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01-25 作者:Kris

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学会写好教案,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强调创新教学方法,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乐于和同学交流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围绕这两颗星,我国劳动人民为它们创作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品是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文章各段表示时间的词句,试着理解该段大意。

3、学生汇报。

板书:

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晚上第二天黄昏一天一天从此以后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一句话简单讲述该段大意。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五、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六、作业

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从相识、被迫分离到一年一次鹊桥会的全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逐部理解,深入体会。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板书:

鹊桥相会

织女被抓

相识→结婚→生儿育女→老牛诀别

2、你能够利用文章中各段的重点词句来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吗??

(指导学生抓住各段的重点词句来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

3、教师引导:故事中的角色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们喜欢这则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收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再用笔记下来。

板书设计:

鹊桥相会

织女被抓

相识→ 结婚 → 生儿育女 → 老牛诀别

哥嫂待他不好 老牛指点男耕女织 话别留皮 趁机抓走 鹊桥相会

照看老牛周到 相识成婚幸福美满 天河相隔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文章的细节,如“披上的牛皮没有能量,怎么能够把他们三个人带上天空呢?”“为什么不能够从天河上飞过去?”“披着牛皮飞不过天河,为什么喜鹊能够飞过?”等产生质疑,说明学生对民间传说并不够了解。

2、让学生收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再用笔记下来,但学生囿于条件所限,无人给他们讲,也鲜有接触的机会。

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篇2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篇3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

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

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

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

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

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

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

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

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

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指导朗读、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篇4

教学内容:p4例2及“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合适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两个未知的数量。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

这节课我们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继续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1)出示例2。读题,理解题意。

(2)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各自独立画线段图。

(3)展示交流,明确合适的画法。

(4)师:结合题目和线段图,你能说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生答,师出示,齐读:

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5)师:如果用x来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生答后师在线段图上标注好,并写出设句,齐读设句。

(6)让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师板:x+3x=290

说说这个方程与前面学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7)全班交流,师随机板书过程,并说明:解这样的方程时,一般应先化简。

追问:求出的x的值表示哪个数量?水面面积该怎样求?

生答师板:3x=72.5×3=217.5

(8)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让生看书p4的检验过程,说说每一步检验的是什么。师随机板检验过程,写出答句。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检验过程。

(2)集体交流,说说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

(3)比较:

引导学生说说“练一练”的解答过程与例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问:你觉得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这几道方程与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解这些方程时先要做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是怎样检验的。

2、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提醒学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化简。

3、练习二第5题

(1)先独立解答。

(2)交流,让学生说清楚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列出的方程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比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

师:看屏幕,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

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

师:圆 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

生上台指

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 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

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 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二、感知化曲为直

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 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

师: 想想,用手势1 或者2 告诉老师……怎么想的?

……

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 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 敢不敢挑战?

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1)荧光圈

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 怎样量 它的周长?

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

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

(2)飞镖盘

师:继续 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

怎么办呢?

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 去掉 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 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