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秘密教案中班8篇

时间:2023-01-25 作者:Fallinlove

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大家在写教案的时候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也要努力,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蝉的秘密教案中班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8篇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1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拼音读准“很、有、名、本、领、以、为、然、识、结、永”11个字的音,尤其是注意读准“本领”一词的音;并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认识新笔画“横折提”,能认真描摹“识、本、为”三个字。

3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不以为然、不耐烦”的意思。

4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重点朗读蝉说的话,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语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不认真学习是学不到真本领的道理。

学习重点和难点

根据提示语读出蝉说话时的语气,并在语境中理解“不以为然、不耐烦”的意思。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蝉、黄莺、画眉、云雀的资料(图片、文字)

2将蝉的叫声录下来。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启发设疑

1听录音(蝉的叫声),引入相关的学习内容。

(1)渗透学习“蝉”字音、形。

(2)蝉也叫知了,指导读好“知了”一词“了”的轻声。

(3)教提示简介(要求学生认真听,努力记):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常常能在大树的枝干上看到蝉。但只有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似的鸣叫器官。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

揭示课题53蝉,齐读。

3朗读出示的句子,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提示:这篇课文讲了有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出示句子)——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1)自由读句,借助拼音读准句中3个生字的字音:名、本、领(前后鼻音)

(2)同桌互读句子。

(3)交流朗读。

4引导学生设疑。

提示:在没读课文前,你有些什么问题想通过读文来解决?

交流的基础上梳理板书:

课文中写了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蝉是怎么学的?ll结果,蝉学会了吗?

说明:

结合了解蝉,渗透随机学习“蝉”,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散学习“名、本、领”。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将本课生字学习的重点(读准前后鼻音)加以落实,识字的有效性会增强。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注重引导他们逐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解决自设的问题为线索展开学习,学习的方向性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标上小节号。

2小组交流认读生字的情况。

3反馈交流对内容的了解:哪些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交流板书:

黄莺

画眉

云雀

(1)读准“黄莺”一词的字音。

说明:

虽不是本课生字,但两个后鼻音在一起比较难读,应随机正音。

(2)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说说“谁想教蝉学本领?”。

(3)变换句式说一说。(想要教蝉学本领的歌唱家有……)

(4)看图认识三位有名的歌唱家。

教提示简单介绍(学生用心倾听):黄莺、画眉和云雀天生就有一幅歌唱家的嗓子。黄莺又叫黄鹂,因羽毛金黄而得名,它的鸣叫声就像活泼响亮的笛声;画眉鸟,注意它的眼睛,眼圈是白色的。它不仅歌声委婉动听,还善于模仿其它鸟鸣声,虫叫声;云雀,别看它长得不起眼,羽毛的颜色和泥土差不多,可是它的鸣叫声非常高昂悦耳。

说明:

此学习环节围绕着“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这个问题,将字音的校正——“莺”,掌握规范句式的训练——“想要教蝉学本领的歌唱家有……”以及科普知识的传授——简介黄莺、画眉、云雀三种鸟的习性和叫声,融合一体。这样设计的原因之一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简介黄莺、画眉、云雀三种鸟的习性和叫声用以弥补学生知识点上的空白;二是从课文学习的需要出发,只有充分感知黄莺、画眉、云雀歌声的优美,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称它们为“歌唱家”,从而帮助学生读懂蝉学本领时不耐烦、自以为是的态度是错误的。

4自由轻声读第二小节,思考三位歌唱家各自想教蝉什么本领?用直线划出黄莺、画眉、云雀说的话。

说明:

阅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动动笔墨圈圈画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应从小培养。教提示应注意指导学生怎样使用直尺端正清楚地画线,保持书面的整洁,这些细小的习惯都不容忽视,从小处着手抓。

交流:

(1)提示生配合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补充板书:黄莺教蝉(发音),画眉教蝉(识谱),云雀教蝉(唱歌)。

(3)指导朗读板书的短句。

5看板书思考,要成为歌唱家先得学会哪些本领?

说明: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现阶段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疏通,生字的学习上,而应结合课文内容的了解,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由浅表走向深入的问题来促使学生思考,并从中学习怎样边读边想问题。

发音、识谱是名歌唱家的基本功,成为歌唱家必须要具备正确发音,认识曲谱的能力。而这些学生往往不会关注,教提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现。

6带着先前的设疑――“蝉是怎样学的?”这个问题读课文,并找到有关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交流、出示:(不以为然)

(一摇头)

(很不耐烦)

要求读准字音:“不以为然”、“不耐烦”。

7观察模仿朗读好蝉说的话。

(1)提示:每当歌唱家想教蝉本领,蝉都说:“知了,知了!”,可每次说话的语气不同。

一边看老提示的表情,一边听老提示朗读蝉三次说的话,仔细观察,想想你理解“不以为然”和“不耐烦”的意思吗?

(2)自由练读,争取熟读成诵。

(3)同桌配合表演,把蝉不愿意学本领的样子演出来,把“不以为然”和“不耐烦”的意思通过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

说明: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教提示的声情并茂范读,即可以直接使学生模仿感情朗读,又可以从教提示的表情中体会出“不以为然、不耐烦”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又能激发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蝉学习的态度是很不端正的,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8交流表演并适当评价。

三交流读文感受,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1读最后一节,了解事情结果。提示:蝉学会了吗?

提示:刚才老提示介绍了黄莺、画眉、云雀,我们来听听这些鸟的歌唱声(放录音),用一个词来说说他们的歌声怎么样?

交流板书:悦耳动听(读好词语)

提示:不愿意认真学的蝉,它的歌声又是怎样的?(再放录音)在文中找一个词说明。

交流板书:单调

说明:

运用媒体,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单调”的意思,同时渗透积累“悦耳动听”一词。从而也使学生感受到蝉不认真学习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2把句子说完整:蝉的叫声,黄莺、画眉、云雀的叫声。

3读了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这只蝉吗?说说你的理由。

4根据板书引读课文。

5读了蝉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把你明白的道理说给大家听。

说明:

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将课文学习分成“有名的歌唱家分别教蝉学什么?”明白要成为歌唱家必须掌握的本领,和“蝉是怎样学的?”两条线索。而文中蝉三次说话时不同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把蝉不愿意学本领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也是感悟课文——“不认真学习是学不到真本领”的关键。学习设计中,找出关键词语,并充分发挥老提示的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模仿学习,在模仿表演中揣摩、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

四指导描摹

1提示:出示“识、本、为”,读一读。

2借助拼音认识新笔画“横折提”。

3观察老提示在田字格内书写“本、为”。

说明:

写字指导重在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尤其指导学生找到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会看“贴”摹字是学生练习写好字的很要重要的途径。写字学习除了要继续关注写字习惯的培养,复习笔画笔顺知识外,现阶段还应在如何临摹字贴上多作指导,使学生能把字炼写好。

五复习巩固练习生字。

游戏:看谁反应快。

1出示:“一天到晚、叫声、有名、本领、不以为然、摇头、结果、识谱。”

2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练习字字过目读。

3全班竞赛读。

(媒体演示,气球上有这些词语,飘动的热气球出现,学生强读气球上的词语。)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蝉若干只、蝉的鸣叫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录音机放蝉的鸣叫声,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的叫声?

二、引导幼儿观察蝉。

1、教师出示蝉,引导幼儿讨论:蝉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头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蝉的身体是黑褐色的。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身体下面有三对足。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4、讨论:蝉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很、有、名、本、领、以、为、然、识、结、永”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笔画“横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3、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4、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重点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笔画“横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

天热爬上树梢,

总爱大喊大叫,

明明啥也不懂,

偏说知了知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一样的鸣叫器官。

3、蝉也叫知了,因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蝉鸣声)这样的叫声真难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来教蝉本领。

4、出示: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1)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2)学习生字:有名 本领 正音。

(3)自由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来教蝉本领呢?蝉的表现怎样?

2、交流、板书:黄莺 画眉 云雀(可简单介绍)

3、开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黄莺、画眉和云雀想教蝉本领,可是蝉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蝉的叫声很难听,有名的歌唱家们到底要教蝉什么本领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2节,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

(2)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

3、板书 黄莺 画眉 云雀

发音 识谱 唱歌

老师给你们一个填空,请你们想一想,该怎么说?

出示: 、 和 分别想教蝉 、 和 。

学生思考,准备

4、蝉学会这些本领了吗?读读课文第三节

果然,蝉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而且,它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这里有个生字:永。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书空

5、蝉怎么就没学到本领,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呢?我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2节,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补充板书: 不以为然 摇头 很不耐烦

6、学习:不以为然 生字:以、为、然

7、指导朗读:

(1)听蝉与黄莺、画眉和云雀三次对话的录音,感受蝉的语气。

(2)出示黄莺和蝉的对话:

黄莺飞来了:“我教你发音吧!”

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①指名同桌读,把句子读正确。

②自由读,想想蝉是怎样说话的?

③体验朗读。

(3)同桌合作,读蝉和画眉、云雀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

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

8、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

9、说话练习: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

四、复习巩固

1、双轨火车:读字组词。

2、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

3、读句子:

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

(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2)你能试着也用“很不耐烦”和“耐心”说一两句话吗?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1、认识“言字旁”,观察笔画“横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笔顺,适时渗透笔顺规则。

3、学生当堂描写:识、本。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4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认识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 确描摹“识、本、领”3个字。

2.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朗读好文中人物的语言,初步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4.了解蝉最终没有学到本领的原因,知道学本领不能怕苦、怕难、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话说清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拼音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音节:chán,指名拼读。

2.板书:蝉,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

师:蝉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个虫字旁(板书:虫)。右边是个“单” (板书),合起来就是蝉。这是一个形声字,虫字旁表义,单表音。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说明】

结合揭示课题,复习拼音,读准翘舌音。通过板书,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这种昆虫,同时滚动复习 ,加深对“形声字”的认识。

二、巩固分节,初读课文

1. 巩固标小节号。

(回忆方法——自己标小节号——集体核对)

2. 自读课文,要求:字字过目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节。

【说明】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小节号是初读课文的常规步骤。对于标小节号这种新技能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学阶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标小节号的方法及注意点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逐步使学生对这项技能日趋熟练。另外,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正音的意识,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自主阅读的最基本的步骤。

三、小组学习,读课文划词语

1.小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字字过目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游戏巩固,核对词语。

(1) 游戏:拼音节,请词语。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词语都用拼音代替,读对后出示词语)

重点关注:

? 很 (前鼻音, “很”就是“非常”的意思。)

? 本领 (分清前后鼻音。)

? 知识 (整体认读音节)

(2)媒体示范、全班比对检查。

3.指导读好词语“不以为然、一摇头、不耐烦”

【说明】

把课文读正确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

的时间读文,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尽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对于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逐步养成不急不躁的读文好习惯。

“圈生字、划词语”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渐渐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游戏的引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各有侧重地对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一次集中的正音。

四、指导读句,扫除朗读障碍

1.出示句子,同桌练读。

媒体出示:(1)蝉一天到晚趴在树枝上叫,它的叫声很不好听。

(2)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3)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2.指名交流读句,随机理解“一天到晚”。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将句子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学生读懂文章打基础。

五、读课文,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巩固读书习惯。

2.齐读课文。

3.根据提示说清故事大概内容。

(1) 师带读提示。

出示:因为蝉的叫声___________,所以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__________。 (怎么样) (干什么) 可是,蝉不愿意学。结果,它___________。

(怎么样)

(2)同桌交流。

(3)逐句交流,随机学习生字“名、本、领”。

第一句:

师:谁来交流第一句?

师:可不是一般的歌唱家,而是-----,有名就是名气很响的意思。谁能

读好这个词?(有名) 你有好办法记住“名”吗? 指名说 (关注规范表达)

师:那有名的歌唱家想干什么呢?(出示:本领)

师:你怎么记住“本”这个字?(指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领”这

个字怎么记呢?(关注规范表达) 边说边在桌上写一写。

师:再来读好这个词语。

第二句:

师:可是蝉不愿意学,那结果怎样呢?

(4)齐读。

【说明】

分节读课文是对学生先前预习课文时标小节、读准字音的再一次反馈。同时借助填空整体进入,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继续加强生字的识记,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六、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小结。

2.指导写字,练习书写“本、领”。

【说明】

通过老师示范,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将字形结构、关键笔画作为切入点,对生字的书写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写好字的信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加以实践。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认识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描摹“识”。

2.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朗读好文中人物的语言,初步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 了解蝉最终没有学到本领的原因,知道学本领不能怕苦、怕难、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话说清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引读填空,回顾故事内容。

2.导入新课。

二、重点学习第二节,读通句子,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

(一)分清句子,读通句子。

1.指导数句。

2.自读课文,分清句子,尽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分句开火车交流,正音。

4.齐读第2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6句话。边读边记,有哪几位歌唱家(板书:歌唱家)想教(板书:想教)蝉学本领(板书:本领)?

(二)读第二小节,了解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

1.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

2.交流并板书:黄莺、画眉、云雀

3.听鸟叫声,加深了解。

(三) 朗读描写三位“歌唱家”的句子,了解它们想教蝉学习的本领。

1.指名3人交流句子。(生交流一句,媒体出示一句)

2.师生配合读句,随机指导识记、书写“识”。

A.发音

B.识谱(出示词卡)

引导发现2个字的共同处(都是左右结构,都是言字旁)。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5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1、导入:(4分)

唐代李商隐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听完李商隐的诗后,大家知道他描写的是什么吗?

蝉的画面{投影}

盛夏在浓绿中知知叫个不停的蝉,它的生命周期是多长呢?享受生命的时间呢?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蝉》。短文两则之一《蝉》。板书课题。

2、读一读(1分)

3、作者介绍(1分钟)

过渡:对了,短文读过了,作者是谁?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啊?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等。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等。

4、朗读(3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仔细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个学生读{配乐}。

全班齐读。

评价:声音优美,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6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

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

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

三、整体感知,了解“蝉”“蝉之烦”

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

“蝉之恕”

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

(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

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蝉之敬”

1、文中作者与朋友进行的第二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过活,这就是蝉生命的意义,在属于他的那个夏天里,拼尽它小小躯体额全部力量去响彻一个夏天。

2、蝉的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除了赞美之外。也意在唤醒人类向蝉学习:好好过活,热爱生命;理解、尊重蝉)

“蝉之悟”

1、我们已经了解到蝉的生命的意义了,那么老师要请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对待自然万物,人类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只有人类的生命和事业才是有意义的吗?人类如何和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生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进而关爱)

2、作者最初表达对蝉态度的贬抑,而最后表现对蝉的态度褒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是褒扬显得尤为突出)

四、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想。

五、作业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要对周瘦鹃说的吗?请写下来,言之有理即可。——设计意图:这是对课堂的迁移,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种扩大,取得互文解读的效果。

在大热的几天里,一天到晚,总可听得蝉声如沸,小园里树木多,所以蝉也特别多,便织成了一片交响乐,简直闹得人心烦意乱。天气越热,蝉也越闹,清早就闹了起来,直闹到夕阳西下时,还是无休无歇。听它们的声音,似乎在唤“知了!知了!”所以蝉的别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周瘦鹃:《苏州游踪》】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

(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

一:课程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

二、教授新课

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

(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

烦朋友的话宽恕(理解敬佩)

第一段:知知不休(抑1)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抑2)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

对蝉的厌恶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语言:没有声响

最终目的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

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

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

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三、本课小结

在《蝉》的世界中,作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让我们在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听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四、作业

同步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三大题。

五、板书设计

对蝉的厌恶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语言:没有声响

蝉的秘密教案中班篇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

1、讲读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从“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心。)

(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

[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2、讲读第4-11自然段。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转地与吴王交谈。通过“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发吴王的好奇心,从而很自然地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同桌分角色练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要求:注意读好吴王、少年对话的语气,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少年究竟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讲述出示故事内容)

①用“”划出故事,并练说。

②指名讲故事。提示:讲故事要生动。

③你觉得故事中,哪句话讲得最有道理?

④讨论:你觉得少年所讲得“它们”表面上指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⑤引读故事。

⑥少年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

3、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

四、深入探究。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复述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