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望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能衔接流畅,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份周密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笔画“横”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笔画“横”教案篇1
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会用沙子作画。
利于手脑协和运用,发挥创意思维。
活动准备
流氓兔图若干张。
沙子、蓝色卡纸。
水盆、毛巾。
活动过程
1、看这些图上画的是什么啊?
2、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们看流氓兔吗?
3、今天学画流氓兔,但是不用笔哦!
4、谁想知道到底用什么?那得先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
5、孩儿你们喜欢玩沙子吗?
6、我们今天就用沙子画画,你们是不没试过啊?那和老师来学学吧!
7、我们先看这张流氓兔,记住流氓兔的形象和结构。
8、沙画作法
蓝色卡纸做背景,抓沙子放在纸上,脑子里想着流氓兔的图,用手在纸上画出脑子里流氓兔的印象,画出流氓兔的外形,旁边配上字母,保持周围干净。
9、画作完了,你们看着画,心里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啊!
10、抓玩沙子满手都是灰啊?我们来排队把手放在水盆洗干净,用毛巾擦干回座位坐好,讲卫生是我们永远要保持的习惯。
笔画“横”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爸爸是幼儿非常熟悉和亲近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父爱如山,让孩子们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虽然孩子对爸爸的样貌再熟悉不过,但是把他们的特征绘画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活动中让每一位孩子准备爸爸的生活照,仔细观察爸爸的特征并大胆进行表现。运用炭笔画的形式进行绘画,更能体现出人物的明暗关系及层次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体验充满温暖的亲子情感——爸爸爱我,我也爱爸爸。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爸爸的外形特征,细致画出五官的特点。
2、能运用各种点、线条、图形等形式装饰画面,并尝试用丙烯进行画面点缀。
3、了解炭笔画的绘画特征,产生爱爸爸,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炭笔画,卫生纸每组一份,白色丙烯笔、炭笔、牛皮纸等人手一份。
【活动建议】
1、欣赏小动物炭笔画,了解炭笔画的特征。
提问:这些画跟我们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是用什么工具绘画的?用的`是什么纸?炭笔用的时候怎么用?
小结:为了让轮廓更清楚我们需要将轮廓加粗,用卫生纸将炭笔轻轻擦拭,丙烯点缀,会让画面感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2、观察爸爸的照片,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问:今天,你把谁的照片带来了?你喜欢爸爸吗?他长什么样子呢?引导幼儿从爸爸的发型、五官、胡须等明显特征进行观察,然后集体交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的要点要抓住头部的主要特征,画出脸型、鼻子、耳朵、发型、胡须的特点,再看看还有哪些特征没有画出来。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大胆创作并用丙烯进行画面点缀。要求:幼儿能合理确定图像位置。如画头部时要画多大,从哪个位置开始画,画到什么地方;头部要画得足够大,五官才能画清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各个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绘画完毕后用丙烯添加相关背景。
4、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1)幼儿自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爸爸的面部特征。
(2)幼儿互评与师评。重点评价幼儿画面结构的布置以及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情况。
活动延伸:同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家里的其他人。
笔画“横”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绘画中学会牵牛花的儿歌。
2、边说儿歌分部学画牵牛花。
活动准备
1、《牵牛花》儿歌。
2、牵牛花的分解图。
3、一张大篱笆墙的海报。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在上美术课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儿歌,看看有谁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
2、小朋友要随着老师一句句的读。
3、读《牵牛花》儿歌。
4、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猜出来了吗?那是什么花那?
5、那么来看看这张图,就知道答案了。
6、对就是牵牛花,那老师画得好不好看啊?
7、那和老师来边说儿歌边学画牵牛花好不?
8、根据儿歌学画牵牛花
——花萼拽个大气球,
——星星画在球里头,
——拿支黄笔涂一涂,
——红花绿叶挂枝头。
9、小朋友是不通过儿歌,可以学会画牵牛花,颜色也可以一起涂完啊!
10、小朋友们都举起你们手中的画,让老师看看画好没,画好后把属于你自己的牵牛花我们一起粘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篱笆墙上吧!
笔画“横”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教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
【评析】
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参考资料
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作品中普通的天牛和葫芦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可爱,富有生活气息,饱含着老人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大班幼儿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可由葫声引入,再结合天牛充分发挥想象。欣赏重点是葫芦的'造型,特别是那个被挡住了一半的葫芦;枯笔画的叶子可作为幼儿学画的参照。
笔画“横”教案篇5
一、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对海底世界进一步了解,并将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学习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颜色作画,在画面中表现颜色的对比。
3、 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二、 活动准备:
1、 绘画用的纸,字卡,油画棒。
2、 分两组,9人为一组。
三、 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都去过海边吗?哪海边好不好玩呀?为什么好玩呢?哦,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海底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想听的小朋友该怎么样呢?
2、教师讲述:
那一天,海里的动物们如往常一样的生活着,但是有一个可恶的渔夫把它们的生活搞的鸡犬不宁,渔夫每天都来捕捉它们,第一次捕走了好多的鱼儿们,又把海豚给打伤了。于是海里的小动物们就集合起来开一个会。想办法把渔夫赶走。小动物纷纷赶过来。小朋友知不知道有那些动物呢?(有海龟、龙虾、蓝鲸、螃蟹、海豚等等)。商量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们可高兴了,有跳来跳去的,有摆尾巴的',还有喷水的。小朋友能把这些小动物的表情画出来吗?
3、 布置作业:
1) 请小朋友画一画,想一想,你画的这些小动物是什么样的表情,请幼儿9人为一组合成一副画(海底世界)。
2) 画时要注意动物们的大小,颜色。
4、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 鼓励幼儿作画,合理安排画面。
2) 引导幼儿画不同的海里动物。
3) 启发幼儿大胆添画有关景物丰富画面。
5、 讲评
1) 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 将幼儿作品展出,鼓励幼儿相互参观,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