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画》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01-24 作者:lcbkmm

教案在编写的过程中,大家需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作为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语言《画》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画》教案通用8篇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

2、尝试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体验故事中关心别人、被别人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白板软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兴趣吸引。

师:春天到了,桃树开花了,看,粉红色的桃花好漂亮啊!

师:小白兔看到桃花会怎么做?

二、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1)小白兔住在哪里?那里怎样?

(2)小白兔往信封里放什么?她把信寄出去的时候说了什么?

2、讲述故事第一小段。

提问:(师:我们快来看看下白兔的第一个朋友的谁呢?)

(1)老山羊收到桃花瓣,把桃花瓣用来做什么?

(2)老山羊收到花瓣说了什么?

3、讲述故事第二小段。

提问:(师:接下来是小白兔的第几个朋友呢?)

(1)小猫收到桃花瓣,把桃花瓣用来做什么?

(2)小猫要用发夹干嘛呢?

4、幼儿自己看图讲述"看,小白兔还把桃花瓣送给了谁?那请你想一想,它们收到了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幼儿个别讲述。

5、讲述故事最后一段" 看,小动物们在干嘛啊?""小白兔和朋友们围着桃树做什么?"

三、小结。

"小动物们收到了小白兔寄来的礼物,它们心里会怎么想呢?""小白兔看到大家都收到它的礼物很开心,它会怎么想呢?"

四、拓展思维,迁移提升。

师:小白兔还会把花瓣寄给谁,它们会把花瓣拿来做什么?

你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

五、完整讲述。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幼儿画册》,我们边看图片边听故事,一起来讲一讲。"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

活动难点: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月亮船》、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播放故事录音片段(蒲公英的哭声)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谁在哭啊?”

2、阅读图书感受内容:

(1)幼儿阅读图书。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儿呢?”

3、阅读理解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们在图书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赏: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你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3)师幼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完整地描述图片中运动会的内容。

2、探索“足”字旁汉字构字的规律,能正确运用常用的“跑、跳、蹬、踢”等动词。

3、学会倾听别人发言,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

2、“足”字旁汉字(跑、跳、蹬、踢)及相应配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讲述图片内容。

1、“一场热闹的运动会正在场地进行着,瞧!赛场上正在举行什么比赛呢?

2、出示图片,幼儿仔细观察,并自由讲述图片上的内容。

3、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语句,讲述运动场上的热闹情景。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讲述图片内容。

二、认读”足“字旁的汉字。

教师出示”跑“ 、”蹬“ 、 ”踢“等汉字,再将汉字分别放在相应的图片动作旁。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告诉幼儿旁边的汉字表示图片上人物的动作,启发幼儿猜测汉字的意思,并读一读汉字的发音。

三、分析汉字构成的规律。

启发幼儿找出这些汉字的共同之处,告诉幼儿这些是”足“字旁的字,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汉字都有”足“字旁。

四、进一步扩展对”足“字旁汉字的认识。

还有哪些动作也是和脚的动作有关的,也会有”足“字旁的字呢?教师记录有”足“字旁的汉字,并带领幼儿读一读汉字。

五、开展游戏活动。

我会--教师指”跑“字,幼儿说:”跑、跑、跑,我会跑。“边说边模仿边做动作。

六、音乐活动--幸福拍手歌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故事内容,了解月亮在不断的变化。

2.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初解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3.能大胆想像,进行创编活动,并尝试做图书。

准备:课件、月亮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幼儿自由讨论。

3、小结:有的小朋友说月亮是圆的,有的小朋友说月亮是弯的。

二、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也是关于月亮的,月亮姑娘想要做一件新衣服,月亮姑娘穿上漂亮衣服是什么样子呢?

2、幼儿听故事,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3、播放故事《月亮姑娘做衣服》,并提问: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夜风吹过,很冷)

(2)月亮姑娘怎么办呢?决定要干什么?(请裁缝做衣裳)

(3)裁缝为月亮姑娘做衣裳前做了些什么?(量尺寸)

(4)裁缝为月亮姑娘一共做了几次衣裳?(3次)

(5)为什么月亮姑娘衣裳总是不合身呢?(月亮在不停变化)

(6)月亮姑娘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出因为月亮姑娘的身体总是发生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月亮姑娘的身体越来越胖。

3、看图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月亮姑娘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吧!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月亮姑娘刚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发现,月亮刚开始的时候是弯弯的月牙,像眉毛一样。并用一句话来描述:弯弯的月亮像眉毛。

观察第二幅图:

教师:月亮姑娘的身体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引导幼儿发现月亮姑娘胖了一点,像镰刀一样。

并用一句话来描述: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出示第三幅图片:

教师:月亮姑娘的身体又变成了什么样?

引导幼儿发现又胖了一点,像小船一样。

并用一句话来描述: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出示最后一幅图片:

教师:最后月亮姑娘的身体变成什么样子了?

引导幼儿发现胖胖的,像圆盘一样。

并用一句话描述:弯弯的月亮像圆盘

教师播放月亮的变化图片,巩固幼儿的认识。

4、幼儿为月亮姑娘穿衣服。

教师: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月亮姑娘为什么穿不上新衣服了吧,现在月亮姑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设计一件新衣服,让月亮姑娘不在怕冷。好不好啊?

5、放松活动,听音乐做动作找到座位。

6、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订成图书,区域活动时讲给小朋友听。

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故事有趣吗?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留一个任务,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月亮变化的观察记录表,请每个小朋友回家观察月亮每天的样子,并把它的样子画出来。一个月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月亮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哪一天最圆?哪一天最弯?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中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同行的意义,知道故事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同行的时候经过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小火车和太阳的简单对话。

3、体验与同伴同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同行》。

2、电脑、ppt。

?活动过程】

一、听火车的声音,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同行的意义,知道故事主要角色。

师:听,是什么来了?(火车来了)。

师:真的是火车。这辆小火车停在哪了?(草原边上)现在是什么时候?(清晨)

师:他遇见了他的好朋友,(黄黄的、圆圆的,只探出了半个脑袋,是谁?)

幼:太阳。

师:太阳见到小火车会说什么?“嗨,你好”

师:看!小火车正在邀请谁一起去呀?那邀请的时候会对太阳说什么呢?(鼓励幼儿个别讲述“要不要一起去呀?”)

教师小结:原来两个好朋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玩有个好听名字,叫“同行”。

师:你有没有和哪个好朋友一起去同行呢?(个别幼儿讲述,帮助幼儿理解同行的意义。)

师:呜呜,停在草原边的小火车,开始准备上路罗。

二、结合ppt帮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小火车和太阳的简单对话。

1、展示来到半山腰一段的情境图ppt,这一段主要是对花朵的描述。

师:呜呜,出发啦,太阳说“去哪?”小火车说“去山顶玩耍”。谁在欢迎他们呀。

幼:沿路的花儿正在热情的欢迎他们。

教师小结:高高的山,长满了绿绿的树。在太阳的陪伴下,小火车驶过大山,沿路的花儿都热情的欢迎着他们。

2、展示来到穿山洞和树林一段,这一段主要学习运用有__有__还有__的句子对树上果子的描述。

师:原来他们是要去山顶玩耍,穿过山洞,小火车和太阳遇见了什么?(各种颜色的果子),果子长得怎么样呢?像什么?(果子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这些果子都有些什么颜色呢?(引导幼儿用有__有__还有__的句子讲述。)

听见小太阳在悄悄的说“我是黄色”小火车会怎么说呢?(悄悄的说“我是红色”)

3、感受时间的变化,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的讲述小火车和太阳的对话。

师:小火车和太阳一起快乐的同行着,什么时间到了?(中午),你瞧!小火车来到了哪?太阳也来到了哪里?(山顶)

师:原来她们一起同行到了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小火车和和太阳会说些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小结:告别了山顶的白云,小火车和太阳有、又驶过了一颗颗长得像巨人的树,快速地像山下前进。

师:小火车发现这里的树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火车说“这里的树好高呀”太阳说“像穿过一条隧道似的”

帮助幼儿体验火车穿过树林像穿过了隧道。(与幼儿一起用肢体动作表达)

4、师:小火车下山的速度怎么样?

幼:很快。

师:像我们平时在幼儿园里玩的什么呀?(滑滑梯)(与幼儿一起用肢体动作表达)

师:太阳会说什么?(等等我呀)你看,快要到山脚下了。

5、师:呼。小火车喘了口气,慢慢的停下来,这时候,太阳也下山休息了,天渐渐的变黑了,小火车和太阳他们会说什么?(引导幼儿自己讲述)哇,走了一天,真累!晚安,明天我们还要同行。

三、与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体验与同伴在一起同行的快乐情感。

1、完整欣赏,教师适时的放慢语速,鼓励幼儿运用刚才学过的句子来讲述故事内容。

2、听后提问:

师:故事中谁和谁一起同行了?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在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看、想一想,太阳在早上、中午、傍晚的位置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6

《咏雪》

设计意图:

诗歌《咏雪》采用数字铺陈的手法,渲染出漫天飞雪的景色。平凡的语词,却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展现了雪花飘落的意境美。感受、理解并表达表现出“咏雪”所蕴含的意境美,是这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本教学活动设计以“感受意境一理解内容一表现表达”为线索展开各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借助视频欣赏和师幼交流帮助幼儿感知下雪天的美好,这是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之处。第二个环节,教师通过朗诵诗歌并伴随简单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逐步感知诗歌描述的雪花从“一片二片三四片”到“九片十片千万片”逐渐增多的景象,支持幼儿在诗歌的情境中理解字词,熟悉结构,感受节律。在幼儿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后,教师预设了与视频相匹配的“下雪了”的预令,使幼儿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反复朗诵有了乐趣。第三个环节,教师在幼儿充分感受、理解之后鼓励幼儿用适宜的肢体动作表现儿歌所蕴含的意境。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大葱的主要特征、作用编出较为合理的谜面。

2、发展幼儿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丰富幼儿对已有知识运用的经验。

3、继续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感情。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红萝卜实物一个,大葱实物若干,状元帽若干(教师折纸作品),花片若干;

2、知识准备:①幼儿已了解谜语包括谜面和谜底两部分;②幼儿对大葱的主要特征、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

3、经验准备:幼儿在家在园均有猜谜的经验,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尝试编谜。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猜谜语《红萝卜》,并一起分析谜语。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蔬菜。

1、教师念谜语"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幼儿猜谜:红萝卜)

2、教师借助实物红萝卜组织幼儿讨论:

① 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告诉幼儿因为谜面说出了红萝卜的特征,所以我们猜出来了)

② 最后一句为什么不说"又甜又脆营养多"(用"大"更好听)

3、师小结:编谜语就是说出东西的.特征,让别人一听就能猜出来,而且还要说得好听,念起来象儿歌一样。现在,我们也来学编谜语。

二、教师示范编谜语《大葱》

教师出示实物大葱,通过提问题让幼儿回答,再将幼儿回答的语言加以概括,编成谜语:

1、大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哪里?(一半是白色的,长在土里;一半是绿色的,长在地上)。

2、它闻起来是什么味?(有点臭臭的;我觉得很辣,跟辣椒一样;很刺鼻;不好闻,但是炒起来很香……)

3、大葱上面一半是什么样子的?下面一半又是什么样子的?(上面一半像花一样,下面一半像棍子;上面一半一叶一叶的,下面一半密密的;上面一半开开的,下面一半瘦瘦的……)

4、它有什么用?(它可以生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它可以治感冒;它也可以预防感冒和癌症;经常吃大葱身体会壮壮的……)

5、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因为。。.........不喜欢,因为。。..)师小结:小朋友说了大葱的很多特征, 老师把你们的话改一下,把它变成一个大葱的谜面: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土中,一半白,一白绿,一半实,一半空。(幼儿鼓掌)师问:觉得编谜语难吗?(不难, 像说话一样)

三、幼儿编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编谜情况,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和记录。

提出编谜规则:

1、不能说出大葱的名称;

2、编出来的谜面要跟大葱的特征一样;

3、每句的字数不用太多,编起来要好听;

4、你可以自己编,也可以跟好朋友一起编,编好了请老师帮你记起来。

四、评选"编谜小能手",分享交流所编的谜语。

1、教师念幼儿自编的谜语,请幼儿当"评委"选出"编谜小能手"。每个"小评委"均有三个花片,可选三个自己最喜欢的谜语,如果喜欢谁编的谜语就把花片送给谁,以花片多的为"编迷小能手"。

2、教师提出评选标准:

①要选让别人听了就猜得出来是大葱的谜面。

②听起来好听。

3、教师为"编谜小能手"颁发状元帽。

活动延伸:

请幼儿继续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编谜,并请同伴或父母、老师猜。

附:幼儿创编的较为完整的大葱谜语

1、白白的身体,绿绿的头,身体喜欢在土中,生着吃来辛辣辣,熟着吃来香喷喷(宜琳);

2、白白的身体,绿绿的叶子,身体在土里,叶子在地上,生来一身好本领,病菌细菌都怕它(晨星);

3、又白又绿又好吃,又香又臭营养多,饿了可以当菜吃,病了可以当药吃(以轩);

4、身体瘦又白,头戴绿花环,浑身都是宝,生的、熟的都能吃(志恺);

5、白棍棍,绿花花,又辛又辣营养高,要是我一站出来,病菌宝宝怕怕怕(励琦);

6、白白的身体绿绿的头,身体喜欢在土中(昆松),风儿一吹点点头(任阳);

身体,绿脑袋,有人害怕有人爱(钰婕);……

活动点评:

活动设计科学合理,层层递进创编谜语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它需要幼儿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一定的语言表达、概括、归纳能力,对幼儿的创新精神更是提出了高要求。洪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使得这个有高难度的活动得于完美展现,活动设计科学合理。首先,教师通过红萝卜这个与大葱特征较为相近的蔬菜谜语为例,结合幼儿的回答自然的引导出编谜的两个要点:要编出物体的主要特征;语言要好听。这样,使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编谜的规律,为幼儿接下来顺利编出大葱谜语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而后,教师通过有关大葱的五个问题帮幼儿回忆大葱的颜色、气味、形状、用处、生长环境等,为幼儿创编谜语积累语言资源,这时,教师示范编出简单的大葱谜语,从心理上提高幼儿的信心与积极性:原来遍谜很简单的。再请幼儿来遍谜就显得水到渠成,轻松简单。

大班语言《画》教案篇8

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4、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5、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

?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

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