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语言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4-09-05 作者:loser

结构清晰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课程内容,写教案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预见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雨的语言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雨的语言教案模板8篇

雨的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在标记的提示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画并充分展开想象,用完整、流利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通过讲述和欣赏理解故事、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关心他人和向他人感恩的温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春天的花,感知过各种花瓣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

2.物质准备:

(1)两棵桃树(一棵有桃花,一棵没桃花),《桃树下的小白兔》挂图一张。

(2)故事中的动物图片6个,故事ppt。

(3)小图片(4张)、标记两人一份。

(4)各种动物的图片若干,桃花瓣若干。

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树变绿了,花也开了。

(2)出示树1:这是一棵桃树。谁会用好听的词或句子来说说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桃树?

(形状、颜色及花。)

教师小结:这棵桃树长得又高大、又美丽。

(3)出示树2:现在桃树有什么变化了?

2.看图理解故事

(1)出示挂图,提问:桃花哪儿去了呢?看着这幅图,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提醒幼儿注意信封。)

(2)小白兔把桃花的花瓣放进信封,都寄给谁了呢?

(3)出示老山羊:

①花瓣被老山羊当成了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②花瓣成了书签,老山羊会怎么想、怎么说?

③教师完整讲述并小结:老山羊很高兴有了一个花瓣书签。

(4)出示小猫:

①现在花瓣到哪里去了?

②有了发夹的小猫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它又会说些什么?

③指名幼儿讲述,教师小结:戴上花瓣发夹的小猫可爱极了。

(5)原来桃花瓣有这么多用处,大家都想要。于是,小白兔就一份一份地寄。

出示另4个动物:花瓣又寄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把花瓣当成了哪些东西?请你选一个小动物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标记详细说说这个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心里想的或嘴里说的。

(幼儿两人一组操作图片和标记合作讲述。)

(6)指名幼儿讲述,其余幼儿倾听并点评:你最喜欢谁的讲述?为什么?

(7)写故事的作家是怎样来讲这个故事的呢?我们也来听一听。听时找一找,他在故事里用了哪些小朋友不会说的好听的词和句子。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看ppt听故事。)

(8)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教师及时归纳。

(9)这真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心里总想着别人的小白兔,也有对关心自己的小白兔和献出花瓣的桃树心存感激的老山羊、小猫等。他们充满爱意的行为感动着每一个人。

3.拓展运用

(1)刚才小朋友也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喜欢的动物图片。请小朋拿出图片挂在胸前。现在,你就是图片上的小动物。想一想,假如你有一片桃花瓣,你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2)我们请客人老师扮演送花瓣的小白兔。想好的小动物可以勇敢地走到小白兔面前,大胆说出你的想法。谁说得又完整、又流利、又有礼貌,小白兔就把花瓣送给谁。

(3)幼儿和听课老师互动,听课老师对幼儿的语言适当评价。

雨的语言教案篇2

活动名称:送大乌龟回家(故事)

活动目标:通过孩子自己亲身体验,感受为别人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想象

1、师带领幼儿以小动物的身份做游戏。(听音乐做小动物的动作)

2、(录音机发出声音:谁来帮帮我啊!)

3、师:哎呀,是谁需要我们的帮助呀?

(和幼儿一起找找,并出示大乌龟)

4、师:哦!原来是乌龟摔跤了,它四脚朝天爬不起来,这可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办法)

二、故事讲述,讨论理解

1、师:看看是谁来帮助大乌龟了?

(分别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

2、引导幼儿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大乌龟的?

3、师生一起学说小动物的对话(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用语言、动作表示)

三、延伸活动,内化迁移

1、我们看看最后大乌龟是怎样爬起来的?

(在小动物的帮助下自己翻过身来的。)

2、小结:以后如果我们小朋友摔跤了,要像大乌龟一样自己爬起来。

雨的语言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这个故事情节非常有趣,巧妙将动物的特征围绕“给长颈鹿看病”这个情节进行展现。包括身体构造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并且,这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关爱之情,也充满了童趣。文章结尾还用长颈鹿“四个吻”传递的特别方式表达对医生的感恩之情,充满了想象力。这个故事中出现很多对话以及动作性描述,特别适合场景再现和表演。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操作材料贯穿始终,使故事情景再现从而使孩子直接感知和理解。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理解、掌握和表现。

教学准备:

黑板、磁铁、操作教具一套

教学目标:

一、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了解各种动物特征。

二、尝试大胆扮演角色表演,表现动物的特征。

三、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教师配合教玩具操作讲故事,用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

(一)讲述故事开头至“这可怎么办啊?”并提问。

师:长颈鹿脖子太长,怎样才能够帮助它呢?

幼:------

(二)讲述故事至“让我来看看你的舌头!”提问:

1、熊猫博士想出了什么办法?

2、都有谁给长颈鹿看病了?

3、他们是怎么检查的呢?能不能来学一学?

(三)讲述故事至“请你马上吃下去!”提问:

师:长颈鹿到底得了什么病?请继续听。

(四)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提问:

1、长颈鹿怎么感谢大家的?

2、长颈鹿的吻医生们是怎么传递的?

3、尝试学一学对话和送吻的动作。

二、讨论:医生们得到长颈鹿的吻心情怎样?为什么?长颈鹿为什么要送吻?

引导大家懂得帮助也懂的感恩。

三、尝试操作对话部分的教具,大胆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1、请个别幼儿操作a段对话部分(诊疗),幼儿大胆模仿动作和对话;

2、请个别幼儿操作b段对话部分(送吻),幼儿大胆模仿动作和对话。

四、对话部分角色表演。五、将玩教具投放入区角进行操作讲述和创编。

雨的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尝试感知词汇:“五颜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

2、通过观察图片、表演故事,理解作品内容。

3、喜欢幼儿园,乐意上幼儿园。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点点爱去幼儿园》;

2、小鸟、兔子、梅花鹿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朋友,让我们一起把新朋友请出来吧。

2、出示小女孩的手偶。

师:新朋友是谁啊?

她的名字叫点点,点点今年三岁了,要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跟她打个招呼吧!

今天点点还给我们带来了她上幼儿园时的故事,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助幼儿分段理解故事,熟悉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1)小鸟。

师:点点和妈妈经过什么地方?

她们看到了什么?小鸟是什么颜色的?在做什么?

妈妈怎么说的?小鸟说了什么?

(2)兔子

师:瞧!她们经过了哪里?草地上了什么?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妈妈说什么?兔子们会说什么呢?

(3)梅花鹿

师:她们又经过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妈妈说什么?梅花鹿呢?

(4)小朋友

师:她们到了哪里?有谁?在做什么?

点点怎么样了?

2、完整欣赏故事,鼓励幼儿学一学故事中的'对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幼儿园吗?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

三、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可放至延伸活动)

1、师:请你们一起来点点的故事表演出来吧。

2、出示头饰、分配角色。

3、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幼儿听懂了这个故事内容,也了解了幼儿园,渐渐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已经能安静地倾听。幼儿的参与性较高。由于《点点爱上幼儿园》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简单易懂。问题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所以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

雨的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庞大、笨重。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使之感受故事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3.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续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恐龙的图片。

2.制作一本故事大书《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丰富幼儿有关恐龙的知识。

1.教师出示恐龙的图片,给幼儿讲解恐龙的特征,形态。

2.教师先提问,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故事。“老师今天要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城里来了大恐龙》。一直大恐龙来到了城市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3.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线索和人物的。

1)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觉得怎么样?

2)恐龙所到之处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恐龙给城里人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是它自己愿意的吗、

4)恐龙变成了立交桥时,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4.教师有感情的再讲述一遍故事,可以边讲边请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恐龙的形体特征。

5.“恐龙还想为城里多做好事。请小朋友想想,恐龙到了哪里?它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鼓励幼儿想象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试着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画下来,粘贴在展板上。并请幼儿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

活动延伸:

1.在餐前活动中,请个别幼儿将续编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2.回家后请幼儿给父母讲述此故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雨的语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感知事物的大小并会使用“太大了”“太小了”

重点难点:

感知事物的大小并会使用“太大了”“太小了”

活动准备:

1.故事《大熊和小熊》

2.故事围裙一件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大熊和小熊》,吸引宝宝的注意并鼓励宝宝根据提问回答。

在念到故事中“太大了”和“太小了”时,可故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强调,以帮助宝宝感受大和小。

二、用故事围裙和布娃娃表演故事,请宝宝欣赏故事。

1.可用提问帮助宝宝理解故事内容。

2.师:大熊穿上小熊睡衣说什么?小熊穿上了大熊的睡衣说什么了?

大熊睡在小熊的床上说了什么?小熊睡在大熊的床上说了什么?

3.鼓励宝宝重复故事中的对话。

4.启发宝宝想象大熊和小熊穿错衣服和谁错床的感觉,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三、再完整地听一遍故事,引导宝宝充分感知大和小。

雨的语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画面。

2、理解儿歌内容,知道书本里有许多知识。

3、培养幼儿爱看书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儿歌dv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的衣服有口袋吗?

2、衣服上的小口袋有什么作用?

3、小结幼儿答案:小朋友的衣服口袋可以用来装……有一个小宝宝的

衣服口袋装的东西和你们的可不一样。他的衣服口袋里装的是狼、豹、狗和猫,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观察图片

1、发放幼儿用书,巩固传书和看书的常规,指导幼儿将书翻到第10页。

2、小朋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3、图上都有些什么?

4、宝宝的口袋里装了什么?一个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下这么多动物呢?

5、宝宝看见狼和豹为什么都不害怕?(原来宝宝口袋里装的动物都是书上画的)

6、画了许多漂亮的图案的书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三、欣赏儿歌

1、一个叫朱庆坪的叔叔把这幅图上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小画报》,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2、播放儿歌录音,幼儿欣赏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3、再次播放录音幼儿欣赏儿歌。提问:儿歌里还说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儿歌中的哪一句话?

四、我们爱看书

1、除了画了漂亮图画的画报,你们还看过这么样的书?

2、你们喜欢看书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看书的作用,激发幼儿看书的热情:看书可以看到美丽的图画,可以看到有趣的故事,可以学习本领,还可以懂得道理。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都可以通过看各种书籍去了解。所以说看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让我们越来越能干,小朋友们有时间要多看书。

雨的语言教案篇8

要求:

1、理解鼠宝宝和奶奶互送好吃的食物的情节,体会它们互相关爱的情感

2、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多媒体教具 糖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老鼠)看,今天来了什么客人?

2、你们看,鼠宝宝有个大口袋,口袋鼓鼓囊囊的,猜猜她的口袋里是什么?

3、(请幼儿摸一摸,拿出糖)鼠宝宝带着一口袋糖去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鼠宝宝是怎么敲门的?

2、奶奶看见了鼠宝宝,心里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奶奶会怎么招待鼠宝宝?

4、鼠宝宝走了,鼠奶奶会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5、为什么奶奶会觉得孤单呢?

6、笃,笃,笃,谁在敲门?鼠宝宝怎么又回来了?你们看奶奶怎么样?(模仿惊讶的表情)

7、幼儿自由猜,教师可出示大口袋提示:鼠宝宝是怎么说的?

8、请幼儿演鼠宝宝

三、与幼儿一起分享完整故事

1、你们喜欢故事中的.鼠宝宝吗?为什么?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爱你的?你会怎样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呢?

2、幼儿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3、鼠奶奶也想把好吃的糖分给小朋友吃,你们想吃吗?

4、活动在幼儿愉快的分享过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