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7篇

时间:2023-08-02 作者:Youaremine

准备教案是教师依据课标,撰写教案的时候,需要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讲解,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7篇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1

教学内容: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练习:课件出示冰箱图,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树图,学生填空。

2、前、后。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说一说各位同学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2、说一说,指一指。

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关系。

3、摆一摆。

4、看图说一说,回答小动物们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 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 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 关系

2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 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 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自然奥妙无穷,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电脑显示)。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爷爷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电脑显示)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再出现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电脑显示)。(通过小童话剧的情节揭示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老师扮演松树爷爷说:“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2、大家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一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板书设计 :

上 下

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⒉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⒊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⒈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课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出示神奇的箱子)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师: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上下(教师板书上下)。

二、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⒈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出现小鸟图片,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屏幕上出现老树,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 “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⑴现在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与前面同样的图,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哪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⑵学生4人一组交流合作:把3只小动物的图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层房间里,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⑶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⑷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 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③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的方式多种:奖给发言的学生一朵红花;奖给小组成员每人一朵红花;为安排房间合理的小组鼓鼓掌……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从中确定出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⒉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点。

⑴同学们看图,现在3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能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这种位置关系来说吗?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呢?

现在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学生反馈的结果可能有:①小鸟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⑵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①指名说。②同桌互说。

贴: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⑷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⑸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三、实践应用

⒈运用新知解决疑问。

⑴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脑演示: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让学生根据书柜图中的现实情境,加深理解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会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生问,余生答。如果学生表达得不是很有条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地表达。

⒉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⑴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⑵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⑶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儿歌的前两句在2号盒子的上面,生:1号盒子。

师:儿歌的后两句在2号盒子的下面。生:3号盒子。

(揭示儿歌内容,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

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6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二课时,目的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与下的位置与顺序。

2.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上下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上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平头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树林里的松树爷爷在给小鸟、小白兔讲故事,(课件先出示松树,再出现小鸟和小白兔)同学说说小鸟在哪里,小白兔在哪里?揭示课题上下

二、结合实物,理解内容。

师:谁还能说黑板的上面是什么,讲台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教室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是什么?

师:松树爷爷在讲故事时,又来了一只小松鼠,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上下关系?(讲中间的位置时能说出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师:观察我们的身体,说说身体上的器官,如鼻子、眼睛等在什么的上面,在什么的下面?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上、下的位置,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同桌互相说说。(操作后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大家都学的很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最棒。(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设想:

本堂课以松树讲故事为情景,先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之间上下的相对位置,然后再理解三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说、动手做,在说做中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上下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一)活动一:给小动物安家

1.出示图片:主题图1

引入: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请来了2位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它们俩一看这么好的环境(指那棵大树),就说:“我们就在这儿安家吧!谁来帮它俩安家(指名贴)

2.观察这两只小动物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刚才你们观察到这两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

4.谁能用完整话说一说:他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5.小松鼠也来了,它也想在这儿安个家,但是,它的家想安在小鸟的下面,小兔的上面,你们说它的家安在哪儿?(自由说,指名贴)

6.出示图片:主题图2

7.教师提问:观察这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1)在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

8.思考:刚才我听说小松鼠一会儿在上,一会儿在下,这是为什么呀?

(二)活动二:看图回答问题.

二、在学生的活动中,加深对上下的认识

(一)活动三:给四个小动物分房子

教师:你们帮助这三个小动物安了家,其他小动物可着急了,想让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房子,愿意帮忙吗?

1.出示图片:分房子1

(1)动物王国有一座现成的四层楼,这次分到房子的有:小象、小猫、小狗和兔子

(出示图片:动物组图1)这次我们小组合作为它们分房子.

(2)分完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有什么关系.

2.小组汇报

(1)哪个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2)哪个组还愿意介绍,哪个组愿意把它们说的摆出来?

(二)活动四:按要求给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

1.我们帮小动物分房子,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特意邀请咱们到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2.出示图片:分房子2

3.教师:你们看!动物王国又盖起了一座新楼房,我们看看是几层?这次它们还想让咱们帮助分一分,不过,这回小动物们有一些小小的要求.

4.出示图片:动物组图2

5.播放音频:小动物分房子1、2、3

小熊猫:我第一个搬进了新楼房,我家的上面住着:公鸡、小马、小猴和小猪.

小马:我的上面只住着小猴.

大公鸡:我就住在熊猫的上面,小马的下面吧!

6.小组汇报:三只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让我们看看它们都住在哪儿?

(重点汇报公鸡的不同摆法)

7.还有猴子和小猪没有房子,请你们帮忙安排一下吧!

(三)活动五:欣赏图画,用上下位置描述.

1.出示图片:说一说

教师:你们能不能用上下位置来说一说这幅画?

(四)活动六:结合生活举例子

生活中还有很多具有上下位置关系的,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教案点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游戏。本课运用游戏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上下的含义和相对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