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关于马的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25-08-27 作者:Cold-blooded

参考优秀范例时需结合自身风格,是借鉴教案的正确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教案时,完整的知识链条能提升课堂互动效果,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关于马的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关于马的教案最新6篇

小班关于马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2、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大意。

3、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重点:懂得轻轻的丢下手绢并且快速的跑开不让后面的人追上。

难点: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告知谁的背后被放了手绢。

活动准备:手绢一条,《丢手绢》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手绢,欣赏手绢,引起幼儿兴趣。

(1)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

——今天,我们要跟手绢一起做游戏。

2、观看视频、学唱歌曲《丢手绢》。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2)学唱歌曲《丢手绢》。

——我们要怎么丢手绢,才不会让别人发现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如果我们把手绢放在别人的后面,大家能不能告诉后面有手绢的小朋友?(大家不要告诉他)

——丢手绢的小朋友把手绢丢在一个小朋友的背后以后,接下去他应该怎么做呢?(去抓后面有手绢的小朋友。快点快点抓住他。)

3、游戏:丢手绢

(1)详细讲解游戏规则:

首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当丢手绢,边唱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唱完儿歌前要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后面不能让她发现,并快速地跑开。

其他小朋友原地围成圆圈坐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的`歌;小眼睛要看着前面,不能告诉其他孩子。

但是当你发现你自己后面有小手绢时你要马上拿起小手绢去追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而我们丢的小朋友要马上跑到那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去做好,如果丢手绢的小朋友被你捉住了,那就要请丢手绢的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个节目了。

(2)游戏开始:

①先教师丢手绢,边玩边指导孩子。

②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丢手绢的人,增强规则意识。

③游戏3~4次。

4、结束游戏。

小班关于马的教案篇2

课时:第1课时

课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点.线.面造型艺术的

欣赏体验与感受:能对点.线.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但“感觉”能否表现呢?又如何表现呢?这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做出各种尝试。因此,结合本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造型设计的范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学术素养。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点.线.面的心理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是基本的造型艺术语言之一。并学会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手段.形式及心理情感表现的美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相关图片赏析,启发引导,自主创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它是可以用自然界的事物把它表现出来,同样用几何形体也能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感受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会用点.线.面来设计出精美的图片。

教学难点:对点线面的了解并不是绝对的尝试用点.线.面来表现抽象情感,并能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教学方法:欣赏.解读.演示.练习.

1.教法:放映关于点.线.面的相关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并思考。结束后,在黑板上做示范,运用点.线.面.色块来表达某一情感或事物,并请同学进行设计构思创作。

2.学法: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在画纸上进行大胆尝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图画纸.各种笔.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先思考有关用点.线.面等做成的画面,并在纸上表现出来。

二:引入新课:(2分钟)开头语: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表现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那你们尝试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表现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吗?你们在网上看到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做的图形会运动吗?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相关图片赏析

1:通过欣赏夜晚“星座”构成来揭示课题。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天空里正在上演一个精彩的`表演,在观看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找3个神奇的宝贝。看;舞台的银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它是怎么变化来的?

(星星是点,星星有连成线,天空是面。)

2:老师提问;现在我们都认识点线面了吗?

请同学看我们的地球,是点还是面?老师在把地球放在银河系中,让同学们观察,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揭示今天的学习——《点.线.面》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生活,深入了解

1;师: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点?在我们生活中能找到吗(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各各样的点线面有所了解,并引入到下一环节中去。)

2;欣赏书本上的陶罐图片,家具,服装,菜肴,花卉,大树,让学生们欣赏点线面的存在。师;点线面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一些美术作品中也随处可见。

3;老师能把它们变成漂亮的美术作品,出示一幅点线面的范画。

(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动物,服装,陶罐,自然界,美术作品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点线面,观察分析点线面的形状特点等,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点线面,呈现各种形态,很美丽,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4;出示克利作品,学生欣赏

这些作品里的点线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的变化的?师;我们学生的作品中也有点线面。

5;欣赏学生作品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创作一幅点线面的作品。生;想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1;点线面巧妙地结合,2;画面美观,注意色彩搭配。

(四);展示评价

坐好,请做好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谁来?

四:课堂总结:(10分钟)同学们也学会了用对点.线.面来创作作品,以后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这三件法宝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了。剩下时间同学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2分钟练习):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抽象情感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造型创作

课题(板书设计)

一、认识点.线.面的特点

1.点——复杂.3.线——优美.

2.面——整体.

二、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班关于马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交集、分类,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物体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物体的特征。

2、学习用符号表示交集的关系。

3、在观察、讨论中感受、理解交集的意义,学习按交集的要求分类。

活动重点:

学习交集、分类,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物体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物体的特征。

活动难点:

学习用符号表示交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p36,每人一份。

2、黑板、彩色粉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两个集合的交集部分。

1、教师分别出示红圈和蓝圈(见附图一)。

师:这里有两个什么圈?

2、教师将红圈和蓝圈的一部分交叉重叠在一起(见附图二)。

师:现在红圈和蓝圈怎么了?

师:红圈和蓝圈交叉的位置在哪里?谁来指出交叉的部分?

师:这个交叉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既是红圈部分,又是蓝圈部分)

二、根据特征标记在集合圈中放物体。

1、教师出示各种气球(如附图四)

师:这里有什么?都是些什么样的气球?

2、教师出示标记放在相应的位置(如附图三)

师:这里有些什么标记?

师:想一想,根据这些标记,这些气球分别应该住在哪个圈里?

3、幼儿根据标记选择摆放相应的气球。

师:谁能看着这些标记将气球分别放进相应的圈中?

三、学习按交集要求分类。

1、师:红圈中住着什么样的气球,蓝圈中住着什么样的气球?中间的圈里又住着什么样的气球?

2、师幼讨论:为什么小的'黄气球可以住在中间的圈里?

3、教师出示一个小的紫色的气球。

师:这是个什么样的气球?

师:这个气球能住在红圈、蓝圈交叉的位置吗?为什么?

四、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1、画圈。(幼儿操作材料p36,第1组)

师:画一个大圆圈将红蝴蝶圈在一起,再画一个大圆圈将小蝴蝶圈在一起,看看哪些蝴蝶在两个圆圈交叉的部分,想一想中间交叉部分的蝴蝶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是大蝴蝶,哪些是小蝴蝶。(师幼一起认识一下哪些是大蝴蝶,哪些小蝴蝶,因为材料纸上的蝴蝶大小不太明显)

2、画标记。(幼儿操作材料p36,第2组)

师:黑圈中有几根棒棒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篮圈中有几根棒棒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黑圈和蓝圈交叉的部分中有几根棒棒糖,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在旁边的空格中画出相应的特征标记做记录。(同样做练习之前和幼儿一起认识一下大小棒棒糖)

小班关于马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尝试使用方位词表达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 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五官。

2.物质准备

(1)教具:货物架,布绒动物玩具若干,小猫头饰。

(2)学具:“超市游戏”,方位背景图片,头部轮廓图,眼睛和嘴巴、鼻子卡片,《操作册》第1册第31-3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拍拍拍。双手拍三下,然后双手随儿歌《拍拍拍》(附后)做动作。教师可以要求加快速度来增加趣味性。

2.集体活动

(1)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2)幼儿自由探索

1)、感知上下的方位。

师:“水果店明天就要开张了,可是货物架上的货物还没有整理好,你们想来做理货员吗?”

师:“桌上有什么?”

幼:“苹果、香蕉……”

师:“货物架在哪儿?”

幼:“桌子下面。”

2)、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

请幼儿将玩具水果放入货物架中。(幼儿自由操作)

3)、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出示已摆好三种水果的货物架,引导幼儿两两比较水果a和水果b、水果b和水果c的上下关系。

小结:在表述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完整的话,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游戏“过大桥”。请幼儿将大型积木搭成一座桥,然后在桥上放汽车,桥下放纸折的小船,并说出桥上桥下各有什么。

第二组:小动物捉迷藏。请幼儿将布绒动物玩具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

第三组:摆五官。请幼儿将眼睛、嘴巴、鼻子的.卡片放入头部轮廓图中,然后说说鼻子上面有什么,鼻子下面有什么。

4.游戏活动 游戏“小猫在哪里”。

教师当猫妈妈,幼儿当小猫。当猫妈妈念儿歌《找小猫》(附后)时,小猫自己找地方躲起来。猫妈妈醒来后去找小猫:“××,你在哪里呀?”幼儿就回答自己藏在什么地方,如:“我在椅子下面。”说完跑回猫妈妈身边。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简单小结,并引导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 完成《操作册》第1册第31- 32页的活动

2.家庭延伸

(1)完成《作业纸》第1册第61-64页的活动。

(2)家长可引导孩子观察小区楼上、楼下的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3)家长可以将物品放在某某上面或某某下面,请孩子帮助拿取,让其明确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教学资源

拍拍拍

拍拍拍,前面。

拍拍拍,上面。

拍拍拍,下面。

拍拍拍,后面。

拍拍拍,……

(可根据需要续编)

找小猫

老猫老猫睡着了,

小猫偷偷往外跑。

老猫睡醒四面瞧:

“我的小猫不见了,

喵,喵,喵。”

小班关于马的教案篇5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3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学习按3的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给数量为3的图片匹配相应的`点卡。

准备:

1、贴绒图片,1只鸡、2只兔、3只青蛙。

2、每个幼儿3的点卡1张,熊猫头饰1个。

3、地上画有圆圈若干,圈内分别标有1、2、3个圆点。

活动与指导:

1、请3个幼儿站在前面,教师问幼儿,有几个小朋友站在前面?请一个幼儿上前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2、出示贴绒卡片问幼儿:卡片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幼儿说出总数后,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以验证答案,然后在这些卡片旁边贴上相应的点卡。

3、在每组的桌子上放一堆玩具,玩具中至少有3 件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让幼儿将它们拿出来,在旁边放上点卡。

4、游戏:熊猫找家。教师告诉幼儿,这些圆圈是熊猫的家,有几个圆点的圈就住几只熊猫,音乐响,熊猫自由活动,音乐停,各个“熊猫”赶紧去找家。1、2、3个圆点的圈分别站1、2、3个幼儿,教师要检查幼儿站对了没有。

小班关于马的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 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 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 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一)活动目标:

1、 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

活动产生兴趣。

2、 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 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