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心得体会能够锻炼写作者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方式,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回顾事情发展的过程,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篇1
乌镇,烟柳画桥,小桥流水。乌镇之美,使我想起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想起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乌镇,茅盾的故乡,人间的天堂。
漫步在乌镇间,穿行在小道中,我嗅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春天的乌镇,给人一种非常清新自然的感觉。她没有西湖那般妖娆;也没有西溪那般妩媚;更没有北高峰那般豪迈。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灰墙白瓦间,淡淡的柳芽装点着乌镇,潺潺的水声像悦耳的琴声,使我亦沉醉在这美丽的江南水乡中了。天还下着小雨,我突然想起了“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这句诗来了。一呼一吸间都有江南水乡的如水韵味。小桥流水,过往木舟,处处体现出乌镇那古朴浓郁的文化气息。在那些古老的小房子里,摆着各种乌镇的特产:精致的木雕,玲珑的手链,美味的姑嫂饼,轻巧的油纸伞,都令我赏心悦目。
乌镇的房子,灰色的`墙,棕色的门。成为乌镇的一大特色,她远离城市的繁华,远离高楼大厦,给我一种朴实的感觉。低矮的房子,错落有致,一点也不夸张,一点也不鲜艳。只有黑、白、棕这几种颜色。普普通通,让我深深的迷上了这朴素的江南小镇。我站在小房子边,看着这潺潺的流水。水是绿的,不像翡翠,也不像宝石,它是那种春天的绿,很清新,缓缓流向远方,有一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味道。
这就是乌镇,古朴,却又清新的乌镇。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篇2
去年暑假,我和爷爷奶奶一起游览了江南水乡名镇—乌镇。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离市区17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唐朝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有独特的镇貌民风,而且还有“千年乌镇”的美名。
水是乌镇的一大特色。碧水环绕着整个小镇,水到之处,必有人家。河道贯穿了整个古镇,给人一种“巷在水中,镇在水中”的感觉。当微风吹拂时,岸上的那些房屋、石桥、绿树和蓝天都会在碧波流水中映出一个个飘动的倒影。
有水必有桥,桥是乌镇的又一大特色。
在乌镇,你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三孔桥、单孔桥和亭阁桥,还有结构简单,长短、宽窄不等的石板桥。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纵横交错的石桥,横跨在河道上。在小镇徒步游玩,你会惊讶地发现:所有的路,无论大小,全是清一色的石板路。一排排、一座座精巧雅致的民居木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这些古色古香的住宅中,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故居更是名不虚传。这是一座白墙黑瓦的江南古宅,古朴典雅。你瞧,富丽堂皇的客厅、闹中取静的书房、精巧雅致的厢房、悠闲安静的后院—这门里有门、房中有房的独特建筑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乌镇的水、桥、宅,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真是“人间仙境”。古今中外的游客都对此赞不绝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我爱乌镇,爱它那种古朴的美,爱它那厚重的历史沉淀。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篇3
5月11号,这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上课,吃饭,等待放学,而是一起去乌镇研学了。
喜悦的心情,在去乌镇的车上就已经开始蔓延了。导游包子姐姐跟我们一起做游戏,空气中飘扬着同学们的歌声,这使得我对这个活动越发好奇了。
乌镇的入口对立处,有一个小型拱门,上面写着“古乌镇新魅力”。在它的后面还有正在搭建的楼层,下次如果有机会再来的话,这里就又是一个新的景区了吧。对着入口处,我们照了一张集体照,然后就开始了任务生涯。
路上有好多游客,著名景点也特别多,我们小队七个人绕了半天都没有找到目的地,于是,朱凯琴便逮着一个原住居民——一位老奶奶问了起来,在奶奶的帮助下也顺利地找到了“江南木雕馆”。里面有许多精致的雕刻品,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还参观了木心先生和茅盾的故居,看到了一些以前的生活用品。看到茅盾的笔名是真的惊呆了,这名字也太多了吧!之后我们还看了纪念币,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不过基本都是一个人在一边,旁边印着价值,背景是各种各样的花纹,各种各样的颜色。
之后又去了染坊,染坊有几个高竹,上面都悬挂着布料,还知道了蓝草,它的根就是板蓝根,是治感冒的常用中药,因而在宋元时期,蓝印画布又称为“药斑布”。蓝草就像是爬山虎,绿色的叶子,趴在墙上一动不动。
接下来去了乌村,后来才发现原来乌村也是乌镇的一部分。在乌村中,还是动物最有趣,我看到了猪、羊、兔子。猪没有我想象中的可爱,它的生活的环境很阴暗,很脏,还有点臭,它身上不是滑溜溜的粉色皮肤。而是带了许多不好看的黑色,这是胎记吗?还是猪的品种不纯?它的身上还有好多毛,鼻子很长,耳朵也大。
在乌村,我们取点拍照,因为带着帽子,每张照片我都是最黑的。大家一起寻找,狂奔去另一个地点,之后再一起合照三张,就又继续向前冲了,这过程有着许多的欢乐,也夹杂着没人拍照的尴尬。
最后去了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第一次感觉电视新闻上开会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其实离现实还是挺近的。
乌镇,我们来过,从未离开。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篇4
这个周五我们学校组织了8年级去乌镇研学。这是我上初中之后学校里第一次组织我们去外面研学。
当天一大早就起床进行了对这一次研学的准备,早到什么程度呢?明明前一天的晚上定了够早的闹钟了。夏至迕髅骰姑挥邢欤醋约壕推鹄戳耍氡匦矶嗳艘埠臀乙谎?我十分早的就起了床,并且十分认真地检查了自己的随身物品,但是每次检查完随身物品后又总是觉得自己有什么漏掉了,于是又再检查了一遍。
在去的路上大家欢声笑语,十分活跃。这让去乌镇的路上不再单调。我们去之前是分了小组的,并且是带着任务去的哦。到了目的地,我们拿了任务卡和门票,大家就冲向乌镇景区内。我们的乌镇行路一直检查到中午12点20分,就会去往下一个地点,大家都为了完成任务而奔跑着。不得不说,我们的任务真难,两个地点分别在乌镇的最西端和最东端。于是跑了一上午,直到中午吃饭时,我们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双脚解放,当天中午大家都吃得很丰盛哦!
到了下午,我们到达了下一个目的地——乌村。接着,任务又来了,半小时跑完乌村的十个地点,并且要在每一个地点拍三张照片,造型还要不同,任务艰巨,于是大家为了完成任务又跑了半个小时,不得不说,本来去乌镇的目标是吃美食吃胖五斤,结果跑了一圈后发现,这是要减掉十斤的节奏啊!最后我们去参观了互联网大会的会址,在会馆听讲解的时间,我们真心觉得不够用,但没有办法,时间有限,最后只有带着些许的遗憾,期待下次再来。到了回程的时间,大家只能回了,在回来的路上,我们都十分得累了,大巴车后面是睡了一排,不得不说这一天大家都是又累又开心啊!
乌镇的研学之旅我觉得十分充实、十分开心,我很期待能和大家有下一次的研学啊!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篇5
可以说从昨晚上就一直兴奋到今天上车——也就导致了作业本忘带。经过这个小插曲,算是正式上路。路途不算很遥远,没多久就到了。乌镇,跟这大多的江南小镇差不多,柳树垂落在水面,人们的房屋也是傍水而居,偶尔有几只小船飘过,不同的是,乌镇更多了文化的气息。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清风!”“风——”“山洪!”“洪——”“对!”怀揣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大家接下了任务卡,就奔向乌镇。当然我们组追求的是享受,不紧不慢地逛着。其中我们组长的任务便是百床馆,在我看来最为震撼,别看它只是一个木床,各个工艺复杂,雕刻精美,色泽亮丽,上面有花,有狮子,这或许是当时的一种习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充分体现在这一张张床上。说到习俗,就是我的任务了,那不得不说的就是江南民俗馆了,这里展示许多的民俗与我们这也相差不大,例如端午吃粽,清明踏青,贺岁拜年等等,均由图画、人像展示出来。不禁想到一个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三白酒坊是男生的任务,一走到三白酒坊,就有一股浓醇的酒香迎面而来,三白酒制作方法极复杂,因此才做出这么好的酒,传闻甜酒酿的来历还来自乌镇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呢。在来乌镇之前,就知道蓝印花布的,这次亲眼见了感受还真是不大一样。蓝印花布的展厅里陈列不少明清时期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和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其蓝底花白,似乎每一个花纹都不重样,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没过多久,我们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其中必然少不了小组的合作。
多元的文化,条条雨巷,如诗如画的风景,汩汩流水,乌镇真的超美丽,此行绝对不虚!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篇6
五一假期,我们全家都到乌镇去玩。为了更好地了解乌镇的景点特色和历史人物,爸爸特地请了一位导游,让她给我们讲述乌镇的故事。
我们进了大门往前走,只见里面黑瓦白墙,绿树红花,自己仿佛在画中游一样。导游姐姐先领我们去了百床馆,走到里面,导游姐姐对我们说:“江南百床馆里展示的床有近百张,这些床各式各样,有的床上雕刻得很精致,有的床是用黄杨木制成的……每个床上都可以挂蚊帐,在床的旁边分别有四进床:一道脱鞋,二道脱衣服,三道放马桶,四道上床睡觉。也有三进床,二进床,零进床。每张床都有丰厚的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愿,也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一次清晰地展现,其中左边那张床是镇馆之宝——清代的拔步千工床。”我看着那精美的花纹,不禁感叹:“多神奇的床啊,竟有这么多的图案!”。
我正在欣赏各式风格的木床,导游姐姐催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我只好从人群里挤了出去,跟着导游姐姐来到了蓝印花布馆。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庞然大物——9米长的竹竿上挂着长长的蓝色花纹的布。导游姐姐轻轻拿着布,对我们介绍说:“这种染料,是从一种叫蓼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植物染料,很环保。它耐洗耐晒,不易掉色,也很牢固,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我看看花布,它是蓝底白花,做工很精细。阳光下,像自家新买的窗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有的孩子在里面与家人玩着躲猫猫,乐呵极了。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江南民俗馆。跨过门槛就看见有两个人站在那一动不动,我想:这两个叔叔是被定身了吗?怎么一动不动呢?我上前去探个究竟:原来这两个人是假的,是用石膏做成的石膏像。他们站在这里是展现当年的情景:坐在柜台里的是掌柜,站在里面的是账房先生,在外面的是伙计。在我们的左边,有一位老奶奶,她正在做鞋底。在她的旁边有一位很年轻的姐姐,她正在刺绣。她们都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不受外人的打扰。再向里走,我们看见了古时候的旗袍,颜色很朴素,它们被穿在塑料模特身上。
走出民俗馆,我看见有几个老爷爷正在悠闲地在下象棋;孩子们在旁边无忧无虑地玩着,他们的母亲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受点伤。乌镇人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最后导游姐姐引导我们来到了现代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居。我从屋里的碑文里看到茅盾于1896年7月4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生活。茅盾在这里上了私塾,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深远,以至于他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我非常敬佩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那个年代培养这样优秀的人才。
虽然今天腿有些酸,但是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故事,以及古代的习俗。多美丽的乌镇啊!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次来游玩。
乌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篇7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有“鱼米之乡”之称,还享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誉。今年暑假,我们全家一起到乌镇旅游。
我们乘坐渡船到了乌镇的西栅景区。一上岸就看到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树在向我们招手,鲜艳的花朵张开笑脸在欢迎我们。这里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水是那么的清。这里没有大都会的喧嚣,只有行人的侬侬细语;没有刺鼻的气味,只有小草发出的清香;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只有悠闲散步的石径小路;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精巧雅致的民房。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我们沿河步道,上桥过水,才找到了下榻的“枕水度假酒店”。我们住的是二层楼的居室,房内古色古香的摆设,燃起了我们怀旧的思绪。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每张床的边上都竖着四根木条,床顶上还有方形的框架,这可是从未见过的呀!还是奶奶帮我解开了谜团,这是挂蚊帐用的,真有趣!
晚上,爸爸包了一条船,带我们去河上夜游,我静静地坐在船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来,让我忘记了炎热的天气。我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民居都是依水而筑,河水缓缓地绕房而行;以河为街,街桥相连。我还发现家家户户临河的一面都是“码头”,大小不一,但功能相同。忽然,我看见了一座奇特的石桥,它是由两座石拱桥组成,并是直角互傍。据船夫说,这叫“桥里桥”,从一个桥洞内,可以看到另一座桥呢!
在乌镇,我不但尽情地观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风采,而且置身其间体验了水乡生活的乐趣。我高兴!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