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学期教案最新5篇

时间:2024-05-03 作者:Iraqis

通过认真准备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扰,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下学期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下学期教案最新5篇

中班下学期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并能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主动参与选组和游戏活动,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1——7的数卡若干套。

2、学具:小组标记记录表,豆子若干,有点数的瓶子人手一个。

重点:能主动参与选组和游戏活动。

难点: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并能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尝试自己选组

1、教师:老师知道,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你有几个好朋友呢?说说他们是谁?今天是好朋友日,所有的好朋友可以坐在同一组上。

2、引导幼儿讨论分组规则:今天一组最多坐7个人,如果人数太多,超过7个人怎么办呢?(超过了就让一孩子坐到另外一组,或者是人数少的一组去邀请他们。)

3、幼儿自由分组

二、教师帮助幼儿确立小组名称

1、教师:小朋友,你们都选好了、坐好了吗?那小眼睛看老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一共坐了几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一共坐了7组好朋友组,为了区分我们的朋友组,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标记,上面有什么?(苹果),这一组就叫苹果组。依次类推。

三、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每组的人数,并比较数目的多少

1、教师:那每组的小朋友都是一样多吗?(不一样)那请每组的小朋友来数一数,你们组有几个小朋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哪一组的人最多?是几个?哪一组的人数最少?是几个?哪几组的人数一样多?是几组?

四、集体游戏“帮豆子搬家”

1、教师:我们中(3)班的小朋友可真棒,真聪明。豆宝宝知道了,它要请我们来帮忙,帮它们搬家,你们愿意吗?(愿意)

2、交代游戏要求:那我们一起来帮豆宝宝搬家吧。怎么搬呢?你们看,这里有一个空瓶,瓶上点子,先数一数有几个点子,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现在天气冷了,我们赶快把门关好,再帮它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评讲

教师:小朋友,你们帮豆宝宝搬家,都搬好了吗?(好了)那谁来说说你帮几个豆宝宝搬家了,它的门牌号是多少?

中班下学期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红、黄、蓝中的两种颜色调配,乐于探究三原色两两调和后的变化。

2、操作中能用三原色调配出橙色、紫色、绿色并完成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棉签、若干。

2、3个装着红、黄、蓝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及3个红、黄、蓝颜色的瓶盖。

3、颜色变色记录表。红、黄、蓝颜色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魔术情景,变魔术引题。

师:"我是魔法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小朋友只要认真仔细看表演,你们也会变成魔术师。魔法师还请来了三个颜色宝宝来变魔术,它们来了。"教师逐一出示: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教学评析:用一张盖着桌布的桌子当台面,创设魔术情景。这样会为这节课增添些神秘色彩,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引导幼儿观察变色及记录。

1、出示装着黄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看,这里有个魔法瓶,小朋友看看瓶子里装着什么颜色?"(黄颜色)。

师:"对!看好了老师在黄颜色的魔法瓶上盖上一个红色的盖子,摇一摇、变一变。黄色变成了。"(橙色)出示记录表,请幼儿上台帮忙找出相应颜色宝宝,将刚才神奇的变化记录下来。黄色和红色手拉手变成橙色。

2、出示装着红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装着红色的颜料水的瓶子盖上了蓝色的盖子后会变什么颜色?"(紫色)师:"同样我们要用颜色宝宝记录下这神奇的变化。"

3、请小朋友猜猜:装着蓝色颜料水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会有什么变化?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魔术师,让他上来变一变。"请小朋友上来操作,得出蓝色加黄色变成绿色。

4、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这神奇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5、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在一起成了橙色;红色和蓝色在一起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绿色。

●教学评析:小朋友对这充满神奇色彩的魔术非常的兴趣,不禁的赞叹道:"太神奇了?"通过这一变魔术环节,我让孩子直观感受两个颜色在一起产生的神奇变化。我采用了在不同颜料瓶盖上不同颜色盖子,让孩子们自由发现盖子的颜色,产生了变色的效果。从而了解三原色两两调和后的变化。如果加在瓶盖上的颜料量不够,会导致变色效果不明显,可采用了魔力不够的方式,在魔术台下取下瓶盖,在瓶盖上增加颜料,对孩子们说:"老师要再施加些魔法"。直到变色明显,让孩子说出变色效果。

三、引导幼儿变色。

1、启发幼儿:橘子、葡萄、青蛙是什么颜色?(橙色、紫色、绿色)师:"精彩的节目开始了。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第一个节目:变橘子。看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白橘子,不像,怎么办?第二个节目:变葡萄,一串白葡萄,不像。第三个节目:"呱呱呱",跳出一只白青蛙。还是不像?怎么办?

2、请小朋友观察记录表,橙色是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分别取出黄色颜料和红色颜料放在调色盘用干净的棉签将两个颜色调和在一起。

3、讨论:用了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怎么变的?变成什么颜色?

4、引导幼儿说出:x颜色加x颜色变成x颜色画xx。

5、葡萄是紫色的,怎么变?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6、教师归纳小结。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画橘子;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画葡萄;黄色加蓝色变成绿色画青蛙;

四、幼儿分组操作。

1、幼儿动手尝试用红、黄、蓝三个颜色分别调出橙色、完成操作材料《变色》中的橘子、葡萄、青蛙涂色。

2、强调要求:

(1)颜色不能混色。

(2)手粘到颜料用桌上的湿毛巾擦干净。

●教学评析:通过这一操作环节,能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每组须投放红、黄、蓝三色颜料及用清水浸泡的干净棉签便于幼儿取用。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我设计的魔术演示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从活动中学到自己需要的本领,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他们通过语言交流,获得自己没有的,但又想要的颜色,就是这样的过程让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想办法解决。在生活中,我们就很需要培养孩子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一次快乐的体验,幼儿一定会在下一次表现得更好。

中班下学期教案篇3

好玩的塑料布

活动目标

1 尝试改变塑料布的形状、大小,探索不同的玩法,激发游戏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

2 在快乐、自由的游戏氛围中锻炼跑、跳、爬、钻等基本动作。

3 充分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一块粉绿色的长方形塑料布。(孩子们玩过的那块,长约4米。宽约2米。)

2 音乐两段,第一段热烈、活泼,第二段柔美、宁静。

3 幼儿熟悉音乐游戏"转转转,变成一个大大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启发幼儿回忆前一天在自然状态下玩塑料布的情景,激发幼儿继续玩塑料布的兴趣和热情。

2 幼儿自由围坐在塑料布旁,请幼儿说一说、摸一摸塑料布。

提问:这块大大的塑料布你们觉得像什么?摸一摸、抓一抓有什么感觉?

3 幼儿和塑料布自由玩。(幼儿个别活动,可以爬、滚、跑、钻,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基本动作,为下一阶段的活动作准备。)

二、基本部分

1 启发幼儿根据塑料布轻、软、滑的特点,探索如何改变塑料布的大小和形状。

提问:塑料布又软又轻,我们和它一起玩个"快乐变变变"的游戏好吗?怎样变呢?谁来试一试?(启发幼儿尝试用折、叠、团、卷等方式将大塑料布变窄、变圆……)

2 引导幼儿探索形状和大小改变后的塑料布的玩法,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第一次探索游戏:引导幼儿合作玩一整块塑料布。(可以启发幼儿把塑料布想象成帐篷、雨伞、鱼网等,幼儿在其中自由运动、游戏。)

第二次探索游戏:引导幼儿探索将大塑料布变窄变小(幼儿可尝试将塑料布对折1~2次,改变其大小),教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引导幼儿合作练习跨跳宽塑料布或窄塑料布。

第三次探索游戏:结合变窄的塑料布,启发幼儿想象,把塑料布当成"大大卷",全体幼儿合作玩音乐游戏"转转转,变成一个大大卷"。(每个幼儿紧贴着塑料布,一手抓住塑料布的一边,边唱儿歌边开心地跑动做游戏。音乐游戏歌词:转转转,向里转,转成一个大大卷:转转转,向外转,转成一个泡泡糖。耶--)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一块普通的塑料布也能玩得这么开心。现在我们都有点累了,塑料布也累了,我们一起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好吗?(在柔和的音乐中,孩子边听音乐边做放松动作,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 继续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布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布制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 在美工区中尝试用塑料制品做成美丽的饰物来美化教室,也可以在表演区里将塑料布制作成时装,表演"时装秀"。

中班下学期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能按大小颜色等交替重复的规律玩排序游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笔、各种颜色的短毛线若干。

3、《操作侧》第四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大家一起来拍手,第一个幼儿拍1下,第二个幼儿拍2下,第三个幼儿拍3下,第四个幼儿拍4下,依次拍下去。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和小柚子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吹的泡泡(教师出示教具“吹泡泡”)。

1、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樱子组,一组为柚子组。2组幼儿分别操作学具中的红色泡泡和蓝色泡泡排列出有规律的图案。

2、师:小樱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们一起给他们的泡泡排排队吧。

幼儿操作学具“吹泡泡”,按颜色、大小交替的规律排序。

3、交流小结,展示有创意排序的幼儿作品。

三、分组活动。

第一组:“搓糖珠”的游戏。

第二组:做涂色练习。

第三组:玩“结绳“游戏。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五、完成《操作册》第四册5—6页的活动。

活动提示:

排序学习不要太机械,教师要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可适当增加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四册第9—12页的活动。

2、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让孩子练习排序,增强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下学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防溺水的相关安全知识,知道不能独自去水边玩耍。

2. 懂得自己或同伴落水时应该怎么正确的保护自己及别人。

3. 培养安全意识,在得到别人帮助时懂得表示感激。

活动准备:

?小猫落水》ppt。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环节。

手偶或者卡通图片展示——小朋友们,看看,谁来了?——小花猫。

引导语:好可爱的一只小花猫,请你们学一学它的叫声吧!——喵喵喵~ 喵喵喵~

引导语:你们学得可真像,这是小猫的名字叫咪咪,看它可爱吗?

引出故事:咪咪是一只淘气的小花猫,让我们听听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二、结合故事体验,感受小猫落水的危险以及得到帮助的过程。

讲述——夏天到了,今天的天气特别的热,小猫咪咪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偷偷溜到了小河边,它想到小河里面去捉鱼吃。小河里面的小鱼真多呀,游来游去,有趣极了。

小猫咪咪伸出了爪子,想要去捉小鱼,可是没想到危险发生了!咪咪脚底下一滑,滑到了小河里,河水好深,咪咪又不会游泳,急得直喊:救命呀,救命呀!小鸭嘎嘎正好经过小河边,赶紧跳到水里,把小猫咪咪救了上来,小猫对小鸭说谢谢,它再也不敢一个人到小河边去玩儿了。

提问:

1. 小猫咪咪为什么一个人溜到小河边?(它想捉鱼吃)结果发生了什么危险呢?(它脚底一滑,掉进水里去了)

2. 小猫咪咪会游泳吗?(不会)它掉到水里之后是怎么做的?(大声喊救命)如果咪咪没有喊救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可能会淹死)

3. 是谁救了咪咪?(小鸭嘎嘎)猜一猜它是怎么知道小猫掉进水里的?(听见了小猫的呼救声)

4. 小鸭嘎嘎把咪咪救上来之后,咪咪说了什么?(谢谢)如果你们得到了同伴的帮助,你们会说谢谢吗?小结:小猫咪咪做的事情太危险了,它自己一个人来到小河边,没有爸爸妈妈的保护,掉进了水里又不会游泳,多亏了小鸭嘎嘎救了它,要不是小鸭嘎嘎,那么小猫肯定就淹死了。水中特别危险,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了解安全防溺水的经验,学会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引导:小朋友们现在年龄还小,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切换ppt,引导幼儿了解哪些地方会导致落水,要注意安全。

引导语:我们的身边隐藏着很多可怕的危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下,哪些地方要注意小心落水?(泳池、喷泉、水库、溪流或者大海)

师:这些地方都是水很深的地方,小朋友们一个人千万不要去,一定要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之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带上泳圈才可以。

2.问:如果你的伙伴或者有其他的人掉进水里应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回答:跳下水救他或者喊大人等。

引导语:小朋友们现在年龄还小,不会游泳,也没有救人的能力,所以千万不要跳下水去救人,而是要喊其他大人来帮忙,或者扔下泳圈以及木头等。?

四、结束环节。

考一考:抢答游戏。

问:乐乐看到小伙伴掉进水里了,她应该怎么办?

1. 跳下去救人。2.害怕跑开。3.大声叫人。

抢答:哪一个做法是正确的呢?

结束语:小朋友们太棒了,学习了这么多防止落水和自我保护的方法,老师准备了好多图片,让我们去看一看谁做得、谁做的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