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音乐课教案6篇

时间:2024-04-22 作者:Kris

制定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提升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的文件之一,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黄河颂音乐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黄河颂音乐课教案6篇

黄河颂音乐课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跟随老师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

教学教具:

多媒体设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1.00)

二、新授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播放视频(2.00)

1、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

2、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激昂、充满革命先烈的敬仰)

3、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保卫黄河》,那么同学们了解《保卫黄河》吗?(冼星海的《保卫黄河》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拼搏,体现了我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必胜的坚定信念,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什么叫大合唱?(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知道它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保卫黄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发出了战斗的呼号、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保卫黄河》中的第七乐章的这的首歌曲《保卫黄河》------------------(板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0页-------首先请同学们把课上这首《保卫黄河》认真欣赏一遍,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听噢~~~~~~~~(播放范唱)(1.30)问题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齐唱与轮唱

4、齐唱与轮唱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5、齐唱与轮唱各自代表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是你听了音乐之后,你想像到了哪些画面?)

听一遍一次回答三个问题,好像很难,那我们再听一遍------(播放范唱)(1.30)

那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唱与二部轮唱,二部轮唱时,男声先进的还是女声先进的?

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齐唱雄壮有力,轮唱轻快活泼。

那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雄壮有力的齐唱,表现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抗日必胜的信心。轻快活泼的轮唱,表现我们的游击队员灵活的打击敌人,此起彼伏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们也受到了在那艰苦的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那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是什么?(昂扬、激动、热血沸腾,真想怎么样?拿起武器打击敌人)

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学会好不好?-------那看课本-------问题:这首歌曲是什么调的?什么拍子?什么意思?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指挥图是怎样的?学唱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分好声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齐唱与二部轮唱唱曲。那男同学志女同学分开,各自作为一个声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那我们先来解决一下个别旋律的问题,请认真欣赏歌曲,把自己认为困难的旋律作个标记,我们一起来解决。

[如果没有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强调一下几个地方:前附点八分与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力度的变化(齐唱与轮唱时的变化),歌曲最后部分的空拍。]教师指挥,跟范唱练习(挑一个到两个指挥好的学生上台一起指挥)---------教师指挥,跟伴奏练习期间可选出两位或两组同学进行表演练习轮唱。

简单的相互交流,练习最后一遍,进行表扬。(至此用32分钟)

三、拓展

?保卫黄河》这部合唱曲是《保卫黄河》中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乐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由《保卫黄河》改编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同学们听完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会请几个同学你唱一下的,认真听噢)

2、通过欣赏这首钢琴协奏曲,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请你谈一下(硝烟弥漫、战马奔腾的战场,游击健儿英勇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不可阻挡的气势,以及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7.00)那同学们现在来想一下,我们的合唱歌曲《保卫黄河》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什么不一样?合唱曲特点:声乐曲(由人来演唱)、有歌词、通俗易懂,可以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像。协奏曲特点:器乐曲(由乐器来演奏)、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合唱曲,能更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但有想像的局限性。(协奏曲,表达感情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但能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四、小节

同学们,《保卫黄河》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

黄河颂音乐课教案篇2

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战火和销烟,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时有面临战争的威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所以,今天的音乐欣赏活动我选择了歌曲《保卫黄河》。

其目的是:

1、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去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从小热爱祖国,反对侵略,有扞卫祖国尊严的情感。

目标1和3是本活动重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难点。

活动前我作了以下准备:

1、课前认识黄河和观看抗日战争记录片。

2、歌曲《保卫黄河》的mtv和磁带一盘。

3、红旗、大刀、长矛、木枪等道具。

本次活动我主要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幼儿随《儿童团歌》的音乐踏步入场,营造本次活动的氛围,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及词作家,提出欣赏要求后,放磁带整体欣赏歌曲2遍,然后让幼儿讨论:

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歌

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然后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首先欣赏歌曲的前面部分,听听、想想、说说、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说。

然后欣赏歌曲的后面部分,听听、想想、动动、让幼儿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动起来。

最后整体欣赏歌曲,比较歌曲前后两部分旋律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跟唱歌曲最后一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激情与扞卫祖国尊严的决心。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放影歌曲《保卫黄河》的mtv,丰富幼儿想象,增进对歌曲的理解。

最后:自由欣赏,自由表现。

幼儿用木枪、大刀、长矛,等道具,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大胆创作表现,同伴间相互合作交流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黄河颂音乐课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以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白杨和小河”的真挚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贵和团结的意义。

二、初步试听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提出对音乐的听辩与感受能力。

三、通过欣赏《保卫黄河》选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

教材分析:

一歌曲

?白杨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拟人化和借喻手法的儿童歌曲,形象生动。

二综训

包括两题:

一、按指定的节奏写旋律。

二、听辩和谐与不和谐和弦。

三欣赏;

?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是《保卫黄河》的第一乐章和第七乐章。

?黄河船夫曲》吸取了民歌中船工号子的音调。

?保卫黄河》进行曲风格的轮唱曲。

教学难点:按节奏创造乐曲

教学重点:听辩创作

课时划分:三课时

一、综训(一)歌曲第一段

二、综训(二)歌曲

三、欣赏

教具:

钢琴、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授

教学内容:

1、歌曲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立

2、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mima练习

123|345|5654|321||

1=c—e面带微笑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综合训练:

今天,我们来做一次作曲家。

1、请大家根据所给节奏,用do、re、mi、sao四个音创造歌曲。

2、结尾的音可以用这四个音的任何一个音。

3、创作要流畅动听。

4、如《太阳》,《牧童谣》都是用这四个音创作的歌曲。

5、分组讨论创作。

6、评选最好的,演唱。

四、新授

白杨树是矫健的象征,他高耸挺拔,与小河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一起去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1、听范唱。出示课题。

2、这首歌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儿童歌曲,贯穿全曲的轻盈跳动的节奏与柔和的小调式是歌曲的特色。

3、节奏训练:

4、找一找这首乐曲中的各音,从低到高排列。

5、视唱齐唱部分乐谱

6、难点:切分节奏处唱准。练习一遍。

7、视唱齐唱部分乐谱,速度慢。

8、读第一段词。

9、唱第一段词。

10、完整演唱齐唱部分。

黄河颂音乐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保卫黄河》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以及《保卫黄河》的cd。

学生:搜集了解《保卫黄河》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5.保卫黄河。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保卫黄河》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保卫黄河》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保卫黄河》的cd,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振奋,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欣赏演出

1、读课文第4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

2、读课文第5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细读课文6~8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4、指导读好6、7、8段,注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势的渲染,从而体会《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7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举”、“捏”,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四、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

学生自由读第10、11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沉着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这是作者展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可战胜。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五、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再听《保卫黄河》cd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

2、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

六、学习生字

1、强调读准“槌”、“闸”、“蚕”的读音。

2、生字扩词,加以运用。

3、记清字形,工整地书写。特别是“炯”字右边与“同”字的区别。

七、选做题

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朗读《保卫黄河》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

黄河颂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实录:

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师:播放课件①黄河背景录像--

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答:黄河;保卫黄河;母亲河……

师:归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斗争。

--引入课题:

运用音乐影像导入,引发兴趣很好。

运用音像材料有些贫乏,但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却有些难度,如果有适中的材料效果将会更好。

二、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

1、初听:师:播放课件②《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聆听……

回答:生①:非常壮观的流水;

生②: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分析:时代背景、歌曲出处。

教师善于置疑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讨论,师生互动性强。

师:这部作品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1934--1937--1938简介;

--由作者带病六天完成作品……

“凡是搞艺术的都有唤起民众的责任”。

置疑:对冼星海的了解有多少?

生:读教材上作者简介;

回答:钢琴、小提琴、铜管等很多乐器都是“星海”牌的。

师:星海牌乐器的命名意义。

3、再听:师:置疑:有几种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间奏的作用如何?

--播放课件

生:聆听……

师:采用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齐唱;轮唱;合唱。

师: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师: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

生: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师:衬词的意义是什么?

生: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

②是表现决心和把握;

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

④振奋人心。

4、复听并跟唱:

师:播放课件

生:小声跟唱旋律。

打破学科为本的观念,教学内容得以引伸。

教师置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问题讨论得很好,参与性强。

通过对演唱形式的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5、齐唱旋律:

①教师伴奏,学生清唱旋律;

②学生起立齐唱;(学生自定音高)

③男生齐唱、女生拍手伴奏;

④选择指挥女生齐唱、男生拍手伴奏。

6、过渡:师: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如何抗战?可把歌曲改编一下。

听一首曲子……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师:置疑:有哪些要素,使用了那几种乐器?

--播放课件⑤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2、师:引导讨论:

用动作、眼神暗示学生,并给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励,效果会好得多。

教师应继续把琴弹下去。

教师应加强乐器演奏基本功的训练。此环节是否可以经压缩后放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进行。

教师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应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并且还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和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音乐要素”与“素材”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主要素材?

生:《保卫黄河》、《东方红》

师:补充:《怒吼吧黄河》、《国际歌》。

②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生: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师:最最主要的乐器就一个!

生:钢琴。

3、师:播放课件⑥“小书架”展示音乐素材及主奏乐器。

生:浏览……

4、师:播放课件⑦再赏协奏曲,屏幕出现冼星海简介。

分乐段欣赏,分清素材。

生:视听……

四、小结:师:置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生: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

师:简单展现管弦乐队所用乐器。

生:观看乐器布置图了解。

黄河颂音乐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xx大家见过黄河没有?xx没有。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放歌曲)

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

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

2、指导阅读

①朗诵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节奏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欣赏朗诵视频

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段朗诵比我们课文多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这首诗的朗诵词。

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领起、铺垫的作用,还有揭示主题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四、梳理文章的脉络:

五、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研讨第四个问题: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就好象面对黄河在大声呼喊。三次出现“啊!黄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