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的周密考虑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要点,在制定活动方案中需要考虑活动的安全和风险管理,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1
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二、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活动内容
1、活动时间和地点
(1)、彩排时间:学前一至七班:4月27日(星期三)早上9:10
一至六年级: 4月27日(星期三)14:50
(2)、正式比赛时间:20xx年4月29日14:00准时进行
(3)、地点:学校操场
2、活动内容及形式
(1)、参赛对象: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国学经典篇目。(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较长篇目可根据时间要求自行节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也可辅以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每班节目表演时间3-5分钟。)
四、评比奖励办法
根据各班的`精神面貌、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以均分排名。分别设立:
学前班: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一年级组: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二年级组: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三年级组: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四年级组: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五六年级组:一个一等奖
学校根据各班表现情况评出两个精神文明奖,获奖的班级将给予物质奖励,班主任班务工作考核将适当加分。
五、具体人员分工
1、评委组组长:
评委组成员:
2、分数统计组长:
3、舞台设计、会场策划:
舞台搭建和拆除负责人:
4、集队负责:
5、评分表制作、审稿:
6、舞台监督负责人:;成员:
7、主持指导:
8、音响:;照相:;摄像: ;话筒和舞台管理:
9、会场安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10、奖状准备: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
为了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三、比赛时间及地点:
1、集体赛
时间:xx年6月16日下午2:40—4:10
地点:各班教室
2、个人赛
时间:xx年6月17日下午2:40—5:10
地点:二部多功能教室
四、比赛形式:
分为集体赛和个人赛(具体细则见附页)。
1、集体赛以自选、抽背(参赛班级先自选自己最拿手的背诵,然后再进行随机抽取内容的背诵)为主要形式,同时鼓励穿插舞蹈、吟唱、书画等艺术表演形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2、个人赛为“诵读小状元”评比赛,以参赛选手抽题作答的形式进行。
五、奖励方法:
1、各年级按参赛班级数的50%评集体一、二、三等奖数名,颁发奖状。
2、各年级按参赛人数的.50%评出“出诵读小状元”若干名,颁发奖状。
3、各年级获集体奖的班级语文教师,将获得指导教师奖励,颁发奖状。
六、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准备、统计:朱斌丁明娟
(2)报导:黄婧
(3)集队:各班语文教师
七、其它要求:
1、各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背诵篇目及竞选“诵读小状元”选手名单于比赛前一天上报给朱斌老师。
附页一经典诵读活动集体赛细则
一、参赛对象及内容:
1、对象: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2、内容:分自选内容和抽选内容,内容均选自本学期校“每周一诵”的内容。自选内容各班根据全班都能背诵的古诗文在比赛前一天上报给朱斌老师。
二、比赛方式:
1、分年级比赛,同时进行。各年级都采用相同的比赛形式,根据相同的评分标准来评奖。(评分标准见下文)
2、比赛分自选背诵、抽背两种形式:
(1)自选:全班齐背,可穿插其它艺术形式。
(2)抽背:在“每周一诵”的诵读篇目中,任意抽取内容(自选的内容除外)。每班班长抽选内容后,全班齐背。
三、评比细则:
1、自选评分标准(集体):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5分)
(3)诵读时间:3分钟内。(2分)
(4)附加分: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2分)
2、抽选评分标准(集体):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5分)
(3)诵读时间:3分钟内。(2分)
3、各项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分制,8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自选内容总分为12分。
4、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自选内容和抽选内容项得分汇总得出集体总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按参赛班级数的50%评出一、二、三等奖。
5、指导教师奖的评定:
本次比赛活动,指导教师由各班语文教师担任。获集体奖的班级,其语文教师获得指导教师奖励。
四、评委:各年级语文教师
附页二经典诵读活动个人赛细则
——暨“诵读小状元”评选
一、参赛对象及内容:
1、对象:各班选派一名诵读小明星参与比赛,另派一名学生参加比赛观摩活动。
2、内容:均出自本学期学校“每周一诵”活动内容。
二、比赛方式:1、各年级参赛选手一起到场。选手按班级、年级次序依次上场抽答题卡,按卡上要求完成作答。
2、题目形式为:
①我会认(认字)
②我会填(补充回答要填的空)
③我会背(完整背诵所示小节)
④我会用(根据主持人提示回答问题)
一年级参赛选手只需完成前3项,二、三年级选手得全部完成。
三、评分标准:
1、一年级
此项总计10分。
①每认对一字得一分,答错不扣分。(共3分)
②每答对一空得2分。(共4分)
③每背完整一篇得3分。(共3分)
2、二、三年级
此项总计10分。
①每认对一字得一分,答错不扣分。(共3分)
②每答对一空得2分。(共2分)
③每背完整一篇得2分。(共2分)
④“我会用”环节总分为3分。
3、附加分:选手精神面貌好、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回答流利可酌情加分,不超过2分,评分保留2位小数。
4、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按参赛人数的50%评出“诵读小状元”若干名。
四、评委:黄艳燕、黄淑华、黄婧、任莉莉、章翠峰、付海燕
附页三
【一】“诵读小状元比赛”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介绍比赛活动的主旨和形式。
二、领导致辞。
三、诵读比赛环节:
各班选手按班级次序上台抽题作答,评委依据评分细则现场打分。
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二】诵读活动组织机构:
总指导:
组长:
副组长:
各年级负责人:
活动组其他成员:各年级语文教师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3
一、活动宗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以学校为辐射源,试图通过诵读、学习古代及现当代优秀诗文,试图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掀起诵读经典的热潮,让师生们在诵读中亲近,在热爱中弘扬,在弘扬中整合创新,掌握、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地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进一步地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办法》,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
二、组织单位
1.主办单位:盐城市教育局、盐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承办单位:盐城市少年宫、盐城市网上家长学校总校
三、活动对象
1.全市中小学学生;2.全市中小学教师
四、活动形式
1.各县(市、区)在认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活动,在各县(市、区)初赛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推荐3个节目(其中学生2个,教师1个,每个节目约3分钟)到市里参加比赛。
2.活动形式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一是学生单元,二是教师单元。
3.活动内容:古代及现当代的经典诗文,适于朗诵。
4.本次活动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奖、优秀组织奖等,并由市语委颁发相关证书。
五、活动时间及其他
1.:9月15日;
2.参赛时间:9月20日;
3.参赛地点:市少年宫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4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大力营造我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们语文教研组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现将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二、活动计划
1、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
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三、活动方案
(一)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
(二)时间
①每天早晨,晨读经典10分钟,班级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或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诵读。
②每周1节经典诵读课用于学生诵读经典佳作。
③每天回家让学生复习晨读的经典10分钟,并和家长齐诵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④每周1节写字课上,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抄写自己所吟诵过的诗句,做到读写相结合,通过书写,既练习了书法,又加强了记忆。
⑤另外,也可利用中午一些时间,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一种课外生活中的乐事。
(三)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我们提倡手抄口诵,达到最佳效果。
(四)、措施
学生诵记的诗文,也许会忘,但在心灵纯净的少年时候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1、采用多样宣传,营造书香校园。
①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板块”,每月一期,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定期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②每周二、周四,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主播内容定为经典诵读,学校播放古诗文录音,供学生欣赏;开设“校园经典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诗文朗读、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寓言故事等。
③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壁”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将古诗文记住。
④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册,发动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共同创良好的社区读书氛围。
2、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经”乐趣。
①每天早晨,利用晨读时间10分钟,让学生诵读古诗文;每周1节“经典诵读专题教学课”,由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每月举行一次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班队会课。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读经的愉悦。我们设想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读经典、传文化”等系列活动,如开展“诵读比赛”、“书画比赛”、“我与经典”的征文比赛等。通过各种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另外,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我读经典”、“我读古诗文”的征文比赛,既让全体师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以“诵读”为载体,培养学生习惯。
①让学生每天坚持读背一首诗词或4句《三字经》,学会制作随身携带的经典诵读卡(卡片用硬纸制成,正面为古诗,反面为诗配图或诗意解释,每卡一首诗)。三年级学生起都要准备一本经典诵读摘记本,随时记录,随时记诵。
②语文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一次抽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语文教师要建立班级学生古诗文背诵的个人档案,主要是记载学生已背的古诗文题目及背诵时间、熟练程度等。
③在学生熟读及能背诵的基础上,能理解古诗文的大意或所描绘的形象。交流诵读古诗文的感受,体会和心得;探究古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④教师要整合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把语文教学中那些枯燥、乏味的情节,用丰富的内容充实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乐意。
全班师生都要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去,形成人人参与,在班内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五)、诵读原则和方法
1、原则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早上在班集中读20分钟。中午再安排5分钟时间用于回顾、检查。
(4)每天再鼓励学生回家后诵读10分钟。
(5)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提倡充分利用早上20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经典诵读”这一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摸索的行动研究过程,这需要我们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结合我校的“和美教育,打造儒和文化校园”这一教育目标。现准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
二、参赛对象
七年级各班,人数不限。
三、比赛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2月24日下午1:30
地点:学校报告厅
四、诵读范围
诵读内容为中华经典诗文,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
五、比赛要求
1、时限:每队(节目)诵读时间不超过6分钟。
2、诵读要求:形式不拘,可使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
4.扮装、道具、音带等,由各班自行设计、准备。
六、节目上报时间安排
1.节目上报:在12月18日前上报学校政教处、团委。
2.各班班主任和语文任课教师共同负责本班节目设计和编排。
七、评选方法及奖项设置
评委:片各校德育负责教师
奖项设置:
一、二、三等奖若干
20xx年11月25日
1、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4、20、22、24章)
3、《论语》(10篇)
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
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
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
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
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⑴《击鼓》⑵《子矜》⑶《鸡鸣》⑷《七月》⑸《何草不黄》⑹《无衣》
8、《礼记》(3篇)
⑴《敖不可长》 ⑵《不食嗟来之食》 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⑴《左传·僖公五年》⑵《烛之武退秦师》
三、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经》)
2、《夸父逐日》(《山海经》)
3、《鲧禹治水》(《山海经》)
4、《女娲补天》(《山海经》)
5、《嫦娥奔月》(《山海经》)
四、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卖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五、经典诗词(30首)
1、《国殇》(屈原)
2、《古诗十九首》
3、《怨歌行》(曹植)
4、《短歌行 对酒当歌》(曹操)
5、《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将进酒》李白
8、《水槛遣心二首》(杜甫)
9、《长恨歌》(白居易)
10、《致酒行》(李贺)
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2、《书愤》(陆游)
13、《正气歌》(文天祥)
14、《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15、《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李煜)
16、《踏莎行》(欧阳修)
17、《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18、《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19、《苏幕遮》(范仲淹)
20、《江城子》(贺铸)
21、《少年游》(周邦彦)
22、《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23、《踏莎行》(秦观)
24、《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25、《声声慢》(李清照)
26、《扬州慢》姜夔
27、《虞美人 听雨》(蒋捷)
28、《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29、《满江红》(岳飞)
30、《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纳兰性德)
六、古典散文诵读(20篇)
1、《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
2、《阿房宫赋》(唐 杜牧)
3、《滕王阁序》(唐 王勃)
4、《别赋》(南北朝 江淹)
5、《过秦论》(西汉 贾谊)
6、《离骚》(战国 屈原)
7、《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宋苏轼)
8、《修竹篇序》(唐 陈子昂)
9、《孟母戒子》(韩愈)
10、《孙权劝学》(司马光)
11、《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
12、《人生的真义》 (陈独秀)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14、《可爱的中国》(节选)(方志敏)
15、《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16、《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17、《掌心化雪》(鲍尔吉·原野)
18、《匆匆》(朱自清)
19、《乌篷船》(周作人)
20、《字缘》(董桥)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提高全校学生的诵读水平,让他们在朗诵进程中取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二、诵读内容:诵读作品以古诗词、儿童诗、经典诗歌、经典美文、国学经典为主 。
三、参赛人员:1—6年级全体学生
四、比赛时间:12月底,1月初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活动形式:
1、参赛方式以全班学生整体诵读为主,可以穿插单人、双人或群体吟诵,参赛选手应力求展现诵读水平,同时鼓励穿插舞蹈、吟唱、字画等艺术表演情势,以进一步提升诗文朗诵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比赛中有关配乐、服饰、道具等器材由各班自备。
2、每个班级的节目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
3、以抽签确定参赛顺序。
六、活动步骤
1、初赛阶段:以各班为单位组织初赛,推荐优秀节目参加全校决赛(每班推荐一至二个节目);学校将组成诵读检查小组对各班级的前三个月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每个班级在汇报前三个月的成果时诵读形式以集体诵读为主,穿插个人诵、小组诵,力求从整体上展示班级学生的诵读水平。
2、决赛阶段:各班推荐的优秀节目参加全校决赛,分一年级组、二三年级组、四五年级组、六年级组,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二名(六年级一名) ,最佳创意奖1名,最富感染力奖1名。
七、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预备、统计: 徐xx
(2)奖状书写:张xx
八、活动要求
1、本次比赛的组织以各班级诵读课教师为主、班主任老师教师协助,相互配合搞好本次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的结果将与诵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的期末绩效考核挂钩。
2、各班诵读课教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情势,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教师做好协助工作。
3、各班在12月15日前由诵读课教师将参赛节目名称、有领诵的也报上姓名,以电子形式发送至lijinghuaxxxx@qiewo.com 。
xx小学教学管理中心
xx年11月24日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7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七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七年级全体学生
(二)比赛程序
比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9月28日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