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牛教案6篇

时间:2024-04-21 作者:couple

编写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美术牛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美术牛教案6篇

小学美术牛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提问:看书中两幅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和《莫斯科的英国人》与以前见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之处?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分析《莫斯科的英国人》。提问:作者用哪些物象组成了作品?你觉得画面和谐吗?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2、引导学生将自己带的物品放在桌子上拼摆,组成有趣的造型。小组同学讨论、评价。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利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物象有趣组合。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观察其它生活物象,并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根据生活物品进行想象组合。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中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介绍一些自己看到的奇思妙想的绘画作品。,并说一说想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达利的《公寓式梅/维斯头像》,分析其组合方法。

2、启发学生总结出艺术家在奇思妙想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根据一组静物进行想象,巧妙的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利用自己的日常积累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小学美术牛教案篇2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

应会: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

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学具准备:

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我”的最爱

1、老师先热情地向小朋友介绍

2、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绘画工具及自己最喜爱的一种颜色。

3、小结:今天,我们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水彩笔和油画棒,大家知道吗?他们画出的画可漂亮啦,不信?你们来看!

二、欣赏美丽的图画

1、展示两幅儿童画,让学生说说这两幅画分别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学生作品——投影)

2、是的,水彩笔和油画棒。这两种绘画工具画出的画都那么美丽,色彩都那么鲜艳。

三、“我们”也来试一试

1、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道美丽的彩虹吧!

2、学生分别用油画棒摆涂,水彩笔平涂的方法画彩虹。

(1)“摆涂”:先在画面的左下方往右上方轻轻画一条弯弯的拱形弧线,然后依线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来回摆动地涂画。

(2)“平涂”:"挨着涂"就是一定要一笔一笔的颜色都挨在一起,既不重叠,又不留下空隙。

3、同时出示两张用水彩笔和油画棒画的彩虹。

想一想:

(1)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水彩笔和油画棒有什么不同?

四、学学大师的画

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什么?(学生读画)……

2、这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3、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水彩笔和油画棒来学着画画。

四人小组用四开的大画纸合作画。

五、看看“我们”的画

1、展示各组的画。

2、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我们组画的是……?

(2)我用了……颜色?

(3) “我”最喜欢的是……?

小学美术牛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立体造型设计的意义及设计要领。

2、指导学生用点、线、面表现图腾柱。

3、要求创作有民族特色的造型艺术。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准备各种关于图腾柱设计的书籍、图片、资料。

2、学生收集有关民族特色图腾柱的图片、资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所看到的有关民族特色图腾柱设计的资料、图片等,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民族特色图腾柱设计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民族特色的图腾柱在哪些地方?

2、发展阶段

教师让学生根据列举出的图腾柱,说说一个完整的图腾柱是由哪些地方组成的? 教师出示有关民族特色的图腾柱进行讲解。总结图腾柱可以放在什么地方?设计时可以添加那些装饰图样? 让学生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3、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设计的图腾柱,用品铁、半立体、立体等形式,制作出有民族特色,个性鲜明的图腾柱。

小学美术牛教案篇4

橙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2、说出对橙色的感觉。

3、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一幅画。

教学重点:

研究橙色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

最好用自己调出的橙色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

教师:大玻璃杯一个、小玻璃杯两个、红黄两种颜料水。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等。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

1、复习:什么叫原色?原色包括哪几种颜色?

2、今天,我们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操作:把红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

3、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产生的颜色叫什么颜色?

4、出示:橙色。

二、新授。

1、问: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你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色吗?

2、出示:红+黄=橙间色

3、出示小资料:有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4、找橙色:让学生找出自己颜料盒里的橙色。

5、问:想不想自己动手,把橙色调出来?

6、学生尝试:用自己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进行调色,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橙色,同学之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7、欣赏例画:用橙色可以画出许多好看的图画,一起来看一下。

8、说一说:你看了橙色的画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橙色可以使你联想到什么?

9、问:你会用你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出示要求:最好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完成作业。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业展评。

教学后记:

橙色属于间色,是由原色中的红色和黄色相调和而产生的颜色。这堂课我以实验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对橙色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研究,说一说对橙色的感觉,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调出橙色,使学生充分体验橙色的丰富性;最后再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画一幅画,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了,画面的层次感就更突出了。

小学美术牛教案篇5

课型:绘画基础课

重点:观察不同形状的车,及不同的特点。

难点:用简练概括的线条画出汽车的主要特征。

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

技能目标:能用线条勾画出一二种不同种类的汽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课时安排:1

教具准备:长方形、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检查。

二、 复习

辨认各种基本形。圆、长方、正方、梯形等基本形。学生辨认。

三、 新授:

1、结构组合:用教具拼方形和圆形的组合物。学生看后,会不约而同的说:是汽车。老师板书课题。

分析:四边形是车身,圆形是车轮。

2、演示方位:

⑴用汽车小模型在讲台上向左、向右方向行驶,使学生产生两种不同方向行驶的视觉效果。

⑵板演不同方向的汽车。向左右开的画侧身、向前开的画车头、向远处开的画车尾。

3、组织画面:用汽车的基本形定位。

四、 学生作画

1、启发构思:你最喜欢那些汽车?你准备画几辆?它们向哪个方向行使?

2、用基本形定位:方形要大些,以便添加门、窗。画面要饱满。

3、勾线、刻画具体形象。

要求线要勾的连贯、流畅,避免断线。

4、添画路旁景物:如房屋、树、指示灯、栏杆等。

5、染色,色要均匀,不出轮廓线。

6、染背景:选汽车身上没有的颜色染背景。

五、 小结

表扬踏实、认真的作画的学生。

课后反思:学生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所有的学生均能画出马路上的汽车行进的画面。甚至能将汽车画得很细致,还能叫出个名堂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美术牛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 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

第二节

一、交流展示上节课的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

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是如何表现着几点的。

二、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

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三、作业展示,评价。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作品是否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