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5篇

时间:2023-07-06 作者:Anonyme

很多老师在上课之前都是会进行教案的写作的,为了写好一份教案,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主题方向,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篇1

?口耳目》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字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真不少!还叫得出老朋友的名字吗?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

2、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

二、教学“目”

1、图文对照,认记“目”字。

看图读字:

(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

(2)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比形认字:

(1)比一比,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象的地方?(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识记字形: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办法。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交流。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2)教师重点指导小老师没教的字。

(3)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

四、巩固生字

1、抢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学习儿歌

小朋友们表现好,山羊开口咩咩叫。

熊猫拍手直叫好,吃着竹子满地跑。

学会生字不骄傲,易错地方要记牢。

木禾相差只一撇,千万不要弄混淆。

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

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五、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竖”

(1)出示“竖”的笔画卡片,介绍其名称。

(2)教师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

竖有两种,一种是带针尖的竖(板书),一种是不带针尖的竖(板书)

(3)学生书空。

2、书写“十”

(1)分析笔画:“十”有几个笔画?

(2)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3)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4)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横在横线上,竖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是带针尖的竖。

(5)学生书写,评议。

六、布置作业

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的生字和笔画。

2.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送“新朋友”回家。(要求字音和字形相对应)

2、复习新笔画和新的笔顺规则。

3、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4、区分“目”和“木”字义。

(1)选词填空。

()光()马树()节()

(2)让学生自己举例说。

5、猜谜语

(1)教师出谜面,学生说谜底。

如: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如: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

(2)学生围绕本课的生字试编谜面。

二、指导书写“木”“禾”

1、认识新笔画“撇”“捺”。

(1)出示“撇”,讲述书写要则:从右上到右下,起笔重,越来越轻,收笔时比较快。

(2)学生练习。

(3)同法认识“捺”。(书写要则:从左上到右下,起笔轻,越往下越重,收笔时更重,稍稍顿一下轻轻收起。)

2、书写“木”、“禾”。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然后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一个,抄一个。

(4)评议。练写。

三、扩展练习

你认识这些标牌吗?你还认识那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月 火 田 石

日 土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点,感受四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青。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引入新课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让我们来看大屏幕吧。

展示书上的四幅图,最后定四幅齐现。

这四幅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四季》。

3、板题:四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再数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有几句话?抽4个小朋友一人一句。(指导读音)。

(2)、文中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音要给大家提醒一下的

3、开火车读字音,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余的同学指书)

(2)、谁来说一说这句话写了什么?(板书:说)

(3)、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板书:问)

(4)、文中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谁啊?这个“我”是谁呀?草芽是春天。

课件点击“是”让“是”字闪烁。

谁能用“是”说句话?

(5)、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让我们认识认识。(板书:认)

(6)、说得真好,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喜欢吗?带着喜欢的感情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吧。

(板书:读)

a、抽三人一人一行。b、男、女分角色读。c、师生角色读。

2、总结:孩子们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的。首先说一说第一句话写了什么,然后问一问不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认一认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上看出是春天,最后,我们读一读,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出来。(结合板书)

3、生两人一组学习二、三、四句话。

4、汇报学习的成果。

(1)、第二、三、四句各写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认一认,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中看出夏天、秋天、冬天?

(4)、夏天,我们游泳,吃冰淇淋,秋天,红叶舞,黄叶飘,冬天,堆雪人,打雪仗。你能把这三句话所含的感情读出来吗?

四、角色朗读感悟课文

找同学扮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每句的一、二行有大家读,第三行分别由扮演者读。

五、分组绘画感受美景

1、我们学习了《四季》大家能画出四季吗?

反四人小组,一人一个季节画一画。

2、生听音乐画画。

3、展示一个组的四季图贴上黑板,请生说一说所画的内容。

4、播放音乐和四季的风景画面。(师: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山涧的冰雪;夏天,鲜嫩的绿叶与美丽的花朵为伴;不知不觉,秋天悄悄走近我们,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转眼,美丽的小雪花又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5、孩子们,四季美吗?怎样它才会更美呢?

是的,有了我们保护大自然,四季就会变得更美!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2.会书写一个生字“山”,认识一个新笔画“竖折”。

3.正确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会书写一个生字“山”,认识一个新笔画“竖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我说天,我对地;

我说黑,我对白;

我说长,我对短;

我说远,我对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快把你们说的小对子读一读,你们说的这些小对子都是由相反的字组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对子,这里面也有小对子,可他们就不是反义词了。出示《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齐读课题,认识对字。

你能给对字找到他的好朋友,让他们组成词语吗?

对手、对面、成对、对联、对错。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学习第一句【云对雨,雪对风】

读着读着,快看,里面有一个生字宝宝跳出来了

a:云图片记忆

出示云的象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我们的象形文字真有意思,一幅画就是一个字。

b:云组词应用。

c:图片学习雨

d:声音导入学习风

导语:一阵风吹过,把这些生字宝宝都吹到了一起,快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5.学习第二句【花对树,鸟对虫】

导语: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又有对子小朋友跟大家见面了。

a:学习花,组词积累。

b:图片认识虫,组词识记虫。

6.学习第三句【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通过图片理解山清水??

柳绿桃红

7.诵读儿歌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要求写的生字。

3.指导书写。

(1)一看笔顺,认识新笔画

(2)二看结构

(3)三看关键笔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你们还想读这样的小文章吗?这篇选自《声律启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从古代到现代,吸引了很多人。课下你也可以拿起来这本书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项链吗,你们见过的项链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2.有哪些同学见过大海呢?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你们有谁知道大海的项链长什么样子吗?请在本子上描画出来。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故事,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缩小语境识字

蓝蓝的又长又软笑着涌向沙滩贝壳海螺娃娃快活金色

(1)拼读词语,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正音:“着”是翘舌音、“金”是前鼻音,“向”是后鼻音。)

(3)说说记字方法。(娃和挂)

4.认识禾木旁

6.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白,的又,和”。

(2)认读,观察字形。

(3)师范写。

白:撇画短小,竖略往左倾斜,横折的横段较长,折段向左略斜。最后一横封口。

的:“白”横折的横段宜短,“勺”撇画长。

又:横撇注意撇的走势,撇捺要平齐。

和:左右等宽,左高右低。

?设计意图】可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蓝”和“金”可以观察书上的蓝天,大海,沙滩来帮助记忆。“又”和“向”可创造情景来识记。“贝”可以看其字形的演变,“笑”是会意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任务: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在句号的上边标上序号。说说为什么是3句话。

2.小结:有3个句号,所以是3句话。

3.借助拼音读第一自然段的三句话,特别是第三句是个长句子,有的地方很难读,“哗哗地笑着”中连续两个词读轻声,“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比较长,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和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反复训练。

4.学习第一句

(1)读第一句。交流:你看到过大海吗?谁来夸夸大海?

(2)大海的视频。交流: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相机导学。并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海水很蓝很蓝的感觉呢?教师范读“蓝蓝的”,学生跟读。

(3)大海有多宽,又有多远?学生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用手势来比一比。

5.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交流:你知道这一句在说什么吗?

(2)理解并指导朗读。交流:哪些东西是软软的?你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

(3)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漂亮又舒服,你能夸一夸吗?

(4)视频。这么漂亮的沙滩,你们想欣赏吗?请大家来夸一夸。

6.学习第三句。

(1)请同学们读读这个长句子。

(2)你喜欢句子中的浪花吗?说说原因。

7.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第一句和第二句是相同,写大海和沙滩都是由两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依次构成的,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适宜朗读,积累语言。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表现小娃娃特别开心的句子。

2.交流。

3.我们已经看到了蓝蓝的大海、黄黄的沙滩、雪白雪白的浪花、漂亮的海螺和贝壳。那同学们有没有找到项链呢?找到了谁的项链?

4.说一说找到的项链长什么样的?

5.小组讨论: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娃娃的项链和大海项链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呢?

(1)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金色的项链。

(2)小娃娃的项链是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

6.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小娃娃的项链和大海的.项链进行对比,感受不同项链的特点和描写,通过朗读把孩子的快乐读出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童趣。

五、板书设计:

11.项链

大海:金色的

娃娃:彩色的

教学反思:

课文文质兼美,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表达特点,并通过朗读表达对美的感悟。学生在第六单元已初步接触了长句子,能正确的断句了,教学中。老师要带读,允许学生指读,避免跳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努力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文章总共有两段,第一段感受浪花的淘气、可爱,慷慨;描绘的是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体会与大自然相处的乐趣。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多给孩子朗读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