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童音乐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3-07-15 作者:Gourmand

在写教案之前教师一定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清晰地认知,只有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我们才能制定出优秀的教案,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童音乐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山童音乐教案模板6篇

山童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样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丰富经验。

2、课件和电教设备。

3、故事《豆宝宝》。

4、在活动室的场地上粘贴四个豆荚的形象(黄色的轮廓,里面有若干个豆豆,分别是7粒黄豆、8粒红豆、9粒黑豆、10粒绿豆,豆豆上分别标有数字)。

5、音乐《豆荚曲》(《幽默曲》和《弹簧协奏曲》)。

【活动过程】

1、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

2、观看课件《豆荚裂开的过程》。

3、讲故事《豆宝宝》。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变成豆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蹦出来……滚到地上……一系列动作。播放音乐。

4、尝试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1)提问:豆子是怎样从豆荚里出来的?

学习词:蹦。

请幼儿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2)看课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

(3)介绍四个大豆荚,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豆宝宝的家?数数这个家里可以住几个豆宝宝?请幼儿自选喜欢的豆荚住进去。

(4)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创编的动作。

(5)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豆子们蹦出来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荚裂开时,豆子们连续蹦出来的动态。

听指挥,教师随乐说数字,“豆子”依次从豆荚中连续蹦出来。

(6)交换,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山童音乐教案篇2

目标:

1、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2、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体会节奏的变化,感受空拍子。

3、让幼儿学会运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4、利用空间来进行故事的表演活动。

准备:海鼓、音乐磁带、彩带、报纸

过程:

1、欢迎歌:gettogether

2、坐地蹦跳:icanseeme

3、乐器练习:传递海鼓,让幼儿通过介绍自己名字来认识海鼓这种乐器,并初步掌握使用方法。

4、身体部分:儿歌“小手跳舞”

让幼儿在说儿歌的过程中以2/4拍的节奏型来进行儿歌的说唱,感受拍子的强弱变化。

5、嗓音练习:用卷起的彩带来让幼儿进行嗓音练习。当教师打开彩带时幼儿发出“啊”的音,当打彩带的动作停止时,幼儿发音停止。然后练习继续进行。

6、唱歌游戏:sheismyfriend

7、歌曲:为了妈妈

让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时抒发热爱妈妈的情感体验。

8、古诗:早发白帝城

第一节让幼儿有节奏的说古诗;第二节加入歌曲的形式让幼儿唱出古诗;第三节请幼儿进行卡农的尝试练习,借以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的文化。

9、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

教师首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然后让幼儿欣赏音乐;最后当幼儿了解音乐后,请幼儿进行表演音乐。以达到了解乐曲的目的,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第二节让幼儿用报纸来当道具,可以听到音乐有不同乐段变化时把报纸撕成有规则的条形。

10、圆圈活动:谁是小熊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一个小朋友当小熊,其他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围城圆圈坐好,当听到儿歌说到“小熊小熊在哪里”时,马上帮助小熊找到他的好朋友,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11、结束:good—baytoyou

以歌曲“good—baytoyou”这首歌曲为结束曲子,让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结束这节音乐活动,稳定幼儿情绪,为下一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山童音乐教案篇3

设计背景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朋友们换上了轻松的春装,也到了小朋友长身体的时候,游戏活动可促进幼儿骨骼生长,‘猫和老鼠’,的游戏节奏感强,适合小班朋友,营造快乐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通过活动,感受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

2.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表现老鼠的不同形态。

3. 在猫和老鼠的游戏情境下,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注意游戏秩序和安全。

2. 幼儿要按节奏进行。

活动准备

老鼠的胡须,猫的头饰,【请个子高的同学扮演猫】幻灯片,cd盘,一副鼓槌。

活动过程

开始:教师敲击鼓槌入场,幼儿根据鼓点 坐并步走 坐在椅子上。

步骤一:播放音乐,,幼儿辨别动物。

步骤二:播放幻灯片,表现老鼠走路的形态,幼儿模仿老鼠走路。

步骤三:播放音乐【老鼠夜间偷食物急促的跑步声】

步骤四:播放幻灯片,幼儿模仿猫捉夜间偷食物的老鼠【老鼠脚步要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操作性强,但对情感倾向较少,随着幼儿的成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要求幼儿一拍一动或俩拍一动。猫和老鼠的游戏历来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同时也需要教师加以适当,及时的引导,否则容易导致场面混乱,将游戏变成闹剧。活动需要改进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暗示幼儿,师生配合要连贯。

山童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尝试用自然物有节奏地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音块、蛙鸣筒(教师准备);

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喜蛋(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回忆《沙啦沙啦》

提问: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第一个遇到了谁,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三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配合讲故事

选择各种自然物学一学故事里出现的声响。

三、幼儿为故事配音

幼儿玩为故事配音的游戏。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尝试为一个动物配音,仔细听故事,适时请为故事里出现的声音配上相似的声响。

附故事

?沙啦沙啦》

小熊在树林里慢慢地走,他听见——“沙啦、沙啦、沙啦……”多好听的声音啊,小熊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灰松鼠躺在树洞里,他的嘴巴动个不停。“咳嚓、咳嚓、咳嚓…”

“灰松鼠,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灰松鼠说,“这是我咬碎硬硬的果子,嘴里发出的声音!”

“咳嚓、咳嚓、咳嚓……”灰松鼠满足地嚼着香香的果仁。

“这个声音是很悦耳,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红嘴雀站在树枝上,他抬起头看着天空。“扑刺扑刺扑刺……”

“红嘴雀,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红嘴雀说,“这是我的朋友从远方飞来扇动翅膀的声音!” “扑刺、扑刺、扑刺……”两只鸟儿幸福地依偎在一起。

“这个声音是很美妙,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青蛙在池塘里伸懒腰,他把腮帮子鼓得圆圆的。

“滴答、滴答、滴答……”

“青蛙,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青蛙说:“这是雨珠儿落进池塘里的声音。”

“滴答、滴答、滴答,咕呱、咕呱、咕呱……”青蛙跟着雨珠儿一起唱起了歌。

“这个声音是很有趣,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咦,声音明明是从脚下传来的嘛。

小熊低下头,看见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落叶厚厚地铺满大地。

小熊轻轻地抬起脚:“沙——”又轻轻地放下脚:“啦——”他高兴地叫起来:“哦,我知道了。我知道啦。我知道啦!”然后,他飞快地跑回家去。小熊和妈妈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沙啦、沙啦、沙啦……” “沙啦、沙啦、沙啦”

这好听的声音,和着他们的心儿一起跳动。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整体效果很好。

小百科:沙啦是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山童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创设的情景,喜欢在表演烧菜做饭的情境中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活泼和有趣。

2.幼儿能在学会原歌的基础上,自己创编歌词或动作进行演唱。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生猪肉、鱼、小朋友、灶台)ppt幻灯片【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娃娃上灶》音乐、ppt

3.实物:勺子、灶台情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学习新歌的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在家见过爸爸、妈妈在厨房炒菜吗?他们在用什么炒菜?你们会炒菜吗?有一位小朋友她也炒过菜,她是怎么做的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活动过程

1、学习新歌。

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一起来做操学习歌曲。

2、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学习独白部分。

师:有谁听出小娃娃做菜时肉、鱼(出示幻灯片)怎么做的?教师小结独白部分,边打节奏边朗诵。小娃娃刚开始做菜时认真吗?示范唱或学说歌词第一段。后来她又是怎样做的?教师唱,教幼儿学说第二段。

师:现在请小朋友模仿小娃娃炒菜的动作,听老师把这首歌曲完整唱一遍。

3、提醒幼儿注意间奏部分和老师边唱边做动作。请小朋友表演,手拿大勺在创设好的"灶台"前炒菜,其余幼儿和老师拍节奏随光碟(或钢琴)跟唱。

4、创编歌词。

师:宝宝们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歌学会了,现在想想来创编一下歌词吧,把原来的歌词替换一下。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而且我们学会了做很多菜,回家以后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菜好不好。

【活动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山童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强弱不同的音乐。

2、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创设老鼠的家,包括猫的厨房等。

(二)物质准备:鼠妈妈头饰一个、小老鼠头饰若干、磁带(录有快慢节奏的音乐)、录音机、实物水果等、请配班老师表演猫。

(三)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并会玩相应的律动游戏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1、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互相应答)

2、“鼠宝宝,妈妈带你们去吃油,好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3、师:“哎呀,鼠宝宝肚子都饿了,可是又吃不到灯台上的油,那怎么办呀?”(教师做努力想办法的样子)

4、师:“哦,我知道在厨房里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去把水果拿来吃好不好?可是那边有一只老猫在守着,你们在这里等着,鼠妈妈先去看看。”

二、小老鼠拿水果

1、教师示范

音乐起,鼠妈妈跟音乐轻轻的走到厨房里拿起一样水果,音乐变强,鼠妈妈赶快跑回家里。

师:“鼠宝宝们,妈妈拿到了一个苹果,给妈妈鼓鼓掌。”

2、幼儿示范

师:“你们看到刚刚鼠妈妈是怎么过去拿水果的吗?”

师:“其实鼠妈妈过去拿水果是有方法的,(音乐起)你们听,当音乐轻轻的时候,就表示老猫睡着了,我们可以过去拿水果了,当音乐变的很响的时候,就表示老猫要醒了,我们要赶快跑回家里来了,知道这个方法鼠宝宝们也可以去拿水果了。哪位鼠宝宝愿意和鼠妈妈去拿水果呢?”

音乐起,教师请2位幼儿上前表演,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我们又拿回来3块水果,给我们鼓鼓掌吧。”

三、幼儿集体表演《猫和老鼠》

1、教师在前面带领幼儿

师:“鼠宝宝和鼠妈妈一起去厨房拿水果吧。”

音乐起,教师在幼儿前面带领幼儿去拿水果,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

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哦,宝宝们真棒,拿到了那么多的水果,我们鼓鼓掌。”

2、教师跟在幼儿后面

师:“你们看厨房里还有那么多水果我们一起把它全都拿出来好不好啊?”

音乐起,老师在幼儿后面跟着幼儿去拿水果,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结束

我们拿了那么多的水果够我们吃上好几天的了,鼠宝宝们我们回去吃水果喽(教师带领幼儿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