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了准备好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言活动的教案模板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语言活动的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
3.感受同伴间友爱互助的情感。
活动材料:
1.ppt
2.盆两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ppt
2.播放下雨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下雨)下了雨,想一想花园、草地会变成什么样?(泥地,变湿了,软软的……小动物从泥地上走过去就会留下一个个的小土坑)师:草地上啊,会出现好多积满水的小土坑。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土坑的周围发生了哪些事情。现在老师要讲一个《小土坑》的故事,小朋友要认真听哦,等会老师有问题要问大家。
二、欣赏与理解故事内容
(一)欣赏故事师: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家了,大肥猪回家了,小山羊回家了,淅沥淅沥,小土坑里积水了。
1、出示ppt3
雨停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咪咪的脸,师:小朋友们看看哪些小动物出来了?(公鸡、母鸡、大肥猪、小山羊)母鸡公鸡又出来找小虫吃了,大肥猪又出来散步了,小山羊又出来吃草了。(指着图片)
2.出示ppt4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母鸡、小土坑、水、草地、小房子)母鸡走到土坑边,往里面一瞧,看见里面有只母鸡。“哎呀,不好了!一只母鸡掉到土坑去了。”“咕咕咕,咕咕咕……”母鸡赶快跑去找公鸡,叫他来救土坑里的母鸡.
3.出示ppt5
师:看?母鸡请谁来啦?(公鸡)公鸡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母鸡呀?只看见一只大公鸡。“哎呀,不好了!一只公鸡掉到土坑里去了!”“喔喔喔!”公鸡赶快跑去找小山羊,叫他来救土坑里的公鸡。
4.出示ppt6
师:看,小山羊来了!
小山羊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公鸡呀,只看见一只小山羊。哎呀,不好了!一只小山羊掉到土坑里去了。小山羊赶快跑去告诉大肥猪,叫大肥猪来救土坑里的小山羊。
5.出示ppt7
大肥猪也来了。
师:大肥猪走来一瞧,(小朋友们想一想,大肥猪会说什么?)土坑里哪有小山羊呀?只看见一头大肥猪。哎呀,不好了!一头大肥猪掉到土坑里去了。“奴奴奴,奴奴奴……”大肥猪赶快跑去告诉其他的朋友,叫他们来救土坑里的大肥猪。
6.出示ppt8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有谁?(公鸡母鸡小山羊、大肥猪)土坑里的水变成什么样了?(变少了)太阳晒呀,晒呀。把土坑里的水晒干了。这时候,小山羊、大肥猪、公鸡和母鸡把他们的朋友都请来了。
他们往土坑里一瞧,什么也没有呀!母鸡说:“一定是他们自己爬出土坑来了。”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小朋友们,故事听完了,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听懂这个故事。
2.第一个问题:小土坑边来了几个小动物?(我请坐的好的小朋友回答)
答:四个:母鸡、公鸡、小山羊、大肥猪
3.第二个问题:他们在小土坑里看见了什么?
答:分别是母鸡、公鸡、小山羊、大肥猪
4.他们看见的是真的小动物吗?(这个问题有点难,我请聪明的小朋友回答)
答:不是,是倒影。(一起说,倒影)
5.师:什么是倒影?盛满水的小土坑就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到自己,母鸡和公鸡看到的,是他们自己的倒影。小朋友听懂了吗?就像小朋友早上照镜子一样,镜子里面不是真的'自己而是倒影。
6.母鸡说的话对吗?
(不对,小土坑里没有小动物,那是他们的倒影)
三、水中的自己
师:今天老师把倒影请进了我们中三班的教室,现在老师要请做的好的小朋友一看。
把一只盆里装满水,另一只不装水,分组请小朋友上来看看水盆里有什么,回答那是真的自己吗?
活动结束小朋友们,虽然小土坑里的小动物都只是公鸡、母鸡、小山羊、大肥猪的倒影,都不是真的小动物,但是如果真的有自己的朋友掉进土坑里了,我们应不应该救他们?所以,我们要互相帮助,像公鸡、母鸡他们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朋友。
活动上课时间略长,小朋友都已经没有了耐心,后面用盆照镜子这一环节,有些不好控制。
语言活动的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讨论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2、学说句式“我是……其实呢……”并尝试仿编。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讨论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难点:学说句式“我是……其实呢……”并尝试仿编。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活动过程:
一、介绍图书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这是封面,上面有书的名字,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2.咦,这个小男孩怎么会说自己的家是动物园呢?(扩散思维)
3.(出示ppt家)这就是祥太的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动物,难道他们家真的是个动物园吗?我们一起往下看。
二、阅读绘本(ppt),并尝试创编。
1.观察祥太
(1)师:我叫祥太,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
(2)祥太为什么说他是一只小猴子呢?
(3)教师小结:因为他爬树很拿手,喜欢吃香蕉,这些特征跟猴子的特征很像,所以他说自己是一只小猴子。
2.观察爸爸
(1)师:这是我爸爸,其实呢……他是只大狮子
(2)祥太为什么说爸爸是狮子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
(3)小结:原来他是说自己的爸爸的'样子和喜欢吃的食物和狮子很像,他就把自己的爸爸比喻成狮子了。
3.观察妈 妈
(1)你们看,这是谁?(浣熊)浣熊在干什么呀?你们猜猜,这只勤劳的浣熊会是祥太家里的谁呢?
(2)你怎么想到是妈 妈呢?
(3)你们知道浣熊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4)小结:妈 妈和浣熊的相似之处。
4.观察爷爷、奶奶、妹妹
(1)这是祥太的爷爷、奶奶、妹妹,你觉得他们是什么动物呢?
(2)幼儿依次观察并大胆猜测(尝试使用这是……其实呢……的句式)
5.观察曾祖母
(1)师:最后,介绍我的曾祖母,阿花老太太。
(2)你觉得祥太的曾祖母是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6、 完整欣赏绘本。
原来祥太的家不是真的是个动物园,而是他的家人都有跟动物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他才说我家是动物园。
7、幼儿尝试用“我是……其实呢……”的句式描述自己的特征或喜好与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1)现在请你们来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也是一只动物,你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呢?你会像祥太那样介绍自己吗?
(2)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孩子发??
(3)参加动物狂欢舞会
三、动物狂欢舞会
语言活动的教案模板篇3
设计意图:根据中班幼儿特征,结合新纲要要求,让幼儿正确使用量词及完整表述存在着一定难度。在平时生活中和自由游戏中,幼儿仍然会将量词混用或乱用,因此通过情景剧及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熟练并巩固量词的使用。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并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2、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些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接触新的量词,练习完整表述。
活动准备:售货厅;儿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免子头饰1个、猴子头饰5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表演。
旁白:在一座大森林里,小兔子开了一家铺子。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新开了一家铺子,欢
迎大家光临。
师 :哇!小兔子家开了铺子,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转身向兔子,指着袜子)这是什么东西?一共有多少?
(请幼儿回答,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三双袜子)
(再指着一排瓶子)这一排是什么?共有几个?(请能力较差的幼儿练习:四个瓶子)
(教师转身对兔子)小兔子,这桌子也卖吗?
小兔子:卖,当然卖咯!
师:哎,我看这桌子挺好的,小朋友们看看铺子里有几张桌子?(指导幼儿正确运用量词:张)
(师拿起两把塑料椅子)你们看漂亮吗?我们来数数一共
有多少,然后告诉大家。(指导幼儿学习量词“把”)
师:还有些什么?(老师寻找别的东西,突然发现)瞧,这些
帽子可真多,有大有小,有白的有花的,一共几顶,我
们来数数。一顶、两顶、三顶、四顶、五顶,一共五顶
帽子。(幼儿练习量词“顶”)这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旁白:突然来了五只小猴子。
猴爸爸:小兔子,我要买五顶帽子。
小兔子:啊?是几顶?我没听清楚。
师:小朋友,小猴子要买多少帽子,告诉小兔子。(幼儿齐答:五顶帽子)
猴妈妈:小兔子,我要买四个瓶子。
猴哥哥:小兔子,我要买一张桌子。
猴姐姐:小兔子,我要买三双袜子。
猴宝宝:小兔子,我要买两把椅子。
小兔子:我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
二、引出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理解儿歌内容:
(1)是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铺子?(幼儿完整讲述)
(2)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要求正确运用量词)
(3)东西被谁买完了?小兔子怎么说的?
三、幼儿学念儿歌
1、放慢速度,幼儿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2、提示要求,会的小朋友念响点,不会的轻轻念。
3、分组练习,加快速度。
四、游戏
1、引出。
师:小朋友会念这首儿歌了,你们会不会买东西呀?好,小兔子的铺子又要开了,如果你像小猴子一样,说清楚你要买什么,你一定买得到。
2、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用“小兔子,我要买××”的句式,并能正确运用量词来参加活动。过程中如果有幼儿没能正确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3、东西又卖完了,小兔子说:“我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
师幼:小兔子,明天再来开铺子。
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来了一群小猴子,
买走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
明天再来开铺子。
语言活动的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熟记长辈的称呼并理解这些长辈和自己的关系。
2、和同伴分享自己关于称呼的经验。
3、懂得见到长辈要礼貌称呼并问好。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6
活动过程:
一、生活经验谈话,初步了解称呼的含义。
1、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谁?他们怎么称呼?
2、初步了解对长辈的不同称呼,教师请个别幼儿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对称呼的经验;
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是对家里长辈的称呼,称呼是人们对他人的一种有礼貌的称谓
二、学习儿歌《称呼歌》
1、幼儿倾听儿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哪些称呼?
2、幼儿交流自己对儿歌中称呼的理解
教师:这些称呼你们都听过吗?知道是什么意思,称呼谁的?
3、幼儿讨论对称呼的理解,知道这些称呼与自己的关系。
4、学念儿歌
前两遍幼儿可以看教师画面提示 ,后两遍幼儿尝试独立朗诵。
三、幼儿游戏:看谁说的对
1、教师与幼儿游戏,巩固对称呼的认识。
2、幼儿与同伴两两结伴,相互游戏
四、拓展幼儿有关称呼的经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称呼?是称呼谁的?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语言活动的教案模板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主角克制自己、抵御美味诱惑的内心体验。
2、理解故事主题,萌生成长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故事
活动过程:
一、麦麦的午餐盒。
1、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小猪麦麦上学第一天发生的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第一节。
2、午餐盒里有哪些好吃的东西?
3、妈妈说午餐盒里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吃?
二、美味的诱惑。
1、那么好吃的东西,小猪麦麦想不想马上吃掉?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节至第六节。
3、上学的路上,麦麦想吃午餐盒里的`东西,他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4、上课的时候,麦麦想吃东西了吗?它心里对自己说了什么话呢?
5、麦麦吃了午餐以后,还想吃桃子吗?有没有吃掉?
6、下午,麦麦肚子很饿很饿,他想吃桃子了吗?有没有吃掉?
7、麦麦几次想吃掉五彩和桃子,他忍住了吗?你觉得麦麦做得对吗?为什么?(麦麦很想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忍住了。麦麦知道要听妈妈的话,到该词的时候才能吃)。
三、不平常的桃核。
1、麦麦回家,把午餐盒交给妈妈,他问妈妈要了那个桃核,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教师讲述故事最后一节。
3、麦麦把桃核放在纸船里,望着它,想着这一天发生的事,我们再来完整地听故事。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5、麦麦以前嘴很谗,上小学的第一天,他还是很谗吗?为什么他觉得这一天非常高兴?
6、引导幼儿讨论后得出:麦麦虽然几次谗得想早早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都忍住了。他上小学了,知道自己长大了,应该忍住嘴谗的念头。
7、幼儿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29――31页,结合画面复述故事。
语言活动的教案模板篇6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2、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3、愿意大胆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桌子4张;椅子25把;绘本12本;记录纸20张;展板2块;磁铁30个;画笔12支;ppt
2、经验准备:(1)已了解“收集”的含义。
(2)具有良好阅读、绘画、倾听习惯。
活动重点: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活动难点: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诱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最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二、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1、自主阅读第一段,初步发现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1)自主阅读1-11页。
——还有一些人也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呢,他们是谁呢?
——他们都喜欢收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从椅子后面的书袋里拿出绘本,从第1页到第11页。
(2)分享交流
2、自主阅读第二段,进一步发现自然界中收集者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自主阅读至结束。
——除了小女孩、小男孩、奶奶、清洁工、乌鸦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谁喜欢收集?它们喜欢收集什么呢?
(2)分享交流。
3、完整欣赏绘本。
三、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1、绘画记录仿编的绘本内容。
——绘本中的秋天、海边、天空、小溪都有喜欢收集的东西,如果你是它们,你喜欢收集什么呢?
2、分享交流仿编的绘本内容。
——你是谁?你喜欢收集什么?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们回到班级和朋友们继续说说你们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