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树叶教案6篇

时间:2023-08-04 作者:Animai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书面计划,只有掌握了教学内容,我们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教案,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秋天的树叶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秋天的树叶教案6篇

秋天的树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秋天树叶落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秋天这个季节的特征

活动准备

收集的各种树叶,树干图一幅,树叶图片与幼儿人数相同,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听《小树叶》的音乐进入室内。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树叶)我们一起来捡几片树叶,互相来说说你捡的树叶像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说树叶。

孩子们,你们拿的树叶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大树上)这些树叶是从大树上落下来的,我捡了这些树叶来和你们一起玩,你们高兴吗?它们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了呢?(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

教师总结:秋天来了,秋风一吹,有些树的叶子就变黄落下来了。小朋友们也由背心穿上了厚厚的毛衣。

2、模仿树叶。

秋风吹来,树叶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蝴蝶、蜻蜓、降落伞)孩子们,让你们手中的树叶落下来吧!放飞手中的树叶,让孩子们看树叶飘落的样子,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

3、幼儿看课件,学儿歌《秋风吹》。

4、做游戏:风和树叶

每个幼儿拿一片树叶,老师扮风,孩子扮树叶,老师做大风吹来的动作时,孩子随风做瓢来瓢去的动作;老师做小风吹来的动作时,孩子们做较小的动作。

5、粘贴树叶。

风停了,小树叶落到哪里了?(草地、房屋、地面上)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大树妈妈非常孤单,我们帮小树叶回到妈妈的怀抱吧!(幼儿粘贴大树)

6、看树叶粘贴图。

小朋友们把大树装饰得真好看,老师用树叶粘贴了一些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什么?(蝴蝶、青蛙、兔子)

三、结束部分:

带孩子到户外捡落叶。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要上好一堂课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的,不仅仅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重要是要让他们感兴趣,这样,孩子们才能跟着你的思路走。

小百科: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秋天的树叶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俗话说:一叶知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天,许多树的叶子换上了新的色彩。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山上、公园或植物园里去,观察一些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注意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色彩,还可将它们搜集起来,制成“树叶册”或“树叶书签”。在作文课上,先给同学们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然后围绕“秋天的树叶”,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设计理念

习作指导以观察和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秋天,走近树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素材。在交流观察发现、引导言语表达等习作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做有心人,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想象,自己心目中“秋天的树叶”,那些“我”独有的东西。作文教学应为人而文,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悟性,焕发学生的灵性,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习作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组织学生到公园、野外、山区等处去秋游,着重观察秋天的树叶,搞清它们的形状、色彩。

3.着力提高学生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指导学生制作“树叶书签”、“树叶册”等。

4.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各种树叶,培养它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5.以说促写,努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水平。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秋游,观察树叶,搜集自己喜爱的各种植物的落叶。

2.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及与秋天树叶有关的古诗词等。

3.教师拍摄一段录像,包括秋天的景色全景,秋天树叶的特写镜头,同学们观察、搜集树叶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在回味中亲近。

1.唤醒回忆。(播放音乐《秋日的私语》)

(1)师描述:前天,我们去秋游,感受到了浓浓的秋天的气息,特别是与秋天的树叶进行了亲密的接触。那么,你眼中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简要谈一谈真实的感受)

(2)老师眼中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呢?(教师也谈一谈,与学生真诚交流。)

(3)古代诗人眼中秋天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展出: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

(通过师生交流,谈对秋天树叶的印象,虽寥寥数语,却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和着那一曲《秋日的私语》,使学生不知不觉又一次走进秋的天地,走近秋天的叶子,流连其间。学生把搜集的与秋天树叶有关的古诗词展示出来,营造出浓浓的诗的意境,与秋天的树叶的神韵相契合。)

(5)师:是呀,古人对秋天的树叶既有“一叶知秋”“榈庭多落叶”的感慨,又有“红于二月花”“霜干片片轻”的喜爱。看来,秋叶真是秋日一道靓丽的风景。边出示边朗诵:

写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写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写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写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精彩回放。

播放录像,体会秋雨秋夜秋色秋声中的叶,录像中可以加话外音,然后播放同学们观察、搜集树叶的活动情景。在展示秋色红遍山野的时候,加入秋天树叶的特写镜头,从整体到局部,由漫山遍野到一棵树,再从一簇树叶到一片树叶。

(播放录像与展示学生搜集的叶子,进一步使学生亲近树叶。学生只有“情意”萌动时才有用语言表达的愿望,在作文指导时努力通过创设情境撩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习作激情,产生“我要写”的愿望。)

3.展示分享。

秋游的时候,同学们都做有心人,不仅搜集了许多树叶,而且不少同学回去还进行了加工,制成了书签,绘成了“树叶画”,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杰作”。)

4.小结。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树叶把秋天装扮得如诗如画,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叶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美。

二、在发现中体验。

1.教师引导: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察看。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一片秋叶呢?(随着学生的发言板书:颜色、形状、姿态……)

2.指导观察。

(1)观叶色。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如果是黄色的,是金黄、橘黄,还是绿中泛黄?即便松柏等四季常青的树叶,只要细心地去观察,也会发现它们有细微的变化。

(2)辨叶形。秋天的树叶是什么形状?是圆形的、扇形的,还是爪形的、针形的……再瞧瞧它们叶柄的形状、叶脉的纹路是什么样的?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树叶形状不一,但都精致奇丽。

(3)摸叶片。在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伸出小手摸摸叶片,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进一步感知秋天树叶的特点。

(4)嗅叶味。观察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鼻子凑近叶片嗅一嗅,感受叶子透出的秋的味道。

(观察力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指导学生观察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叶色、辨叶形、摸叶片、嗅叶味,从观察一枚树叶,一簇树叶,一株树叶,及至漫山遍野的树叶。指导学生观察有层次,有方法,循序渐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知秋叶,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句是可以模仿的,但活生生的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克隆的。教师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看、闻、摸,静静地想,细细地品,分享发现,分享体验,分享快乐。)

3.启发回忆。

(1)我们刚刚观察的是一片树叶。一簇树叶,一株树叶,满山树叶,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既写单片的树叶,又写整体的树叶。)

(2)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风中的树叶是怎样的姿态呢?(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在枝头颤抖的树叶、在空中飘舞的树叶的姿态,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提示学生还可以写写雨中的秋叶等等。

4.小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一定会发现秋叶的不同特点,发现秋叶的细微差别,就会有一份收获,有一份惊喜,笔下的秋叶一定会栩栩如生。

三、在想象中张扬。

1.播放录像。看到这些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把你联想到的写在你搜集的树叶上,或写在准备好的各种树叶形状的纸片上。

2.集体交流。请学生读写在叶子上或叶形纸上的句子,教师及时点拨,对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和富有个性的想象给予赞扬,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出示课件。课件上出现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树叶,上面写着一些句子,请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孩子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一旦他们的思维打开,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鼓励学生率性而为,张扬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童心为秋天涂抹色彩。)

写在树叶上的句子有:

(1)一片秋叶就是一首诗,几声虫鸣就是一曲歌。

(2)秋天停在一片树叶上面……

(3)飘飞的树叶是风的语言。

(4)一阵秋风使树叶变成黄金一般的玫瑰。

(5)风走后不久,那片树叶的脸红了。

(6)大树,是撑开的伞,现在,叶子落了,是伞漏了吗?

(7)秋意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掠过山谷离开。

4.小结。生动的想象有一种魅力,就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读后常常令人长久难忘。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哪怕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也能产生无穷的美感与诗意。

四、在表达中成长。

1.自主拟题。我们围绕“秋天的树叶”写一篇习作。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打算拟一个什么题目呢?(请部分学生把拟定的题目写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写在黑板上的题目有:《落叶的旅行》《秋天的“鬼精灵”》《秋叶抒怀》《秋叶赋》《霜叶红于二月花》《小树叶的秋天舞会》《漫天红叶》《百变秋叶》《秋天的“信件”》……

2.下笔成文。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眼中的秋天的树叶吧。学生习作。(略)

秋天的树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根据叶子的形状运用树叶学习拼贴画。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树叶、双面胶、示范图片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秋风吹秋风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的身上落下。”带领幼儿去捡树叶。

2、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你觉得像什么,像什么东西的哪一个部分?

3、变废为宝

(1)“这些不同形状的.树叶,你们能变成什么?”让幼儿在纸上摆弄一下,老师巡逻指导。

(2)老师摆出一些图形,并讲解如何把树叶粘贴在纸上,最后成为一张作品。

(3)让幼儿把自己摆弄好的图形用双面胶粘贴在纸上。

4、欣赏范画,开扩幼儿的思路。

“小朋友贴的作品真得不错,我们再来欣赏其他用树叶拼的图片。”

出示范画,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中班组进行了同题异构,围绕主题《秋天的树叶》进行的,我选择了用树叶贴画这个内容,这也是在课程审议时选定的课。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我提前让家长带来不同形状的叶子,并且还清洗了一下、擦干、凉干,可是在要上课的这天才发现叶子都变得皱皱的,比原来都不好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考虑了一下让教学活动游戏化,先是让幼儿去捡树叶,再是观察树叶,再是摆弄树叶,拼成不同的图画,最后是欣赏别人的作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去完成这个树叶贴画的教学。往往设想与现实是不相符合的。

一、场面混乱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把准备好的树叶撒到地上,说让幼儿去捡树叶时,这些幼儿一听到可以去捡树叶,马上向树叶扑去,不管手里抓了多少树叶,也有幼儿只拿了一张,这时的场面很乱,好不容易才让幼儿回到座位上。

二、幼儿注意不集中

幼儿手上有树叶了以后,眼睛就一直看着树叶,或者跟旁边的幼儿说捡了多少树叶,注意力不在老师这方面了,我问了他们手上的树叶形状像什么东西的什么部分时,很少有人在听我的问题并且认真回答。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时所没想到的。

三、幼儿制作时的问题

在幼儿制作时幼儿使用双面胶来把树叶粘贴起来,可是双面胶是幼儿第一次使用,有幼儿不知道如何使用,还有双面胶贴在树叶上很难把上面一层撕掉,所以制作时出现很多问题。

整个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好多问题,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教程时所没有想到,也是没有考虑周全的,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一个教学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要设想全面。

秋天的树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秋天树叶的美。

2、指导幼儿学习用手掌印画,表现秋天美丽的树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精神。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秋天树叶的视频

2、红、黄、橘黄、绿颜料

3、秋天树叶的图片(红色、橘黄色、黄色、绿色)

4、抹布

5、美术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谈话,说说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二、基础部分

1.播放视频让幼儿欣赏秋天的树叶美

2.提问:在视频里看到的小树是什么样子?都有什么颜色?

3.认识红色、橘黄色、黄色、绿色

4.出示老师制作的范画,引出手掌印画,并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大树上的小树叶到了秋天就会离开妈妈像什么一样飘下来?(蝴蝶)怎么飞的?

5.讲解手指印画的方法,重点讲解两手都要沾上颜色,才能使“树叶”丰满。

6.老师示范一遍,强调绘画时注意事项。

7.让幼儿练习。

8.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为“秋天的树叶”老师注重创设学习情景,让幼儿开心、有趣地学幼儿肢体动作,参与学习特别适合幼儿的动作思维特点。如让幼儿学习上下、左右、摇摆。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孩子们边玩边学掌握所画的内容,表现出来的画面更活泼大胆,线条丰富流畅。收到较好的效果,幼儿积极情绪得以体验。

秋天的树叶教案篇5

活动名称:

秋天(歌曲)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树叶落下时飞舞的姿态。

活动准备:

课前带幼儿观察过周围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对树叶的兴趣。

(1) 秋天到了,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会怎样?(离开大树妈妈)

(2) 树叶宝宝是怎样离开大树妈妈的?(请幼儿想象一下树叶是怎么落下的)

(3) 出示一片树叶,请幼儿观察一下树叶掉下来的姿势(请幼儿观察后用肢体展现树叶飞舞的姿势)

二、 欣赏歌曲,初步理解其音乐的节奏美。

(1) 听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小树叶落下来轻、慢的节奏。

(2) 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重点在于理解“树叶到处飞呀飞 ”(引导幼儿想象“树叶飞到哪?”,然后引导幼儿学树叶飞,随意在教室飞,理解“到处飞”的含义)

三、 学唱歌曲,并会用动作表现歌词。

(1) 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歌。

(2) 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来表现歌词。

(3) 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重点在于指导他们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 在初步学会歌曲的情况下,与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做游戏。

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小树叶飞舞的动作。唱到最后一句:“秋天多可爱”时,要停一下摆个造型。(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小树叶停下来的姿势)

秋天的树叶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学习例文,体会状物类作文的描写方法。

3、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4、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课前准备

1、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介绍树叶。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叶是秋天一道亮丽的风景。上个礼拜,老师布置同学们去秋天的野外看树叶,你自己观察到了哪几种树叶呢? (指名说,举给大家看一看)

2、欣赏树叶。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树叶,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1:秋叶图片)

小结:大家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说)是啊,秋天到了,秋姑娘飞过田野,给树叶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新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美丽的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过渡:那么这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那些要求呢?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请大家打开语文书65页,指名读课本中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出示课件2:书65页内容)

2、学生讨论,指名答,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

题目: 秋天的树叶

选材: 熟悉的 喜欢的

内容: 颜色、形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交流、写作。

1、以大家熟悉的树叶为例,指导学生观察。(出示课件3:银杏树叶)

出示树叶:这是我们最为常见的银杏叶,收集有银杏叶的同学一起举起来,没有的没关系。 可以下位一起观察。

请大家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扇形)

你联想到了什么?(好像一把小扇子,好像小姑娘的裙子,… … 真棒,还会用比喻句了呢!板书:比喻)

我们再看一看,银杏叶是什么颜色的呢?(黄色)

那你知道它在春天和夏天是什么颜色的吗?(绿色)是的,到了秋天,树叶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你知道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吗?(到了秋天,由于气温降低,树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于是树叶的颜色就发生了变化。)

再放在鼻子下面闻一闻,它有没有什么味道?(生答)(看来呀,光介绍形状和颜色是不全面的,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下树叶的味道。相机板书:气味)

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生答)(还可以介绍树叶的触感。板书:触感)

你摸的是什么部位?(相机介绍:叶片)

那下面这个长长的部分叫什么呢?(叶柄)

我们刚才说的是它静止时候的样子,那我们再想象一下:随风飘动起来的银杏树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只只蝴蝶在追逐、嬉戏,翩翩起舞 )

2、指名连起来练说,总结说法。

谁能够把大家刚才说的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

总结:你说得多美啊!的确,秋天的树叶五彩缤纷,形状不同,颜色各异,有的摸上去滑溜溜的,有的摸上去很粗糙,还有的还散发出诱人的气味呢!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从形状、颜色、味道、触感等几方面去说,可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还可以采用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别人才会更爱听。 过渡:快用这种方法把你手中的树叶介绍给我们吧。

3、请同学们同桌互相练说自己感兴趣的树叶。(注意树叶的形状、色彩,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的变化。)

谁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与我们分享呢?

4、 指名口头简述树叶,(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请生评议。(结合评议情况,适时板书) 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快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小作家,过一把作家瘾吧!

5、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空三排)(播放音乐)

(注意按观察顺序来安排写作顺序)

6、指名朗读自己的作品,请生评价。(结合评价,适时板书。)

听了大家这么优美的文字,老师忍不住也想把自己写的一段文字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出示课件3:片段例文)请生朗读,评价。

你认为这段文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相机板书:感受、引用、拟人)

四、课堂作业:

同桌换读作文片段,进行评价、交流。

五、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前面的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指名答。(相机板书:详略得当,过渡自然)

小结:是的,在介绍几种树叶的时候,还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和重点,注意详略,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明确写作要点。(出示课件4:)

注意:如果你刚才写的树叶是红色的,能不能再写红色的呢?(不能,因为这不能表明秋天是五彩斑斓的季节!)对,我们可以再选择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形状不同的树叶写一写。

3、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要注意详略哦。)(播放轻音乐)

4、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都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 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 (开头和结尾) 是的,我们只是写好了中间部分,(板书:中间)我们还要加上开头和结尾。(板书:开头、结尾)

5、开头可以怎么写?

指名答,小结:是啊,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也可以与其他季节对比,写出秋天的特点,还可以运用引用式、描写式等等,等等。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开头的方法,但不管你怎么写,一定要点出写作的对象——秋天的树叶。(板书:点题。)

6、结尾可怎么写?

指名答,小结:结尾可以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也可以写对秋叶的喜爱和赞美,还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快乐,使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等等。(板书:照应)

过渡:当然,不同的人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以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给你的作品加上精彩的开头和完美的结尾吧!

六、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和结尾。(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都写完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成功的喜悦吧!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

4、指导学生从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用词是否恰当等几个方面修改自己的文章。

七、课外作业。

1、修改、誊写作文。

2、这么美的树叶扔了多可惜啊,请大家在课外把你喜爱的树叶制作成标本、贴画、书签、串链等秋叶作品。

板书设计:

题目: 秋天的树叶

选材: 熟悉的 喜欢的

开头:点题

内容: 中间:颜色、形状、气味、触感、感受等

结尾:照应

写法: 比喻、拟人、引用等

详略得当 过渡自然