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序地安排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关于冰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
2、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活动准备
一个圆圈的图片人手一张,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圆圈进行初步想象。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一个圈圈)
这个圈圈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2、半圆的西瓜皮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引导幼儿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1、教师:这个圈圈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
谁会在上面玩呀?(小花猫、小朋友)
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圆圈圈,变秋千,小朋友、小花猫和我一起玩的真开心!
2、教师:你们想不想也让圈圈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在的旁边还有谁?
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并且也编成几句好听的话。
3、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
(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三、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1、请小朋友每个人用圆圈添画一副画。
2、然后每人找一个好朋友,把两幅画拼在一起,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出来,
故事的名字叫《有趣的圈圈》,你们说好吗?
四、讲述创编故事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人的声音及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变化。
2、运用多种方法让幼儿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的录音(如,下小雨声、尖细的说话声、很慢的高跟鞋走路声;下大雨声、粗重的说话声、很快的高跟鞋走路声;婴儿的哭声、幼儿的说话声、成年的说话声、老年人的说话声)。
2、眼罩一个、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倾听两组不同的声音,并进行比较。
1、请幼儿倾听第一段录音:下小雨声、尖细的说话声、很慢的高跟鞋走路声。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请幼儿倾听第二段录音:下大雨声,粗重的说话声、很快的高跟鞋走路声。提问:你听到了声音有什么变化吗?
二、让幼儿倾听婴儿的哭声、幼儿的说话声、成年人的说话声、老年人的说话声并进行比较。讨论:“人说话的声音会发生哪些变化?”请幼儿了解人的声音在婴儿时期、幼儿时期、成年时期、老年时期发生的变化。请幼儿学一学不同时期人说话的声音。
三、讨论并尝试:“如何让自己说话的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变调,用手捏住鼻子说话,用手捂住嘴说话等。)
四、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
一名幼儿戴上眼罩,另一名幼儿边用变化的声音说“请你猜猜我是谁”边轻轻拍击他的后背,然后请蒙眼的幼儿猜出说话的人是谁。猜对后双方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随时玩“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幼儿可以变另一种声音让其他小朋友猜。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寻找变化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到了自身的`变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每一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也开始想象自己今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人的声音及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变化等。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并学唱歌曲。
2. 认识十六分音符,并能用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大鸵鸟》,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认识不会飞的鸟,了解其形象的特点。幼儿已看过踩高跷的vcd。
白板课件《大鸵鸟》
活动过程:
一、 以“猜猜看”引起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出现画面一 提问:猜一猜里面藏着谁?
二、理解歌词
1.小翅??
移开其中一小块,出现翅膀。
“这是什么呀?”“有翅膀说明它可能是一只鸟,这么大的一只鸟,翅膀却怎么样?你觉得它能飞起来吗?”
学习歌词:不会飞来只会跑。
教师小结:这可能是一只鸟,而且由于翅膀很小,所以不能飞,是一只不会飞的鸟,会是谁呢?我们再来看一看。
2.长长的脚。
“它的脚怎么样?”(很长)这么长的脚往前迈一步会是很大的一步哦。那这样走路你觉得就像踩着什么一样啊?(高跷)
学习歌词:走起路来迈大步呀,两脚就像踩高跷。
3.这么高走路,肯定会——(身体做摇摇晃晃的样子提示孩子。)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唱“哎呦呦呦呦呦,哎呦呦呦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刚才我走不稳的时候,唱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唱得不太清楚,我们只要把下面这个节奏拍出来,你们就肯定不会错了哦。
学习拍十六分音符节奏xxxx xx ︱ xxxx x︱
边拍边唱一唱。
4.看鸵鸟图片。
教师小结:这只鸟不仅翅膀小小的,还长着很长很长的脚,究竟是什么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完整的鸵鸟图片。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指着大鸵鸟的图片完整地说一说歌词。
“大鸵鸟哟翅膀小, 不会飞来只会跑, 走起路来迈大步呀, 两脚就像踩高跷哟,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
刚才老师说得歌词里面,哪里你已经会唱了?
现在老师说其余的地方,“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的地方就你们边拍腿边拍,可以吗?
2.幼儿说一说歌词。
这里你们会唱了,那其余地方的歌词你们会说吗?
现在老师说前面,你们说后面,最后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我们一起说。
3.我们一起完整地说一说。
(“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用拍腿伴奏,其余的地方孩子自己说歌词。)
4.提示幼儿用其他的身体动作为“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伴奏。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加上声势。
“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想唱吗?”
2.幼儿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巩固歌曲。
男女生分组演唱,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五、游戏“藏一藏”,进一步巩固歌曲。
和幼儿玩一玩“藏一藏”的游戏,把歌词的一个小部分不唱,用动作来表现,跟着琴声唱一唱。
教学反思:
在学习歌曲《大鸵鸟》时我事先准备了教具,让幼儿便于边看图片边学习。由于歌曲节奏有快有慢,使得有的小朋友唱的快了,但是咬字不清楚,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采用了一种用手指指挥的方法,感觉效果还可以,这样有利于幼儿对节奏地感知。我一边唱“不会跑来,只会走”,一边用一个手指指挥,在唱十六分音符时用手指向下点,在唱四分音符时用手指画短线的方法指挥,这样的`指挥动作可以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到唱不同节奏时所要花的时间是不同的,幼儿在模仿看我指挥时,自然而然的跟上了节奏。还有助于幼儿对歌词的掌握。由于活动中我多次运用了这种边唱边用手指指挥的方式,因此在练习这首歌曲最后两句时,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首歌曲的最后两句歌词几乎一样,差别就在前一句最后有个象声词“哟”,而最后一句是没有的,以往出现这种情况都要老师再三提醒,但是发现孩子在学唱时,都很清晰地唱出了它们的区别,这和我用手指指挥是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幼儿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节奏、歌词方面的掌握。这正是指南中所说的能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萌发自己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活动:比比看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喜欢参与探索活动,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比较物体的方法(重叠法,并列法)。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 小客人“皮皮”导入活动:(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 游戏:帮助小客人(课件)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关注点: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三、 游戏:小小修路工(课件)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四、游戏:超级变变变(课件)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关注点: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五、游戏:找找看
寻找课件、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篇5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小士兵
活动目标:
1、练习在长20-30厘米,宽15-20厘米的平衡板上走,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2、学习单脚跳过高约30-40厘米的垂直障碍物3、具有勇敢精神。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环境材料:
平衡板一条,钻圈两个櫈子两张,绳子一条、草皮。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目视前方抬头挺胸一步一步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时身体不能碰到钻圈。跳过垂直障碍物时,单脚起跳。
2、幼儿分组练习。
3、学习小士兵演习: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跳过垂直障碍物。
指导:
水平一: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走平衡木时可变换手臂的动作或头顶沙包在平衡木上走。
水平二:双手伸开使到身体平衡,单脚跳过垂直障碍物时前脚跨过障碍物,后脚也要跟着起跳。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篇6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兔的连衣裙的变化感知相似色。
2、难点:幼儿能够自己用相似色进行蔬菜拓印连衣裙。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小兔图片若干;蔬菜若干;颜料深、浅若干
教学目标:
一.引出主题, 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瞧他来了。{出示图片}
1.小兔子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想出去玩,第一天它走呀走呀来到了一片麦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看(出示图片)小兔的裙子上变成了麦子图案。
2.这个时候飞过来一群小鸟,小兔的连衣裙又会变成什么图案呢?
3.小兔继续往前走,突然天下起了雨,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白色的连衣裙怎么啦?(出示雨滴连衣裙)(设计意图:用绘本《小兔的连衣裙》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作画活动做好铺垫。绘本中的连衣裙充满魔力,里面的图案有不同的变化,首先是幼儿客观地看着图片,从视觉效果所感受到相似色。)
二.引出主题,感知相似色师总结:小兔拉拉穿着这样一条神奇的裙子心里可高兴了。
1.师:第二天它又准备出去玩了,它走呀走呀来到了一片树林,树林里有什么呀(引出小树)小兔的连衣裙上这次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观察说一说,并说出一些变化。(出示树叶连衣裙)这些树叶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感知颜色的深 浅)深绿、浅绿
2.师:小兔继续往前走呀走呀。来到了一片花园。瞧!小兔的连衣裙有什么啦,什么颜色的?(引出深红 和浅红)
3.师:深绿、浅绿,深红、浅红,像这样一种颜色有深有浅的,我们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似色。(出示颜色绿和红相似色)3巩固、操作(小鱼连衣裙 太阳连衣裙)
师:小兔走过花园,来到了池塘边,谁会游到小兔的连衣裙上呢,(小鱼) 美丽的图案就藏在你的椅子底下,拿出来看看,谁的是小鱼?快来装饰小兔的连衣裙。(像这样深蓝、浅蓝也是一对相似色)
师:小兔走呀走呀,太阳都升起来了,谁会跑到小兔的连衣裙上呢(引导幼儿装饰太阳连衣裙)太阳连衣裙的相似色是哪两种颜色?
(设计意图:小兔走过森林 来到花园从中让幼儿找出并且发现相似色,感知相似色,接下里操作环节能够再次让幼儿感知相似色,对相似色感知的又一次巩固,也为下面的拓印做好铺垫)
三.走进相似色,尝试拓印
1.师: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兔的连衣裙变得更漂亮了,第三天它又来到了菜园里,菜园里有什么?(幼儿说一说)
2.我这也有几样蔬菜,我们来看看你们认识吗?(先观察没切过来的蔬菜,然后在观察切开了的蔬菜)师:切开来的蔬菜,瞧!还有很多漂亮的图案呢。
今天,小兔想请你们用这些漂亮的图案来装饰蔬菜连衣裙,你们愿意吗?
它带的.连衣裙不够,需要两个好朋友合作共同印一条连衣裙,而且要选有深又浅的相似色来印,好,去找到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选一对你们喜欢的相似色来印裙子吧。
幼儿集体操作(设计意图:蔬菜托印画,这种绘画形式对于孩子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寻求新知识的氛围中幼儿更加有激情,也给老师带来不一样的美术教学。从作画的过程来看,具有挑战性,也是让幼儿不断想象、创作的过程。在不断联想构思的过程中,思维的发散越来越流畅,想象越来越丰富,使手、眼、脑得到了协调的发展。)
四.展示作品,活动评价
师:那我们来看看是用小兔喜欢的相似色来印的连衣裙吗,你最喜欢哪一条裙子为什么、布局构图
师:瞧小兔子穿了一条更漂亮的连衣裙感谢你们,连衣裙上有什么呀,(红绿点)这是对比色,下次我们再来用对比色画画好吗?
中班关于冰的教案篇7
一、目的.:
1、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2、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二、时间:
冬至日,12月22日上午:9:00—11:30。
三、过程:
1、准备阶段:(30分钟)
①、肉(已绞好的)、芹菜、葱姜、调味佐料、面团、刀、案板、小擀丈两个,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盛馅盆、淘菜盆、锅排等。
②、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饺子》,为即将开始的包饺子活动营造气氛。
③、生活老师把芹菜(每班一颗葱姜)分配给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摘去菜叶,老师把分摘后的芹菜整理后,在小朋友的监督下淘洗干净。(此过程老师应组织得有趣。如:有关芹菜颜色、生长[地面地上]、葱姜的气味、菜叶的收集和处理,小朋友选出监督员监督干活的质量等。)
④、生活老师把收集上来淘洗干净的芹菜、葱姜(在活动室)进行切碎。班级老师请小朋友逐个观看切菜的过程。
2、拌馅阶段:(10分钟)
生活老师把切碎的菜和肉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味精、五香粉、饺子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食欲)(地点:活动室)
3、擀面皮阶段:(30分钟)、(与包饺子同步进行)
生活老师和班级老师进行分工,擀面杖,切成小面团。老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擀饺子皮。(2个/人次)(地点:活动室)(开始前,请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洗手)
4、包饺子阶段:(50分钟)
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评出包得又快又好的饺子,对小朋友进行奖励,奖小礼品一份)(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包的饺子进行数数)(地点:各班教室)
5、水煮阶段:(30分钟)
生活老师集中包好的饺子,放进开水的锅里。水煮开添凉水一勺,共三遍,至直饺子熟透。请各班选出代表两名到厨房参观。回班后讲给小朋友们听。
6、吃饺子阶段:
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给各班的餐盆中,老师进行配餐,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此阶段气氛应更为活跃:这是谁包的饺子?盛的数量是多少?)
四、回顾:
下午上课后,请小朋友们进行讨论包饺子的过程,老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