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6篇

时间:2024-03-23 作者:Anonyme

教案的充分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组织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认真写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6篇

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

2、学习使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找朋友》图片、歌曲音频、伴奏音频。

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个铃鼓。

活动过程

一、一边欣赏歌曲《找朋友》,一边看图片《找朋友》。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找朋友的快乐。

小鸡和谁找朋友?小方和谁找朋友呀?

他们找到了好朋友后开心吗?发出了什么声音呢?

二、学唱歌曲《找朋友》。

三、教师向幼儿示范使用铃鼓的方法,并发放给每位幼儿一个铃鼓,让幼儿感受铃鼓的声音。

这是铃鼓,圆圆的上面有铁片。

看老师摇一摇,它就有好听的声音。

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你们要用右手4个手指握住铃鼓的.里圈,用大拇指顶在边上,这样可以稳稳地拿住,不容易掉。

四、教师示范跟随歌曲节奏拍打或晃动铃鼓,请幼儿模仿教师跟着歌曲节奏晃动铃鼓。

温馨提示

1、铃鼓有两种,一种只有鼓圈,另一种蒙有鼓皮。本活动中使用只有鼓圈的铃鼓即可。铃鼓的演奏方式也很多样,可以握在手中摇晃发出铃声,也可以轻击鼓面来打击节奏。但是第二种方式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双手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因此建议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只用第一种演奏方式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铃鼓类型和本班幼儿情况引导幼儿掌握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演奏方式。

2、打击节奏可以简单一些,用2/4节奏即可。

3、幼儿在跟随歌曲节奏摇动铃鼓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教师一方面可以多次播放歌曲,帮助幼儿感受歌曲节奏;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幼儿多次尝试跟着节奏摇动铃鼓。

4、在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后,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启发幼儿仿编歌曲,如:“小猫小狗找朋友,喵喵汪汪”,让幼儿感觉其中的乐趣。

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2、发展动作的协调能力,培养节奏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清理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欣赏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

2、 请幼儿跟唱歌曲2-3遍,掌握歌曲内容及旋律。

(演唱过程中注意五、六小节的音准,此处应重点练习几次。)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请几名幼儿配合讲解游戏玩法:幼儿围成双圈,

(1)―(4)小节:外圈幼儿原地拍手,内圈幼儿顺时针方向拍手跑跳,最后一拍找一个外圈幼儿面对面。

(5)―(6)小节:指欲碰的地方,如脸颊、肩等,可由幼儿自己创造发挥。

(7)―(8)小节:幼儿相互轻轻碰触。

4、 组织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尽量将动作做的优美。

5、 小结幼儿活动表现,表扬积极参予游戏的幼儿。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做相应动作。

2.启发幼儿在前奏声中,创编各种亲热动作。

3.鼓励幼儿结伴舞蹈,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组织幼儿玩听信号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曲调,学会唱歌.

2.启发幼儿边唱边按歌词做敬礼,握手,拥抱的动作.

3.学习邀请舞《找朋友》

(1)两位教师扮演同桌幼儿,其中一名当邀请者另一名被邀请者.强调在第四小节末找到朋友,面对面站好.

(2)请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

(3)组织幼儿集体练习,提醒幼儿在第四小节结束时,两人应面对面站好,并检查,是否全班幼儿都在第四节结束时,找到朋友.

(4)听前奏曲,创编两人一起的亲热动作.提问: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可做那些亲热动作.

(5)集体听前奏曲,做亲热动作,教师及时发现肯定有创新的动作.

(6)在音乐伴奏下,完整的跳邀请舞.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其他活动中主动找朋友一起玩.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总的来说比较成功,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基本达到的教学目的。这首歌词本身很好理解,孩子一听就知道唱什么,懂什么意思,如:敬个领、握握手等歌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有经验的,所以孩子乐意去说、去唱。但是动作方面,小班的孩子只会简单的拍手、走步、握手。在这里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要求,而是找好朋友拥抱一下,孩子们也很给你兴趣。

通过这节活动我吸取了一些经验,但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幼儿学唱歌的这个环节,老师说的太多了应放在身体上的节奏更多一些,这样对有儿童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些。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导致在找朋友的时候动作有点僵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让幼儿能够体验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初步分辨出so,mi这两个音。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材料准备:

音块、红黄圆点若干、红黄篮子四只

重点与难点:

能初步分辨出so,mi两个音。

设计思路:

由于前段时间幼儿已经对这两个音块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兴趣非常高,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继续训练幼儿的听音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初步分辨出so、mi这两个音。在本次活动中,还蕴涵了科常方面的知识(如:巩固对红黄两种颜色的认识等)以及数方面的知识(如数的配对、归类等),符合二期课改的整合性精神。

活动流程:复习歌曲——听音游戏——结束部分

一、复习歌曲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去果园采点水果给客人老师吃吧!

1、集体表演唱《大苹果》

师提醒幼儿唱的时候要注意嘴圆,声音轻。

2、创编歌曲

师:还有什么水果是长在树上的?(幼儿自由回答)

把这些水果唱到歌曲里去。

二、听音游戏

师:你们好听的声音引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so,mi)

1、相互问好

师:小朋友,你们好!(师边敲音块边以so的语气唱)

幼:sososo你

好!(要求幼儿唱准音)

师:小朋友,你们好!(同上)

幼:mimimi你好!

2、唱节奏

师:这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唱歌了,你们听它们唱了什么?

师敲音块,幼儿跟唱。

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篇5

一、导入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3、播放-找朋友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和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三、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幼儿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能跟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2、掌握游戏中找朋友的节奏和动作,能在听到猫叫声后迅速回“家”。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钢琴一架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黑猪》

二、教师边唱边示范游戏玩法

提问:听到猫叫声后,小朋友要赶紧怎样?

你们听到在什么地方要找到朋友?

教师和孩子一起练习“来,来,来好朋友”的动作。

三、教师和一名幼儿一起听音乐边唱边玩游戏。

重点提醒找朋友的动作,暗示听到猫叫后才能躲藏的规则。

四、请一名老师做猫,请两名幼儿做小老鼠玩游戏。

提问:刚才做游戏时有小老鼠“看、看、看和听、听、听”的动作,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呢?(请幼儿大胆创编各种看和听的动作)

五、请两名幼儿做小老鼠,偷偷请一名幼儿做老猫进行游戏。

提醒老猫要伪装好,不要被别人看出。

六、为游戏取名字

教学反思:

?小老鼠找朋友》这是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之一。不仅仅来自于它的曲调幽默诙谐,还有它那有趣的歌词。歌词的大意是:一楼住着小老鼠,它真的很孤单,想要去找朋友,来、来、来,好朋友,依次是二楼、三楼,到四楼的时候,住着一只老猫想要吃掉老鼠。如何再现这只“小老鼠”的形象、如何展现“老猫”在最后关头的机灵,可以抓到老鼠,正是我们孩子渴望表演的,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抓住这些细节。以游戏“谁来了”导入活动,让孩子的积极性很快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老师巧妙运用讲故事—唱故事—玩故事,让幼儿“玩”得自然、“玩”得快乐、“玩”成目标,减轻了孩子们枯燥学习的负担,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从歌曲、游戏到表演,创造、表现、体验始终贯穿整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