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心得体会,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心得是把得到的启发和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记录下来,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观榜样有心得体会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榜样有心得体会篇1
我不是战士,不能在高原寒夜里用生命扞卫祖国的边疆,不能在大事热事中用镜头见证时代的兴旺,我不是健将,不能在运动赛场上用拼搏书写人生的辉煌。我只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名人民教师,一名学生们成长路上的榜样。是的,尽管“教师”的字眼实在难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尽管教师的举动不会是那样的豪放,但是,融入到声势浩大的党风廉政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党员,我们的教师队伍,汇聚而成的将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在学生面前,我们应该是青春的,因为只有年轻的心弦才能指引起锚欲航的方向;在知识面前,我们是青春的,因为人有精神的营养才能滋养不会回落的翱翔;在时代面前,我们应该是青春的,因为只有弄潮的船桨才能拍出永不停息的乐章!那么,就让我们的教师,聆听着党的的声声号角,牢记时代的呼唤,不负人民的期盼,以青春的名义领航廉洁从教,做勤政廉政的榜样吧!
以青春的名义领航,廉洁从教,勤政为民,是因为我们具备了公仆意识,心中装着百姓的利益。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具备公仆意识,就应该有平凡而谦逊的作风,有服务大众的作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保障。军队有了严明的作风才会打出胜仗,企业有了优良的作风才能做大做强,教师队伍有了作风,学生才会茁壮成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行走在一条做人民公仆的坦道上,因为前面,已经有了数不清的榜样,这中间,有知行统一的陶行知,有身教重于言教的孔子,有春风化雨的叶圣陶……,所以,我们的教师,正己勤政廉政律己,用三个满意度量工作的里长。记不清有过多少次与家长的真诚交流,记不清有过多少回与学生垦切谈心,记不清有多少次走在家访的路上……。优秀学生更先进了,学困学生被转化了,中等学生有进步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增强了……,服务就到家了……,学生们依着所学知识教育和谐让家庭脱贫致富了。他们用进步的思想使家乡的陋习得以改观了,他们让千百个家庭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这就是教师为百姓创造的最大利益。
以青春的名义领航,廉洁从教,勤政为民,要求我们具备奉献精神,心中时时装着国家的兴盛。
观榜样有心得体会篇2
在我心目中,有一个榜样,她长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白里透红的脸就像一个水蜜桃,弯弯的眉毛像月亮,粉嘟嘟的嘴唇,精巧的鼻子,把整个脸庞衬托着发出的清秀,她就是我班同学——小刘畅。
小刘畅学习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在期中考试中,她竟然考了班里的第四名,我太羡慕她了,就问她:“你为什么考的这么好呢?”她胸有成竹的说:“只要你认真仔细就能取得好的成绩,但前提你必须会做,”唉!我怎么考不了好成绩呢?主要是有点粗心大意,还是不认真呀!看来我得尽快改掉这毛病呀,虽然小刘畅岁数比我小,但她对学习的态度真是认真仔细呀,我要像她学习,学习她那种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这种精神。
小刘畅还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她经常帮助同学们,尊敬老师,而且对待朋友非常的友好,她还喜欢看书,什么事都知道,在课堂上,她大胆的举手发言,而我却不敢,心里总是感到害怕。
小刘畅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像她学习,要和她共同进步!
观榜样有心得体会篇3
12月8日,商河国投集团综合党支部组织观看《榜样6》专题节目,让集团党员在收看过程中体验感悟榜样的力量,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期节目重点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的典型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观看结束后,全体党员交流了观后感和心得体会,纷纷表示应不忘初心,坚定入党时那份理想和信念,以专题片中的`榜样为标杆,从自身做起,以正能量影响身边人,以饱满的热情扎实工作,尽职履责,做一名有进取、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更好地推动集团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观榜样有心得体会篇4
3月22日晚上8点,《榜样5》在中央一套播出,生动讲述了7个抗击疫情中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是一场始料未及的“遭遇战”,这还是一场艰难漫长的“持久战”,这又是一场短兵相接的“阵地战”,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成为“榜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追光”之路,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愈发珍贵。
是信仰如山的他们,勇于担当,打赢了这场始料未及的“遭遇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紧跟重温入党誓词的脚步,不难发现,共产党员的信仰自始至终都是镌刻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里。从瞒着家人奔赴抗疫一线的张西京,到主动请缨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长张宏,再到发出“到一线去,到风暴的中心去”铮铮誓言的浙江省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一份信仰,一生使命,平凡的生命也能爆发出磅礴的力量。他们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在风雨中彰显出共产党员独有的忠诚与担当。看着“背山而行”的他们,我的信仰更加强烈。
是信心如磐的他们,敢于作为,打赢了这场短兵相接的“阵地战”。美好生活源自勇于拼搏,信心坚定方可所向披靡。“跟我上,看我的”,“一定能完成,我们信心满满”,一句又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饱含着“榜样们”淡定从容的抗疫信心。从武昌医院第一例重症病患痊愈出院到“两山”医院10天左右建设完工,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斗争中,对党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成为他们的破敌妙招、制胜法宝。充分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无论黑夜多暗、困难多大、前路多险,始终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心态,“竟将云梦吞如芥,求信君山刬不平”的信心斗志,昂首挺胸、阔步向前。走近“坚如磐石”的他们,我的信心更加饱满。
观榜样有心得体会篇5
?用勤勉肩挑重担 以生命不负人民】
巍巍高原,茫茫雪峰。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始终不被磨灭的是朱治国同志的名字。22年工龄,25年党龄,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前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于6月因公殉职,用毕生的勤恳工作、矢志耕耘,在青海的土地上书写了催人泪下的奋斗史诗。追忆朱治国同志,是怀念他勤勉争先、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怀念他牢记使命、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怀念他孜孜求索、实干笃行的进取精神,更是学习这份甘于吃苦、奋发当先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踏遍青山,用勤恳书写使命。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在朱治国同志的人生经历中,他用日复一日的勤恳,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初心。他曾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也曾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还曾3天时间,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个村……朱治国同志的一生,始终恪守着“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信念,把这份精神力量融汇入工作的每一点一滴中,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不辞辛劳。在如今的新时代里,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每一位奋斗的干部肩上。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勤恳奋斗自我砥砺,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奋斗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建设付出心血与汗水,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甘为孺牛,在基层服务人民。
培训3200余名村干部,走访326个村镇,朱治国同志的眼里,是始终难以忘怀的基层群众与干部。他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没有可量化的详细指标,讲了再多的话、发了再多的文件都不如群众的一个笑脸、一句肯定来的实在。人民公仆的初心,要在换位思考、全情投入的为民考虑,在软语慰藉、周到细致的服务中予以体现和诠释,用切切实实的工作,润泽基层群众的心灵。脚底沾泥,奔走一线,调查研究,体察实情,朱治国同志带着为群众服务的真情实感、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领导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启动。桩桩件件,背后都是俯首为民的担当。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所愁,面对困难不回避、敢克服,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基层的热土中。
躬行践履,以实干不渝初心。
心怀信念,笃志前行。二十余年的组织工作里,朱治国同志始终忠诚履职、勤奋敬业、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切身难题。《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落实,让两年内六成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高质量指导性文件,高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谋划推动青海省“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为青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工作的背后,都有朱治国同志兢兢业业、笃行不辍的身影。他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干精神,在广阔的青海大地上锤炼出一片为民服务的丹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底色。正如朱治国同志所说:“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在新时代道路上,党员要始终用实干精神担当起时代重任,精益求精、艰苦奋斗、不计得失、迎难而上,将初心使命镌刻在祖国的大地山水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党的队伍里,像朱治国同志这样的好榜样还有许多。他们或躬耕在基层一线的田间地头,或奋斗在楼宇林立的行色匆匆,从无垠的瀚海到巍峨的群山,处处是他们的身影,处处有他们的故事。正是这样无数的奋斗者,汇聚起中国建设者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继往开来,勤勉不息,肩挑重担,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