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模板7篇

时间:2022-12-09 作者:Indulgence

在对事情的经过进行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动笔写体会了,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可以写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模板7篇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也随之提高,教育的基石与精髓就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强调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能不断地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要求。

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的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升。

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我们每个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且应该是有道德文化的追求,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的主要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环境,又是终身学习的场所,课堂既是教师施展专业素质的舞台,又是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次研修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放平自己的心态,认真学习,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求教育教学新规律,上好每一节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学识水平,并善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对于好的做法积累为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改过。

2、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教师大计,师德领先。教师的师德重在自我修养。“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使我深切地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以深入思考,才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和情感,从而择善而为择善而教,为人师表。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篇2

有人曾说过“教师手人里操着幼年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一句话便道明了教师的重要性。然而温总理的讲话也深刻体现了这一点。

通过学习温总理《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后我感受颇多。

他于百忙之中在教师节前夕听了数节课,并予以讲评,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总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希望。从温总理的讲话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总理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师的尊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殷切希望,尤其是对教师发展的期盼。学习了温总理的讲话,让我深深感到:身为人师,任重道远。要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的责任之重大。

为此,我觉得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第一,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敬业精神,尊重学生,成为学生学生的良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长处,要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各自特色。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而不应让自己成为教育、书本的奴隶,只照搬书中的一切。第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争做一名学问高,能力高的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是赢得学生敬佩,崇敬的极为重要的一方面。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篇3

夯实教学基本功,落实学科素养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英语青年教师跟岗培训,完美收官。

20xx年10月17日,由呼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英语青年教师跟岗培训圆满结束。市四区近60名英语教师们参加了此次培训,玉泉区石头巷小学的吴迪老师也参加了这次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不仅给老师们带来专业上的急速成长,更为今后的高效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day1:

10月15日,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赵静红老师主持开班仪式,赵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培训活动的目的以及一周的学习内容。还殷切要求所有年轻教师认真参加培训学习,做好记录。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够助力各位青年教师们创建高效课堂,走向卓越。

接下来由来自市名师工作室第一轮成员金桥小学邢玉芳老师和第二轮成员贝尔路小学的闫杰老师分别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历程。

紧接着,呼市小学英语资深专家李智敏老师为所有教师做了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李老师从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下午场,李老师又做了“如何专业听评课”的讲座,让我们明白,“对于教师,听课时应该重点关注什么问题”,“对于学生,听课时应该关注他们些什么”。

day2:

10月16日,在大家充满期待的热烈氛围中,大学路小学滨河校区的培训现场,迎来了第二天的培训。上午培训一开始,赵静红老师便隆重地向大家介绍了来自呼哈路小学的邢颖老师。

邢颖老师为青年教师们带来了一堂详细生动的讲座一一如何上好词汇课。讲座主要从词汇课的课时顺序变化及把握、英语课程标准变化及要求、词汇教学的意义、词汇教学遵循的原则、词汇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讲解,并通过具体的课题分析与老师们进行了互动。

下午一开始,来自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的路一博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如何上好对话课”的讲座。针对如何上好对话课,路老师首先解读的新课标,然后就对话课当中的说前活动,说的活动以及说后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对话教学的要求也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提出具体建议。

day3:

10月17日上午,为了使教师们进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引导和促进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和挖掘教材,赵静红老师指导教师们以组为单位就选取的对话或词汇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和说课准备。虽然时间紧,要求高,但老师们在充分的交流探讨中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都设计出了各具创意和特点的教学设计,ppt以及说课稿。

下午,每个小组相继上台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展示。教师们镇定从容、思路清晰,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全面地阐述说课内容。大部分老师们的说课设计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表现了较好的驾驭教材、科学设计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day4:

10月18日,上午在教研室赵静红老师的主持下,在大学路小学滨河校区举办了"呼和浩特市小学英语优秀青年教师说课展示暨外研课代表计划呼和浩特市启动仪式"的活动。

下午由玉泉区巧尔齐召小学教师贾小倩教师为此次培训的教师们作"如何说课"的讲座。贾老师从什么是说课,怎样去说课,说课需注意什么三方面详细地作了介绍和分析。

day5:

10月19日上午,来自回民区太平街小学的刘倩老师以《如何上好语音课》为题,向全市小学青年英语教师讲授语音课课型策略。讲座紧紧围绕英语学科标准,贴合学生实际,从课程准备、拓展素材、教学层次、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细致入微地和青年教师们做了分享。

接着,来自玉泉区小召小学的斯琴老师以《如何上好阅读课》为题,通过分析全市小学英语阅读课现状,向青年教师讲授了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各年级语篇教学的重点、怎样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语篇设计,并通过展示优秀课例,形象生动地向青年教师展示了教学设计的亮点。

虽然短短的一周跟岗培训已经结束,但留给教师的思考还在继续。这次活动让全体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受到了极大鼓舞,专业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开阔了教育知识视野,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教师们将把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转化成自我自我前进的内驱力。努力思考,有效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破茧成蝶,获得成长。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篇4

这周二,四十三中的老师们又为我们讲了。学校亲切地称他们为“师父”,也确实是,师父们的教学水平是真没的说。

很遗憾的是,之前因为其他事情,没有听到老师们讲作,这次语组的定为《猫》。其实《猫》是七年级语上册的,因为七年级刚刚讲过,便将授对象定为八年级。

本描绘的是郑振铎先生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言辞并不华丽,但通过这三只猫的对比将其独到的见解表达了出,并引人深思。

最开始是先听本校老师讲的,间操后我们又全部回到了八年级那个班,师父已经到了。打了上铃后,师父――王老师便开始了属于她的“表演”。

王老师先是提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们与作者对小动物情感上的共鸣,紧接着便检查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为学生们指出了易错字。然后,王老师以“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为导线,令学生们快速默读,概括大意,并以后表格为梳理构架,引导学生读懂、理解。之后便领学生们进一步研读。学生们从中找了很多描写小猫的语段,但都是描述第一、二只猫的,我还再想该如何进行下去的时候,王老师已经十分从容的、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第三只猫身上了。然后老师提出“作者对哪只猫的亡失更为心痛?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而这位老师,却将“作者简介”放到了这里。并且介绍内容也有不同,我们一般介绍都会说:作者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什么成就。而王老师对郑振铎的籍贯和成就只字未提,直接点出郑振铎先生的思想,并说他是一位良心作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这样一,通过作者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甚至是极端性的“行为”,更加有力地体现出了主旨:不可妄下断语,要关爱弱小者。

王老师还分析了一下猫为什么是弱势群体,以加深学生们对此的理解。

这次听评给了我最大的感触,让我知道要想上,要想上好,必须时刻了解学生动向,时刻提醒自己这节的目的是什么。我对王老师的话映像特别深,“上班期间,我确定自己没事干了之后,便拿起本,一遍一遍地看,不受外物的干扰,只是想我自己为什么要上这堂,我希望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如果孩子们上回应你的答案已然脱离了你的思维轨道,请你不要着急,先顺着学生的思路说,说着、说着你就慢慢地把学生引到你的思维轨道了;作为一名语老师,你要有一种情怀……”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篇5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很庆幸儿子在二附遇到了一位位好老师。比如孙老师喜欢温柔待人,给同学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陶老师则是严格要求,让同学们感受到紧张的学习氛围并加倍努力。而班主任朱老师,更是严慈相济,含辛茹苦地教导孩子,是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的好老师。

朱老师讲课很认真。她总是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解、制作精美的课件等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孩子们有不懂问题,她总不厌其烦地讲解。因此孩子都喜欢上语文课。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实很多孩子对作文的反感与老师有密切关系,就像我们不愿意在一个讨厌的领导下工作一样。所以如能为孩子寻找到一位他中意的老师指导孩子写作,实则很好。他会把老师和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对老师的喜爱也会带动他爱上作文。尤其是孩子,他好胜的劲儿会用在写作上,写的有劲了,不断看到进步了,自然就渐渐感兴趣了。我觉得朱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孩子回来写作文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很感兴趣。

朱老师还建议让孩子们多看课外书,从而让孩子们对写作更加感兴趣。能利用上阅读的因素让孩子爱上作文就再好不过了。其实阅读文章不就是一篇篇作文吗?可以引导孩子对阅读的文章产生一种崇拜与喜爱,不断夸赞他爱看的书写得好,夸赞作者棒,孩子不知不觉中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朱老师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评选“阅读之星”,评“小蜜蜂”读书奖,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作文水平也不断提升。

现在,孩子五年级了,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语文学习和作文,特别要感谢朱老师。正是她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孩子受益匪浅。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篇6

语言贯穿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在运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也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组织思维能力等等。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和交流中发展起来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想说、敢说、喜欢说。

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读物,陪着孩子读书,听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我提醒孩子认真倾听,不插嘴。同时在活动中,我放慢自己的语速,放轻自己的语音,让孩子们能不由自主地静下来细细倾听。

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也总是注意结合情景使用适合情景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还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交流:“昨晚,你在家做了什么?发现什么比较有趣好玩的事情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同时把机会让给内向的孩子,每位孩子至少能回答一个问题。慢慢寻找,慢慢改变,孩子们注意力集中了,能力强的孩子表现得更积极了,能力稍微弱的孩子,也能跟在能力强的孩子后面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应该把《指南》精神内化于心,对幼儿年龄段的发展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

教师2023年心得体会篇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