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写个人总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优秀的个人总结让我们在自我管理中更加高效和有序,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篇1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让我们体会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上学期蒋永辉老师所教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本次课程设计,我的组长是邢王秀同学,他担任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这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使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使我对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得到了提高,加深了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想学有所得,就得学习主动,不要什么都希望别人亲自传授,面对问题要自己去努力解决,多问问身边的同学,多动手查查,多上网找找,所以要想成功就得事事做到细心,耐心,恒心。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主要承担任务是一位全加器设计;在组长的总体设计下,我们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使我们的课程设计达到了来事半工倍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整体设计方案,根据课程任务设计书的要求,把我们组的课程设计报告认真的完成。
这次的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了对计算机加法器的并行进位和串行进位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通过max+plus ii软件的使用,让我们对其中的原理能清楚的掌握。此外,培养了我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念、经济观念和全局观念。而且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平时看课本时,有些问题就不是很能理解,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构思是很花费时间的。但是在组长的`帮助下,我们在电路中遇到的关于编辑、编译、调试、仿真中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当然,有时用错了方法,总是实现不了。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更加了解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专业的发展发挥的作用。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很重要,但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让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人生就像在爬山,一座山峰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同时在做课程设计时要能够从多方面去考虑,去研究,用多种方法去实现
要求。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今后的制作应该能够更轻松,自己也都能够解决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篇2
经过这几周的代码及开发文档书写,课程设计也随之进入收尾阶段,体重档案系统的基本功能也逐个完成了。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经过与队友的协同配合,通过学习与思考并实践,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并且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水平,使我们对google android开发及java等相关的技术初步了解,同时,由于我们做的是移动软件的开发,从起初资料的查询,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了对android开发的认知,积累了理论上的知识。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再到后来的java配置环境,书写代码及其调试,让我们作为用户对该类系统的需求和软件运行的环境有了一定了解。将之前学过的数据库知识跟java技术结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了我们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了这方面的兴趣。
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让我们巩固了并加深了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认识,尤其让我在使用工程流程的各个阶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相对独立地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通过这次设计还让我们明白了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是系统真正开发的关键,它规划出系统的大致模块和业务接口,流程转换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如果总体设计规划不科学,将会导致之后的详细设计工作出现冗余,目标不明确甚至失去方向。虽然在开发过程中受水平和时间所限,在设计中还有些欠缺或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但这次课程设计的经历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重大意义。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篇3
本次课程设计持续了1个星期,时间非常紧张,我们的课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我们小组由7个人组成,需要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子系统的开发、调试与运行,此外还要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我的工作主要是课程设计报告的整理兼撰写。但实际上每个文档之间都有着联系,仅仅做自己分配到的部分是不够的,系统分为哪些模块以及各模块的功能都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确定,统一思路,否则文档无法衔接,课程设计无法完成。
人力资源的各大模块的工作各有侧重点,但是各大模块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物链一样,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失衡。hr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到位,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工作的重点,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保持良性运作,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我们在分工编写文档前先在一起讨论确定了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每个模块的功能,统一它们的名称,然后各自编写文档,发现应该添加新功能或原先的设计有问题时再一起讨论,统一修改,防止文档出现偏差。通过大家的讨论,发现很多问题和没有想到的细节,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正错误、不断完善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对人力资源系统的理解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也使我们认识到团队的力量。
课程设计需要使用很多建模和作图工具软件,例如visio、rose,以及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软件,同时需要查阅资料和做一些必要的`调研。虽然平时上课这些软件的使用老师都讲过,考试也能通过,但当用这些软件和课本上的知识来独立地设计一个实际的系统时,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比如什么时候要用e-r图、什么时候要用流程图,虽然这些图我们每个人都会画,但是这些图是用来描述什么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这些图我们却不是很清楚。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次课程设计虽然很累,但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软件的设计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锻炼了我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真
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我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篇4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电工电子方面的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有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除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的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只是不再是纸上谈兵。
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主要担任电路焊接任务,电路焊接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东西,需要胆大心细。面对繁杂的电路,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而且要用心,动脑去想电路如何焊接会尽最大可能地减小焊接过程中的错误。此外,本次实训,让我又重新温习了一下一些芯片的功能及管脚,这也是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在元器件拿到手时,我们还需要重新在纸上布局电路,考虑所有的接电源跟接地问题,这也需要一定的电路知识储备,不能盲目地焊接。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游逆而解。
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一门讲道课,给了我许多思,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了解了multisim软件的工作原理,也懂得了怎样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训中,不仅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各种其他能力上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最珍贵的事情。
回顾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只是,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设计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验喜悦的心情。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地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不小。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篇5
在本学期最后两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软件工程综合设计,此次课程设计让我们体验一下项目开发前期需求调研、设计中编写的文档,并未下学期的项目实现做准备。在此期间我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也失落过。从开始的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这些汗水代表着过程也见证着收获,对我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软件工程综合设计作为培养我们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门课,充分的让我们把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如《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与uml建模》《数据库原理》综合运用到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中去,同时以小组的形式让我们体会到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责任与义务。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努力奋斗的两周。
首先是选题小组经过讨论一致决定选择atm自动取款系统的分析设计作为此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是这个系统我们接触比较多,对于它的流程还是比较清楚的,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题目确定后我们又有些茫然了不知道怎么开始第一步,经过组长的决定现对项目进行需求调研清楚了解系统的所有流程后在进行文档的书学,由于是atm机系统所以我们就到就近的atm机上进行调研,平时每个月都取钱,但还真没有细致的研究过atm机功能,这次课设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atm系统的机会。为了充分的进行调研,我们把各种能够想到的正确和出错的情况全都试一遍,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atm系统暗藏玄机呀!想要透彻了解还需要耐心的研究。经过几个小时的调研我们差不多掌握了atm系统所有功能,由于我们能力有限我们决定只实现基本功能。之后我们又从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atm系统的参考资料并讨论此系统应该实现的基本功能以及系统各个模块,在初步了解到开发一个软件项目的流程前提下,组长对我们进行分工,第一周我分配到的任务是书学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可行性研究我们在软件工程的课程中接触过但只是浅显的,这次实践项目我要深入、全面的对可行性研究进行分析,当然实践是需要用理论知识来指导的,在开始编写文档的时候我根据老师提供的模板先理解每一个标题的意义,可行分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还真不容易呢,感觉文档中这些离我们学校学习的有些远,像一些经济、社会可行性,都需要了解历史项目和现在社会行情才能写出来,尤其是到了可行性方法可是让我费劲了周折,以前没有学习过可行性研究有哪些方法,于是我又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又是在网上搜罗,总归皇天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这些方法全是我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所以我又对每种方法进行一下了解,这也算是我书写可行性研究的最大收获,田老师说过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收获那也是有意义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当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自己觉得很有收获,虽然答辩的时候依然有很多错误,但自己努力过就没有遗憾。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在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中完成了第一周的任务。通过亲身体验并领悟到了软件工程的妙用。对于它的方法学三要素:方法、工具、过程,使我牢记于心,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
有了第一周的经验第二周就不会那么手忙脚乱了,第二周我收到的任务是书写概要设计说明书,早就知道设计阶段是很重要的环节,所以从一开始就不敢马虎,因为有了前面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书写已经基本了解了项目的功能性能需求,这对概要设计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我还要和书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的同学互相沟通,使设计做到一致,在写概要设计的时候用到了我们这学期刚刚学过的数据库应用的数据库建表,让我有点学以致用的感觉,在概要设计中我又用到visio画流程图,在软件工程的'大作业中我就学会了visio的使用,这次又有了用武之地,在课设中遇到所学过的知识让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满足感。通过概要设计懂得了逻辑结构设计是画二维表,物理结构设计就是表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式,以前总说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但不知道实际是什么现在可算明白了。这一点就让我们不得不得感慨实践出真知呀!在概要设计中我还学习到很多一般性的方法,例如:需求获取、模块化、分治、估算、计划等等。同时,我也认识到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人们认识表达的过程(不断反复、逐步深化)和计算机的实现过程(顺序执行)相差甚远,软件工程方法要提供给程序员们一种更加有效的对客观世界问题域进行形式化的过程方法。为了加快进度我们晚上加班对文档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全面检查,希望在答辩中尽量达到老师的要求。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实践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现在想来,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是有着更深层的意义的,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和创新中,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发挥出的巨大潜力。
软件工程课设虽已结束,但我对于软件工程的学习才刚刚开始,田老师的详细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我体会到软件项目中文档的重要性,随着软件规模、复杂度的不断增加,项目开发中更多的是协作、管理和控制。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软件项目开发方面的知识,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了我们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通过亲自动手编写文档,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我感慨颇多,从开始到结束历经两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尤其是对团队精神的考察,让我们在文档的编写时要更加默契的合作,果然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最后,对给过我们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篇6
经过将近三个多星期的苦战,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原理的课程设计,在此感谢老师对我们细心的指导,在我们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们疏导计算思路,让我们一步步的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感谢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个星期里, 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攻克一项项的难关,回头再看这个过程,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蛮有成就感的。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把上学期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进一步掌握扎实。
在此我就总结课程设计,对改变燃料特性这发面发表点个人看法。一般情况下锅炉最好使用设计煤种或与设计煤种接近的煤种以确保燃烧稳定。由于煤炭供应日趋多元化,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带来很大影响。这次我们小组的煤种是高灰的一号煤种。煤的灰份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会发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尽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另外,飞灰浓度高,使锅炉受热面特别是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处的磨损加剧,除尘量增加,锅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此外,高灰煤还会对锅炉的辅助设备造成影响。煤质较差时,锅炉点火和运行调节困难,难以燃烧,容易灭火,严重影响了锅炉出口温度达标。灰分大的煤燃烧后,不仅影响了除尘器和除尘效果,而且增加了除灰 排灰系统的运行负荷。对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原有的结构不改变,很难稳定运行,因为一方面炉内燃烧条件改变,可能不能稳定燃烧,另一方面,尾部受热面飞灰磨损和积灰也比较大,严重影响换热,使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下降。我提出个人的一点改进措施:加强对锅炉的燃烧调节工作,保证煤与空气量要相配合适,并且要充分混合接触,炉膛应尽量保持高温,以利于燃烧。具体方面: 一,在制粉系统方面改进。由于煤种是高灰的无烟煤,燃烧难度大,可适当提高磨煤细度。二,在燃烧设备上改进。可以采用分级配分直流煤粉燃烧器,同时避免二次风过早地混入一次风气流中或采用旋流燃烧器。三,采用热风送粉,适当增大煤粉空气混合物中一次风量,还要提高热二次风的温度,这就要在空气预热器的布置上采用多级布置,增大与烟气的温压,提高进入炉膛的空气的温度。此外,为了炉内煤粉稳定燃烧,可适当减少炉内水冷壁的面积,可铺设卫燃带来实现。这样减少炉内辐射吸热量,有利于稳定燃烧。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大引风机的功率,定期执行吹灰。
以上这些就是我想到得,有所欠缺,希望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