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与传承演讲稿推荐8篇

时间:2023-03-29 作者:Indulgence

演讲稿的写作是我们在演讲之前一定要准备好的文稿,要想演讲的好,就得反复钻研你的演讲稿,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风与传承演讲稿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推荐8篇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1

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家风”。实事求是地说,刚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愣了一下神儿,因为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以前我还真没有认真地进行过思考。所以为了找到答案,我的思绪开始了一场回忆之旅,回到记忆中去,回到过往中去,去寻找,去探寻。

我想起小时候,我母亲从来都不允许我赖床。无论寒暑,只要到了清晨,她总是把我叫醒,并且要求我把被子叠好。她经常教导我,家里来了客人,没有起床是很不礼貌的;我想起小时候,吃饭时有许多规矩,不能乱翻菜碗,不能只夹自己喜欢吃的菜,吃完了饭,要把筷子摆好,把凳子收回桌子下面;我还想起小时候,如果有了好吃的,一定要让给长辈先咬一口,虽然他们从来没真正咬过……类似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贯穿我记忆的始终,带给我莫名的感动。当这些感动一点一滴,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时候,我猛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我的家风吗? 家庭生活大多数都是很小的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一个家庭家风的体现,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通过一件件小事,我懂得了勤奋自律,懂得了与人分享,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孝悌之道,这些也正是我们家的格外珍贵的家庭风尚。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耳濡目染,日复一日,家风中的美好,家风中的善良,家风中的正能量,会在我们的'身上投下清晰的投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积极的人、善良的人、优秀的人。

好的家风带给我们美好的品质,而美好的品质最终会转变为好的工作作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优良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主动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对象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晚上好!

最初对灯光的记忆,来自一盏黑乎乎的煤油灯。那是我们那个年代驱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只用完墨水的瓶子,盖子上钻一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细的铁皮灯芯,灯芯中贯穿一条棉花捻的捻子,一端浸于煤油里,一端微微露出。点燃了,便有一团微弱的火苗跃出。一片昏黄的灯光,便像梦一样晕染开来,梦里还能看到绽放如梅的灯花,还能听到噼啪的微响以及遥远的古言和村中的人事。这样的灯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给我的童年和少年升起了一缕生命的霞光。

晚饭以后,院子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了下来,待到天完全黑透了,母亲才摸索着火柴,“哧”的一声,点燃放置在窗台上的那盏煤油灯,一片橘黄色的灯光便在土屋里弥漫了开来,闪闪烁烁的,像村庄的眼睛,像亲人的港湾,更像母亲的怀抱。一家人围着灯盏,坐在炕上,沉浸在一片温温软软的光明里。这时大哥会常常借着灯光,用十指做出各种形状,映射在糊着报纸的墙上,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苍茫的树木,有奔跑的兔子。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早的动画片了,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点燃了一个少年五彩缤纷的梦。冬夜漫漫,窗外飘着雪花,西北风吹得破旧的窗户纸泼剌剌的响,而老屋的热炕上却温暖如春。那时我们一边剥玉米、拣黄豆,一边讲古言、说农事,其乐融融。

我记得,很多时候,母亲是常常坐在最靠近灯盏地方,因为她要就着灯光,为一家人缝缝补补。母亲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手工活,她就像一尊雕塑一样,长年累月地坐在煤油灯下,低着头,弓着身子,默默地捻线、编织、缝补,打麻绳、绞鞋样、纳鞋底、剪窗花,一双勤劳的手,从不歇息,苦苦支撑着那个艰难而贫穷的岁月。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母亲一直在纺呀、纳呀、编呀,把一世的光阴和辛劳都纳成了她额头上的皱纹,把一生对儿子的期盼和祝福都织成了她眼角边的鱼尾。常常夜半醒来,我还能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低头劳作的身影,孤单而凄凉。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老人家纺线的姿势、纳鞋的动作以及辛劳的形象和花白的头发,却镌刻在我的心底,时时浮上心头,挥之不去,每每想起,泪光莹莹。

温馨的煤油灯,于我不但是一份深深的母爱,更是一盏求学路上的希望之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激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全国上下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那时家乡还没电灯,于是煤油灯大显身手,它照亮了万千学子求学路上的梦想。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夜晚,我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一个晚上下来,鼻孔里会沾上一层厚厚的炭黑。我永远难忘那段清贫而快乐的岁月,更难忘那盏摇曳的煤油灯,它指引我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让我看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童年所有记忆,似乎都与煤油灯有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更让我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人生道理,记住了耕读的家风,明白了勤俭的家教。

传承家风家教,有时,只需把心里搁置已久的那盏油灯擦一擦,点亮。心灯常亮时,心才不会害怕,人才不会迷途。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4

大家好!

“沙沙,沙沙”,钢笔在纸上正不停的摩擦。是谁在写字呢?大半夜的在干啥?我模模糊糊看见妈妈在那正看书学习。我很惊讶!妈妈爱学习的作风一直没降哇!

我的妈妈从小就爱学习,后因家庭困难而退学,现在她经常看电视,希望从电视上多认识一些字。比如说有时电视上播出《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妈妈总是聚精会神的观看。有时竟拉着我一块看,她希望我也从中获得一些知识。

在我的家,学习之风蔚然成风。

爸爸也是个爱学习的人,有时在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爸爸会拿来字典查看。爸爸同时也不想让我们知道,似乎他怕我们嘲笑他没学问,当然这也只是属于我的猜想。

我们全家就数姐姐识字最多,她十分爱学习,经常把字典拿来翻看,遇到了难一点的字,她不会放过,一定会把拉路虎打败。平时在家她会看一些古典名著,她看过一遍会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作为写作的参考。对于姐姐的种种表现我真是佩服不已。

我在家当然也毫不逊色,每逢节假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请教姐姐。这样一个个拦路虎都被我打跑啦。有时我还会让姐姐提问我,回答错了我就会得到惩罚。我记得有次姐姐提问我,我一题也没有回答出来,姐姐的脸色就像晴转阴的天空一样。当时姐姐就把我狠狠训斥了一通,我虽然很伤心,但我会把它化为动力。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学习之风在俺家中盛行,“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我的座右铭,它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给我以力量。

传承优良家风影响着家中的每一个人,学习之风是我们家的榜样,希望学习之风常驻我家,让学习之风伴我成长。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诚实;做事不能昧良心、伤天害理。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物资、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妈妈告诉我的。虽然我小的时候不明白,但是当我慢慢长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讲诚信,有诚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个人连诚信都不讲,满嘴是假话怎么能不成任何事情让人信任呢?

我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别出很多事情的好坏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是:在四川达州的一个生活区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个小学生帮助她,把她扶起来,她却诬陷小学生,说是他们把她推倒的,让学生的家长赔钱。学生的家长在得知真实情况后,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实,他们选择了报案,最后经过公安局的调查和判案后对敲诈的当事人进行了拘留和罚款。看完这则新闻后,我想起来我们家的家风:人不能做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是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那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无私奉献、有爱心的好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规家风来管理的。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的深灰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6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庭美德,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文明美德,是作为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你要别人对你文明,首先你就得懂得文明,懂得美德,我们就从美德说起吧!什么是美德?微笑是一种美德,尤今曾说:“笑是无言的礼貌,一个微笑,使你赢得整个世界。”养成好习惯是一种美德,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保护环境也是一种美德,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传承文明,践行美德。一定有许多故事,今天我就讲几个吧!

第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是良好文明美德的体现么?

第二个故事:在秦朝,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一向诚实守信,从不出尔反尔,答应别人的事,从没有做了一半就放弃……人们就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于是,就有一诺千金这个词了。

文明,与美德同行;美德,与文明共创。一个有文明地方就有美德;一个有美德地方就有文明!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前进的道路已经铺好,我们要顽强的走下去。首先我们要具备小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牵手美德,结伴同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7

大家好!

那年,我降生在现在生活的家庭里,到如今已经12年了。生活中,父母常教育我要做一个孝敬老人、勤俭持家、会感恩、懂礼仪的孩子。父母的耳濡目染、日常的潜意默化,使得我家的家风在我身上逐渐凸显出来。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家家风亘古的主题。孝顺父母,孝敬老人。我一直懂得要孝顺父母,是父母把自己生出来并养育长大,我们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更不能让父母伤心,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同样我的父母也很孝顺他们的父母。

“俭”是我家家风的第二个特点。我们家提倡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节俭从小事做起。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的水龙头坏了,怎么也关不紧,妈妈就在水龙头下放一个桶,一天滴的水装了满满一大桶,妈妈就用这一桶水做饭洗菜。并且把洗菜的水留着冲厕所。节俭这两个字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从小我就懂得节约。比如纸写完正面还可以用反面来写,写完后还可以用来折纸飞机玩,这样不仅节省了纸张,还可以废物利用;废纸、易拉罐、矿泉水瓶收集起来拿到回收站卖后买学习用品。从小我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我们家也非常注重礼仪。我爷爷是教师,教书育人。非常重视对我爸礼仪方面的教育,以至于今天我也深受爸爸的影响。“您好”、“请”、“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谢谢”……这些文明用语,时常挂在我

嘴边。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吃饭时不狼吞虎咽;走路不疯逗打闹。见人打招呼,对人有礼貌。良好的礼仪,不仅提高自己的素养,也构建了良好的邻里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家风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让这良好的家风一直延续下去,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发展。

家风与传承演讲稿篇8

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长辈;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父亲母亲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父亲母亲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现在的我。

父亲母亲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教育着我要尊敬长辈。从我记事起,逢年过节,父亲母亲总是会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去自己的关怀,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无不体现我家尊敬长辈的家训。当然,父亲母亲对我的教育也不只是在这,只要晚上得空,父亲母亲总会带着我去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聊聊家常。在父亲母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这一好习惯。成家后,无论工作多忙,我会确保每个周末都回家看看父亲母亲,与爷爷奶奶唠唠嗑,和外公外婆谈谈心。我想,我也在传承着我们家的家风。

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父亲母亲经常要求我做到的。不论是乡下的家,还是镇上的家,我们家总是能与周围的邻居和睦相处。母亲总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闹僵。母亲的这些话语我也时时记在心里。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与同事和谐共处,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也相信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家风家训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