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演讲的好,就不得不认真思考你的演讲稿,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首先要确立好中心论点,并以此展开叙述,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爱的演讲稿三分钟6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爱的演讲稿三分钟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八一班的宋紫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勤奋写仁爱》。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我们学校的理念是知识重要,育人更重要,而我们坚持的“仁爱”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可以说,爱即是仁,仁即是爱,爱是仁的起点,又是仁的归宿。总管中国历史上,坚守“仁爱”最成功的,莫过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当我们诵读《论语》时,不禁会被他那崇高的人格所折服。孔子能成为“仁爱”的典范,与他一生的勤奋密不可分。
说到“勤奋”二字,也许让你感觉是老生常谈。当老师、当家长在你耳边唠叨“勤奋”二字时,你是否感到迂腐、感到厌烦?
你也许惊叹那汉字的珠圆玉润,一首首七言律师竟成为千古绝唱,可你是否看到“诗圣不休”的执着?你也许曾瞩目那一小段灯丝的炫目,给了人类无穷的光明和希望,可你是否又看到“发明大王”那以前多次失败后的锲而不舍?“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不是春风拂面的轻松,而是重逾千斤的辛勤付出!
不要埋怨自己的愚笨,那只能说明你懒惰;不要责怪命运的不公,那只能说明你懦弱;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那只管你能说明你不够勤奋。清晨醒来,你手扪心口,感受着自己强劲有力的心跳,微笑着对自己说说:“我必然是勤奋的!”那么,我要恭喜你,你已经抓住了通向成功的金钥匙。如果你能在每天睡觉前愉快地对自己说:“真好,我又勤奋、重拾地过完了这一天。”那么,我要敬佩你,你的这般金钥匙已在你的养护下山上发光,成功也在悄无声息地向你飞奔而来。
朋友们,杜甫用勤奋再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他的推己及人让人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而异国的爱迪生也在用他的勤奋给人类带来福祉,他的乐于奉献让人感受到人类共同的崇高灵魂。他们都用自己的勤奋书写了仁爱,那么,作为威尼斯的学子,作为沐浴在浓浓儒家文化中的我们,又将怎样的行动去书写仁爱呢?聪明的你一定是有了坚定有力的答案了吧?
关于爱的演讲稿三分钟篇2
有一种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我们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们。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你是否注意到父母的额头又多了几道皱纹,你是否注意到父母又多了几丝白发,你是否感觉到父母有时的力不从心,毕竟岁月不饶人,但他们的爱没有变,他们的爱依然是那样的无私而不求回报。
父母是黑暗中的明灯,给你光明;父母是沙漠中的泉水,给你甘甜,父母是大海中的航标,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们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别辜负了你的父母,让他们少一滴汗水而多一分健康,少一丝忧愁而多一分欢笑;少一分付出而多一分回报,少一分失望而多一分安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
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关于爱的演讲稿三分钟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创建文明城市不只是在嘴上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证明的。大家明明知道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是不文明的行为什么还要做呢?我进行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地点是繁华的春熙路。正当,我在调查时发生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个中年男子把喝完的矿泉水瓶随手扔在地上,被走在后面的一个老婆婆发现了。那个老婆婆非常愤怒,一把抓住那位中年男子对他说脏话,两人一直在争吵。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议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他们没事找事,有人说他们不讲文明。反正就是议论纷纷。
那两个人一直推卸这自己身上的责任。那个瓶子也在他们脚下被踢来踢去。一些好心人看见了就走进去劝他们。劝他们把瓶子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可那两人就是不听,还是在推卸责任。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那位好心人不去捡那个瓶子呢?我看了看四周在100米的范围内竟没有一个垃圾桶。我试图挤进去但因为我实在太小了并没有挤进去。
我只有在一个高点看。这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就多几步路的问题,为什么还要扔在地上呢?想来想去,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因为:方便。原来人们就是为了图方便才这样做的。
为了方便,就乱扔垃圾。破坏整个城市文明。这样不好,在外国一个3、4岁的幼儿都知道喝完了的矿泉水瓶、用完了的纸巾都要丢入垃圾筒。而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叔叔,一位已经二三十岁的叔叔。我真的对我们的城市非常失望。失望到了极点。已经对我们城市没有了信心。
如果我们一直这样的话,最佳文明城市肯定不是我们的!所以我们一定把这些不文明的习惯给改掉!
正当大家在议论的时候。从人群中钻出来一个5岁左右的小孩,那个小女孩一手抓起那个瓶子,走向那个垃圾桶。这时间所有站在两人四周的人们为小女孩让出了一条路。小女孩一步一步的走向那里,最后把瓶子扔进了垃圾箱。牵着妈妈的手离开了。
这一刻全场安静了,那个男人的脸红了。默默的离开了这里,大家也散开了。我想那位叔叔一定会记住这一次严厉的教训的。
我的这次调查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只要我们做到文明就能行!文明城市是要我们一起来创造的!加油,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得到这个称号!
关于爱的演讲稿三分钟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态度决定一切。
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半年了。半年来,无论我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始终抱着一种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态度来对待,并逐渐在工作中发现了乐趣,体验到了人生的价值。虽然,这半年来,我所做的工作都很普通,很平凡,在工作中,也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经历过迷惘和失落,但在这半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真实地体验到了"态度决定一切"。现在我们都还年轻,俗话说: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就应该在这一时期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大胆幻想,而且还要有理想,更要努力的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结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所以说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目标,摆正好心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朝着目标去奋斗。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了一只鸽子,它俩停靠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要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的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那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这个故事不仅简单的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好就逃避,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才会达到真正的目标。
鲁迅先生也曾说,"不满是向上的灵魂"。时代的进步使新事物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没什么铁饭碗,没什么保质期。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以起跑线上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跟得上这个精彩的大时代的步伐。
对现实的满足不等于自足,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的喜爱是一种满足,同样你也会为你喜欢的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安于现状是自足,它会让你一蹶不振,更会让你走向失败的深渊,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满足而是野心,有野心,才会有激情,有野心才会有追求,有野心,才会创造奇迹,让不可能变为有可能,让一切皆有可能。
也许,有些人会对我说的这些话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我是在说大话。但我却认为这是最真实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我正在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故事的结果就是到了最后,前两个工人还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伟大的建筑师。人们通过这个故事,无非是想讽刺前两种人胸无大志,所以一事无成。而赞美第三种人有远大的理想,能够成就大业。但我对这个故事却有另一种看法: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有闪光的地方,在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人生价值。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种工作都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怎样去发掘他们罢了。在工作中,有的人老是抱怨别人的运气好,碰到了好一点的老师订了单,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要知道,上帝永远只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有的人可能会问,如何准备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做电话营销的时候,一通电话打过去,彼此在交流过程中太过严肃,拘谨,客户会偏理性思考,如果理性思考这个合同就难以成功,如果打电话出去的时候是开心愉快的,客户会感受到喜悦,这个是会偏感性思考。如果我们面带微笑的打电话,就如你对镜子微笑,镜子也会对你微笑,相信你的感情可以直接通过电话传达给对方,这样我们就会更加愉快的和客户交流,客户一高兴就会感性思考,而我们电话营销在交流的时候有没有办法看到彼此,没有办法,所以声音表情变得非常重要。只要他高兴了,对你的感觉对了,这个合同就很容易成功。所以说只要我们去发掘就会发现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成功的脚步也会慢慢的向你靠拢,不是吗?
关于爱的演讲稿三分钟篇5
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
当我一岁时,母亲给我喂奶,而我只会用整晚的大哭大闹来回报她;当我三岁时,母亲以他全部的爱心为我准备一日三餐。然后,我却只会将碟子扔到地上来报答她;当我九岁的时候,母亲为我支付学钢琴的费用,然而我也只会用“不练琴”来回报她。
我想,我们曾经都做过这种事。
我曾经读到一个故事:大约是在五六年前,一个小姑娘与父母一起搭乘出租车,司机是一位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女生,上车坐好后,她问坐在前排的小姑娘:“后面两位老人家是你的父母吗?”
“是的。”小姑娘回答道。
“我好羡慕你呀,可以带着爸爸妈妈出来玩。”她说,“我的爸爸妈妈很早以前就已经过世了,所以我十分羡慕那些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的人。”
小姑娘惊住了。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眼泪便不禁滚滚而下。
为什么总要到来不及的时候才突然醒悟?为什么总要到了失去以后才伤心哭泣?为什么世界上总有那么多的后悔?
同学们,我想告诉你们。世界上最珍贵的是“在此时”的幸福。在来得及的时候,请给你的爸爸妈妈倒一杯水,说一句暖人的话,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请让所有的爱都来得及。
关于爱的演讲稿三分钟篇6
什么是“仁恕教育”?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仁”即“仁爱”,取“仁者爱人”之精髓,实现真爱教育;“恕”即“宽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仁”是基础,“恕”为升华,仁恕教育要求我们具备宽厚博爱的胸怀,拥有教育良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践行仁恕,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有的班级留守比例甚至高达70%,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关爱,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人指导,而我们的身份是老师,也是父母。
这学期刚开学时,我辅导了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参加“师生共读”的演讲比赛,这是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惹人喜爱,只是身体过于单薄,显得十分瘦弱。因为不是我班学生,便让她每天下午早一点到校加以辅导。第一天,刚过十二点,她就来了,我很奇怪:怎么这么早?她告诉我:中午没有回家,自己带饭在学校吃的。我就告诉她,再带饭,到我这里热一下。第二天中午放学,她来了,手里拿着一只老式的铝制饭盒,自豪地告诉我:里面是她自己擀的面条!打开饭盒,我惊呆了,这是这样的一份午餐啊!所谓的面条其实就是一块块巴掌大的面片,每块足有1厘米厚,就像我们家里蒸的死面饼子,又几块粘到一起,熟不熟都不好说。面片旁边躺着几根手指头粗细的萝卜条,没有青菜,没有汤,没有半点油花。看着这样的一份午餐,我的心被狠狠地揪成一团,如果不是被我偶然发现,这个孩子就靠着这样一份冰凉的午餐度过一天。我也是母亲,也有孩子,此情此景,让哪一个做母亲的看了不揪心?更让我心痛的是: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午餐简陋寒酸,还是那么乐观。我强忍着就要落下的泪水,背过身悄悄擦去,尽量不让她看见,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察觉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寒酸,害怕伤害她的自尊,破坏她的快乐。我不知道怎样呵护这颗纯洁的心灵,是把她的饭倒掉吗?不,不能!我只好给她热饭,只是加入许多自己炒的菜。第三天中午,等了许久,也不见她来,也许是不愿再打扰我吧。叫了半天,她才过来,脸上挂着羞涩的笑容。这次,带来的是死面卷子,依旧是厚厚的面片,夹着零星几个葱花。可见,这就是她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饭菜质量吧。我一边夸她的卷子做得好,一边把我的饭给她盛了一碗,告诉她“做多了,实在吃不下。”
晚上,我给她远在唐山的妈妈打了电话,跟她说了孩子的情况,电话那头的母亲泣不成声,我也跟着掉眼泪。后来,做母亲的重新安排了女儿的生活,事情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解决。
我时常想,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更要以“仁恕”的思想为指导,时刻留意学生的细微变化,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关爱、理解、宽容和指导,为将来打下基础。最后,用一句歌词结束我的发言:让仁恕的思想,引领着我们在江淮大地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