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时间:2024-04-21 作者:lcbkmm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激、殊、筒、聚、削、类”等15个生字,会写“且、束、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便利和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1.会认15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激、殊、筒、聚、削、类”等15个生字,会写“所”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便利和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导入新课。出示谜语:世界上最亮的光是它,最快的刀是它,最厉害的武器还是它。猜一猜是什么呀?

2.生猜对后,师板书课题,生读题目认识“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相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认读生字词语,交流识字方法,指导“所”的书写。

4.个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悟神奇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1)仔细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2)读了课文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与同桌交流解决)都解决不了的标注出来。

2.在学生交流到第一、二自然段时,抓住“特殊”、“集中和分散”理解激光的特点,然后指导朗读。

3.在学生交流到第3自然段时,结合课文插图,抓住“削铁如泥”“减少”“减轻”“准确无误”等词语领悟激光的神奇,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在学生交流到第5自然段时,可创设情境或联系生活经验,从“不同颜色”“彩色”“飞舞”“不断变幻”等词语体会激光在装点晚会方面的特殊功用,欣赏激光的变幻之丰富和色彩之颜色,感受到激光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和乐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激光“就在你身边”的意思。

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问:生活中,你知道激光还有什么用处?你希望激光还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

2.办一期激光知识的手抄报。附板书设计:13激光的话

激光刀削铁如泥

激光枪、炮准确无误

特殊的光用途很大彩色光束

不同色彩、图案

激光唱片、光盘……才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规范书写“且、束、敌、断、杀、实、场”

2.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词语认读。

二、积累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个生字。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摘抄本上。

三、指导书写

1.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写错的字。2.教师重点指导:

且: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可与“目”比较。断:先写“米”,再写“竖折”,右边”“斤”的撇应过竖中线。

断:先写“米”,再一笔写成竖折,右边一个“斤”字。3.学生读读、描描、写写。4.师生互评。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景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题)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自由读文,标出小节。⑵画出不认识的字,利用的方法,读准字音。

2.检查识字情况。利用字卡或电脑出示本课生字,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2.再读课文,小组内谈谈对女娲的看法。(老师相机引导女娲的不畏艰难)

3.小组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

4.指名读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指导学生带着对女娲的钦佩、喜爱再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条中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腾、祸”

1.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五、总结全文

1.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课下读有关的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童话故事。它主要讲述了青蛙觉得自己的泥塘不怎么样,就想把它卖掉。在卖泥塘的过程中,认真听取每一位来买泥塘的顾客的意见,最后把泥塘建设得非常漂亮,连自己都舍不得卖掉泥塘了。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优美,适合学生积累词句。故事情节非常有趣,适合学生朗读表演。要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抓住课文中的词句展开想象,把课文中的内容同生活联系在一起,明白这些建议和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将一个地方或一样东西打扮得更加漂亮,并学习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出来。不仅能感动他人,连自己也被感动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了解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将泥塘装扮得越来越漂亮,并向别人介绍。

2、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趣味谈话,理解吆喝

1.同学们,今天一大早,老师就被一阵吆喝声吵醒了,打开窗户一看,一位卖豆腐的老爷爷正在大声的吆喝:卖豆腐喽,卖豆腐!

2. 听!还有一只大青蛙也在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指导读好青蛙的吆喝。)

探究卖泥塘的原因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了解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烂泥塘 这儿不怎么样 搬到城里住)

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1)结合图片

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

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顾客来访(学会怎样将一个地方或一样东西打扮得更加漂亮)

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老牛来看过,但是没有买。因为老牛希望周围有些草。

(2)野鸭来看过,但也没有买,他觉得池塘里的水太少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

(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4.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1)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就能卖出去了。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

(2)做: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的周围。砍竹子,引山泉。

5.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泥塘周围长出绿茵茵的小草,有了泉水)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恰当的停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字教学。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东西吗?(多媒体课件展示贝壳的图片。)

师: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现在可以当作很多汉字的偏旁,而且组成的新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将从《“贝”的故事》中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魅力。(板书课题)

2、指导书写“贝、壳”。

(课件出示):“贝、壳”的动画笔顺图

师点拨:

“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壳”:上窄下宽,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的舒展。

(1)教师范写生字,并再次提醒学生书写要领。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书写强调。

(3)指名上黑板写,点评优缺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3、小组比赛读,生评价。

三、学习认读生字

1、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甲骨类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加—加:日+丨=甲米+大=类

减一减:滑—氵=骨

(2)介绍“甲骨文”。

师:古人看到了贝壳之后,怎么把它记下来呢?有谁可以猜一猜?

生:把它画下来。

(3)给学生介绍“贝”字的写法演变。

(4)出示: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指名读,生评价)

认识多音字:漂加一加:氵+票=漂换一换:飘—漂

语境识字:珍:珍惜、珍爱、珍宝

出示贝壳做的饰品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饰品”。

给学生讲解“饰品”的意思。

学习生字:饰品

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5)出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请同桌2人一起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随易损币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语境识字:随:随身、随手、随从

加一加:日+勿=易扌+员=损

利用图片识记: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6)出示:所以,用“贝”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学习生字:财、赚、赔、购、贫、货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加一加:赚=贝+兼购=贝+勾贫=分+贝货=化+贝

赔=贝+咅(读pu,义同“呸”,表示斥责或唾弃。)

2、出示会认16个生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归类。

品字结构:品

独体字:贝甲币

上下结构:骨类易贫

上中下结构:壳

左右结构:漂珍饰随损

财赚赔购

开火车认读16个生字

四、出示词语,每组5号领读。

五、再次朗读课文,指名评价自己的朗读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恰当的停顿。

六、拓展:认一认这些字,大声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贝、壳”。

2、熟读课文。

3、再找一些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八、总结: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板书设计

识字3“贝”的故事

贝壳

加一加:甲类漂易损财

赚赔购贫货

换一换:飘—漂

减一减:骨

猜字谜:品

利用图片记忆:贝壳饰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