理我的衣服,把手中的袋子递给我。“好。”我接过袋子,点了点头。“那我就先回去了,你也快回去好好上课。”母亲转身向外走去。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想,究竟有多久没这样静静地看过母亲了?如今我十几岁,意气风发,少年气澎湃而锋锐,徒有满腔热血和少年少年轻狂,想要飞得更高更远,觉得母亲的关心是束缚,忙不跌地想要摆脱掉,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密闭的圈子里,任由母亲在外头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母亲的背已不如年轻时的那样挺直,也不再穿年轻时那样时髦的衣服,踩着高跟鞋发出轻快的声音,现在就只是简简单单的运动型短袖,七分裤和一双运动鞋。她走路的速度也慢了许多,微驼的背影在逆着光前行。
我的眼前一片模糊,丝毫不加掩饰的毒辣阳光像反射了白炽灯光的夺命刃,折射在我眼里的液体中,晕出一大片的水雾。想起了以前的母亲,那时的母亲精神抖擞,昂首阔步,纤细的腰和那齐腰的长发,随着风飘呀飘,可漂亮了!母亲最喜欢拉着我的手带着我到处走,母亲走的很快,每次我都要跑一下才能追上她。有时,母亲会骑车带我出去转悠,路上遇上有风或小雨的时候,母亲就会挺直她的背,挡住迎面而来的小雨,还会对我说:“冷就抱紧妈妈。”我就会伸出小手,从后面环住她,把头靠在她的背上,总会感觉是那么的温暖。
现在,母亲大抵就是一汪春水吧,惶乱而怯弱,一流就流向我。
现在,我仍看见夕阳下,母亲拉着小孩的手,在余温未尽的路上散步,在小雨时,给孩子一个庇护的后背。
我想起以前母亲对我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那么,妈妈,你是我的后背。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5
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我望着窗外粘稠而温柔的阳光,没有了雨天的乌云密布,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脑海前闪过……
那是一年前七月的一天,刚下了一场大雨。我急忙赶回家。窗外只有灰蒙蒙的一片。我看着这一切,不禁有些伤感。不经意的一看,发现一个模糊的背影一个匆匆的背影,一个在茫茫雨中的背影。他身披黑色的大雨衣,长得挺高大,旁边有一车水果,水果上似乎盖着一层薄薄的布。他安静的站在路边,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下雨天,人们都在家里呆着,很少有行人。就算有,也急急忙忙地走了。曾经喧嚣的街道因下雨而变得冷清。过往的人们只管走自己的路,而就在身旁,擦身而过卖水果的人,却没有人注意,没有人理睬。模糊的背影,站在风雨中,沉默着。
雨依然下着,行人依然匆匆,背影也依然。我虽然看不见他的脸,但从他的背影,从他不断目视着一双双无情的眼睛。我看到在风中流淌着的一丝丝忧愁;看到了在雨滴中徘徊着的一缕缕阳光。忧,忧一切人情世暖;愁,愁路人的冷漠无情。阳光,希望的太阳再次从雨中冉冉升起。
然而,他还是站在公路的那一头,还是时不时向四周的行人投向希望的目光。雨,似乎也被这背影所感化,化作最美的一片阳光――希望,留给了这背影,这默默无闻的不要,这渴望阳光的背影。雨停了,太阳又羞羞答答地伸出她可爱的笑脸。那背影抬头仰望美丽的太阳,显得特别有希望、有活力。可是,背影走了,他推着车子走了……
轻轻关上记忆之门,那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我忘不了他的那份坚持,那份挺拔,更忘不了那份希望。我坐在窗台上,又麻木地等待着他的到来。诚然,从那次起,他再也没有来。但是我相信,只要希望只火还在心中,任何事情都有机会发生。那并不是别人,正是他教我的。
此后,我每分每秒都带着希望去学习、去生活,它使我随时都拥有机遇,去接受一切挑战。
又是一个匆忙的雨天,我照旧错在窗台上,欣赏着雨后清新的太阳,顿时叩开了我的思绪之门。突然一个熟悉的背影又推着水果车从我的眼前闪过。不知是一个旧的结束,还是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6
秋雨连绵,而我,便喜欢独自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手捧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细细品味。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中学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子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
我敬佩和羡慕那些作家或擅于写作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通过笔尖,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纸上,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继而蔓延,情到深处,禁不住泪眼模糊,就像《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却乐观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亲见我时孩童般的喜悦;想到他们冬日里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摊,任冷风吹痛了脸颊的身影;想起他们日渐加深的皱纹、愈加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泪眼蒙蒙。
平凡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早日让父母卸下沉重的担子,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尽我的努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因为我知道,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7
父亲节虽是个舶来品,可它不同于圣诞节和复活节那样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为恩重如山的父亲表示感谢和敬意。我今年的方式是再读《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散文。以前读过,那时还年轻,只是觉得他写的伤感。这次重读,感悟颇深。也许是老了的缘故。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应该是三十岁不到,已为人父的时候。估计是某件事使他想起了去世两年多的父亲。而父亲给他最深刻印象的,是在南京浦口小火车站给他送行的'背影。文中提到三次落泪。一次是“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了眼泪。”那是触景生情。家中落败,父亲无业,需“变卖典质”才能“还了亏空”。连办理丧事都需要借钱。这对于一个家境从殷实跌落到颓唐的学生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晴天霹雳,落泪是一个心境复杂的表现。
第二次落泪是本文的高潮,写的抑扬有度,波澜起伏,也是抒发情感最细腻的地方。都说父子情深,本来对于将近三十岁的大人,渡江去浦口上火车,一个人自己去完全可以办到,可是做父亲的还是安排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同,并“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自己送我”。看样子无论怎样嘱咐他也不放心。这时候,尽管没有议论,但是看得出作者已经有些烦了,只是没表现出来。这也是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的。在父亲和脚夫讲价的时候,作者“聪明”地觉得父亲的“说话不漂亮”。
更有甚者,当父亲“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顾我”时,作者竟然“暗笑他的迂”。心里想“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可以说,这时,作者全然没有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觉得父亲做的这一切都是多此一举。这种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误解所产生的矛盾,不用笔墨,而跃然纸上,也为后面的感情迸发积蓄了无尽的力量。
可是当看到父亲裹着长衫,穿过月台,给他去买橘子的时候,作者的全部聪明瞬间灰飞烟灭。这是怎样一幅动态的画面呀?作者戴着金丝边眼镜,隔着窗玻璃只见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路,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的“蹒跚”和“慢慢”两个形容词,以及“探”、“爬”、“攀”、“缩”、“倾斜”等五个动词极具冲击力。尤其是“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句,把父亲硬撑着为儿子做事情的心态写的淋漓尽致。顷刻间,作者感觉到父亲老了,可以肯定地说,父亲的“说话不漂亮”“迂”等等使他絮烦的一切一切都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父亲为他所做的全部的爱。这顷刻的情感变化击碎了他的全部聪明。“我的泪很快流下来”表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歉疚的疼爱。
第三次是足以使人互动的落泪。父亲经历了“老境如此颓唐”变得脾气暴躁,为了一些小事便发脾气。可是当眼看着自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却惦记起远在北平的作者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作者看到父亲信中提到“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时,所有的读者都被带入情节,不能不跟着作者一起黯然泪下。
是呀,我的父亲去另外一个地方已经六年多了,从2014年开始,每年清明都要给他老人家写一封信,信中除了冷暖关心以外,还要告诉他家国的大事小情。多少有些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味道。当我每每想起他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总是他拖着瘦瘦的身体,慢慢地蹭着跬步的样子。回想起的都是老人家为子女所做的无私奉献的场景。我总觉得愧对老人家对我们的关爱,总觉得我为老人家做的太少。我多么后悔没有为老人家再多端一碗水,再多做一回饭呀。
时光荏苒,我们也终将老去。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在未知的时候回想起我们的背影来的。
关于背影的作文篇8
题记——您的背影,镌刻在时光里,永不会褪去。
自己坐公交车去上课,父亲送我到车站。一路上不停地嘱咐,长妈妈似的“切切察察”,我不耐烦,可也不忍绝了他的好意,默默听着。“过马路要小心,到了给我打电话,下课也要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别买什么垃圾食品……”“知道啦,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我笑着调侃。走到车站,父亲问我口袋里有没有零钱,需不需要他再帮我准备些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的目光暗淡了些“感觉你现在也不怎么需要你老爹了。”故作伤心状,我心里明白,他是真的失落。
公交车驶来,我走进车厢,隔着窗户向父亲摆摆手,他也向我摆摆手,转身离去。公交车即将开动的几秒里,我看到他踌躇不定,一步三回头的背影,却又像突然决定了什么,顶着风,毅然离去。一瞬间感觉父亲不如以往高大,在寒风中像是要被刮跑,我无法体会他此时的心情。他习惯着保护我,爱我成了一种常态。某一天我不再粘着他,不再事事需要他帮助,他也会感到失落和孤独罢。
路边一对父女手牵着手,恍惚间看到了父亲和我。小时候过马路,他总是要把我牵到靠人行道里的位置,他也习惯着用他厚实的大手握着我稚嫩的小手。父亲常说我刚出生时才半米,随便在怀里就能抱住,我知道那是他寞落的回忆。自己的女儿从襁褓里的小粉团逐渐长成了能独立自主的大姑娘,一切好像就发生在一夜之间。当我长大,守护着父亲的背影,就像他也守护着我的背影一样。当某天他的背影悄然离去,奋力追赶想拉住他,可他却像沙漏中的沙子从指缝流过,不留一点痕迹。我想,那时的感受,应恰是父亲看到我独自离开的背影时,一样焦急、无奈,进而转变成长久的失落罢。
有些东西,就是平时不以为然,却只要离开一时半会就百爪挠心的,比如:父爱。人们说父爱如山,在我看来,父亲们只是将自己对儿女浩荡的爱含蓄又巧妙的浓缩起来。我的父亲,便将爱镌刻在一个棱角分明的背影中,镶嵌在岁月的相框里,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