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老师教学效率,只有适合自己的教案才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审美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审美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感知真善美的小世界是美好的。
2、在老师启迪下,能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韵律。
3、小组合作学习,用葫芦丝吹奏《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
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表现歌曲欢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
准确唱好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韵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葫芦丝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几首好听的葫芦丝乐曲,你们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吗?(学生吹奏高山青)
2、快乐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启程了,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
3、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些什么呢?(生说)有这样一些动画片,它们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影响了几代人,深受大家的喜爱,堪称经典之作,想不想看一看?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吧!
4、这些可爱的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他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说:善良 可爱 幽默 )你们知道这些可爱的动画人物都出自哪儿吗?(生:迪士尼)
5、迪士尼乐园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浏览这个美丽的地方。(看视频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迪士尼乐园是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有新颖奇巧、情趣各异的游艺设施,还有大家喜欢的童话人物。这里,没有虚假和凶恶,有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真诚、善良、美好的友谊。它创造了童话,同时也创造了快乐,因此是孩子们向往的乐园。
6、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带着欢快、幸福的情绪来欣赏这首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板书)
二、民主导学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感知真善美的小世界是美好的。
(2)能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韵律。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并牢记心中,看谁又快又好地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标。
任务一:整体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演唱形式。
2、请大家认真听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感受?(生说)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一直都是欢快活泼的吗?有没有变化?再仔细听一遍(生说:欢快活泼——优美抒情)
3、谁能按照这个情绪把这首歌曲划分一下乐段呢?(A B)
师:这两个乐段在演唱形式上一样吗?请大家再仔细地听一听(区别:齐唱 合唱)听上去有什么不同?(生说:合唱听上去声音更饱满一些)
任务二:分段学习歌曲。
4、好,我们一起先来学习A乐段。
(1)、请大家跟着琴声用“lu”的声音轻声哼唱旋律。(学生哼唱)
(2)、这是一首2/4拍的曲子,2/4拍的强弱规律是 强 弱 每小节的第一拍要强一些,但要注意开头的弱起拍。 加上手势和歌词来一次
(3)、听着这个旋律仿佛让人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跳跃)演唱时声音要有跳跃感,要有弹性。再来一次
5、学习B乐段
(1)、仔细观察B乐段的歌谱,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分组、分声部教唱。强调学生的声音要圆滑,气息要稳定,想声音在头顶环绕的感觉。
(2)、两声部合唱,强调声音要互相包容。
6、跟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强调歌唱的表情、情绪
任务三:用葫芦丝吹奏歌曲。
7、孩子们,你们唱得太好了,我们的爸爸妈妈都被你们的歌声陶醉了。除了歌唱,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生说:葫芦丝)
学生以小组自学吹奏葫芦丝。
三、检测导结
1、小组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
2、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3、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这是大家都向往的儿童世界。愿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里,到处充满友谊的阳光,人们共同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用真善美的方式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迪士尼的歌曲都表现了人性的真善美,你能再找几首这样的歌曲吗?让我们下一节课一起来交流交流。
审美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2。能以“一片叶子”的口吻联系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以往教学中以渐渐渗透,在本课中结合教师讲解。
3。 通过朗读和看图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字新词,体会叶子的外在之美
难点: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引入课题
1。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树,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树上的花吸引了,我们不是经常赞美梨花、桃花吗?我们还可能关注树上的果实,津津有味地品尝过梨子、桃子、苹果。可我们忽略了树叶。的确,树叶太多了,太平凡了,可它们很美,作用很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2。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自由讨论(1)叶子美在哪里?(2)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明确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茁壮、葱翠、形态各异
2。 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磁带,揭示要求
(1)仔细听录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三部分
板块二:自主学习
(1)任务??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怎么分?
交流讨论一:讨论交流
(2)任务二
出示生字词教学
形态各异 奉献 乳汁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壮 之间 葱翠
师生互动:正音、辨析字形
j交流讨论、
联系上下文,文中插图理解词语
(3)指导书写
茁:注意“出”的笔顺是:竖折、竖、长竖、竖折、竖
输:“车”旁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
奉:半包围结构。
异:上“巳”
置:上两竖,下三横
三、训练反馈: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乳 rǔ lǔ 整 zheng zeng 葱 cong chong 奉 feng fen
二。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词。
异( ) 计( ) 问( ) 各( )
导( ) 汁( ) 间( ) 备( )
审美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注意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树怎样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八节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
理解:形态各异:样子各不同。
4、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
理解:奉献:贡献。
5、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
6、齐读。
(三)学习第九~~~十一节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壮:强壮、健壮
葱翠:(草木)青翠
输送:运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3、齐读。
1、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
3、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异、奉”。
5、指导学生描红。
学生读课题。
交流想知道的内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二节。
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等)
学生交流。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齐读。
学生读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看。
学生描红练习。
计: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审美的教案篇4
设计理念: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乳、整、葱”3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过程:
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看?请看——(播放课件:生长在旷野中的大树。先展示广阔天地中的大树:茁壮、葱翠;后展示大树的特写镜头:粗壮、挺拔的树干,翠绿、茂盛的叶子。课件配以《好大一棵树》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欣赏画面,立刻使学生入情入境。]
2、同学们,看了以后,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有一位姓金的老先生还写了一篇文章呢,大家想不想读?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导入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初步构建主体体验的学习情境。]
2、自由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表,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效果。教师相机评价与指导。
4、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写字指导,注重实效
先认读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字形,重点分析“异”字。描红,反馈。
四、精读课文,诵读感悟
[教例]
1、(出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朗读。
(2)同学们想听老师读吗?好,那就请大家边欣赏画面(课件播放与这一段相匹配的画面)边用心去听,去感受。
(3)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说这里写得好?
生:我觉得作者“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个句子写得特别好。它不仅写出了树的颜色(绿色),还写出了树的形状(像一朵云)。
师:真不简单,你和作者一样,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
生:老师,我也觉得这句写得好。“从大地上升起”我觉得它把树写活了,非常生动、形象。
师:是啊,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写出了树的色彩美,形态美和动态的美。这么美的一棵大树,谁能把它读出来呢?(指导朗读)
生: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什么叫“形态各异”?
师:有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宝贵。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想“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就是说叶子都长得各不相同。
师:你真爱动脑筋。大家来看一看——(课件截取几幅叶子的画面),瞧,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姿态,这就叫做(生:形态各异啊)。
捧起书,让我们轻轻地读,把这份美留在心里,好吗?(再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感悟,语像形成同构]
2、过渡:无数片叶子虽然形态各异,但却做着相同的(引读)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出示这段话)
(1)其实,读书就像喝茶一样,要细细地品,才有味道。自己再读一读,看看谁能品出自己的味道。
[设计意图:重视学习的过程,渗透学习的方法、策略,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2)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读懂了绿叶为了大树,贡献自己的乳汁。
师:我们小时侯都是喝着乳汁长大的。那这里的“乳汁”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大树要长大需要的养料。
师:对。这里包含着一个小科学知识呢。叶子利用自己体内的叶绿素把水和从空气中吸进的二氧化碳加工成可供大树生长的养料。(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叶子说些什么呢?
生:叶子你真伟大!你为了大树,奉献了自己。
生:叶子你真了不起!
生:……
师:是呀,没有叶子的无私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叶子能无私地奉献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指导朗读,相机板书:无私奉献)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绿叶就是为大树而生”的呢?
生:春天和夏天,叶子都是绿色的,特别是夏天,叶子长得很饱满,可以更好的制造养料。
师:你读懂了“肥美”这个词。真不简单!
生:秋天叶子虽然变黄了,但它不后悔。因为到了冬天,叶子就落到了树根底下,作为大树的肥料,供大树生长。
师:大树如此的茁壮、葱翠,如此的美,就是因为有这些不悔的叶子呀!。
(1)谁能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们?
(2)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边背边想,试着在头脑中将这些文字转化为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感悟语言,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此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以有效地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过渡: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出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生自由朗读)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这一段中“生活的大树”指的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我的家就是一棵大树,爸爸、妈妈和我都是这棵树上的叶子。
师:一个家庭是一棵树,那么无数个这样的家庭就组成了我们的祖国这样一棵更大的树。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哪些人可称得上这棵大树上一片美的叶子呢?
生: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解放了中国。我觉得毛主席就是一片美的叶子。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一片美的叶子,因为老师教给我们许多的知识。
生:我觉得自己也是一片美的叶子,因为我现在认真学习,将来可以为祖国做贡献。
生:……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有的是伟大的人,也还有许多平凡的人。是呀,只要为我们的大树奉献自己,他就是一片美的叶子。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大树,做(引读)一片美的'叶子吧!(板书课题)
4、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课文开始的那组画面(生长在旷野中的大树),相信你会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结尾处与开头形成首位呼应之势,学生的所有的理解感悟在歌声、画面中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五、品读诗歌,激发情感
最后,老师还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大家——
人生无悔
绿叶无悔,
扑向那大地,
是报答泥土芬芳的轻盈;
鲜花无悔,
凋落于风雨,
因为它有一段生命的美丽;
江河无悔,
奔向那海洋,
因为它投身到母亲的怀里;
万物无悔,
追寻那太阳,
因为没有阳光就失去生机;
人生无悔,
在泥泞中跋涉,
无悔终生都在苦苦地寻觅
……
忧也无悔,
怨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能奉献自己;
苦也无悔,
累也无悔,只有奉献自己才是无悔的人生。
[设计意图:课外学习资源的引进,既充实和完善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又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结: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树一定美;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一定有希望!(下课)
板书设计:
做一片美的叶子
形态各异
美
无私奉献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摈弃烦琐分析、抽象说教。作者的思想情感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到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文中大树和叶子的美,是学生用眼睛发现的,用心感悟到的。文本价值取向的揭示也摈弃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是重视让学生自读——直面文本,反复诵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与文本、老师对话,探究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更多的是唤醒与鼓励。民主化、人性化的暖流在学生心田汩汩流淌。]
审美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做一片美的叶子》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课文开头写了大树外形之美然后具体写了叶子的内在之美,最后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做一片美的叶子》的美育素材,实施审美教育。本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诗,也是一篇美文,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美的语言、美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年龄等特点,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如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受到美的熏陶,陶冶美的情操。在诵读中感受“叶子”的美时,要求学生能读中悟,悟中读,感知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体验字里行间流露的美,领悟作者的真挚情感,同时在潜意识中,受到文章中美的词语所蕴涵的美的熏陶、感染,是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由物美到人美的情感升华,从而也产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学语文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形态各异”。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点重难点:
1、理解叶子的外形美和内在美。
2、由物及人,即由叶子的奉献精神联系到人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
读读——议议——想想——悟悟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主线。
(1)自读感悟,感受情感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读、画、说的学习方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自读自悟课文。教师加以巧妙点拨,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会,激发情感
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感受文章语句的优美,体会叶子形态美和内在美,感受叶子的奉献精神。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练习发散,升华情感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反复诵读,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作者对叶子奉献精神赞美,文笔一转,由物及人,用心朗读,感受到人与树叶子的和谐之美是都在于忘我的奉献。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领会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重点指导“异”“奉”。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语卡片;录音磁带;几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2.观察老师手中的树叶,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指导生字“异、输、奉、置”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重点分析生字“异、输、奉、置”。
4、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5、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6、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7、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8、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9、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听写生字、词语。
2.形近字比较组词
奉()汁()输()异()
奏()计()愉()导()
3.用“形态各异”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指名读优美的重点句子。
二、细读课文,欣赏美。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板书: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理解“形态各异”一词。
(2)读句子“……无数的叶子做着同样的工作”。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指名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简介蒸腾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板书:内在之美)
三、由物及人,品味美。
1.齐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的精神。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才能做一片美的叶子?指名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生活的大树”指的什么?
5.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相似?(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6、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老师、医生、革命先烈、各行各业乐于奉献的人们)
7、以上的人为生活的大树茁壮、葱绿是什么精神?
四、升华主题,赞颂美。
1、齐读1—8自然段后,小组讨论,然后互相交流、探究。
2、思考题:
①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为了什么?
②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这是什么精神?
③我么应该怎样做?(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为生活的大树而拼搏努力。)
3、教师释疑。
4、小组轮读9—11自然段,理解“我们的大树”指什么?(我们的社会、生活、祖国、甚至地球。)
五、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2、以下面这首诗结束全文。
(绿叶无悔,扑向那大地,是报答泥土芬芳的轻盈;鲜花无悔,凋落于风雨,因为它有一段生命的美丽;江河无悔,奔向那海洋,因为它投身到母亲的怀里;万物无悔,追寻那太阳,因为没有阳光就失去生机;人生无悔,在泥泞中跋涉,无悔终生都在苦苦地寻觅忧也无悔,怨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能奉献自己;苦也无悔,累也无悔,只有奉献自己才是无悔的人生。)
六、课堂作业设计:
1、假如你是大树的上的那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写什么?你会对大树、人们说些什么?
2、填空:
无数片叶子虽然(),但却(),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绿叶为()。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这些是叶子的()精神。人应该像叶子一样要()、()。
七、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外观形态各异(叶美)
内在美:精神无私奉献(人美)
八、教学反思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从朗读、积累、理解与表达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理解;在这课中学生积累了抓住叶子外形特征写,体现叶子的美;使学会倾听,能够自主学习,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观察后,做指导与肯定,提升情感认识和理解能力。
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1)是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统一。
(2)自然地将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动脑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3)理解重点方法灵活多样,突破难点有窍门。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情感提升,使学生全面发展。
(5)紧紧抓住叶子形态美和内在美,体会叶子的奉献精神,让学生从叶子联想到人,那些人和叶子一样,具有奉献精神。
3、不足之处:
学生托物言志的写法不够了解,再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
4、改进办法:
加强学生感情美读练习,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