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6篇

时间:2024-01-28 作者:Iraqis

通过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协调和安排不同工作之间的关联和依赖关系,制定工作计划可以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6篇,感谢您的参阅。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6篇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继续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纲要》,把民族教育与生命教育和学科整合起来,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具体工作:

1、继续采用集慧式备课形式,年级组内每位教师集中精力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集聚智慧的火花,这也是基于任课教师多为兼课老师的缘故。学期末各年级组交一份教案。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区教研室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认真作好记录,回来后及时与同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交流反馈,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成败得失,以便及时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3、紧扣“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开展教研活动。这学期要从单单是“上课”环节的改进,追溯到“备课”“辅导”“评价”等基于教学环节的改进。让课堂改进计划不再流于形式,让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每位任课老师要结合本学科课题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4、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时总结交流教学过程中研究、改革的新鲜经验,学习市、区颁发的教学方面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及本学科的教学基本原则,努力实践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

5、组织教师写好课后反思,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让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并取得进步。

6、组织每位教师上网进行看课评课活动。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品德教研组将根据教导处及教科室等相关科室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本学期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全组老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2.鼓励组内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申报课题;

3.申报县集体课题。

(二)、注重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确保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

2.上好地方课程《金陵文化》,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县赛课。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三月份

1.参加县教研组长会议;

2.组织全校品德教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3.讨论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四月份

1.组织教师网上参加省品德课标培训;

2.尤珍珍老师参加市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研究活动。

五月份

1.端云瑶、陶美萍教师参加县级金陵文化赛课;

2.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3.参加三区县品德连片活动。

六月份

1.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县个人课题申报;

2.组织教师做好期末调研工作。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准绳,深入学习和贯彻《思品》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塑造教育文化为主脉,以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在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建立具有生态理念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以促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借助网络教研这个平台,寻找与开拓更宽视野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研究目标:

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我们每位老师要认真研读了《思品》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

?思品》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节日课程和游学课程,继续用好“故事妈妈”和“晨光爸爸”,为学生创设环境,形成品牌,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养成学生的公众意识,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组共同商讨拟订工作计划,集体备课。

2、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3、严抓学生品德学科的课堂常规管理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4、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三月份:

1、继续严抓学生常规,让学生的良好习惯成为学生的自然习惯。

2、围绕组内课题展开业务学习。

3、检查课堂常规。

4、理论学习四月份:

1、品德备课本检查

2、理论学习

3、积极参加区品德教师基本功大赛。

五月份

1、理论学习。

2、检查作业本。

3、教研活动、

六月份:

1、学科教学案例征集、整理

2、各年级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和考核工作。

3、做好本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4、做好品德教研组的材料整理、汇总小结工作。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篇4

一、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程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围绕教研主题“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国家品德课程 ”,扎实开展校内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合作、实践、研讨、反思的教研氛围。

严格按照区教研室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定为周一上午。本学期安排一、二、三年级三位老师分别开一节教研课。

(二)切实提高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重点从备课、上课两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提高“三维目标”到位度,关注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积极参加片级、区级层面组织的教学展示活动,虚心向兄弟学习的老师学习。

(四)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适时开展校内推广交流。

三、持续性工作

(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品德与社会课,不随意占用,保证学生能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研究课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展示的机会,加强指导,以此作为提高教学研究质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参加好片级、区级层面的教研活动,每次外出听课落实到个人,并且做好记录,有机会适当反馈。

(四)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四、主要活动安排

时间

主题

形式

2.14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传达学校检验会议精神,组织组内成员商讨教研活动

2. 认真学习组内“六认真”工作安排

3.19周二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沈宁老师第一节在二8班执教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做个开心果”,二年级老师听课。

2. 组内老师评课,进行课堂观察

3. 六认真工作检查。

3.28周四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三年级组老师参加听课,沈志英老师三5班第4节课执教“遵守交通规则”

2. 六认真工作检查。

5.13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组内骨干教师开课

2. 六认真工作检查。

6.10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期末工作总结

2. 上交给材料

3. 完成公众号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篇5

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上级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品德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惹人爱的学生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品德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品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安排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品德课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品德课。

2、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3、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4、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

5、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教学资源库的素材,积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讨论,落实计划目标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结合本学段要求落实教学常规。

3、充实品德学科的内容,鼓励教师参与,上传有关信息、材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集体备课

四月份:

1、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加强交流。

2、苏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一(下)新教材培训。

3、集体备课

五月份:

1、理论学习, 观看优秀课例视频。

2、教研组听课、评课,选拔教师参加苏州市评优课。

3、集体备课

六月份:

1、集体备课

2、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3、苏州市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课题研讨活动。

4、做好期末总结工作,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习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为载体,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突出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中心,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仍然是“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以深入研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起点,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思想品德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活动。

4、坚持“以课题推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导课程改革。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要求

本学期主要工作:

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探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深入调研,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案一体化组织教学;加强思想品德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组织教师探讨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开展对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引导教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活动研究”的课题研究及思想品德教材“留白”部分的研究;组织思想品德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教研活动。

1、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准确把握和理解新课标。新教材,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学生观,为搞好政治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继续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等。

3、从教师的不同需要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不断更新本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准备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员考试。

4、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期末写好小结;切实加强思品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好一节课题观摩交流课或示范课;写好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论文;提前编写好一周教学案并在组内交流研讨。

7、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学习过程、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环境。

8、教学案的编写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师生合作交往、积极互动、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写好反思性教学后记。

9、加强集体备课和政治教学设计的研究。集体备课时,主备课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10、积极开展听课活动,做好听课记录,在教研会上进行评课活动。新教师每周至少要听2节课,老教师也要经常听新教师的课,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11、努力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