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6篇

时间:2023-04-11 作者:dopmitopy

优秀的教学计划是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任务中得以实施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避免在后续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6篇

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篇1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初二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初中音乐教学,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本学期对初三学生的音乐教学重在音乐欣赏、分析,音乐内容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渴望春天》、《国歌》、《阳关三叠》、《江河万古流》、《乡村花园》、《送别》;欣赏各方面的相关音乐内容;同时能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进行简单评价。

初二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茉莉花》、《唱脸谱》、《森林之歌》、《剪羊毛》、《夏日泛舟海上》;欣赏各方面的音乐内容;听辩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初三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军歌》、《小草》、《中国的土地》等;欣赏各方面的音乐内容;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年学2—4首。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帮助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形成音乐某一方面的特长。

三、全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四、教学进度安排(附后)

五、教学措施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只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六、评价工作安排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活与改善的功能。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篇2

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

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

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篇3

一、教学内容:

这学期需要读完一年级第一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整本书由七个单元和四十节课组成。教材难,任务重。我希望通过努力,我们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用不同的材料模仿。

2.培养音乐学习中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逐步培养孩子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通过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的练习,逐步培养孩子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唱歌声音自然,姿势正确。

2.组织班级形式,使之生动、活泼、有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慷慨地表演。

四、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如何吸引大一新生专心听歌,帮助学生从愿意听音乐逐渐过渡到喜欢听音乐。

五、教学思路:

我们应该对新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系统理解,使课堂组织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发音、歌唱姿势和表达,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内容,培养学生与老师和学生的协作与合作意识。

不及物动词教学准备

录音机、dvd、电视、铃声、响板、数字视频展示架等。

六、课时安排

单元1: 4课时

单元2: 4课时

单元3: 4课时

单元4: 4课时

第5单元:6课时

第6单元:4课时

第7单元:6课时

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篇4

一、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版初级中学音乐教材。本册教材的内容选择,编写体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注意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兴趣。本册教材包含六个单元,第一单元“行进之歌”主要围绕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展开学习,虽然上学期已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过个》、《复兴之路》一唱、一听两首进行曲类的作品,但对初中生学习进行曲体裁的作品的要求不能只是直接感受体验音乐,而应进一步加强对进行曲体裁、类型、速度、社会功能的综合学习分析,以提高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第二单元“影视金曲”围绕影视这一综合艺术形式来选择音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音乐在影视中的无可替代的功能,音乐在影视中的形式和作用。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集中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音乐文化。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的新疆,其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作为中学生,应该对此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并继承和发扬这些音乐的优良传统。第四单元“美洲乐声”的选编内容是学习、感受、体验美洲音乐,重点是美国以南直到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即被称为拉丁美洲地区的音乐。第五单元“小调集萃”主要介绍民歌音乐体裁分类中的小调,初中音乐教学应对小调有所了解和认知,但不必涉及有关分类等学术问题。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学期的音乐学习,已经逐步适应了初中音乐的学习模式,大部分同学能够视唱简单的旋律,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方法,并能够通过音乐,分析其音乐要素及音乐结构、风格特点等。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强,积极性也比较高,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但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还比较欠缺,所以,教师的有效引导有助于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另外,他们不擅于表现自己,确切的`说他们羞于随着音乐律动,尤其是个人表现时显得更加的被动,因此,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学期教学目标:

1、用自然圆润和饱满富有弹性的声音加之相应的音乐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在演唱过程中,深入歌唱技能的教学和知识性教学内容(呼吸方法、声音状态、音乐体裁等)。

2、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外国优秀的作品,扩大视野,加深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其掌握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视唱乐谱的能力。

4、在突出音乐体验的同时,关注学科综合,传达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学科间有机联系的信息,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艺术的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四、教学措施:

1、寓教于乐,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做到手、脚、脑、口等并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兴趣引入,争取做到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3、互相渗透,融汇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课堂的枯燥单一。

4、严格训练课堂常规,切实为每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5、课前充分备课,课中注重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下注意及时反思总结。

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也没有很好多的接触音乐教育,但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的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强很多,所以在完成课程标准的同时,应该尽量的多安排音乐知识的补充。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

内容安排:《新世纪的新一代》、《大海啊,故乡》、《快乐老家》、《啊,朋友》、《雪绒花》

教学设计:

?新世纪的新一代》:这是一首适合齐唱与合唱的歌曲,全体齐唱,体现新一代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感受合唱歌曲的气氛。

?大海啊,故乡》:以竖笛演奏为主,突出竖笛学习的特点,旋律舒缓、抒情,可全体演唱,再以竖笛伴奏,女声演唱的形式,解决了男声变声期声音的保护。

?快乐老家》:这是一首通俗歌曲,学生们很喜欢唱,但大都唱不好,可以卡拉ok的形式看mtv来学唱,也可请唱得好的同学来前面演唱。

?啊,朋友》:这是流传很广的意大利民歌,也是大家喜爱的一首歌曲,可介绍背景及影片《桥》的故事梗概。歌曲的历史背景及音乐资料让学生们学好这首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准备。

第二单元:流动的音符

教学设计:

例举几首同学们会唱,较熟悉的歌曲或旋律片段或出歌曲的音符结构 (二种类型),学生们会发现一种是5个间,别一种是七个音,进一步体会5音与7音的不同之处,情感表现,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准备的歌曲是《北京的金山上》《四季歌》《雪绒花》《do、re、mi》等,其中可全体演唱,可请个别同学唱较熟悉的其中一句,另一节课,可以西藏音乐为专题,开展表现西藏风情特点的音乐舞蹈创作课(主要以5音为主)

第三单元:美妙的人声

内容安排:《跳蚤之歌》《回声》《闲聊波尔卡》

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跳蚤之歌》欣赏的同时,分析人物特点,指出一人扮演,多人且各不同心理的,一个声乐表现手法,歌曲的中心意义,可请学生模仿各种人物的声音,以男生为主,女声也欢迎参加。

?回声》也是一种人声的充分表现的歌曲,主要表现在音量的控制上。

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

这是一堂学生表演课,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可表演肖面学过唱过或听过的歌,也可表演自己喜欢的歌。

第五单元:《七彩的管弦乐》

内容安排: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结合学生对弦乐曲的直接体会,简介管弦乐队的种类,认识有关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乐器的特点。

?日出》《乡村傍晚》是两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曲,通过欣赏,领略运用音乐描绘的《日出》《乡村傍晚》的景色,体验欣赏标题乐器曲的韵味和乐趣。

可在欣赏以上作品后,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请班上会乐器的同学表演。

第六单元:音乐在我身边

本课想法是:设计或不同的动作,表现其内容,请同学们做动作(请单独或组合表演),大家来猜动作的内容,以动作来创作一句简短的音乐(动作形式不一,可是舞蹈作,及生活的动作) 本课可一到二课时,视班级情况而定

第七单元:《少年好时光》

以学唱《小小少年》为主,开展“少年好时光”联欢晚会。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发声练习曲的选择要根据七年级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难易程度适宜的练声曲进行系统地练习。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发声练习,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并养成做发声练习的好习惯。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同发声练习的情况一样,也要根据年龄层次的特点及知识的接受能力来系统地进行训练。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与发声练习的同等要求。

1、读谱知识:结合键盘认识音名从c1到c2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附点音符,知道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各种拍子的指挥图式。学习顿音记号及其唱法。

2、视唱部分:视唱c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包含所学过的音程及节奏)。练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纯八度旋律音程的练习(不出现名称)。能够划拍视唱。

3、练耳部分:练习听记两个音连续进行的旋律音程,练习听记2——4小节的节奏。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一、二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是六年级下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全册共有六个单元:1、鼓乐传情2、溯流探源3、滔滔多瑙河4、动感拉丁舞5、灿烂阳光下6、同一首歌

四、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

1、歌唱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部分:

(1)认识音乐标记:断音记号、连音线、力度记号等。

(2)、理解常见拍号的含义。懂得其强弱规律,指挥图式等。

(3)、了解中国及非洲的鼓乐文化风格特点,知道生活是音乐的沃土,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头。

3、欣赏部分: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民族戏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六、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