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Mute

不少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会准备好一份教案,其实为了能够制定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就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三、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2、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5、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3、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

理解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1、2节

1、(出示飞机夜航的画面)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引发质疑: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2、出示: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板书:蝙蝠(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但非常爱吃昆虫,所以“蝙”和“蝠”都是虫字旁)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1、2节。

4、飞机是交通工具,蝙蝠是动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飞机上有——雷达。

板书:雷达

(简介雷达)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

5、揭示课题:26 蝙蝠和雷达(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蝙蝠在夜里飞行,不仅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2、指名交流。

3、相机学习生字“蛾”、“摹”

摹仿:照某种现成样子学着做。本课是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过渡语:原来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设计而成的。那么雷达究竟和蝙蝠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们先来看看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1、学习第6、7节。

(1)默读第6、7节,用波浪线划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2)交流,出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_______。

雷达的_______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随机板书:天线嘴巴无线电波超声波荧光屏耳朵)

(3)引读第7节

科学家摹仿——,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通过——,无线电波遇到——。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所以——。

2、学习第4、5节。

(1)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是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才发现的。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做实验的,板书:试验(试验是指尝试着去做,以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等;实验一般指为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二进行的活动,也可指通过一些操作演示让别人直观了解)思考:做了几次试验,每次实验的条件、经过、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2)完成阅读芳草地第2题。

试验情况记录表

试验情况

试验条件

试验结论

第一次试验

蒙住蝙蝠的_______

结果_________

第二次试验

蒙住蝙蝠的_______

结果_________

第三次试验

封住蝙蝠的_______

结果_________

(3)交流,结合三次试验的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练习说话。

用造句的方法理解词语:证明

(4)总结填空:科学家的( )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敏锐的眼睛,而是( )。

(5)敏锐就是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而灵敏是表示动作快而灵活的。

完成词句活动室第1题。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正是在科学家那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和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的带动下,出现了“仿生学”(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

2、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

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课前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原来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课件出示朗读,学生闭着眼睛听。)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屏幕出示蝙蝠)认识它吗?[蝙蝠(齐读正音)]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揭示课题:蝙蝠与雷达(齐读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初读的感受。

1、同学们真会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下面就带着你们的问题默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带着笔在课文中画一画写一写试着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读后汇报,指名同学说说读后知道些什么,开始指名中下一的学生回答,课文的大概内容指名较好的同学回答。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今天我们就当一回科学家,找出课文中蝙蝠与雷达有关系的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读并提问题。过度:是啊科学也是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但实验一做就不可能一定会成功,找出科学家辛苦工作的一句话。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句话并说说理由。体会科学家的发明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仔细品味反复和终于。

2、哪些句子是描写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读读并说说理由,用即使也仿照着说说话。有新问题吗?(蝙蝠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3、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张实验表。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蒙上眼睛铃铛不响不靠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铃铛响要靠耳朵

第三次封住嘴铃铛响个不停要靠嘴

4、研究结果表明蝙蝠夜间飞行不用眼睛,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有新问题吗?(怎样配合探路的?)接着再找找并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指名同学起来说并说说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解说。

5、受到蝙蝠夜间飞行的启示把雷达应用到飞机上,读读相关的段落。模仿老师的课件在课文的图上画一画边画边说。让同学演示演示,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来解说解说。飞机就能在夜空安全驾驶了。

6、观察板书说说发现了什么?说说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再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所以课题用和联系起来。

四、巩固课文,齐读课文。又从课文中有哪些新体会。

五、总结:

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将来为人类造福。

六、扩展练习:

课后阅读有关发明创造的书籍,把收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帖在教室后边的墙上作为墙报一起分享。

七、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无线电波天线

蝙蝠障碍物雷达

耳朵超声波无线电波荧光屏

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篇4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蝙蝠和雷达(生齐读课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想不想看看蝙蝠和雷达是怎样的?

2、分别出示图片,问:关于它们你知道些什么?(激励:你真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你真是爱读书的孩子!)

过渡: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大家把书翻到42页,快速浏览全文,在能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联系的语句下面画上横线,完成后举手示意。

2、抽生汇报

3、生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一处。(这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这句话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过渡:还有能说明它们之间联系的句子吗?

出示第二处。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把这两处的意思说清楚吗? 过渡: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三、学习第三段

课文哪段讲了这一内容呢?那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吧!这次读老师有要求:默读第三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想想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边读边标记。

1、生自读。

2、抽生汇报。

3、指导朗读。 认识关联词“即使 也”这是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可是、然而、却”。

4、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呢?

(1)生练读

(2)汇报读

过渡:读到这儿,不由得让我们产生了疑问:师引读: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生接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课文4——6段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问。请大家自由读4——6段,完成这个表格。

四、学习4——6段

品读4—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出示课件) 实验次数 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结果 蝙蝠探路工具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不响 和眼睛无关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封嘴 铃铛响个不停 与嘴有关

1、出示要求:先自读4——6段,口头填表。再跟同桌交流、然后填表。

2、抽学生汇报,老师归纳填写。只填重点词。

3、让我们再回到文本中读一读,亲自感受一下这三次实验吧。齐读4、5段。 师引读: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它是用( )。

5、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老师这儿有一组句子,请大家读一读,看看细心的你会发现什么?)

a、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1)师提问:这两个句子哪句好?为什么?你跟别人配合过吗?什么叫“配合”?(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回答,老师指导。(蝙蝠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两种器官同时起作用。)

过渡: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汇报句子

1、快速默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2、抽生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完善示意图。

3、你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1)抽生试说。

(2)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3)全班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4、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1) 抽学生汇报。

(2)生练读。看谁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

(3)抽生汇报。

(4) 男女生赛读。

5、蝙蝠的本领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夸夸它。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6、小结学法。

自由读文,勾画重点句子―→交流―→归纳板书―→看板书复述内容―→朗读体会。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仿照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自学第8自然段。

六、学习第八自然段

1、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2、同桌交流。

3、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并复述。(抽生上台画)

4、看板书复述雷达探路的原理。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你有什么发现呢?你们真棒,真是会发现的孩子。那我们就一起来把这几道题读一读吧。

5、出示课后练习三,生齐读。

七、拓展延伸

过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某种器官的构造、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而产生的一门科学叫仿生学。

1、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还有很多,你能不能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的句式向别人介绍你收集到的资料呢?

2、抽生汇报。

3、想象。

a、(现在,有一个跟你们一般大的小朋友有了一个很好的点子,你想不想知道?课件出示: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

b、怎么样,他的想法很棒吧!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好的点子,那我们也来说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c、想说的孩子别着急,要不这样,咱们把自己的好点子写下来,待会儿跟同学分享,好吗?你也可以简单写写你想发明的东西的用处哦!

(1)、生自由写。

(2)、汇报。

推荐课外书籍:

?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在这本书里,有好多秘密等着你哦!

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

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

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1、学生自学。

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一指名两人比赛一学生评议一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

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一”

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

第5节。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 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四、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六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六节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六小节。

a、老师根据回答划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个儿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6节。师1、3 生2、4。

5、问: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六节)

五、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节,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多媒体出示课后第三道填空。(口答)

4、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并上黑板板书:天 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5、集体朗读第7节。

六、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板书:和)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卡片出示:“仿生学”) 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七、作业: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儿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