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备课,减少教学中的临时安排和突发情况的应对,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言梦教案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言梦教案反思篇1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天气是晴朗明净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色的,秋天的大地洒满了落叶片片。平时教室门前的操场上总会出现许多色彩斑斓的落叶,阿姨每天早上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扫落叶。小朋友们对落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间常常捡落叶来观察和玩耍,孩子有许多关于落叶的问题需要解答。于是我想结合实际,设计这样一个语言活动——小老鼠和落叶,本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小老鼠和落叶展开话题,活动旨在通过故事感受小老鼠扫落叶时的热闹场面,学习用正确的动词去表述。同时了解落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老鼠扫落叶的热闹场面。
2、 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学习用正确的动词“扫”、“拾”、“抬”、“顶”。
3、知道秋天有些树叶会自然地从树上落下来。
活动准备:
1、 大书图片
2、 落叶若干,篮筐、扫把簸箕各两个,老鼠头像6个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鼠扫落叶的热闹场面,学习动词“扫”、“拾”、“抬”、“顶”。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看到了什么?
2、在大树下有一间小房子,里面住着谁,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小老鼠和落叶》。
二、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段:在大树下有一栋小房子……小老鼠说:“瞧,这下地上可干净啦!”
(1)小老鼠们一家住在什么地方?
(2)鼠妈妈为什么说小老鼠们长大了?
(3)鼠妈妈叫小老鼠们去干什么了呀?
2、第二段:这时,一只小老鼠……吵成一片。
(1)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2)这多出来的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根据日常的观察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三段:正在他们争吵时……又可以做游戏了
——老鼠妈妈是怎么说的?
三、结合图片,欣赏重点片段,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出示大书第五页:
(1)它们是怎样帮妈妈打扫落叶的?(定格观察,鼓励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请幼儿学习动词“扫”、“拾”、“运”、“顶”并进行集体模仿)
①扫:用扫把把地上的落叶清除掉。(请两名幼儿上台模仿老鼠扫落叶。)
②拾:用手捡起来。(请幼儿集体模仿“拾”的动作。)
③抬: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把篮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请两对幼儿上来模仿老鼠合作运落叶的动作。)
④顶:把树叶放在头顶上。(请幼儿集体模仿。)
(2)打扫干净后,小老鼠的的心情怎么样?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2、出示第6页。
(1)小老鼠发现了什么?
(2)他们是怎么吵的?
3、播放ppt 课件第8页
(2)等树叶全都掉光了以后,什么季节就要来了?
四、完整欣赏故事。
五、延伸:
1、带领幼儿到活动室门口以各种方式打扫落叶。
2、鼓励幼儿了解幼儿园内外的落叶树与常青树。播放多媒体画面:秋天的树林,直接导出课题。 秋天的森林和落叶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并让幼儿带着疑问轻松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语言梦教案反思篇2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活动反思:
散文《落叶》语言优美,很多描绘性很强的句子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我认为该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这些语句,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活动开始,我说:我们在课前收集了许多树叶的图片,一起来看看,欣赏一下好吗?(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树叶)我:那么多美丽的树叶,你能用句子来描绘一下吗?孩子们:有红的、黄的、还有绿的,很好看。我: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五颜六色。我: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叶子从树上落下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像什么?孩子们:像小扇子,像小鸟,还有蝴蝶。我:很多很多的五颜六色的叶子掉下来,又像什么?孩子们:像地毯,还有被子,太漂亮了,我想把它拿来玩玩。
经过了上面的铺垫后,我出示散文的图画,结合画面,边引导幼儿观察,边讲述。重点是结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一些比喻的句子。如: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飘到屋顶上,屋顶变得金黄,飘到小河里,水面上像漂动着许多小船……最后,我带领幼儿一起看画面轻声朗诵。孩子们在我的暗示下,朗诵时也带着轻柔的舒缓和静谧,整个活动室里流淌着一股柔美的源泉。朗诵完后,大家都相视一笑。我知道,大家对散文所表达的那种安静和自然美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
总结本次活动收获:
一、走近生活,创设体验情境
散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为了实现散文的生活化,我在教学前让幼儿去园中寻找各种各样的落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落叶的美丽。孩子们在观察中亲身感受了落叶的五彩缤纷。因此请他们描述落叶的美丽时,他们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落叶像一只只飞舞的彩蝶,有的说落叶像一把把漂亮的扇子,有的说落叶像小姑娘的小辫子,还有的说落叶像小金鱼的尾巴。这些都是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积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散文中把落叶比喻成各种有趣的事物做了铺垫。
二、重视体验,让个性飞扬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幼儿用心去思考散文的语言,用心去咀嚼语言的美,去体验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而应引导幼儿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己去感悟体验。因此在指导幼儿朗读课文时,我鼓励幼儿发表议论,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见解,说说自己看见美丽落叶时的高兴和激动。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请他们边说边表演。听着孩子们富有个性的发言,看着他们大胆有趣的表演。我仿佛捧着一颗颗鲜活个性的童心,陶醉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世界中。
语言梦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这不是……,是……”的句式。
2、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尝试用语气和动作表现动物急切、关切和激动的心情。
3、感受和体验作品中人物乐于助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猪、八哥、狐狸、小花狗、小熊等动物的头饰
2、故事课件
3、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及箭头,起点终点标志。
4、小猪和靴子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ppt图片观察图片上是谁?)
二、基础部分
1、课件导入,引出故事主人公。师:清晨,小猪到树林去玩,忽然它在树边发现了一样东西。小猪发现的这样东西是怎么样的?(一样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小猪看见之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学说对话,掌握句式“这不是……,是……”。
(1)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声音——“咦,这是什么?好像是个皮袋子,是谁丢的呢?”)师:谁来说一说小猪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小猪会怎么做呢?(幼儿猜一猜)(继续播放)“谁丢了袋子?谁丢了袋子?”(请孩子们一起学一学)
(2)师:这时候树上的八哥鸟听见了,也来帮助小猪,(师播放声音:“小猪,这不是袋子,是一顶漂亮的红帽子呀。”)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幼儿边说教师边点击课件出现句式 “这不是……,是……”)师继续播放课件。“哦,不是袋子是帽子”。师:小猪连忙把帽子戴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叫……(教师用嘴型和身体语言提醒孩子,也可以请个别幼儿试一试)师:小猪找不到帽子的主人,心里会怎样的?那我们应该怎样说?(引导幼儿用急切的心情来说“谁丢了帽子,谁丢了帽子”)
(3)(继续播放课件,出现一只狐狸。)师:这时候来了一只狐狸,它会怎么对小猪说呢?(出现对话框 ,请幼儿来猜一猜,引导幼儿用“这不是……是……的句式”,并引导幼儿用修饰词来修饰瓶子)师:“嗯,这瓶子真不错。”小猪采了许多美丽的野花放进瓶子里,又喊道……(教师引导幼儿喊出“谁丢了瓶子?谁丢了瓶子?”,并表现出急切的心情)
(4)师:这时候,来了一只小花狗。他也知道了这事,它对小猪说:没人丢,没人领,那把花瓶送给谁呢?(幼儿猜测)师:小熊怎么拉?(生病了)为什么小花狗和小猪会把花瓶和花送给小熊呢?他们希望小熊……?(小熊是他们的好朋友,好朋友生病了,他们就带着礼物去送给小熊,希望它病快点好。)师:小猪和小狗来到了小熊家,把这个没人领的瓶子和花送给小熊。小熊看见了高兴地跳了起来,小熊会怎么说?(出现画面小熊一只脚穿着鞋子,另一只脚没穿鞋子),鼓励幼儿用学到的句式说一说。(再出现 ,再请幼儿说一说)孩子们通过观察画面,发现原来小熊脚上只穿了一只鞋子,那样红红的东西原来是小熊的红靴子,并用学到的句式说一说,很好地巩固和观察孩子们对句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画面观察的能力。
(5)这时候小熊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着用开心激动的心情说一说这句话)
(6)为什么小熊会这么高兴?(他的好朋友帮他找回了心爱的红靴子)
小熊开心地病也好了,三个好朋友嘻嘻哈哈,庆祝红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三、结束部分
1、根据图片提示回忆故事内容,并尝试复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对话,表现出动物们急切、关切和激动的心情。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猪和靴子》,小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最后终于找到了红靴子的主人,这就像是一段奇特的旅程,这里是起点,这里是终点。
师:(事先贴好题目的黑板)故事中小猪在树林里发现了一样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小猪想……(引导幼儿一起说)——图片内容
2、情感提升。
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动物吗?为什么?师:你捡到过东西吗?如果你捡到东西会怎么做呢?师:你丢过东西吗?心里怎么样?如果别人捡到了,还给你,你心里怎么样?小结:我们要像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一样,要乐于助人,帮助别人,捡到东西要归还给别人,朋友生病了或者伤心了,我们要关心他们,说一说安慰的话,哄他开心。延伸活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故事,老师把头饰放在区域里,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到表演区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设计成先请幼儿看图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贯彻《指南》精神,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中,始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发展了语言能力,达到活动的目的。
附故事:清晨,小猪去树林里玩,突然,忽然它发现树边有个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滑滑的:“咦,这是什么?好象是个皮袋子,是谁丢的呢?”
小猪手里拿着这东西,嘴里叫着:“谁丢了袋子,谁丢了袋子?”树上的小鸟听见了,唧唧喳喳地说:“小猪,小猪,这不是袋子,是一顶漂亮的红帽子呀!”
“哦,不是袋子是帽子。”小猪连忙戴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叫“谁丢了帽子,谁丢了帽子呀!”狐狸看见了,嘻嘻地笑起来:小猪,这不是帽子,是一只好看的瓶子啊!
“恩,这瓶子不错。”小猪采了许多美丽的野花放进瓶子里。“谁丢了瓶子,谁丢了瓶子?”小猪捧着瓶子走一步,叫一声。
这时候,来了一只小花狗,它知道了这事,对小猪说:“没人丢,没人领,就送给生病的小熊吧!”
小猪和小狗来到小熊家,把这个没人领的瓶子和花送给小熊。小熊一看,高兴的跳起来:“哇,这不是瓶子,这是我心爱的红靴子啊!”
小熊乐的病也好了。三个朋友嘻嘻哈哈,庆祝红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语言梦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学习红、黄、绿及词“气球”。
2、学说短句:我找到了×气球。
3、体验参加集体游戏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开汽车到郊外
1、边开边看什么灯亮了,该怎么做?
2、郊外到了,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春天》,好吗?
二、复习巩固汉字蓝天、白云、太阳、小草。
1、到草地上休息一会儿,郊外的景色真美,你们看见了什么?(出示背景图)
2、出示字宝宝
师:这些字你们认识吗?(太阳、蓝天、白云、小草)。集体读一遍。
谁愿意把这些字宝宝送回家。
请你先看看你拿的是什么字宝宝,认一认、读一读,然后把它送回家。
三、认识新字(出示背景图)
1、师:我们再来看看,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出示红、黄、绿气球)
2、出示字卡“气球”,并让幼儿读三遍。
3、师:有些什么颜色的气球?
红颜色的气球,我们给它一个红字宝宝(贴在红气球上),它就是什么气球?(连起来念“红”“气球”) 黄气球、绿气球同上。
四、认读儿歌
1、出示气球诗 红气球,黄气球,绿气球,象群小蝌蚪,蓝天上面游。
2、师:气球宝宝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幼儿集体念儿歌(二遍)
请个别幼儿来念儿歌。
五、游戏“找气球”
1、气球宝宝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把气球宝宝找出来,好吗?
2、老师找到了一个红气球,就说我找到了一个红气球,如果换一个怎么说……小朋友找到后,先看一看,认一认,然后讲给客人老师听你找到了什么气球。
3、气球要回家了,看这是谁的家,先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气球,然后请幼儿送气球回家。
六、开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做游戏,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幼儿乐学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全身地投入,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
语言梦教案反思篇5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除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语言梦教案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宝宝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能理解图示符号的含义。
2.根据故事结局孩子大胆创编故事情节。并初步尝试用图示符号表达。
3.发展想象、推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结合故事情节的图片:(图一)狐狸抬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肉;(图二)跟情景表演相符的简笔画图;(图三)狐狸和小乌鸦在一起分享美食。
2.操作图:分别表示狐狸和乌鸦不同表现的对比图,上贴角色头像。
3.用于角色表演的狐狸、乌鸦头饰各一。
活动过程
一、回忆情节,感知图标
师:小朋友们,你们记得狐狸和乌鸦第一次见面的故事吗?
师:那狐狸为骗到肉,对乌鸦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当时乌鸦的反应是怎样的?
师:狐狸在问候乌鸦,现在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标来表示一下(教师在狐狸的头像旁打上“?”),那乌鸦的反应是怎样的?
幼:乌鸦没有回答。
师:对,老师也用一个简单的图标来表示一下。(教师在乌鸦头像旁打上“x”)
师:接着狐狸又是怎么说的?乌鸦的反应呢?你们想用怎么样的图标来表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画相应的图标或请幼儿画)
师:第三次狐狸又是怎么说的?乌鸦呢?(在狐狸头像旁画上羽毛及音符,在乌鸦头像旁画往下的箭头。)
师:画上简单的图标,故事一看就明白了。在这个故事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二、根据结局创编故事,初步运用图标
师:上当受骗的乌鸦心情也不太好。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有一天,狐狸又在树林里逛。一抬头,他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
师:你觉得狐狸这次还能骗到肉吗?觉得能的坐这边,觉得不能的坐那边。
师:请大家说说理由。
师:看来是各有各的理啊。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你也给狐狸三次机会,编成一个故事,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然后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师:谁愿意到上面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精彩故事?
三、接受继续创编任务,巩固运用图标
师:你想对乌鸦说什么?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故事还没完呢,请看这张图(出示分享图)。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回去再编一编,并用图标把它表示出来,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最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能踊跃参加续编活动,想象力丰富、大胆。也能运用符号记录自己的故事。并且给故事续编了很多不同的结局。
语言梦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在进一步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仿编诗歌《我是三军总司令》。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学习语言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诗歌内容的图片、活动室布置各种动物图片、每组一套动物小卡片、音乐磁带、歌曲《长大要当解放军》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复习诗歌《我是三军总司令》。
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
“小朋友,让我们复习一首前几天学过的诗歌,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教师配乐朗诵)
提问:“谁能告诉大家这首诗的名字?”
幼:“这首诗歌是《我是三军总司令》。”
幼儿随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小朋友回答的都很好,让我们一起看着诗,随着音乐朗诵诗歌《我是三军总司令》。看谁朗诵的最美,最动听!”
二、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句 “小朋友如果你也是一名三军总司令,你想让谁来当你的飞机、军舰、坦克呢?看!老师还给小朋友们提供了许多图片、卡片,你们可以边观察边选出自己的飞机、军舰、坦克告诉给周围的好朋友。(幼儿参观各种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想让谁来当你的飞机?为什么?”
幼:“我想让啄木鸟当我的飞机,因为他能飞翔。”
师:“你想让谁当你的军舰?为什么?”
幼:“我想让海豚当我的军舰,因为他很聪明,而且会游泳。”
师:“你想让谁来当你的坦克?为什么?”
幼:“我想让狮子来当我的坦克,因为狮子很凶猛。”
2、启发幼儿仿编诗句
“小朋友都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飞机,军舰和坦克。先在看谁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它告诉大家。比如:你想让蜻蜓做你的飞机,就可以用诗里的语言来说:“蜻蜓妈妈问我:“小蜻蜓哪去了?”我说:“小蜻蜓做了我的飞机。”(幼儿接龙发言仿编诗句。)
3、仿编诗歌
(1)、引起幼儿仿编兴趣。
师:“小朋友你想当小诗人吗?把你选的飞机、军舰、坦克编进诗里,用诗一样的语言朗诵出来,你就能成为小诗人了。”
(2)、示范仿编诗歌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选出的飞机、军舰和坦克编进诗里。”(教师示范编一首诗歌)这样我们就编成了一首诗,成了一位小诗人。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小诗人。”
(3)、分组仿编诗歌
师:“现在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编出的诗朗诵给周围的小朋友听,我们再选出一位小诗人朗诵。(幼儿仿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请每组的一名幼儿随音乐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三、随优美的律动走出活动室。
师:“刚才小朋友都运用你聪明的头脑编出了一首最好听的诗。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跳一支愉快的舞。”(随《长大要当解放军》的音乐律动走出活动室)。
四、活动延伸:可以把小卡片提供到语言角让幼儿在自选活动中继续仿编诗歌。
活动反思: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欣赏和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首先欣赏配乐诗朗诵,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及教师生动丰富的肢体动作带动下,再次感受诗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感知诗歌的优美韵律,并且通过幼儿配乐朗诵诗歌让幼儿充分体会和进一步理解诗歌。
幼儿学习仿编诗歌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活动前创设了与活动相适宜的环境,布置了许多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很多动物,并开展了为小动物找家的活动,让幼儿知道燕子、老鹰、猫头鹰、喜欢在天空翱翔;鲨鱼、海豹、鲸鱼、喜欢在水中嬉戏;狮子、老虎、大象、喜欢在陆地狩猎、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幼儿仿编诗歌提供了大量素材,为仿编诗歌做好了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我首先引起幼儿仿编诗歌的兴趣“如果你是一名三军总司令,想让谁做你的飞机、军舰、坦克呢?”结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这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可以在桌面操作的小动物卡片,让幼儿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下观察,把自己的选择与同伴、教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而此时教师只是一位引导者、观察者与合作者。幼儿结合图片的暗示,自主学习仿编诗歌。在宽松、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幼儿越编越自信,内容越编多,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大胆创造并体验成功与快乐的机会。孩子们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分享了创新的快乐。
语言文学作品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通过活动幼儿尽情地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现情感和体验,感受作品的快乐与美好。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探索、感知、想象等方法,提高幼儿对语言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在感知语言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