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教案5篇

时间:2024-09-25 作者:pUssy

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时间,教师若希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应从教案的写作开始下功夫,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行为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行为教案5篇

幼儿行为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照顾有困难的人,并能以礼相待。

2、培养幼儿关心,亲近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关于懂礼貌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谈在公交车上应该有的行为

1、教师出示图一:小朋友,看,图上的是在哪里你们看出来了吗?他们见了面在干什么呢?

教师请幼儿进行回答。

2、教师出示:这时车上来了一位谁呢?她怎么样了呢?没有座位了,大家猜猜小动物们会怎么做呢?

幼儿猜过后,揭开图片。

教师:小朋友,看,是谁让的座呢?

3、教师出示图三:羊姐姐和小猪会说什么话呢?

请幼儿回答。

4、教师出示图四:(用纸遮住两个小动物相互说对不起的画面):这时公交车上的小动物好多呀,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会怎么样解决呢?

请幼儿讨论后进行回答。

5、教师出示图五:车到站了,两个好朋友要分开了,你们说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

二、结合幼儿用书,请幼儿连贯地讲述故事

1、教师:小朋友,刚才老师已经根据图画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了,你们会讲这个故事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听风是雨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三、请幼儿将书中的内容用情景剧表演

1、教师请幼儿来扮演小动物,并搬到自己的小椅子来当做汽车。

2、教师边引导幼儿来进行表演。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教师:刚才表演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在公交车上的时候,你遇到过什么事?是怎么解决的呢?

4、教师:当你帮助别人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当你被别人帮助时心里又是什么感觉?

5、教师小结:生活中,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是经常遇到的事,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当遇到困难时得到别人的帮助,会很感动、很开心。当自己有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时,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得到别人的`感谢也会很快乐。

懂礼貌是我们应该教导每一个幼儿的,懂礼貌是幼儿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长大以后的讲文明做铺垫。

幼儿行为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借东西时有礼貌、并按时归还。

2、明白向人借东西时须经过同意才可以将物品拿走。

活动准备

儒灵童故事以及动画、游戏物品。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猫为什么愿意把书借给小兔子?

故事总结:小兔子有礼貌地向小猫借书,为了保护书还包上书皮,并且做到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

2、"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在借东西前应该说什么?

3、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豆豆拿走宝宝的东西有没有得到宝宝的允许?

(2)得到儒灵童的帮助后,豆豆又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向别人借东西时应该怎样做?

4、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动画片里的豆豆想骑自行车,没有经过宝宝同意就把小车骑走了,这样做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后来,经过儒灵童的帮忙,豆豆向宝宝承认了错误。小朋友,借用别人东西的`时候,要先得到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尽快归还,这样别人才愿意把东西借给你。

二、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当你向他人借物品时一定要礼貌的向对方说"你好,请问你可不可以把xx借给我?"征得对方的同意后,你才可以将物品拿走并且说谢谢。好好保管物品并及时归还,这样小伙伴才愿意把物品借给你。

三、游戏互动

礼貌小天使:幼儿在借物品时学会用礼貌用语。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为两组,其中教师根据本班人数准备好书本数量,一组幼儿有两本书,而另一组幼儿没有书,现在老师说:"请小朋友们安静看书"这时没有书的小朋友可以跟有两本书的小朋友借书看,借书时要说礼貌用语,并且说好什么时候归还。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小朋友们如何借还物品。

幼儿行为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在进餐、睡眠、学习、游戏中健康方面的习惯要求。

2、愿意并坚持在寒假生活中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3、能积极地和同伴合作用简笔画的形式完成记录单。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进餐、睡眠、学习、游戏ppt图片。

2、大卡纸一张粘在黑板,上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师幼回忆假期生活。

1、师幼一同回忆假期中的生活。

教师:就要放寒假了,你会怎样度过愉快的一天?请1到2名幼儿说一说。

幼儿可以结合以往经验,说说自己每天会做哪些事情。

(二)出示图片,提出要求。

1、当幼儿说到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时就出示相应的图片。

2、教师:刚才有小朋友说了有吃饭,出示第一张图片,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不挑食),有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地方,那正确的吃饭时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二张图片。幼儿边说到,教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

3、教师进行进餐小结:吃的时候要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捧好碗。一口饭、一口菜。不能一次吃太快,更不能挑食。也不能边吃边讲,不利于消化。

4、教师:那我们睡觉时要注意什么习惯要求?幼儿进行讨论。

5、幼儿边说到,教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最后教师进行睡眠小结:要有正确的姿势,平躺或是右侧睡。趴着睡不利于呼吸,左侧睡会压迫到心脏。小朋友们要按时入睡。

6、教师:那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学习和游戏方面的记录单,请你来说说学习包括哪些?游戏包括哪些?

(三)幼儿进行操作。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请你们商量一下谁负责画,谁负责想办法。并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

2、幼儿进行分组合作:第一到第四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第五到第八组合作游戏记录表。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师幼讲评。

1、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表粘在黑板上进行讲解。首先让幼儿进行介绍,教师再进行总结,并出示正确的图片。

2、学习小结并出示相应图片。

教师:看书、写字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3、游戏小结并出示相应图片。

教师:看电视最佳位置是,人距电视机2.5~8米远,其高度要略低于眼睛视平线。过高时,由于抬头,眼睛向上看很容易引起疲劳;过低时,因为需要低头向下看也容易产生疲劳。

(五)制定合理的假期一天计划表。

1、教师:这里有一张小明的假期一天的生活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幼共同观看记录表。

2、教师:那你们每天的假期是怎么样安排的呢?回去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共同完成一份一天的假期安排表,好吗?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假期生活表。

【活动反思】

一、培养“四会”,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会听。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2、会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4、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学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2、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4、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讨论中,同学们会进一步明确目标,互补互助,有交流就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

幼儿行为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交往。

2.会使用“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请大班幼儿与师进行情境表演。

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看情景表演(一)。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问早,又向家人说“再见”。

(1)提问:早晨小朋友来到幼儿园,看见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对家人说了什么?

(2)师小结。

(3)幼儿实践操作。

2.看情景表演(二)。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说“再见”。

提问:下午家人来接宝宝了,小朋友对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3.看情景表演(三)

提问:小朋友拿不到玩具怎么办,他说了什么?,老师帮他拿到玩具后,小朋友有说了什么?

4.阅读幼儿画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将礼仪要求展现给幼儿,符合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还让幼儿进行现场的`实际练习,相信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再多加提醒和引导,孩子们一定能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行为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肤的作用,知道保护它们的卫生常识和正确方法。

2、对探究人体奥秘很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人体模型、X光片,《知识百科》音像资料等活动过程:

一、认识皮肤。

1、幼儿互相观察,看看身体的哪些地方有皮肤。

2、幼儿在放大镜、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看看皮肤上有什么(有纹路、毛孔、汗毛等)。

3、幼儿摸摸自己的皮肤,说说有什么感受。

4、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皮肤的用处。

1、提供冰水、热水、绒毛玩具、砂纸、绸布、海绵、钢丝球等材料,让幼儿逐一触摸或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感觉材料的冷热、粗糙、光滑、软硬等特性。

2、请当医生的家长结合图片及具体事例,向幼儿介绍皮肤保护人体的重要性。

三、保护皮肤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皮肤的正确方法:

经常进行户外锻炼,保持皮肤的清洁,使用适宜的护肤品,防止皮肤冻、裂伤及损伤,皮肤受伤或被蚊虫叮咬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四、活动延伸

1、提供不同人种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有着不同的肤色。

2、与家长比一比,看看自己的皮肤和他们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